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孩子 - 電影
By Lydia
at 2008-03-17T17:28
at 2008-03-17T17:28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出自:http://blog.roodo.com/vasili/archives/5711751.html
又當風箏揚起時 -我看《追風箏的孩子》 文:席達克
若從小說席捲全球的暢銷程度,《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
被翻拍成電影-躍居大螢幕,絕對是個必然的結果。只是,這速度好像
來得快些。而就在美阿(阿富汗)衝突未平之際,聽聞其將上映的消息,
我心不免擔憂:如此以西方資本主導的『中東故事』,是否操縱扭曲、
改變讀者(觀眾)對於該地區文化的觀感與想像。
值得肯定的,本片選擇與好萊塢影業『扞格不入』的阿富汗方言(達利
語)為全劇 90%以上之對白使用。雖然,這可能僅是參酌『原著精神』
後,不得不取捨的決定;但藉由『聽覺』的刺激,與『翻譯字幕』的連
結,除讓整起故事更添確實性外,也深刻地傳遞著-在異文化間,那份
能共通彼此的真摯情感。
延續著小說的主體,在電影《追風箏的孩子》裡,劇作家David Benioff
刻意避開敏感的文化衝突,單純地以12歲少年(阿米爾)與其僕人(哈
山)間,跨越階級的手足情誼為出發,細膩地描繪兩人迥異的處世性格。
透過對比,哈山的忠實與勇氣,正是阿米爾辜負父親的期待。於此-也
漸營造出,本片最不可或缺、意象鮮明的故事基調。
一個不能捍衛自己的男生,以後就會變成一個無法捍衛任何事的男人。
字字句句的否定,都像一把把銳利的刀刺向阿米爾的自尊。在一場比賽
裡,他和哈山接力地拉下各個飄揚天際的美麗風箏,並以突破父親的紀
錄保持-贏得冠軍。然而,就在哈山道出:『為你,千千萬萬遍!』的
經典台詞,轉身為主人尋回那幅『捍衛名譽』的風箏時,卻不幸遭遇惡
霸的強暴。這幕景象,深深烙印在隨後趕至的阿米爾眼裡;他怯懦地躲
避、目擊著殘害的發生,又佯裝『視若無睹』地想掩蓋一切…
從交心到背叛,因覺醒而彌補,終獲得寬慰與救贖。老套的戲法公式,
可謂完整交代《追》片裡的所有橋段。惟不同的是,電影畫面充滿著濃
重的中東風情。又當阿里巴巴的國度,出現在大螢幕上時;那『天方夜
譚』的神秘面紗,誘引著你我好奇的目光,而成為票房的首要賣點。但
必須說,礙於阿富汗局勢的混亂,該片的拍攝工作多開跋至中國新疆、
伊朗…等鄰近區域,取景進行;另外,導演更主動刪去部份(露骨)爭
議的內容,以避免挑起與塔利班政權的緊張關係。
嚴格來看,《追》的劇本結構,是遠不及 Khaled Hosseini原著小說的
深厚與綿密。在兩個小時的長度限制下,電影雖『去蕪存菁』保留精彩
情節,卻也『刀疤四處』可見蓄意斧鑿的明顯刻痕。再論其表現手法,
前後內容的強烈對比,猶如將觀眾置放於時間的橫軸上,俯瞰著喀布爾
(阿富汗首都)的今昔變化,與主角們歷久彌新的堅定與不悔。惟美中
不足,本片裡-過度『設計』的前後呼應,宛若五代駢文的華麗工整;
縱然結局仍是賺人熱淚,亦難掩有『匠氣』之批評。
近年來,隨著『恐怖主義』行動的日益攀升,中東形象也在西方媒體的
恫赫渲染下一落千丈,儼然成為集邪惡和兇殘的野蠻代表。與此同時,
欣見《追》片的問世,它就像是一只風箏,在炮火煙硝的殺戮戰場中,
繫上通往人性深處的真摯情懷,終奔向自由廣闊的湛藍天空。或許,你
我都是大環境裡,無奈的臣服者;但唯有堅定意志、鼓足勇氣才能免於
遺憾的悔不當初。而最後的回首『為你,千千萬萬遍!』除是禁錮心靈
的解脫,更是璀璨未來的新序章。
--
========【講理,沒有道理!】========
::+ http://blog.roodo.com/vasili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Sandy
at 2008-03-21T15:23
at 2008-03-21T15:23
By Tom
at 2008-03-24T02:08
at 2008-03-24T02:08
By Noah
at 2008-03-24T23:06
at 2008-03-24T23:06
Related Posts
There Will Be Blood〈黑金企業〉 - 油濃於水
By Hazel
at 2008-03-17T13:47
at 2008-03-17T13:47
The Mist 迷霧
By Blanche
at 2008-03-17T02:44
at 2008-03-17T02:44
追風箏的孩子:小說,電影,還有為你
By Faithe
at 2008-03-17T02:40
at 2008-03-17T02:40
真愛之吻
By Robert
at 2008-03-17T00:06
at 2008-03-17T00:06
口白人生...文章後面有雷喔
By Daniel
at 2008-03-17T00:02
at 2008-03-17T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