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太陽旗升起 - 電影
By Olivia
at 2011-09-12T19:37
at 2011-09-12T19:37
Table of Contents
『好萊塢規格的非好萊塢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走出電影院時,我在想今天若是一部好萊塢電影,會怎麼演呢?
一定會把主角莫那魯道給極度美化,出草、最後事件發生時連日本女人小孩都不
能倖免的橋段能免則免,至於壞人-日本人,則是能多壞就有多壞,主角一定是在
忍無可忍下起義,用智慧跟勇敢連續打敗邪惡的敵人,對於敵人的老弱婦孺則是
毫髮不傷,然後最後英雄很悲劇的、在寡不敵眾下被打敗,但是他的精神鼓舞了
後人,最後造成了台灣光復……。說實話 如果這樣拍,我覺得國際間的接受度會
更高,但片名可能要改成『魏德聖之賽德克巴萊本色』XD。
但是魏導並沒有這樣做,他選擇了一條比較辛苦的路,企圖忠實呈現出當時的人
們真正的文化態樣(我並沒有說是歷史,我想電影就是電影,不是紀錄片,沒必
要完全忠於歷史,只要能表達出作者要表達的東西就好),如當時的生活、那些
人在那樣環境下有怎樣的想法,甚至連當時漢人或日本人難以難以理解的出草文
化也忠實呈現。也因為這樣,這部片才能成功的討論了強、弱勢文化(這裡的強
、弱勢並不是指文化的優劣,單單只是指武力強弱,不用『殖民』,是因為『殖
民』感覺太狹隘,現在很多是透過其他不同類型來進行文化的壓迫,例如經濟或
宗教等)衝突的各個面向,而不是成為了好萊塢般的英雄特效片。
是的-『強勢文化與或弱勢文化的衝突』,我認為這是這整部片想要表達的主題。
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衝突,從古自今,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西班牙入侵南美
;歐洲人殖民北美、非洲;美國人介入越南、中東;日本人入侵亞洲。衝突的結
果大部分是強勢文化大獲全勝,南美的印加帝國滅亡、文化滅絕;北美印地安人
文化幾近失傳;被強制遷徙到美國的非洲人現在還是在為自己的經濟地位而奮鬥
…等。而這些被壓迫、被欺壓的人是怎麼想的呢?他們要怎樣面對自己地位低落
的事實?反過來說,那些壓迫別人的人是怎樣想的?他們怎樣面對自己奴役別人
這件事?這樣的衝突可以有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嗎。導演用發生在這個島上的強弱
勢文化衝突-日本人與賽德族之間的故事,從日本與賽德族兩方來描寫、討論這些
問題,沒有隱瞞、沒有美化、甚至沒有給個答案。
『強勢文化的策略-計畫性的將人變成奴才』
電影一開始就明白告訴我們,日本要台灣這塊土地就是為了資源,包含礦產、木材
、樟腦等,台灣有豐富的蘊藏量,對於國內資源有限的日本來說,佔領台灣是有其
戰略價值的。至於在執行上,可以分為三大策略。那就是武力鎮壓、建設殖民、文
化教育。
首先,在武力鎮壓上,基本上就是就是由海至陸,由平地至山地,先漢人後原住民
。雖然在進入山地時,由於地形的不熟悉與險惡,曾經遇到挫敗,但是透過原住民
部落之間的仇隙、成功策反後,也逐步將山地這塊給收下來。而在武力鎮壓之後,
為了讓這些當地居民不敢再未來舉旗叛變,日本人很大方的『邀請』當地住民的首
領旅遊日本,藉以展現其強大、銳不可檔的武力,讓這些當地居民在瞭解彼此差距
之大後,死了反叛的心,這招相當有效,讓本片個性驕傲、死不認輸的主角撤徹底
底的將復仇的心放在心中達20年之久。
第二就是殖民與建設,將軍隊與警察組織緊密的遍佈於整塊土地上,並透過交通建
設、郵政系統、電報與電話系統加強其聯繫能力。透過此完整的組織,日本便可以
開始開發其所需要的資源,而便宜勞動力的來源,就是當地的原住民了,於是電影
裡賽德族人每天要辛苦的扛木頭走遍山林,賺取那少到除了喝酒外啥都幹不了的薪
資。此外,為了安定統治當地的軍隊與組織,日本也將管理當地的日本人的家人移
居至台灣,而由於其是由日本外派至這『荒夷之地』,理所當然的要保證其生活優
渥,於是電影裡面的家眷都過著舒適的生活,原住民幫傭是一定要有的,甚至在學
校也是要高人一等,保證其獲得高水準的教育。
第三就是文化教育,由於相對於日本人,漢人與原住民的數量實在太過於龐大,若
是完全用日本人來管理,不但要投入的成本太高,而且還要隨時擔心當地人起異心
反叛,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文化教育,取得當地人的認同。當然,這裡的文化
教育不是把賽德族變成日本人,而是把賽德族變成日本人的奴才。所以在語言教育
上要教會賽德族日文,以方便未來管理溝通;在醫學、或其他教育上,可以選出賽
德族中較有天分的學生,給予較高的教育機會,訓練成未來的中級幹部,幫助其管
理賽德族,例如電影中的一郎、二郎就是一例,這叫『以夷制夷』;最重要的是,
在生活與道德教育方面,要教會當地人『你就是比日本人低一等』,所以在學校時
,老師告訴學生跑步不能跑贏日本人,否則就是一頓毒打(最後老師在被賽德族學
生殺死那邊,還不斷強調:『我是在教你阿』);在工作時,日本管理者對於賽德
族有任何不滿就是一頓毒打,電影裡面有一幕是說,日本警察吉川因為一點小事毒
打賽德族人後,同事問他幹嘛要這樣?他回答說,我是在教他阿,你別管,可見這
教育執行之撤底。
透過這三大策略,雖然中間有零星反抗(例如本電影的霧社事件),日本逐步將台
灣變成其殖民地,甚至很多台灣人最後認為自己是日本人而非台灣人。而這三個策
略,將其放到全世界,雖然執行的方向可能要因地制宜,但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說先隨便說你國家藏有毀滅性武器,找個莫名其妙的理由打下來,然後駐軍、
建設,藉由民主化這個好聽到不行的理由,控制政府,對人民進行教育,實際上要
的不過是人家的石油(我只是舉例,沒說是那個國家XD)。
『強勢文化的人民-以俯視45度的角度看當地居民』
以上所言,乃是以整體宏觀的角度來看強勢文化入侵的行為,但這部電影關心的其實
還是人。在強勢文化裡的人是怎樣看待自己的角色呢?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會自己
覺得自己是壞人,只是受限於文化與當時的環境,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歷史、國家的工
具。例如前面提到的警察吉川,他有意識到他在幫助政府教育奴化賽德族嗎?我想他
的笨蛋頭腦根本沒這想法,可能只是覺得這樣比較好管理吧,但在不知不覺中,他已
經成為了整體策略的一環而已。
基於這樣的想法,當時的日本人對於原住民,也就是賽德族是怎樣想的呢?電影裡面
大概有下幾種想法:
首先,賽德族人很落後,我們來這建郵局、道路,教育他們,對他們是好的,以帶著
一種優越感來的角度來看賽德族,電影裡日本警察就很自豪的比較20年前賽德族村的
荒蕪與20年後建設的進步。
其次,賽德族很笨、懶惰,所以我們要嚴格管理他們,給他們太多自由,他們只會亂
搞,所以電影裡面的吉川以動輒打罵的方式管理這些賽德族或是電影裡的日本婦人對
於賽德族幫傭不懈的嫌笨的情節。
第三則是一些比較『好人』的日本人,願意跟賽德族交往,但是這樣的交往也還是隱
含著兩者之間的不平等存在。例如電影裡日本警察父親帶兒子出去打獵那段,遇上莫
那魯道,由於其帶他族人入侵賽德族獵場的行為引起莫那魯道不滿,一開始還是以朋
友立場希望給個面子,在不成之後,還是擺出日本人的強硬態度來強使莫那魯道接受
。而這些想法也在耳濡目染下傳於下一代,前述打獵那段,日本小孩子就在兩方僵持
不下之時,大喊啥獵場還不是全都是日本人的。
總之,以上各類想法都是基於一樣的基礎,那就是強勢文化的一方缺乏、也不願意對
於當地文化進行理解,畢竟,他們來這是為了利益,不是為了交朋友。電影裡面有一
個橋段我很喜歡,那就是日本人在抱怨他們蓋的堅固大橋賽德族沒人要走,寧願走以
前蓋的爛竹橋,旁邊人點醒他說,或許是因為賽德族人在打水時走那個橋比較方便。
是阿!強勢文化一方在沒有對於當地文化進行足夠瞭解的情形下,一些自以為『對你
好』的行為,往往當地人卻不領情。民主比專制好,所以要廢棄專制;打獵的生活實
在太沒保障,所以還是要發展工業….等,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當然,我不是說弱勢文化的一切都是好的,以現在普世的價值觀來說,出草這行為是
不被接受的,但是在那個時間點、那個環境裡,這就是賽德人的文化,在不尊重當地
文化下,以一個自以為優越的45度角俯視當地人民,強自對於該地進行改變,恐怕是
任何一個有自尊的民族都不能接受的,何況是驕傲的賽德克巴萊呢?
『弱勢文化-體制內尋求出路或打破體制』
回到賽德族本身,電影從一開始的出草、宴會、唱歌、跳舞,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勇
敢、自由、驕傲、樂天的民族。而在被日本人擊敗,經過日本人有系統、有策略的進
行奴化後,這個民族變成了怎樣呢?在生活上,他們從獨立的一個民族變成了日本人
統治管理下的一個管理單位。男人每天要做辛苦的勞力工作,原本賴以維生的打獵變
成休閒娛樂或宴會時加菜的方法;女人要幫傭,甚至陪酒,更慘的可能還要陪睡。原
本如同獅子群中的獅王一般的驕傲的族長莫那魯道變成了在門口悶悶不樂喝酒的中年
失意男子。
而在心態上呢?大概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就如同最後拒絕加入戰鬥的部落一般,認清、接受自己已經沒辦法與強勢文
化的日本抗衡,為了活下去,只好將這一些不平等全吞下去,這應該也是絕大部分人
的選擇。
第二類,就如同一郎、二郎,他們接受了日本的教育,努力的在日本人給的框架下往
上爬,雖然還是要接受日本人的不平等對待以及冷嘲熱諷,但是由於認清了日本的強
大,他只能接受,並期望在體制內能做出改變,可以改善自己的族人地位,例如一郎
嚴格要求賽德族的學生要有好的表現,希望賽德族的學生不要被人看不起。這樣的選
擇,大概是溫和派的知識階層會有的選擇,只是這樣的選擇也很危險,畢竟整個體制
太龐大了,一不小心就會被同化、整個吞下去,最後變成強勢文化的買辦階級,幫助
強勢文化傷害、奴役自己人。
第三,也就是本片主角莫那魯道以及其族年輕族人的方法,也就是挺身而起,選擇戰
鬥。由於第二類人的方式太過於緩慢,甚至不知道有沒有效果,於是性子較急、不能
忍受族人為強勢文化所欺的人,便會選擇這條路,但這不是說選擇這條路的人在知識
水準上就不如選擇第二條路的人,在清末時,中國面臨類似困境時,很多高知識份子
選擇在體制內進行改變,推動君主立憲;但同樣的,很多高知識份子選擇革命,認為
這才是解決唯一的方法。所以在一樣的目的下,只是手段的差別罷了。電影中我最喜
歡的一段就是莫那魯道與一郎的辯論。代表第二條道路的一郎認為日本人雖然很可惡
,但是他們帶來了郵局、醫院等現在化設備,的確改善了族人的生活,只要在假以時
日,如果賽德族人夠爭氣,或許整個情況會改善,而不用需要動用武力,畢竟二者之
間實力差距實在過於強大。而莫那魯道則認為,二者之間的不平等是永遠沒辦法改變
的,就如同一郎明明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在工作上卻仍然必須接受那些不如他的日
本人待遇比他高的現實。由於體制是日本人建立的,所以日本人永遠沒有誘因改變這
現實,而日本人建立的郵局、醫院,也只是為了日本人服務,對於族人其實沒有太大
的幫助,只是讓他們更認清自己矮人一截的現實。為了打破這個不平等,唯一一條路
就是打破這個體制,也就是以武力的方式進行改變,即使他知道彼此武力的差距實在
過大,很可能只是白白犧牲而已,但是他仍然選擇了戰鬥這條路。
這部電影上映適逢911,當然我不是讚同恐怖份子,無論如何造成平民百姓傷害在道德
上都是錯的,只是事出必有因,是怎樣的原因會造成一個人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
戰鬥,一定有他戰鬥的理由。過往帝國主義強勢文化因為利益,對於弱勢文化的侵入
,造成了現在世界的政治版圖與生態,然而我記得中國古代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即使
弱小的人,一旦有決心,仍然可以讓比他強大許多的人受傷,再強的帝國面對再弱小的
國家,弱小的國家仍然有造成強悍帝國重傷的可能。強勢文化國家對於較弱勢的國家必
須更多的尊重與瞭解。
--
不是我喜歡孤獨 我只是找不到相似的靈魂
--
看完這部電影,走出電影院時,我在想今天若是一部好萊塢電影,會怎麼演呢?
一定會把主角莫那魯道給極度美化,出草、最後事件發生時連日本女人小孩都不
能倖免的橋段能免則免,至於壞人-日本人,則是能多壞就有多壞,主角一定是在
忍無可忍下起義,用智慧跟勇敢連續打敗邪惡的敵人,對於敵人的老弱婦孺則是
毫髮不傷,然後最後英雄很悲劇的、在寡不敵眾下被打敗,但是他的精神鼓舞了
後人,最後造成了台灣光復……。說實話 如果這樣拍,我覺得國際間的接受度會
更高,但片名可能要改成『魏德聖之賽德克巴萊本色』XD。
但是魏導並沒有這樣做,他選擇了一條比較辛苦的路,企圖忠實呈現出當時的人
們真正的文化態樣(我並沒有說是歷史,我想電影就是電影,不是紀錄片,沒必
要完全忠於歷史,只要能表達出作者要表達的東西就好),如當時的生活、那些
人在那樣環境下有怎樣的想法,甚至連當時漢人或日本人難以難以理解的出草文
化也忠實呈現。也因為這樣,這部片才能成功的討論了強、弱勢文化(這裡的強
、弱勢並不是指文化的優劣,單單只是指武力強弱,不用『殖民』,是因為『殖
民』感覺太狹隘,現在很多是透過其他不同類型來進行文化的壓迫,例如經濟或
宗教等)衝突的各個面向,而不是成為了好萊塢般的英雄特效片。
是的-『強勢文化與或弱勢文化的衝突』,我認為這是這整部片想要表達的主題。
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衝突,從古自今,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西班牙入侵南美
;歐洲人殖民北美、非洲;美國人介入越南、中東;日本人入侵亞洲。衝突的結
果大部分是強勢文化大獲全勝,南美的印加帝國滅亡、文化滅絕;北美印地安人
文化幾近失傳;被強制遷徙到美國的非洲人現在還是在為自己的經濟地位而奮鬥
…等。而這些被壓迫、被欺壓的人是怎麼想的呢?他們要怎樣面對自己地位低落
的事實?反過來說,那些壓迫別人的人是怎樣想的?他們怎樣面對自己奴役別人
這件事?這樣的衝突可以有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嗎。導演用發生在這個島上的強弱
勢文化衝突-日本人與賽德族之間的故事,從日本與賽德族兩方來描寫、討論這些
問題,沒有隱瞞、沒有美化、甚至沒有給個答案。
『強勢文化的策略-計畫性的將人變成奴才』
電影一開始就明白告訴我們,日本要台灣這塊土地就是為了資源,包含礦產、木材
、樟腦等,台灣有豐富的蘊藏量,對於國內資源有限的日本來說,佔領台灣是有其
戰略價值的。至於在執行上,可以分為三大策略。那就是武力鎮壓、建設殖民、文
化教育。
首先,在武力鎮壓上,基本上就是就是由海至陸,由平地至山地,先漢人後原住民
。雖然在進入山地時,由於地形的不熟悉與險惡,曾經遇到挫敗,但是透過原住民
部落之間的仇隙、成功策反後,也逐步將山地這塊給收下來。而在武力鎮壓之後,
為了讓這些當地居民不敢再未來舉旗叛變,日本人很大方的『邀請』當地住民的首
領旅遊日本,藉以展現其強大、銳不可檔的武力,讓這些當地居民在瞭解彼此差距
之大後,死了反叛的心,這招相當有效,讓本片個性驕傲、死不認輸的主角撤徹底
底的將復仇的心放在心中達20年之久。
第二就是殖民與建設,將軍隊與警察組織緊密的遍佈於整塊土地上,並透過交通建
設、郵政系統、電報與電話系統加強其聯繫能力。透過此完整的組織,日本便可以
開始開發其所需要的資源,而便宜勞動力的來源,就是當地的原住民了,於是電影
裡賽德族人每天要辛苦的扛木頭走遍山林,賺取那少到除了喝酒外啥都幹不了的薪
資。此外,為了安定統治當地的軍隊與組織,日本也將管理當地的日本人的家人移
居至台灣,而由於其是由日本外派至這『荒夷之地』,理所當然的要保證其生活優
渥,於是電影裡面的家眷都過著舒適的生活,原住民幫傭是一定要有的,甚至在學
校也是要高人一等,保證其獲得高水準的教育。
第三就是文化教育,由於相對於日本人,漢人與原住民的數量實在太過於龐大,若
是完全用日本人來管理,不但要投入的成本太高,而且還要隨時擔心當地人起異心
反叛,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文化教育,取得當地人的認同。當然,這裡的文化
教育不是把賽德族變成日本人,而是把賽德族變成日本人的奴才。所以在語言教育
上要教會賽德族日文,以方便未來管理溝通;在醫學、或其他教育上,可以選出賽
德族中較有天分的學生,給予較高的教育機會,訓練成未來的中級幹部,幫助其管
理賽德族,例如電影中的一郎、二郎就是一例,這叫『以夷制夷』;最重要的是,
在生活與道德教育方面,要教會當地人『你就是比日本人低一等』,所以在學校時
,老師告訴學生跑步不能跑贏日本人,否則就是一頓毒打(最後老師在被賽德族學
生殺死那邊,還不斷強調:『我是在教你阿』);在工作時,日本管理者對於賽德
族有任何不滿就是一頓毒打,電影裡面有一幕是說,日本警察吉川因為一點小事毒
打賽德族人後,同事問他幹嘛要這樣?他回答說,我是在教他阿,你別管,可見這
教育執行之撤底。
透過這三大策略,雖然中間有零星反抗(例如本電影的霧社事件),日本逐步將台
灣變成其殖民地,甚至很多台灣人最後認為自己是日本人而非台灣人。而這三個策
略,將其放到全世界,雖然執行的方向可能要因地制宜,但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說先隨便說你國家藏有毀滅性武器,找個莫名其妙的理由打下來,然後駐軍、
建設,藉由民主化這個好聽到不行的理由,控制政府,對人民進行教育,實際上要
的不過是人家的石油(我只是舉例,沒說是那個國家XD)。
『強勢文化的人民-以俯視45度的角度看當地居民』
以上所言,乃是以整體宏觀的角度來看強勢文化入侵的行為,但這部電影關心的其實
還是人。在強勢文化裡的人是怎樣看待自己的角色呢?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會自己
覺得自己是壞人,只是受限於文化與當時的環境,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歷史、國家的工
具。例如前面提到的警察吉川,他有意識到他在幫助政府教育奴化賽德族嗎?我想他
的笨蛋頭腦根本沒這想法,可能只是覺得這樣比較好管理吧,但在不知不覺中,他已
經成為了整體策略的一環而已。
基於這樣的想法,當時的日本人對於原住民,也就是賽德族是怎樣想的呢?電影裡面
大概有下幾種想法:
首先,賽德族人很落後,我們來這建郵局、道路,教育他們,對他們是好的,以帶著
一種優越感來的角度來看賽德族,電影裡日本警察就很自豪的比較20年前賽德族村的
荒蕪與20年後建設的進步。
其次,賽德族很笨、懶惰,所以我們要嚴格管理他們,給他們太多自由,他們只會亂
搞,所以電影裡面的吉川以動輒打罵的方式管理這些賽德族或是電影裡的日本婦人對
於賽德族幫傭不懈的嫌笨的情節。
第三則是一些比較『好人』的日本人,願意跟賽德族交往,但是這樣的交往也還是隱
含著兩者之間的不平等存在。例如電影裡日本警察父親帶兒子出去打獵那段,遇上莫
那魯道,由於其帶他族人入侵賽德族獵場的行為引起莫那魯道不滿,一開始還是以朋
友立場希望給個面子,在不成之後,還是擺出日本人的強硬態度來強使莫那魯道接受
。而這些想法也在耳濡目染下傳於下一代,前述打獵那段,日本小孩子就在兩方僵持
不下之時,大喊啥獵場還不是全都是日本人的。
總之,以上各類想法都是基於一樣的基礎,那就是強勢文化的一方缺乏、也不願意對
於當地文化進行理解,畢竟,他們來這是為了利益,不是為了交朋友。電影裡面有一
個橋段我很喜歡,那就是日本人在抱怨他們蓋的堅固大橋賽德族沒人要走,寧願走以
前蓋的爛竹橋,旁邊人點醒他說,或許是因為賽德族人在打水時走那個橋比較方便。
是阿!強勢文化一方在沒有對於當地文化進行足夠瞭解的情形下,一些自以為『對你
好』的行為,往往當地人卻不領情。民主比專制好,所以要廢棄專制;打獵的生活實
在太沒保障,所以還是要發展工業….等,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當然,我不是說弱勢文化的一切都是好的,以現在普世的價值觀來說,出草這行為是
不被接受的,但是在那個時間點、那個環境裡,這就是賽德人的文化,在不尊重當地
文化下,以一個自以為優越的45度角俯視當地人民,強自對於該地進行改變,恐怕是
任何一個有自尊的民族都不能接受的,何況是驕傲的賽德克巴萊呢?
『弱勢文化-體制內尋求出路或打破體制』
回到賽德族本身,電影從一開始的出草、宴會、唱歌、跳舞,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勇
敢、自由、驕傲、樂天的民族。而在被日本人擊敗,經過日本人有系統、有策略的進
行奴化後,這個民族變成了怎樣呢?在生活上,他們從獨立的一個民族變成了日本人
統治管理下的一個管理單位。男人每天要做辛苦的勞力工作,原本賴以維生的打獵變
成休閒娛樂或宴會時加菜的方法;女人要幫傭,甚至陪酒,更慘的可能還要陪睡。原
本如同獅子群中的獅王一般的驕傲的族長莫那魯道變成了在門口悶悶不樂喝酒的中年
失意男子。
而在心態上呢?大概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就如同最後拒絕加入戰鬥的部落一般,認清、接受自己已經沒辦法與強勢文
化的日本抗衡,為了活下去,只好將這一些不平等全吞下去,這應該也是絕大部分人
的選擇。
第二類,就如同一郎、二郎,他們接受了日本的教育,努力的在日本人給的框架下往
上爬,雖然還是要接受日本人的不平等對待以及冷嘲熱諷,但是由於認清了日本的強
大,他只能接受,並期望在體制內能做出改變,可以改善自己的族人地位,例如一郎
嚴格要求賽德族的學生要有好的表現,希望賽德族的學生不要被人看不起。這樣的選
擇,大概是溫和派的知識階層會有的選擇,只是這樣的選擇也很危險,畢竟整個體制
太龐大了,一不小心就會被同化、整個吞下去,最後變成強勢文化的買辦階級,幫助
強勢文化傷害、奴役自己人。
第三,也就是本片主角莫那魯道以及其族年輕族人的方法,也就是挺身而起,選擇戰
鬥。由於第二類人的方式太過於緩慢,甚至不知道有沒有效果,於是性子較急、不能
忍受族人為強勢文化所欺的人,便會選擇這條路,但這不是說選擇這條路的人在知識
水準上就不如選擇第二條路的人,在清末時,中國面臨類似困境時,很多高知識份子
選擇在體制內進行改變,推動君主立憲;但同樣的,很多高知識份子選擇革命,認為
這才是解決唯一的方法。所以在一樣的目的下,只是手段的差別罷了。電影中我最喜
歡的一段就是莫那魯道與一郎的辯論。代表第二條道路的一郎認為日本人雖然很可惡
,但是他們帶來了郵局、醫院等現在化設備,的確改善了族人的生活,只要在假以時
日,如果賽德族人夠爭氣,或許整個情況會改善,而不用需要動用武力,畢竟二者之
間實力差距實在過於強大。而莫那魯道則認為,二者之間的不平等是永遠沒辦法改變
的,就如同一郎明明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在工作上卻仍然必須接受那些不如他的日
本人待遇比他高的現實。由於體制是日本人建立的,所以日本人永遠沒有誘因改變這
現實,而日本人建立的郵局、醫院,也只是為了日本人服務,對於族人其實沒有太大
的幫助,只是讓他們更認清自己矮人一截的現實。為了打破這個不平等,唯一一條路
就是打破這個體制,也就是以武力的方式進行改變,即使他知道彼此武力的差距實在
過大,很可能只是白白犧牲而已,但是他仍然選擇了戰鬥這條路。
這部電影上映適逢911,當然我不是讚同恐怖份子,無論如何造成平民百姓傷害在道德
上都是錯的,只是事出必有因,是怎樣的原因會造成一個人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
戰鬥,一定有他戰鬥的理由。過往帝國主義強勢文化因為利益,對於弱勢文化的侵入
,造成了現在世界的政治版圖與生態,然而我記得中國古代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即使
弱小的人,一旦有決心,仍然可以讓比他強大許多的人受傷,再強的帝國面對再弱小的
國家,弱小的國家仍然有造成強悍帝國重傷的可能。強勢文化國家對於較弱勢的國家必
須更多的尊重與瞭解。
--
不是我喜歡孤獨 我只是找不到相似的靈魂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a
at 2011-09-14T13:50
at 2011-09-14T13:50
By Suhail Hany
at 2011-09-16T07:59
at 2011-09-16T07:59
By Selena
at 2011-09-16T22:00
at 2011-09-16T22:00
By Hazel
at 2011-09-17T06:21
at 2011-09-17T06:21
By Suhail Hany
at 2011-09-21T16:59
at 2011-09-21T16:59
By Belly
at 2011-09-26T02:40
at 2011-09-26T02:40
By Lily
at 2011-09-30T07:06
at 2011-09-30T07:06
By Jacob
at 2011-10-04T04:37
at 2011-10-04T04:37
By William
at 2011-10-05T19:33
at 2011-10-05T19:33
By Irma
at 2011-10-06T11:28
at 2011-10-06T11:28
By Margaret
at 2011-10-07T10:08
at 2011-10-07T10:08
By Yedda
at 2011-10-12T08:44
at 2011-10-12T08:44
By Todd Johnson
at 2011-10-14T05:53
at 2011-10-14T05:53
By Elizabeth
at 2011-10-16T23:43
at 2011-10-16T23:43
By John
at 2011-10-17T02:42
at 2011-10-17T02:42
By Audriana
at 2011-10-18T16:46
at 2011-10-18T16:46
By John
at 2011-10-19T02:47
at 2011-10-19T02:47
By William
at 2011-10-22T08:07
at 2011-10-22T08:07
By Daniel
at 2011-10-25T03:58
at 2011-10-25T03:58
By Irma
at 2011-10-26T11:29
at 2011-10-26T11:29
By Hedda
at 2011-10-27T14:48
at 2011-10-27T14:48
By Blanche
at 2011-10-28T19:53
at 2011-10-28T19:53
By Oscar
at 2011-10-31T12:34
at 2011-10-31T12:34
By Sierra Rose
at 2011-11-03T17:38
at 2011-11-03T17:38
By Steve
at 2011-11-05T08:26
at 2011-11-05T08:26
By Ida
at 2011-11-06T17:57
at 2011-11-06T17:57
By Gilbert
at 2011-11-08T02:43
at 2011-11-08T02:43
By Anthony
at 2011-11-12T05:00
at 2011-11-12T05:00
By Regina
at 2011-11-15T11:02
at 2011-11-15T11:02
By Todd Johnson
at 2011-11-19T05:02
at 2011-11-19T05:02
By Jack
at 2011-11-20T23:55
at 2011-11-20T23:55
By Harry
at 2011-11-23T04:39
at 2011-11-23T04:39
By Ursula
at 2011-11-23T10:30
at 2011-11-23T10:30
By Ursula
at 2011-11-23T16:50
at 2011-11-23T16:50
By Edwina
at 2011-11-27T17:01
at 2011-11-27T17:01
By John
at 2011-12-01T05:09
at 2011-12-01T05:09
By Connor
at 2011-12-04T09:37
at 2011-12-04T09:37
By Hardy
at 2011-12-07T13:12
at 2011-12-07T13:12
By Selena
at 2011-12-08T14:17
at 2011-12-08T14:17
By Kelly
at 2011-12-11T13:06
at 2011-12-11T13:06
By Quintina
at 2011-12-14T01:22
at 2011-12-14T01:22
By Jake
at 2011-12-17T01:24
at 2011-12-17T01:24
By Dora
at 2011-12-19T07:16
at 2011-12-19T07:16
By Freda
at 2011-12-23T20:08
at 2011-12-23T20:08
By Selena
at 2011-12-25T02:07
at 2011-12-25T02:07
By Regina
at 2011-12-28T10:18
at 2011-12-28T10:18
By Annie
at 2011-12-30T23:33
at 2011-12-30T23:33
By Michael
at 2012-01-03T19:15
at 2012-01-03T19:15
By Mia
at 2012-01-07T19:56
at 2012-01-07T19:56
By Delia
at 2012-01-08T04:57
at 2012-01-08T04:57
By Elma
at 2012-01-13T04:30
at 2012-01-13T04:30
By Callum
at 2012-01-13T10:39
at 2012-01-13T10:39
By Candice
at 2012-01-15T06:12
at 2012-01-15T06:12
By Linda
at 2012-01-18T10:33
at 2012-01-18T10:33
By Tracy
at 2012-01-23T02:24
at 2012-01-23T02:24
Related Posts
我觀塞德克巴來上之太陽旗
By Ursula
at 2011-09-12T02:01
at 2011-09-12T02:01
賽德克‧巴萊
By Zenobia
at 2011-09-12T00:42
at 2011-09-12T00:42
賽德克‧巴萊 我想談談巴萬...
By Olga
at 2011-09-12T00:27
at 2011-09-12T00:27
賽德克‧巴萊 我想談談巴萬...
By Skylar Davis
at 2011-09-11T23:49
at 2011-09-11T23:49
吸血鬼就在隔壁
By David
at 2011-09-11T22:36
at 2011-09-11T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