社工師必看的吉卜力劇場!回憶中的 - 電影
By Sandy
at 2015-03-24T14:44
at 2015-03-24T14:44
Table of Contents
自上次的《 風起》和《竹取姬物語》之後,吉卜力工作室的2014年送客作《回憶中的瑪妮》也在這半年勾起了許多人對吉卜力最初的感動,在我們心中不斷的迴響…
http://i.imgur.com/wo3llsC.jpg
《回憶中的瑪妮》是一齣淡淡的戲,也是關於失親兒的戲,這的確值得推薦給台灣社會工作界社工師們來觀賞和頗析。
淡淡的叛逆; 淡淡的孤懷; 淡淡的鬱悶...... 皆在兩位處於不同時空少女的ㄧ場邂逅中傾洩流出,彼此淨化。
作為吉卜力工作室的送客戲,《回憶中的瑪妮》或許不是個能令人聯想到該公司有多麼創新宏偉的闊氣大作。
不過,拾起尾戲重擔的米林宏昌監督,著實在本作中充分展示了自己有別於宮崎父子與高畑勳監督的藝術性格,而大家可以觀察到近年來的吉卜力劇場背景畫風都非常的極致,就像是新海誠監督下的劇場背景,都非常的唯美,注重光線的映射和描繪景深。
《回憶中的瑪妮》故事發生在一個札幌市少女杏奈暑期訪鄉的日子中,而故事中另一個時空背景可以從1950年代日本二戰後大量外國人移居日本並興建自己的別墅開始來看,其劇本動機很單純:杏奈要治療自己的自閉與隱憂,遭遇更簡單:杏奈邂逅了移居日本的外國人女兒瑪妮,Girl Meets girl。
其實從《來自紅花坂》跟《風起》接連兩部的吉卜力劇場,都有這個模糊界線的問題,那就是其動畫劇本都不需要太多多餘的媒介詮釋就能傳達監督想對觀眾傳達的意境和對話。
《回憶中的瑪妮》中,整套故事皆是鄉村風景駢駢,即便真人演出也絲毫沒有違和感;就連觀眾很容易就猜測出不是仙就是鬼的金髮少女瑪妮,全片中也以一種真人剪接式的處理法,讓瑪妮的神出鬼沒絲毫不介入動畫特有的線條魔術之中,而杏奈在片中不停畫著的素描,筆下的風景畫竟是三次元景緻,這是相當特別的。
杏奈跟瑪妮的友情交往既是彼此羨慕,卻又是有些單方面的取捨。
杏奈很明顯需要瑪妮更多,因瑪妮是她-或著該說是內向青年-夢寐以求的「幻想朋友」的典型:瑪妮很漂亮,很獨立,但同時又願意主動親近杏奈,了解杏奈沒有開口的冀望就坐球接下。想想是杏奈先邀請瑪妮當秘密朋友,還是反之?
答案很明顯,瑪妮邀請她參加家族宴會,以及玩三個互問的野餐遊戲,也是先自曝再邀請的手法,杏奈最受落的就是此處。為什麼當鄉村上的胖女同學主動邀請杏奈時只被杏奈臭罵死肥豬,瑪妮這陌生更甚的外國人卻能馬上讓杏奈卸下心防與之交好,正也是如此。就連瑪妮自稱的羨慕杏奈,都有幾分讓杏奈感到莫須有的抬高的味道-哪個正常少女會遭遇雙親遺棄的不溫暖呢?即使杏奈也沒有。
她們的友情看似交換,其實還是有著幾分一廂情願的不對等,就這點窺看,《回憶中的瑪妮》與其說Girl Meets girl,還更像幾分思春期少年遇上幻想女情人的情節。
想想,瑪妮不就好像美少女AVG才會出現的「連缺點都很可愛的女主角」,杏奈則是典型的「一無特長只有平凡,但女主角就是愛你平凡的男主角」嗎?跟有如畫中美人的金髮瑪妮相比,中性許多的杏奈著實有小男孩遇上夢幻女郎特有的思春反應阿。
不過,我知道這種故事軸線可以讓一些百合控喜孜孜,不過《回憶中的瑪妮》關於不對等友情在中段就點到為止。
隨著故事鋪陳下來,瑪妮的真面目也揭露而出,她與杏奈會面的意義也隨之而來。一切皆是時光機倒轉的機制。
瑪妮的問題是昔日的,也是已經無從解決的血脈遺憾;杏奈的問題是今刻,只要願意踏出步伐,有了信心便能邁進,當杏奈理解了瑪妮一生的遺憾後,與青年瑪妮相會的時刻,從血緣上與經歷中,徹底完成了「傳承」的意義。
《回憶中的瑪妮》沒有大起大落的悲喜,沒有山盟海誓的劇烈,一切都在淡然之中,彷彿鄉村小鎮的景緻常駐一般,這故事可以說是「親情的完成」,但也能說是「友情的今昔」,更多的是兩者重疊後的醞釀。重重起,輕輕放。這也是米林宏昌在《借物少女》與此作後最能令觀眾感到自身標籤的特徵,非典型友情或愛情的敘述和詮釋。
看完電影的《回憶中的瑪妮》,還可以接續著看鈴木敏夫的訪談錄:大家可以孤狗《順風而起》
宮崎父子早已著作等身,鈴木敏夫這個製作人則少浮現於檯面上,也顯得此書很珍貴,這本不厚,斷斷續續收了五年來鈴木接受的訪談稿,內容就像某篇訪者所云「非常隨興」,想到甚麼就談甚麼。鈴木感覺也是非常健談。
乍看之下好像這書沒說甚麼,但我倒覺得挺好的。這樣隨興說的東西總能捻來些更接近生活本質的面相,鈴木從工作時間的問題上順口提到談宮崎駿是如何做到畫監二工的時間管理,就非常貼近他們工作室的作息感。
宮崎駿自己則另外親撰了兩本自白書:《出發點》與《折返點》
若大家對吉卜力工作室的日常有興趣,不仿讀讀這幾本小冊子,但讀來總是有幾分他在針對某某某的味道。可能是輿論上的假想敵?又或著他自己的業界同好?至少看宮崎在手塚治蟲一章時的口吻,辯白甚於自白。
吉卜力如今解散了,在此之前從未離開該公司的米林宏昌監督該何去何從?
九零年代出生並受到吉卜力極具影響的觀眾如我們也只能冀望他們繼續發展下去了,這也是吉卜力工作室三百人皆要面對的問題,那種承擔社會媒體傳播公共責任的議題。
再會,吉卜力工作室
-----
Sent from JPTT on my OPPO X9076.
--
【~⊙﹏⊙~ 這就是人生啊】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Regina
at 2015-03-27T10:54
at 2015-03-27T10:54
By Olivia
at 2015-04-01T04:21
at 2015-04-01T04:21
By Audriana
at 2015-04-02T02:39
at 2015-04-02T02:39
Related Posts
看電影前先洗腦?文化部傾向保留政令宣導
By Bennie
at 2015-03-24T13:58
at 2015-03-24T13:58
25年後周潤發劉德華再合作
By Gary
at 2015-03-24T13:19
at 2015-03-24T13:19
來自星星的傻瓜PK (無雷)
By Candice
at 2015-03-24T12:09
at 2015-03-24T12:09
風華再現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By Bennie
at 2015-03-24T11:53
at 2015-03-24T11:53
一群老人玩南北戰爭cosplay
By Caitlin
at 2015-03-24T11:51
at 2015-03-24T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