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惡: 已經是相對客觀的戲劇了... - 臺劇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19-04-23T11:02

Table of Contents

除了本身的戲劇張力之外,我認為這片最吸引我的地方,
是在編劇真的已經做到相對客觀的最大化了。

- 媒體生態(亂象):
透過宋喬安與李大芝的衝突,突顯出做媒體要有理想也要顧現實。你不搶收視率,
怎麼會有廣告? 沒有廣告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怎麼買外電?這是雞生蛋蛋生雞概念。

李大芝想做年輕人在意的低薪新聞,但是News哥說,頭條是入場券。
你要人家看你深度的報導,你得先讓人家眼睛被你吸進來,
所以頭條要放聳動的,大家關注的,而不是有深度的。

但是搶快搶頭條,也就會發生泰國爆炸案的假新聞的情況。
所以與惡在媒體的議題上,沒告訴你誰對誰錯,
只告訴你,現實就是這樣,你可以像宋去嘗試改變,
但是你也很高機率會發生跟上面不合而被送去新媒體....

這也讓我聯想到Harvey Dent在蝙蝠俠裡面講的那句話:
"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
(你要就是以英雄的身分而死,不然就是活著卻慢慢看著自己變成惡人)

大部分的媒體人,活下去的,都已經接受了這樣的環境,變成自己可能當初看不起的人。
而想去改變的,最後大部分都無法撐下去,而離開了這個環境。

- 重大犯罪與司法問題
很多人認為與惡要傳達廢死,甚至拿來引用當成廢死的原因。我認為,
的確可以感覺出與惡有嘗試把王赦塑造成一個立場偏向廢死的人權律師。

但是並沒有進一步著墨在廢死的議題上,而是把一個人權律師在現在這個社會,
會碰到甚麼樣的處境,給描繪出來,包含家人的不諒解,收入的問題,
也讓他身處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的不平衡而掙扎,更多的是人性的描述。

也利用王赦,突顯出現今司法的兩個問題:
1. 政府可以因為輿論,政治因素,而迅速執行死刑,
甚至在委任律師還不知情的情況下,媒體卻先知道了,這是正義?
還是打著正義的名號行不義之事? 王赦甚至有說:
「被判死刑沒有關係,但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他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
他死了以後就再也沒有人知道了,一個民主法治國家要靠殺人才可以撫慰人心,
保證我們的安全,太荒謬了。」先不論是否真的能查出殺人犯真正殺人的原因,
但是這種執行死刑的程序,才是王赦想要反對的,即使絕大部分的人,
其實也都不是很在意死刑犯被執行死刑的程序。

2. 修復性司法:
我認為這是與惡這片想要傳達的一個重點。前段包含加害者家屬,
與被害者家屬的處境,碰到的問題,都只是鋪陳。
怎麼樣讓受害者家屬走出傷痛,獲得補償,與惡沒說。但是卻告訴我們,
有一種手段叫做修復性司法,可以讓加害者與受害者家屬去面對面,
認識彼此,甚至給彼此一個機會敘述自己的想法與立場,不見得能改變甚麼,
但是給了一個宣洩的管道,也給彼此一個溝通的機會。

因此與其說與惡想傳達廢死,我更認為與惡想傳達的是現今司法還可以改善的地方在哪。

- 精神疾病:
我其實不認為應思聰的腳色能把思覺失調洗白,或是汙名化,
與惡只是很赤裸裸的告訴你,思覺失調病人的狀態會是怎樣,
家人承受的壓力會有那些,社會大眾給予的眼光會是甚麼情況,
還有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宋僑平說的,
思覺失調就像是高血壓,截肢一樣,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並且去控制,
但是一定會跟以前不一樣,患者跟家屬都要有這樣的領悟。



小結:
很多人會對與惡有不同的解讀,但是我認為相比很多這種寫實類型的戲劇,
與惡做到相對客觀這件事情,你幾乎可以同時看到同一個議題卻有兩種不同的闡述,
並且都為兩個立場找出理由。你可以看到與惡同時把受害者家屬,
加害者家屬的情況都表達出來。受害者家屬有不理性的,也有理性的。
家害者家屬,有李家這種的,也有陳昌媽媽那種嘴臉的。

因此我覺得可以稱讚的,是與惡真的已經盡力做到相對客觀了。

--
「Manners Maketh Man」
"禮儀.成就不凡的人"
= Kingsman =

別把粗鄙而毫無格調的言詞與行為,當成了自由與個人風格,
因為你的所言所行,將成就你為怎樣的人。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Zanna avatar
By Zanna
at 2019-04-28T06:09
推、認同
Genevieve avatar
By Genevieve
at 2019-04-29T06:46
認同,推
Franklin avatar
By Franklin
at 2019-05-02T10:50
認同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9-05-05T09:58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9-05-06T16:23
1.有bug我反推,殺人犯罪無預期且無差別方式致人於
死;將死刑犯進行無預期處死刑合理。
Franklin avatar
By Franklin
at 2019-05-11T04:17
一個民主法治國家要靠殺人才可以撫慰人心;換句話
說,一個犯了殺人罪(罪證確鑿)需要靠民主法治下
之罪惡的正義律師來給被害者傷口上灑鹽。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19-05-14T14:37
所以才要讓大家知道刑事律師到底在做啥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9-05-14T20:44
正確的認知勝過誤解~~~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9-05-15T16:58
罪證確鑿很多時候是在媒體的引導之下,
Tom avatar
By Tom
at 2019-05-17T18:03
喬安已經有足夠資歷所以在哪做關係不大,要是普通
人遇到這情況灰心直接轉行或認命。唉,其實哪一行
都會有理想和現實的拉扯,我老師都說如果你沒帶理
想工作反而恭喜你,因為這樣你就不會失望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19-05-22T09:46
覺得這部真的盡量客觀了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9-05-23T06:44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19-05-28T01:59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19-05-31T04:43
讓人深思的好劇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19-06-04T04:33
真的盡量客觀了+1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19-06-06T09:56
真的照顧到各種觀點 編劇很厲害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19-06-08T06:28
認同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19-06-10T19:33
推,覺得這部戲是台灣戲劇的曙光
Rosalind avatar
By Rosalind
at 2019-06-13T22:38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9-06-14T10:34
死刑犯無預期死刑其實對社會並不利 假如在未知死刑
犯犯罪原因就處死那只會有下個模仿者
Damian avatar
By Damian
at 2019-06-16T16:30
至於刑事律師並不能把他們當對被害者家屬傷口灑鹽
的人 畢竟刑事律師要的是給犯罪者一個公平的罪刑
而不是讓社會去審判犯罪者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19-06-20T12:06
推,有些人不要裝作沒看到啊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9-06-21T01:06
簽名檔是諷刺某黨某位潛在候選人?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19-06-25T04:24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9-06-29T04:18
非常認同推!覺得與惡只是把所有不同面向的立場演
給你看,試圖激起大眾的思考探討(包括以往普遍不那
麼為人(欲)知的 像是加害者家屬也會有李家和陳家等
不同類型),但劇本卻沒有教化式地給出任何“標準答
案”,因為這些議題 本來也就沒有/不該有標準答案。
真的非常不簡單!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19-07-02T16:17
Olga avatar
By Olga
at 2019-07-05T01:30
推十元編,喜歡這種客觀!

《與惡》創作全見 電子書今日免費看

Una avatar
By Una
at 2019-04-23T10:58
今天Hami書城App有世界閱讀日免費登入活動 裏面可以看《與惡》創作全見的電子書 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 https://bookstore.emome.net/Homes/action/1/761 https://i.imgur.com/4nyMgiA.jpg 補充一下 今天的活動有限制時間60分的樣子 時 ...

與惡:不正義的「修復式司法」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4-23T10:20
回歸修復式正義的本質,就是要讓整個案件的當事人都能後回歸內心的和平。 解決過去單純「應報式」的司法。 只在乎如何懲罰加害人,而忽視其是否真正悔悟。 而即使加害者伏法後,被害者仍然活在傷痛之中。 修復式正義最原始的想像,僅是存在於加害者與被害者間。 而當然被害者並不直接侷限於直接被害者,甚至於擴張於被害人的家 ...

與惡關於李曉明動機腦補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9-04-23T05:17
與惡雖然沒有實際探討李曉明殺人的動機 說不定在第二季會有結果 我常常會問那些贊成死刑 「死刑執行了,然後呢」 你說一個人毫無動機就在戲院殺了九個他不認識的人 無論怎麼想心中都是滿滿的疑惑 最近有一部日劇 冤罪律師 防雷 主線劇情中那位主角律師在法庭上當著每個人的面 ...

[與惡]心得與吐槽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19-04-23T04:09
【與惡】的好評和對戲劇的推崇板上應該很多了,所以我要講的是覺得沒收好或不夠的部分 。 我沒想到的大家可以一起丟出來想一下。 可能會含有劇情部分,沒看完的朋友請避開。 ————————————————————————————————分隔線————— ————— 宋喬安: 本作的中期大賣點,覺得可惜的地 ...

與惡-真的有探討為什麼殺人的必要嗎?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9-04-23T02:35
※ 引述《spadeting (屎批踢)》之銘言: 對於你的結論我想試著提出我的看法回應一下 : 他殺了人 : 為什麼都是旁邊的人的錯 : 都是they的問題 : 為什麼最後公視故意要讓他的理由不被討論出來呢 : 他自己也說了 : 他想做大事,想揚名立萬 : 為什麼不敢用這做結尾 : 難道真的能用愛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