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惡:不正義的「修復式司法」 - 臺劇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4-23T10:20
at 2019-04-23T10:20
Table of Contents
回歸修復式正義的本質,就是要讓整個案件的當事人都能後回歸內心的和平。
解決過去單純「應報式」的司法。
只在乎如何懲罰加害人,而忽視其是否真正悔悟。
而即使加害者伏法後,被害者仍然活在傷痛之中。
修復式正義最原始的想像,僅是存在於加害者與被害者間。
而當然被害者並不直接侷限於直接被害者,甚至於擴張於被害人的家屬。
從加害者的角度,能夠透過理解被害人所受的傷害,而得到真摯的悔悟。
在被害者的角度,能夠從加害者的悔悟、彌補,能放下而回歸內心和平。
透過悔悟與放下,讓雙方都能回歸社會。
而現實上,當然不應忽視加害者家屬的角度,
不應忽視他們在修復式司法的角色,也是被修復的對象。
其實劇中李家父母的道歉,並非是認為他們有錯,
或許只是打開被害人家屬對話的手段。
否則在被害者家屬的情緒之下,單純理性的教育被害人「加害者家是無辜的」,
現實下,大多數被害者家屬也是聽不下去的。
劇中也沒有說李家父母有甚麼「錯」是需要道歉了。
也沒有為他們貼上「罪人」的標籤。
從李家父母代替李曉明(被槍決了),去聽取被害者所受的痛苦後,
讓被害者(含家屬)也相對願意聽取李家父母的苦衷,開啟對話後,
才有機會讓被害人了解李家父母其實也是受害者。
劇中最後一集才碰觸到這塊,當然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出整個對話的過程。
只能從最激烈的陳媽媽,到已經相對放下的宋喬安、劉朝國。
展現出那種放下的過程(10集真的好快……)。
劇中最後呈現
李大芝最後也被社會重新接受(回到新聞界)
宋喬安和李大芝見面時,已經可以相視而笑。
陳媽媽願意把陳子交給李家父母,
而被害人陳子也認為李家父母也有工作,對自己並無義務。
李家父母想彌補這是人之常情,而不是「應該彌補」,即使對方放下了。
如果真的演到被害者將原諒說出口,甚至為自己過激的行為道歉,
可能還比較脫離社會現實。
回歸到先前的留言,這部戲是強調互相的理解過程。
王赦妻子的理解,被害者與加害者家屬間的理解,
希望大眾能從理解中,把人的標籤撕掉。
把惡魔辯護人從刑訴律師的身上撕掉。
把單純的邪惡從犯罪者的身上撕掉。
不過這在現在台灣的社會真的好難……。
甚至身邊有人為了怕內心動搖,而抗拒看惡劇。唉……
※ 引述《winterrain (冬天的雨)》之銘言:
: 本來與惡前幾集我會給五星評價
: 尤其是加害人家屬部份的處理
: 但看到最後兩集的充滿不正義的修復式司法
: 這竟然是編劇認為的解決方式
: 我為加害人家屬感到難過不公
: 直接扣一星
: 修復式司法的概念是
: 加害人因為他的犯罪行為
: 為被害人和家屬帶來的了傷害 仇恨 憤怒 這些負面情緒
: 往往並未因加害人受到刑罰制裁而得到撫平
: 所以與傳統應報與預防的出發角度不同
: 修復式司法更強調彌補與原諒
: 希望加害人透過知道對被害人和家屬帶來什麼傷害的方式
: 深深的悔悟 和道歉 然後彌補被害人和家屬
: 得到被害人和家屬的原諒
: 被害人和家屬原諒之後
: 能夠放下傷痛 回復到過去的生活
: 是的 修復式司法最重要的主角
: 是加害人
: 需要悔悟 道歉 彌補的是他
: 需要被原諒的也是他
: 絕對不是加害人家屬
: 加害人真正的"錯"
: 就只有誰叫他跟加害人是家屬
: 這種與生俱來不可變的血緣關係
: 在文明社會中
: 不需要向誰道歉
: 不需要向誰悔悟
: 不需要向誰彌補
: 更不需要得到誰的原諒
: 因為本來就不應該有人指責他們
: 本來就不應該有人對他們丟雞蛋
: 本來就不應該有人對他們怒吼
: 即使是被害人和家屬都一樣
: 加害人該作的道歉和悔悟 不需要也不應該由
: 加害人家屬承擔
: 一個沒有加害人的修復式司法
: 要求加害人家屬道歉 彌補
: 是不正義的
: 就算劇中加害人家屬道歉 彌補
: 原因不就是社會上 還有被害人及其家屬的指責
: 在這種壓力下出現的反應嗎?
: 我以為編劇在前集幾要撕去加害人家屬也有錯
: 的標籤
: 覺得是很棒的戲劇
: 沒想到最後竟是由加害人家屬
: 承擔加害人的道歉和彌補
: 這不是又狠狠強化
: ”對 你們加害人家屬也有錯 所以要道歉
: 要彌補我們被害人和家屬“的刻板印象嗎?
: 沒錯的人為何需要道歉 彌補呢?
: 劇中加害人家屬和被害人家屬對談的場景
: 大芝爸爸媽媽的低聲下氣
: 一副有錯在先的態度
: 還有
: 加害人家屬推著被害人去籃球場打球的場景
: 我覺得很諷刺 很傻眼
: 這不是真正的修復式司法
: 也不是修復式正義
: 而是社會刻板印象之下的不義
:
: ----
: Sent from BePTT
--
解決過去單純「應報式」的司法。
只在乎如何懲罰加害人,而忽視其是否真正悔悟。
而即使加害者伏法後,被害者仍然活在傷痛之中。
修復式正義最原始的想像,僅是存在於加害者與被害者間。
而當然被害者並不直接侷限於直接被害者,甚至於擴張於被害人的家屬。
從加害者的角度,能夠透過理解被害人所受的傷害,而得到真摯的悔悟。
在被害者的角度,能夠從加害者的悔悟、彌補,能放下而回歸內心和平。
透過悔悟與放下,讓雙方都能回歸社會。
而現實上,當然不應忽視加害者家屬的角度,
不應忽視他們在修復式司法的角色,也是被修復的對象。
其實劇中李家父母的道歉,並非是認為他們有錯,
或許只是打開被害人家屬對話的手段。
否則在被害者家屬的情緒之下,單純理性的教育被害人「加害者家是無辜的」,
現實下,大多數被害者家屬也是聽不下去的。
劇中也沒有說李家父母有甚麼「錯」是需要道歉了。
也沒有為他們貼上「罪人」的標籤。
從李家父母代替李曉明(被槍決了),去聽取被害者所受的痛苦後,
讓被害者(含家屬)也相對願意聽取李家父母的苦衷,開啟對話後,
才有機會讓被害人了解李家父母其實也是受害者。
劇中最後一集才碰觸到這塊,當然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出整個對話的過程。
只能從最激烈的陳媽媽,到已經相對放下的宋喬安、劉朝國。
展現出那種放下的過程(10集真的好快……)。
劇中最後呈現
李大芝最後也被社會重新接受(回到新聞界)
宋喬安和李大芝見面時,已經可以相視而笑。
陳媽媽願意把陳子交給李家父母,
而被害人陳子也認為李家父母也有工作,對自己並無義務。
李家父母想彌補這是人之常情,而不是「應該彌補」,即使對方放下了。
如果真的演到被害者將原諒說出口,甚至為自己過激的行為道歉,
可能還比較脫離社會現實。
回歸到先前的留言,這部戲是強調互相的理解過程。
王赦妻子的理解,被害者與加害者家屬間的理解,
希望大眾能從理解中,把人的標籤撕掉。
把惡魔辯護人從刑訴律師的身上撕掉。
把單純的邪惡從犯罪者的身上撕掉。
不過這在現在台灣的社會真的好難……。
甚至身邊有人為了怕內心動搖,而抗拒看惡劇。唉……
※ 引述《winterrain (冬天的雨)》之銘言:
: 本來與惡前幾集我會給五星評價
: 尤其是加害人家屬部份的處理
: 但看到最後兩集的充滿不正義的修復式司法
: 這竟然是編劇認為的解決方式
: 我為加害人家屬感到難過不公
: 直接扣一星
: 修復式司法的概念是
: 加害人因為他的犯罪行為
: 為被害人和家屬帶來的了傷害 仇恨 憤怒 這些負面情緒
: 往往並未因加害人受到刑罰制裁而得到撫平
: 所以與傳統應報與預防的出發角度不同
: 修復式司法更強調彌補與原諒
: 希望加害人透過知道對被害人和家屬帶來什麼傷害的方式
: 深深的悔悟 和道歉 然後彌補被害人和家屬
: 得到被害人和家屬的原諒
: 被害人和家屬原諒之後
: 能夠放下傷痛 回復到過去的生活
: 是的 修復式司法最重要的主角
: 是加害人
: 需要悔悟 道歉 彌補的是他
: 需要被原諒的也是他
: 絕對不是加害人家屬
: 加害人真正的"錯"
: 就只有誰叫他跟加害人是家屬
: 這種與生俱來不可變的血緣關係
: 在文明社會中
: 不需要向誰道歉
: 不需要向誰悔悟
: 不需要向誰彌補
: 更不需要得到誰的原諒
: 因為本來就不應該有人指責他們
: 本來就不應該有人對他們丟雞蛋
: 本來就不應該有人對他們怒吼
: 即使是被害人和家屬都一樣
: 加害人該作的道歉和悔悟 不需要也不應該由
: 加害人家屬承擔
: 一個沒有加害人的修復式司法
: 要求加害人家屬道歉 彌補
: 是不正義的
: 就算劇中加害人家屬道歉 彌補
: 原因不就是社會上 還有被害人及其家屬的指責
: 在這種壓力下出現的反應嗎?
: 我以為編劇在前集幾要撕去加害人家屬也有錯
: 的標籤
: 覺得是很棒的戲劇
: 沒想到最後竟是由加害人家屬
: 承擔加害人的道歉和彌補
: 這不是又狠狠強化
: ”對 你們加害人家屬也有錯 所以要道歉
: 要彌補我們被害人和家屬“的刻板印象嗎?
: 沒錯的人為何需要道歉 彌補呢?
: 劇中加害人家屬和被害人家屬對談的場景
: 大芝爸爸媽媽的低聲下氣
: 一副有錯在先的態度
: 還有
: 加害人家屬推著被害人去籃球場打球的場景
: 我覺得很諷刺 很傻眼
: 這不是真正的修復式司法
: 也不是修復式正義
: 而是社會刻板印象之下的不義
:
: ----
: Sent from BePTT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By Joe
at 2019-04-27T04:15
at 2019-04-27T04:15

By Frederica
at 2019-04-29T19:42
at 2019-04-29T19:42

By Noah
at 2019-05-02T01:06
at 2019-05-02T01:06

By Mason
at 2019-05-02T03:47
at 2019-05-02T03:47

By Sandy
at 2019-05-04T14:07
at 2019-05-04T14:07

By Anonymous
at 2019-05-07T06:54
at 2019-05-07T06:54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05-08T14:41
at 2019-05-08T14:41

By Ethan
at 2019-05-10T08:53
at 2019-05-10T08:53

By Sarah
at 2019-05-10T12:06
at 2019-05-10T12:06

By Heather
at 2019-05-14T17:08
at 2019-05-14T17:08

By Heather
at 2019-05-15T06:20
at 2019-05-15T06:20

By Bethany
at 2019-05-19T14:17
at 2019-05-19T14:17

By Daniel
at 2019-05-21T23:09
at 2019-05-21T23:09

By Connor
at 2019-05-25T14:52
at 2019-05-25T14:52
Related Posts
[與惡]心得與吐槽

By Jake
at 2019-04-23T04:09
at 2019-04-23T04:09
與惡-真的有探討為什麼殺人的必要嗎?

By Freda
at 2019-04-23T02:35
at 2019-04-23T02:35
我們與惡的距離-謝謝你們,沒有放棄彼此

By Barb Cronin
at 2019-04-23T02:33
at 2019-04-23T02:33
老鼠捧茶請人客推薦

By Odelette
at 2019-04-23T01:40
at 2019-04-23T01:40
與惡-真的有探討為什麼殺人的必要嗎?

By Freda
at 2019-04-23T01:35
at 2019-04-23T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