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的轟炸─評《變形金剛》 - 電影

By Gilbert
at 2007-07-01T01:17
at 2007-07-01T01:17
Table of Contents
老規矩的置入性行銷
http://rekegiga.blogspot.com/2007/07/blog-post.html
暑假檔的特效大片當然都是用錢砸出來的,不過麥可貝(Michael Bay)的大作《變形
金剛》(Transformers)恐怕還是今年錢味最徹底的作品。電腦特效砸下的鉅資果然讓觀眾
看得大呼過癮,燒錢換票房的策略也讓e-bay、諾基亞(Nokia)、蘋果電腦(Apple)、保時
捷(Porsche) 等國際知名品牌樂於一起到電影裡參上一腳。當然,本文並不是討論電影產
業與置入性行銷的論文,暫且忘掉這些大喇喇的商業手段來討論電影吧!我想說的是,這
部片子的確是可以讓人驚奇的一部作品。
即使是熱血至上的電影,也很少有導演膽敢拍出像這次的《變形金剛》一樣的節奏:
麥可貝完全將「適度留白」的藝術教條拋諸腦後,每一場打鬥的運鏡只能說完全在挑戰人
類視神經的耐力。對於不是漫畫迷的觀眾而言,在最後那場驚心動魄的打鬥中,可能光要
辨認出敵我都非常吃力,甚至每次機械扭打在一起的時候,要辨別他們的肢體或動作都有
點困難。我可以這麼說:如果今年你錯過了進戲院看這部電影的機會,不要期待DVD了,
連電影院裡的大螢幕看起來都應該把外框再加大個上百吋,看DVD就算有整組家庭劇院的
配備也不可能有什麼好效果。神奇的是,即使回憶起來處處是長時間的擁擠畫面,但不至
於造成頭昏眼花的效果,至少在色調上是十分調和的,這一點不得不讓人稱奇。
除了畫面與運鏡的速度之外,就連角色與劇情都不留太多餘地。在舖陳兩派變形金剛
的大對決前,三條支線(卡達營地、山姆家、五角大廈駭客)的主角都有一定程度的戲份,
甚至都有至少一個讓人印象深的的配角在搶戲。有些觀眾可能覺得這些部分冗長,其實那
是迫不急待想看外星機器人大戰的緣故,以電影的時間來看這些舖陳也不算太長,甚至連
給演員一個內心戲機會都沒有時間;在這麼急促的形況下又要顧及讓每個角色都要有段精
彩的戲分,結果就是敘事節奏擁擠、而且角色性格也扁平化了。角色性格扁平化的問題不
大,反正嚴格說起來這部片裡除了機器以外的生物都算配角,不過理論上敘事節奏的擁擠
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然而以實際的結果觀之,《變形金剛》也沒有因為劇情的緊湊造成
劇情的滯礙。
據說所有的規則都有例外,那麥可貝在這次應該可以宣稱「我就是例外」,緊迫式的
視覺轟炸雖然讓節奏單調無變化,但是透過許多創意與巧思,讓觀影的情緒還是能得到適
度的調節。所謂的「創意與巧思」,其實說穿了就是天外飛來一筆 (或者應該說是天外飛
來一「刀」:典出劇中在第七區與反派小間諜的一戰) 的幽默,這些機智的創意,在過去
特效至上的麥氏風格裡是比較少見的,在《變形金剛》中卻貫串了全片,甚至到了片尾字
幕的時候。
回頭看看今年已經上過的大片,《蜘蛛人三》談彼得的內心掙扎卻顯得膚淺做作,《
神鬼奇航三》想總結恢宏的世界觀和歷史觀卻左支右絀,《變形金剛》的策略就顯得聰明
許多,毫不避諱的把大錢砸在視覺特效的展現,劇情部份放棄鋪陳任何看似深刻的哲學思
考(當然有疑似這種東西的口號,但很明顯麥可貝放在演繹這部分的心力是零),以切割零
散的、無足輕重的笑點代之,反而拍出了「燒錢就是該燒成這樣」的成績。也許好萊塢可
以重新反思一下,刻意放個無趣的中心議題,是否有其必要性。
--
影像、聲音、文字間的操弄
癮‧部落格 http://rekegiga.blogspot.com
--
http://rekegiga.blogspot.com/2007/07/blog-post.html
暑假檔的特效大片當然都是用錢砸出來的,不過麥可貝(Michael Bay)的大作《變形
金剛》(Transformers)恐怕還是今年錢味最徹底的作品。電腦特效砸下的鉅資果然讓觀眾
看得大呼過癮,燒錢換票房的策略也讓e-bay、諾基亞(Nokia)、蘋果電腦(Apple)、保時
捷(Porsche) 等國際知名品牌樂於一起到電影裡參上一腳。當然,本文並不是討論電影產
業與置入性行銷的論文,暫且忘掉這些大喇喇的商業手段來討論電影吧!我想說的是,這
部片子的確是可以讓人驚奇的一部作品。
即使是熱血至上的電影,也很少有導演膽敢拍出像這次的《變形金剛》一樣的節奏:
麥可貝完全將「適度留白」的藝術教條拋諸腦後,每一場打鬥的運鏡只能說完全在挑戰人
類視神經的耐力。對於不是漫畫迷的觀眾而言,在最後那場驚心動魄的打鬥中,可能光要
辨認出敵我都非常吃力,甚至每次機械扭打在一起的時候,要辨別他們的肢體或動作都有
點困難。我可以這麼說:如果今年你錯過了進戲院看這部電影的機會,不要期待DVD了,
連電影院裡的大螢幕看起來都應該把外框再加大個上百吋,看DVD就算有整組家庭劇院的
配備也不可能有什麼好效果。神奇的是,即使回憶起來處處是長時間的擁擠畫面,但不至
於造成頭昏眼花的效果,至少在色調上是十分調和的,這一點不得不讓人稱奇。
除了畫面與運鏡的速度之外,就連角色與劇情都不留太多餘地。在舖陳兩派變形金剛
的大對決前,三條支線(卡達營地、山姆家、五角大廈駭客)的主角都有一定程度的戲份,
甚至都有至少一個讓人印象深的的配角在搶戲。有些觀眾可能覺得這些部分冗長,其實那
是迫不急待想看外星機器人大戰的緣故,以電影的時間來看這些舖陳也不算太長,甚至連
給演員一個內心戲機會都沒有時間;在這麼急促的形況下又要顧及讓每個角色都要有段精
彩的戲分,結果就是敘事節奏擁擠、而且角色性格也扁平化了。角色性格扁平化的問題不
大,反正嚴格說起來這部片裡除了機器以外的生物都算配角,不過理論上敘事節奏的擁擠
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然而以實際的結果觀之,《變形金剛》也沒有因為劇情的緊湊造成
劇情的滯礙。
據說所有的規則都有例外,那麥可貝在這次應該可以宣稱「我就是例外」,緊迫式的
視覺轟炸雖然讓節奏單調無變化,但是透過許多創意與巧思,讓觀影的情緒還是能得到適
度的調節。所謂的「創意與巧思」,其實說穿了就是天外飛來一筆 (或者應該說是天外飛
來一「刀」:典出劇中在第七區與反派小間諜的一戰) 的幽默,這些機智的創意,在過去
特效至上的麥氏風格裡是比較少見的,在《變形金剛》中卻貫串了全片,甚至到了片尾字
幕的時候。
回頭看看今年已經上過的大片,《蜘蛛人三》談彼得的內心掙扎卻顯得膚淺做作,《
神鬼奇航三》想總結恢宏的世界觀和歷史觀卻左支右絀,《變形金剛》的策略就顯得聰明
許多,毫不避諱的把大錢砸在視覺特效的展現,劇情部份放棄鋪陳任何看似深刻的哲學思
考(當然有疑似這種東西的口號,但很明顯麥可貝放在演繹這部分的心力是零),以切割零
散的、無足輕重的笑點代之,反而拍出了「燒錢就是該燒成這樣」的成績。也許好萊塢可
以重新反思一下,刻意放個無趣的中心議題,是否有其必要性。
--
影像、聲音、文字間的操弄
癮‧部落格 http://rekegiga.blogspot.com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Eartha
at 2007-07-01T23:51
at 2007-07-01T23:51

By Rachel
at 2007-07-06T15:40
at 2007-07-06T15:40

By Una
at 2007-07-08T18:03
at 2007-07-08T18:03

By Daph Bay
at 2007-07-13T01:09
at 2007-07-13T01:09

By Steve
at 2007-07-17T16:49
at 2007-07-17T16:49

By Eartha
at 2007-07-18T16:36
at 2007-07-18T16:36

By Valerie
at 2007-07-19T16:55
at 2007-07-19T16:55

By Rebecca
at 2007-07-24T16:24
at 2007-07-24T16:24

By Ina
at 2007-07-27T11:37
at 2007-07-27T11:37

By Barb Cronin
at 2007-07-31T07:19
at 2007-07-31T07:19

By Ophelia
at 2007-08-01T17:58
at 2007-08-01T17:58

By Rae
at 2007-08-04T04:04
at 2007-08-04T04:04

By Kristin
at 2007-08-05T00:51
at 2007-08-05T00:51
Related Posts
大俠梅花鹿

By Sandy
at 2007-06-30T11:34
at 2007-06-30T11:34
變形金剛的缺點(有雷)

By Olga
at 2007-06-30T00:49
at 2007-06-30T00:49
愛重奏: 一起離開這鬼地方!

By Emily
at 2007-06-30T00:11
at 2007-06-30T00:11
The Painted Veil 猜心(台)/愛在遙遠的附近(港)

By Jake
at 2007-06-30T00:01
at 2007-06-30T00:01
臥虎藏龍:特效回憶錄 藍祖蔚

By Dora
at 2007-06-29T16:57
at 2007-06-29T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