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電影夢想的浪漫-鄭文堂 - 紀錄片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06-05-31T07:06

Table of Contents

追逐電影夢想的浪漫-鄭文堂
http://www.comcareer.com.tw/talk/all_report/radio_tv_movie/talk05-16.htm
From:ComCareer網站

  「人,都有夢想的嘛」《經過》中的阿靜如是說,而電影中人們所尋覓的夢想,其實
也正是鄭文堂導演一直不斷追尋的,透過電影,這些心中藍圖得以實現。熟悉的朋友都叫
他阿堂,他總是帶著誠懇的笑容,仔細傾聽你的故事,現在,不多說影中人夢想,而是親
自聽他說說自己追尋夢想的故事。

【從閱讀開始的電影夢】

  阿堂導演出生於宜蘭羅東,從小喜歡閱讀,高中畢業後進入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
現今的文化戲劇系),當時的文化戲劇課程偏重戲劇及舞台劇,不太注重電影的專業;阿
堂導演回憶起會走上電影這條路,其實都該歸功於在大二時,他開始閱讀大量小說、散文
、劇本;對於電影的概念與理想,就是從那時大量的文字閱讀訓練得來的,並漸漸培養紮
實的文案及編劇能力。在那個社會封閉的年代,藉由閱讀,持續接觸到一些禁止流通的社
會主義、左派小說,也埋下後來成為綠色小組一員的伏筆。

  由於家裡經濟環境不盡理想,從小打工的他,在大三那年,到林森北路的太陽城西餐
廳當燈光助理,這段期間看了各式各樣的show,開拓眼界之餘,也學會如何與人應對進退
;畢業之後,鄭文堂進入傳播公司,擔任攝影助理的工作。這家公司專門製作電視節目,
業務龐大、要處理的案子也很多,於是既會燈光、攝影,又會寫劇本的阿堂深得老闆賞識
,甚至開始拍攝一些小短片,這一年,他才23歲,只是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

【初進電影圈-工作甘苦談】

  雖然已初嘗拍片的喜悅,但他並不就此滿足,為了一圓導演夢,阿堂放棄了原來的工
作,進入電影圈,從攝影助理開始幹起,開始跟電影圈有了正式接觸。一開始入行,有沒
有遇到什麼困難呢?阿堂導演回憶道:「剛開始當攝影助理,當時有個很知名的攝影師,
一直認為我趾高氣昂、態度輕浮。有次在拍攝現場,中午休息吃飯時,因為當時要搶光立
即拍攝,於是我直接一手扶著腳架,另一手還拿著食物。結果被那個攝影師看到了,於是
他當著眾人的面破口大罵:『如果你要用一隻手來跟我工作,現在滾回去!』」。這件事
算是讓阿堂上了一課,「工作,兩隻手很重要」他說,這件事讓他認知到嚴謹的工作態度
是一定要有的;另外,有次在陽明山上拍鬼片,也留下了難忘的經驗,「那時候,曾在一
座公墓裡拍片,拍攝現場在很遠的那邊開始,而我就自己一個人遠遠地蹲在另一邊管鏡頭
箱,現在想起來,心裡都還毛毛的……難道拍電影是這樣嗎?」阿堂打趣的說。

  當時台灣電影正處於興盛時期,一年年產量大約50-80部電影,除了台灣電影製作外
,也有許多港片在台灣開拍。阿堂導演從基層的攝影助理開始,一直持續地磨練出自己的
電影專業,陸續做過場記、助導、副導演等劇組工作,累積了豐富的電影製作經歷。一直
到在拍攝曾壯祥電影《霧裡的笛聲》時,已經是副導的他,開始在電影創作上有了瓶頸,
於是他接受朋友的建議,進入廣告公司,成為廣告導演。

【迷人的紀錄片-“綠色小組”時期】

  雖然廣告公司的薪水較高、工作穩定、員工福利又好,不過在廣告公司待了一年,他
便開始厭倦這種「奢華的生活」,阿堂說:「每個人都在談論名牌、優質生活;工作也只
有”怎麼把杯子拍得晶瑩剔透”的思考,這不是我想要的。」那時候的阿堂,對於生活中
的現實及理想,充滿了價值觀的衝突。直到1984年,台北縣土城鄉海山煤礦發生災變,奪
走了七十四位礦工的生命。那時反覆思考著「真的要這樣過完一生嗎?」的阿堂,自覺不
能再這樣下去,一定要為這社會奉獻些什麼,於是他拿起攝影機,長期紀錄災後人民生活
及社會變遷。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對原住民題材產生興趣。

拍紀錄片拍了一段時間,深感影片的力量有限,於是阿堂開始幫工人組織工會,成為積極
的社會運動組織者。一方面因為長期投入社會運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養家活口的生活壓
力,讓很早就出道的阿堂,一直到1996年才有他自己所認定的第一個作品-電影劇本《詩
人與阿德》(《超級公民》的原始劇本)。緊接著,在有點積蓄,生活也漸穩定的情況下
,他靠著短片輔導金公視的資金,以16釐米拍攝了首部劇情片《蘭陽溪少年》,並選擇與
他在《藍月》擔任製片時認識的演員戴立忍開始了一連串的合作。去年的《經過》是他的
第二部劇情長片,這部講述故宮的電影,頗受好評,引起觀眾廣大討論,也為長久以來一
直被認為「很暗很悶」的台灣電影,帶來了新的風貌。

【回歸電影核心-劇本創作】

  鄭文堂導演目前也是「綠光全傳播公司」的負責人,綠光全在1995年成立,初期主要
從事電視電影等影片拍攝工作,奠定了公司發展的基礎,近年來開始製作電視廣告及電視
節目的企劃製作,也為不少企業及政府機關完成多支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廣告。目前鄭導新
片《深海》已在二月下旬上映、而甫通過輔導金的片子《夏天的尾巴》也正準備開拍,導
演除了拍片,也在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開設編劇課程,提到對台灣電影的看法,他口氣堅
定地說:「台灣電影的問題根源,應該是故事題材跟劇本,這也造成國片類型無法更多元
;台灣的作者電影有很好的發展,在國外影展也頻頻獲獎,但在電影拍製上仍有很多問題
。」,會在學校教書,也是來自於這種改善大環境的使命感。

  阿堂導演始終認為,編劇是電影創作中,最重要的一環。而他也不斷地在摸索,怎麼
將自己對電影編劇的經驗,完整地傳授給學生;因此他鼓勵有心想從事電影創作的學生們
,不要一直自溺在學校生活,或是自己的世界中,要早點踏出校園,體驗社會上的種種,
不要把創作侷限於校園生活。

  《深海》中演技出色的陸奕靜曾說:「阿堂,是一個個性浪漫的人」,正因為他天生
浪漫,能以一股傻勁,堅持自己對電影的夢想,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從他的電影中,
我們除了看見平凡生活中難以忘懷的美好,也看到了一位對理想有所堅持的大男孩。


鄭文堂 小檔案

現職: 電影導演(綠光全傳播公司)
資歷: 24年
學歷: 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
經歷: 攝影助理、場記、助導、副導、導演
1984年 加入”綠色小組”拍攝紀錄片,從事社會運動並組織工會
1996年 擔任《藍月》製片、1998年《超級公民》編劇
1998年 靠著公視提供的短片輔導金,鄭文堂開始拍攝劇情短片
2002年 第一部劇情長片《夢幻部落》,獲得威尼斯影展影評人週最
    佳影片,與第三十九屆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
2004年 第二部劇情長片《經過》,並入圍東京影展及釜山影展展
2005年 新作《深海》於2006年二月上映


--

All Comments

紀錄片雙年展徵件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6-05-30T16:56
※ 引述《ChuMe (瘋狂少女)》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Indie-Film 看板] : 作者: ChuMe (瘋狂少女) 看板: Indie-Film : 標題: [消息] 紀錄片雙年展徵件 : 時間: Wed May 17 14:20:58 2006 : 報名截止日:2006年 ...

一場尋找生命出口的逐鹿之旅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06-05-30T15:26
2006.05.30  中國時報 一群人的希望工程---一場尋找生命出口的逐鹿之旅 夏瑞紅 在農委會林務局和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贊助下,劉思沂、林軍佐,及後製作人員吳金黛 ……等共同完成了台灣第一支水鹿生態紀錄片。主事者劉思沂前後紀錄水鹿八年,為這支 片子還在深山裡待了超過三百天,他原本並非水鹿專 ...

偽火(11分鐘版)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06-05-29T22:13
片名:偽火 介紹片:http://0rz.net/5d1oA 正片(11分鐘版):http://0rz.net/e81rj 文字稿: [介紹] 1999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全國發動了一場對法輪功的鎮壓。爲了 避免受到世界輿論的譴責,江澤民利用手中權力不擇手段地進行這場迫害------ ...

關於紀錄片的問題

Valerie avatar
By Valerie
at 2006-05-29T22:03
請問一下版上各位 你們知道有哪些紀錄片是由利益團體委託拍攝的? 像是吳米森的andlt;九命人andgt;是人本基金會委託拍攝的, 如果各位版友知道的話,可以麻煩你們告訴我嗎?? 還是說有哪裡可以找到相關資料的也麻煩跟我說! 這裡先謝謝大家了!! 謝謝再謝謝! - ...

《紀 錄 狂 潮》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06-05-29T00:46
http://starblvd.tisnet.net.tw/cgi-bin/news-show?mode=viewnewsandamp;path=1148276905 風潮音樂提供資料 叫好叫座的紀錄佳片 突破小眾緊箍咒 台灣紀錄片的上映與發行,一直處於小眾及通路不完整的畸零狀況,但2004~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