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漫電影專題1-2:蝙蝠俠隨時代演化 - 電影
By Zenobia
at 2010-04-23T00:50
at 2010-04-23T00:50
Table of Contents
http://movie.yatta.com.tw/topic_talk.php?id=73
文/Quiff
以蝙蝠俠為例,誕生在三零年代末期,當時正是冷硬派偵探小說大行其
道的時期,而吸吮偵探文學養份之下降生的蝙蝠俠,在創作初期自然也
承繼了冷硬派偵探的辣手暴力美學,面對匪徒時手下毫不留情。
然而進入四零年代,為了吸引較為年輕的少年讀者族群,編劇比爾芬格
(Bill Finger)不顧畫家包布肯恩(Bob Kane)的反對,硬生生在蝙
蝠俠身邊安插了一名小跟班(Sidekick)羅賓,成功讓漫畫銷量翻了一
倍之餘,也隨之沖淡了蝙蝠俠原有的血腥色彩。
當時的編輯惠尼艾斯沃茲(Whitney Ellsworth)更下了一道影響無數
後輩漫畫家的禁令:蝙蝠俠從此不得再開殺戒,或是使用任何槍械。這
項命令大幅地改變了蝙蝠俠原有的暴力美學面貌。二戰之後,編輯方向
顯得益發改弦易轍,將蝙蝠俠從偵探小說裡的喋血街頭給抽離出來,改
朝可輕鬆閱覽的青少年讀物路線邁進。
心理學家佛德烈沃漢(Fredric Wertham)在1954年出版的《誘惑純真》
(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一書更是在當時社會投下了一顆震撼
彈,他在書中指稱漫畫所刊載的暴力犯罪情節會引起孩童爭相模仿,進
而對他們的幼小心靈產生負面影響;更有甚者,他大膽指控蝙蝠俠與羅
賓根本就是一對同性戀愛侶!
佛德烈沃漢的爭議言論在五零年代的美國社會上引爆了無數唇槍舌劍的
爭論,也間接導致了「漫畫規章局」(Comics Code Authority)的成
立,如同電檢制度一般,專門負責審查漫畫中不符合社會善良風俗的內
容──換言之,便是在漫畫創作者原本自由揮灑的畫筆上又多銬起了重
重枷鎖。
為了躲過漫畫規章的嚴格檢查,五、六零年代的蝙蝠俠頓時風格丕變,
故事調性顯得更加陽光、更加輕鬆了起來;同時DC也忙不迭地在蝙蝠俠
漫畫中引入了蝙蝠女(Batwoman)等女性英雄角色,試著藉由添加更多
脂粉味好迴避外界的同志指控。隨著蝙蝠俠電視影集在1966年一砲而紅
,將蝙蝠俠的知名度一舉推到最高點的同時,影集裡頭談笑風生的輕鬆
冒險風格也跟著逆襲回漫畫裡頭,差點沒變成「蝙蝠俠與快樂夥伴們的
逗趣小冒險」。
別的不提,蝙蝠俠在這段期間還一度當上了高譚市的官方代理警官,瞧
瞧這有多麼荒謬!
自此之後,七、八零年代便有無數漫畫家試圖拯救蝙蝠俠脫離電視影集
帶給觀眾的歡樂形象,重回他原本那潛伏於黑夜中的沉默復仇者面貌,
筆觸更加黑暗、更加的粗糙寫實,卻始終徒勞無功,漫畫銷量一路直線
下滑。
直到法蘭克米勒(Frank Miller)1986年的曠世傑作《黑暗騎士歸來》
(The Dark Knight Returns),前無古人地描述已年屆五十的蝙蝠俠
在退休十年之後終於又再重出江湖,作品中回歸了最原始的黑暗風格,
造成當時漫畫界一陣轟動,才又成功地還給蝙蝠俠原有的陰鬱冷酷面貌。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由蝙蝠俠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名美漫超級英雄角色從誕生之初到現今的
最終面貌,中間其實經歷過無數次蛻化演變,既受時代背景所影響,也
融會貫通了歷年來眾多漫畫家添筆潤色的心血結晶,在數十年歲月裡百
家爭鳴、百花齊放當中博采眾家之長,交互匯流、彼此衝擊之下才成就
了今日的最終面貌。
因為作品數量實在太多、也太龐雜,讀者若是想要將單一角色的相關美
漫作品從頭到尾都一網打盡可絕非易事。光提美國超級英雄漫畫中連載
最久的兩本月刊:超人當家的《動作漫畫》(Action Comics)與蝙蝠
俠當家的《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至今都已連載超過七十
年、八百期之多,這還不論其他以超人或蝙蝠俠作為主角的各式連載漫
畫、單發作品、圖像小說等周邊創作。
相較之下,日本最長壽的老牌漫畫《烏龍派出所》至今不過連載區區三
十餘載,光以歲數來說,兩津勘吉在超人與蝙蝠俠兩名老前輩面前也只
有俯首稱臣的份。
基於作品數量之多之雜,再加上美漫獨到的同源分流式創作文化,在在
使得美漫英雄角色在社會上的知名度遠遠大過於單一執筆作者或作品;
因此前文中才稱美漫界的創作生態為角色論,而非作者論。
甚至可以把漫畫之外的諸多跨領域作品都容納進來,包括動畫、電視影
集、電影等,視為同一名美漫英雄角色的延伸創作。好比布萊恩辛格的
《X戰警》系列,或是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黑暗騎士》,嚴格說起來其
實不該稱之為「改編」電影,而是藉由電影這個與漫畫迥異的媒介,來
對角色進行一次全新的「再創作」。
這些美漫電影的本質其實跟數十年下來眾多漫畫家所繪的漫畫作品一般
無異,都是以同一名英雄角色作為主軸線而推演開來的全新作品,只是
代替了畫筆與墨水,這些導演們改以攝影機來在膠捲上「作畫」。
--
─Hail★to★the───────────────────
╭══╮ ╭═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HailtotheQuiff.com/
─╰══╩╰══╯ ╩ ╩ ╩ ───────────────
--
文/Quiff
以蝙蝠俠為例,誕生在三零年代末期,當時正是冷硬派偵探小說大行其
道的時期,而吸吮偵探文學養份之下降生的蝙蝠俠,在創作初期自然也
承繼了冷硬派偵探的辣手暴力美學,面對匪徒時手下毫不留情。
然而進入四零年代,為了吸引較為年輕的少年讀者族群,編劇比爾芬格
(Bill Finger)不顧畫家包布肯恩(Bob Kane)的反對,硬生生在蝙
蝠俠身邊安插了一名小跟班(Sidekick)羅賓,成功讓漫畫銷量翻了一
倍之餘,也隨之沖淡了蝙蝠俠原有的血腥色彩。
當時的編輯惠尼艾斯沃茲(Whitney Ellsworth)更下了一道影響無數
後輩漫畫家的禁令:蝙蝠俠從此不得再開殺戒,或是使用任何槍械。這
項命令大幅地改變了蝙蝠俠原有的暴力美學面貌。二戰之後,編輯方向
顯得益發改弦易轍,將蝙蝠俠從偵探小說裡的喋血街頭給抽離出來,改
朝可輕鬆閱覽的青少年讀物路線邁進。
心理學家佛德烈沃漢(Fredric Wertham)在1954年出版的《誘惑純真》
(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一書更是在當時社會投下了一顆震撼
彈,他在書中指稱漫畫所刊載的暴力犯罪情節會引起孩童爭相模仿,進
而對他們的幼小心靈產生負面影響;更有甚者,他大膽指控蝙蝠俠與羅
賓根本就是一對同性戀愛侶!
佛德烈沃漢的爭議言論在五零年代的美國社會上引爆了無數唇槍舌劍的
爭論,也間接導致了「漫畫規章局」(Comics Code Authority)的成
立,如同電檢制度一般,專門負責審查漫畫中不符合社會善良風俗的內
容──換言之,便是在漫畫創作者原本自由揮灑的畫筆上又多銬起了重
重枷鎖。
為了躲過漫畫規章的嚴格檢查,五、六零年代的蝙蝠俠頓時風格丕變,
故事調性顯得更加陽光、更加輕鬆了起來;同時DC也忙不迭地在蝙蝠俠
漫畫中引入了蝙蝠女(Batwoman)等女性英雄角色,試著藉由添加更多
脂粉味好迴避外界的同志指控。隨著蝙蝠俠電視影集在1966年一砲而紅
,將蝙蝠俠的知名度一舉推到最高點的同時,影集裡頭談笑風生的輕鬆
冒險風格也跟著逆襲回漫畫裡頭,差點沒變成「蝙蝠俠與快樂夥伴們的
逗趣小冒險」。
別的不提,蝙蝠俠在這段期間還一度當上了高譚市的官方代理警官,瞧
瞧這有多麼荒謬!
自此之後,七、八零年代便有無數漫畫家試圖拯救蝙蝠俠脫離電視影集
帶給觀眾的歡樂形象,重回他原本那潛伏於黑夜中的沉默復仇者面貌,
筆觸更加黑暗、更加的粗糙寫實,卻始終徒勞無功,漫畫銷量一路直線
下滑。
直到法蘭克米勒(Frank Miller)1986年的曠世傑作《黑暗騎士歸來》
(The Dark Knight Returns),前無古人地描述已年屆五十的蝙蝠俠
在退休十年之後終於又再重出江湖,作品中回歸了最原始的黑暗風格,
造成當時漫畫界一陣轟動,才又成功地還給蝙蝠俠原有的陰鬱冷酷面貌。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由蝙蝠俠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名美漫超級英雄角色從誕生之初到現今的
最終面貌,中間其實經歷過無數次蛻化演變,既受時代背景所影響,也
融會貫通了歷年來眾多漫畫家添筆潤色的心血結晶,在數十年歲月裡百
家爭鳴、百花齊放當中博采眾家之長,交互匯流、彼此衝擊之下才成就
了今日的最終面貌。
因為作品數量實在太多、也太龐雜,讀者若是想要將單一角色的相關美
漫作品從頭到尾都一網打盡可絕非易事。光提美國超級英雄漫畫中連載
最久的兩本月刊:超人當家的《動作漫畫》(Action Comics)與蝙蝠
俠當家的《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至今都已連載超過七十
年、八百期之多,這還不論其他以超人或蝙蝠俠作為主角的各式連載漫
畫、單發作品、圖像小說等周邊創作。
相較之下,日本最長壽的老牌漫畫《烏龍派出所》至今不過連載區區三
十餘載,光以歲數來說,兩津勘吉在超人與蝙蝠俠兩名老前輩面前也只
有俯首稱臣的份。
基於作品數量之多之雜,再加上美漫獨到的同源分流式創作文化,在在
使得美漫英雄角色在社會上的知名度遠遠大過於單一執筆作者或作品;
因此前文中才稱美漫界的創作生態為角色論,而非作者論。
甚至可以把漫畫之外的諸多跨領域作品都容納進來,包括動畫、電視影
集、電影等,視為同一名美漫英雄角色的延伸創作。好比布萊恩辛格的
《X戰警》系列,或是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黑暗騎士》,嚴格說起來其
實不該稱之為「改編」電影,而是藉由電影這個與漫畫迥異的媒介,來
對角色進行一次全新的「再創作」。
這些美漫電影的本質其實跟數十年下來眾多漫畫家所繪的漫畫作品一般
無異,都是以同一名英雄角色作為主軸線而推演開來的全新作品,只是
代替了畫筆與墨水,這些導演們改以攝影機來在膠捲上「作畫」。
--
─Hail★to★the───────────────────
╭══╮ ╭═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HailtotheQuiff.com/
─╰══╩╰══╯ ╩ ╩ ╩ ───────────────
--
All Comments
By Edwina
at 2010-04-25T07:50
at 2010-04-25T07:50
By Edwina
at 2010-04-29T01:40
at 2010-04-29T01:4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0-04-30T03:09
at 2010-04-30T03:09
Related Posts
特攻聯盟的......(不知該如何下副標)
By Megan
at 2010-04-22T22:49
at 2010-04-22T22:49
卓別林電影課程
By Joseph
at 2010-04-22T21:23
at 2010-04-22T21:23
特攻聯盟
By Agatha
at 2010-04-22T15:41
at 2010-04-22T15:41
刺陵
By Zenobia
at 2010-04-22T12:44
at 2010-04-22T12:44
《危機倒數》配樂中見反戰思想
By Jack
at 2010-04-21T19:59
at 2010-04-21T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