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憤怒青年電影? - 電影

By Candice
at 2007-01-09T12:17
at 2007-01-09T12:1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Katurian (K. Katurian)》之銘言:
: ※ 引述《craigga ()》之銘言:
: : 請問英國憤怒青年電影代表作有哪些?
: : http://imdb.com/title/tt0063850/
: : 不知道Malcolm McDowell主演的If算不算
: : 那所謂的拉美電影呢?
: 我對憤怒青年電影不太了解,
: 不過確定英國憤怒青年派(Angry Young Men)是從劇場開始的,
: 帶起這風潮的是John Osborne的Look Back in Anger,
: 在1956年倫敦Royal Court劇院演出
: (許多當代英國重要劇作家作品首演都是在這裡,最近的是Churchill去年底新作),
: 主要走的是寫實、道德批判路線,
: 而且在John Osborne之後一直後繼有人,可以說對英國當代劇場的影響到現在都還很強。
嗯嗯修過「英國現代戲劇」也是將「憤怒青年(Angry Young Men)」形象的崛起
歸功到 Osborne 的《Look Back in Anger》一劇
不過回到電影上面的發展我也就不清楚是否有相互的影響和交纏了
你所提到林賽安德森的《If...》我看過李幼新1986年寫的《威尼斯/坎城影展》簡介過
感覺上比較像是政治諷刺意涵的寓言之作,藉由顛覆學校體制和人際互動的狂想來反戰
反倒不特別著墨在「憤怒青年」的心路歷程或社會背景
我自己 '02 年去英國的時候意外買到一套三片的電視電影 DVD
它標榜著英國八零年代的 "cult classics"
分別是 Alan Clarke 的 "Made in Britain" http://imdb.com/title/tt0084287/
Mike Leigh 的 "Meantime" http://imdb.com/title/tt0082727/
Stephen Frears 的 "Prick Up Your Ears" http://imdb.com/title/tt0093776/
我覺得看完後頗有新一代「憤怒青年」的架勢,推薦給你參考
以下是我當年看完的感想
-------------------------------------------------------------------
嗯其實在看了從英國買回來的英國八零年代 cult classics 的三部曲之後
"Made in Britain"
"Meantime"
"Prick Up Your Ears" (中文好像翻作《豎起你的耳朵》)
會對 "Common Poeple" 裡頭描繪的普通人尤其是年輕人圖像有更具體的感觸
那種漫無目的惶惶度日浪費生命
想有意義想找目標想找發洩卻發現遍尋不著騙不了自己
被庸碌消極的家庭,冷漠制式的社會包圍困住
生命只剩下吃喝拉撒,找工作,沒工作,不想工作
還有一群打屁哈草玩撞球的狐群狗黨...
可當我看到 Made In Britain 那個目空一切前途無亮的聰慧納粹 skinhead 青年
用暴力來宣洩,對著社工控訴他不想玩社會訂好的那一套的時候
當 Meantime 裡那對沒出息敵對的兄弟最後互相了解關懷彼此的困境,
頭腦遲鈍弟弟剃光頭來抗議輕視他的世界的時候
還有當 Prick Up Your Ears 裡同性戀人遊戲人間,用死亡來奢望保存愛情的時候
我又不得不他媽的為這些再真實再普通不過的人鼓掌感動
-------------------------------------------------------------------
Cheers!
Patsy "Gallagher"
--
Life's An Ocean
Too much commotion, too much emotion
Dragging me down
--Verve, LIFE'S AN OCEAN
--
: ※ 引述《craigga ()》之銘言:
: : 請問英國憤怒青年電影代表作有哪些?
: : http://imdb.com/title/tt0063850/
: : 不知道Malcolm McDowell主演的If算不算
: : 那所謂的拉美電影呢?
: 我對憤怒青年電影不太了解,
: 不過確定英國憤怒青年派(Angry Young Men)是從劇場開始的,
: 帶起這風潮的是John Osborne的Look Back in Anger,
: 在1956年倫敦Royal Court劇院演出
: (許多當代英國重要劇作家作品首演都是在這裡,最近的是Churchill去年底新作),
: 主要走的是寫實、道德批判路線,
: 而且在John Osborne之後一直後繼有人,可以說對英國當代劇場的影響到現在都還很強。
嗯嗯修過「英國現代戲劇」也是將「憤怒青年(Angry Young Men)」形象的崛起
歸功到 Osborne 的《Look Back in Anger》一劇
不過回到電影上面的發展我也就不清楚是否有相互的影響和交纏了
你所提到林賽安德森的《If...》我看過李幼新1986年寫的《威尼斯/坎城影展》簡介過
感覺上比較像是政治諷刺意涵的寓言之作,藉由顛覆學校體制和人際互動的狂想來反戰
反倒不特別著墨在「憤怒青年」的心路歷程或社會背景
我自己 '02 年去英國的時候意外買到一套三片的電視電影 DVD
它標榜著英國八零年代的 "cult classics"
分別是 Alan Clarke 的 "Made in Britain" http://imdb.com/title/tt0084287/
Mike Leigh 的 "Meantime" http://imdb.com/title/tt0082727/
Stephen Frears 的 "Prick Up Your Ears" http://imdb.com/title/tt0093776/
我覺得看完後頗有新一代「憤怒青年」的架勢,推薦給你參考
以下是我當年看完的感想
-------------------------------------------------------------------
嗯其實在看了從英國買回來的英國八零年代 cult classics 的三部曲之後
"Made in Britain"
"Meantime"
"Prick Up Your Ears" (中文好像翻作《豎起你的耳朵》)
會對 "Common Poeple" 裡頭描繪的普通人尤其是年輕人圖像有更具體的感觸
那種漫無目的惶惶度日浪費生命
想有意義想找目標想找發洩卻發現遍尋不著騙不了自己
被庸碌消極的家庭,冷漠制式的社會包圍困住
生命只剩下吃喝拉撒,找工作,沒工作,不想工作
還有一群打屁哈草玩撞球的狐群狗黨...
可當我看到 Made In Britain 那個目空一切前途無亮的聰慧納粹 skinhead 青年
用暴力來宣洩,對著社工控訴他不想玩社會訂好的那一套的時候
當 Meantime 裡那對沒出息敵對的兄弟最後互相了解關懷彼此的困境,
頭腦遲鈍弟弟剃光頭來抗議輕視他的世界的時候
還有當 Prick Up Your Ears 裡同性戀人遊戲人間,用死亡來奢望保存愛情的時候
我又不得不他媽的為這些再真實再普通不過的人鼓掌感動
-------------------------------------------------------------------
Cheers!
Patsy "Gallagher"
--
Life's An Ocean
Too much commotion, too much emotion
Dragging me down
--Verve, LIFE'S AN OCEAN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Quanna
at 2007-01-12T16:49
at 2007-01-12T16:49

By Aaliyah
at 2007-01-12T21:18
at 2007-01-12T21:18

By Skylar Davis
at 2007-01-13T01:20
at 2007-01-13T01:20

By Hardy
at 2007-01-16T08:22
at 2007-01-16T08:22
Related Posts
血鑽石

By Elvira
at 2007-01-08T16:20
at 2007-01-08T16:20
《芭樂特》:真人版的鱉四與大頭蛋大鬧 …

By Zanna
at 2007-01-08T01:14
at 2007-01-08T01:14
<khpr影評>傷城-為什麼要讓我的眼睛移位呢?

By Yedda
at 2007-01-08T01:08
at 2007-01-08T01:08
冥王星早餐:感動有餘感觸不足的綺麗冒險

By Catherine
at 2007-01-07T23:47
at 2007-01-07T23:47
血鑽石 (無雷)

By Rosalind
at 2007-01-07T21:01
at 2007-01-07T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