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與巴西影迷分享創作心得 - 台灣

By Puput
at 2010-11-27T15:04
at 2010-11-27T15:04
Table of Contents
原來標題:蔡明亮與巴西影迷分享創作心得
新聞來源: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11270038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26日專電)聖保羅巴西銀行文化中心(CCBB)正舉辦台灣
導演蔡明亮電影展。蔡明亮與合作多年的電影工作拍檔李康生和陸弈靜昨晚一起與巴
西影迷閒話家常,分享創作心得。
蔡明亮表示,亞洲電影概念不同於西方,較具商業取向,視看電影為純娛樂。雖然歐
洲導演對他的創作影響大,但1930至1980年代,香港、中國大陸和台灣也出現一些極
具文化素養的華語片導演,如胡金銓。
蔡明亮憶及自己11歲時第一次看胡金銓導演的「龍門客棧」,即認為它不同於其他武
俠片,留下深刻的印象。2003年蔡明亮拍的「不散」,英文名就叫做「再見,龍門客
棧」(Goodbye Dragon Inn),正是他向華語片老前輩們致敬的一部影片。
「不散」榮獲2003年威尼斯影展費比西獎,蔡明亮還記得當時有外國記者問他「電影
是什麼?」他沒有明確地回答,只是回想起自己看電影的經驗和多數人一樣,都是從
商業電影開始,但後來發現,除了商業電影外,還存在許多其他面向的電影─不需要
商業化,不需要高成本,而是具創意和多養分的電影。
有巴西影迷問蔡明亮,他拍的電影是否都是以自身故事為題材,如2009年的作品「臉
」。蔡明亮說,他所拍的每一部電影都是他的心情,極具個人創作的概念,就像他的
自畫像一樣。
蔡明亮電影的美學特色之一,是大量使用長時間鏡頭。他說,這是眼睛的概念。眼睛
要「看久了才會看到」。電影是在「看」故事,而不是用攝影機「說」故事。攝影機
不是上帝,只是單面的觀者,單面的觀看。
蔡明亮表示,一般觀眾沒有習慣看太久一個畫面,而他自己在擇取鏡頭時,往往也不
知該拍多長。但他相信,故事、記憶都需要時間來浮現,他更希望觀眾因為看他的電
影改變僵化的「看」事物的習慣。
巴西影迷也問及蔡明亮電影對真實與幻想的處理方式。他說,電影的真實和現實中的
真實不一樣。電影是創作的美學,慢慢形成的自主世界,就像夢一樣。只是有時真實
也很接近夢,而真實到某種程度就會變成荒謬。
蔡明亮特別向巴西影迷強調,假如他不是在1980年代離開馬來西亞,到宣佈解嚴後的
台灣,他的創作應該會受到較大限制。因為台灣的民主徹底,雖然有電影分級,但因
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有文化底蘊滋養創作自由的風氣。
李康生和陸弈靜比較安靜,但也就巴西影迷對他們在蔡明亮電影中扮演的角色問題一
一答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巴西球王比利(Pele)的同鄉,因仰慕蔡明亮等人,遠從米納
斯州前往聖保羅 ,並贈送當地盛產的咖啡和T恤留念。除了聖保羅外,里約熱內盧巴
西銀行文化中心也將舉辦蔡明亮電影展至12月12日。
--
新聞來源: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11270038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26日專電)聖保羅巴西銀行文化中心(CCBB)正舉辦台灣
導演蔡明亮電影展。蔡明亮與合作多年的電影工作拍檔李康生和陸弈靜昨晚一起與巴
西影迷閒話家常,分享創作心得。
蔡明亮表示,亞洲電影概念不同於西方,較具商業取向,視看電影為純娛樂。雖然歐
洲導演對他的創作影響大,但1930至1980年代,香港、中國大陸和台灣也出現一些極
具文化素養的華語片導演,如胡金銓。
蔡明亮憶及自己11歲時第一次看胡金銓導演的「龍門客棧」,即認為它不同於其他武
俠片,留下深刻的印象。2003年蔡明亮拍的「不散」,英文名就叫做「再見,龍門客
棧」(Goodbye Dragon Inn),正是他向華語片老前輩們致敬的一部影片。
「不散」榮獲2003年威尼斯影展費比西獎,蔡明亮還記得當時有外國記者問他「電影
是什麼?」他沒有明確地回答,只是回想起自己看電影的經驗和多數人一樣,都是從
商業電影開始,但後來發現,除了商業電影外,還存在許多其他面向的電影─不需要
商業化,不需要高成本,而是具創意和多養分的電影。
有巴西影迷問蔡明亮,他拍的電影是否都是以自身故事為題材,如2009年的作品「臉
」。蔡明亮說,他所拍的每一部電影都是他的心情,極具個人創作的概念,就像他的
自畫像一樣。
蔡明亮電影的美學特色之一,是大量使用長時間鏡頭。他說,這是眼睛的概念。眼睛
要「看久了才會看到」。電影是在「看」故事,而不是用攝影機「說」故事。攝影機
不是上帝,只是單面的觀者,單面的觀看。
蔡明亮表示,一般觀眾沒有習慣看太久一個畫面,而他自己在擇取鏡頭時,往往也不
知該拍多長。但他相信,故事、記憶都需要時間來浮現,他更希望觀眾因為看他的電
影改變僵化的「看」事物的習慣。
巴西影迷也問及蔡明亮電影對真實與幻想的處理方式。他說,電影的真實和現實中的
真實不一樣。電影是創作的美學,慢慢形成的自主世界,就像夢一樣。只是有時真實
也很接近夢,而真實到某種程度就會變成荒謬。
蔡明亮特別向巴西影迷強調,假如他不是在1980年代離開馬來西亞,到宣佈解嚴後的
台灣,他的創作應該會受到較大限制。因為台灣的民主徹底,雖然有電影分級,但因
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有文化底蘊滋養創作自由的風氣。
李康生和陸弈靜比較安靜,但也就巴西影迷對他們在蔡明亮電影中扮演的角色問題一
一答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巴西球王比利(Pele)的同鄉,因仰慕蔡明亮等人,遠從米納
斯州前往聖保羅 ,並贈送當地盛產的咖啡和T恤留念。除了聖保羅外,里約熱內盧巴
西銀行文化中心也將舉辦蔡明亮電影展至12月12日。
--
Tags:
台灣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巴黎回顧楊德昌遺作

By Emily
at 2010-11-27T14:50
at 2010-11-27T14:50
國片起飛?李烈悲觀

By Genevieve
at 2010-11-27T14:44
at 2010-11-27T14:44
拍寬神傳?陳志寬盼李安執導

By Megan
at 2010-11-27T14:34
at 2010-11-27T14:34
台企銀簽訂電影製作信託合約

By Agatha
at 2010-11-27T14:32
at 2010-11-27T14:32
台片寫實具吸引力 印度人歡迎

By Isla
at 2010-11-27T14:28
at 2010-11-27T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