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 - 電影
By Charlotte
at 2008-03-16T19:45
at 2008-03-16T19:45
Table of Contents
電影版首po,請鞭小力點Q_Q
網誌好讀版http://freexeme.blogspot.com/2008/03/kite-runner.html
--
本片由全球暢銷六百萬冊同名小說改編。劇情大意:12歲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山,
從小一塊長大,年齡相仿的兩人情同兄弟,總是一起玩耍,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在一場
風箏比賽後,哈山在追風箏的過程中遇到阿塞夫來恐嚇,因為不屈就而被雞姦,這件事永
久破壞了兩人之間的情誼,從此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後來蘇聯來侵略,阿米爾跟隨
父親逃往美國定居,完成學業和終身大事,以為可以因此逃避過去的自己,但關於哈山的
回憶一直縈繞不去。阿米爾感到非常愧疚,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山的背叛與懦弱的行為
。接到拉辛汗的信之後,才知道原來哈山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
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哈山盡最後一點心力,將他的兒子索拉博接回美國。
先說說原著。去年看原著時覺得是一部瑕不掩瑜的小說,劇情有些冗長零散,但整體
而言外在反映了社會的真實情況,裡面再聚焦到動盪政治環境下小人物發生的動人故事,
因此多數讀者還是佳評如潮。它包含了種種不堪的元素:政治惡鬥、階級地位、種族歧視
、宗教迫害、戰爭、偷情、雞姦、恐嚇、背叛等。但不是只有絕望,因為其中親子關係、
愛情、友誼、競賽、贖罪的橋段,儘管有遺憾,仍然使人看到希望的光芒。
電影算是相當忠於原著,礙於時間關係刪略了許多片段,有些網友認為電影不如小說
,因為情感鋪陳不足、劇情缺乏張力、環節不夠緊湊,整場看下來相當沒感覺。敝人倒是
持相反意見,小說和電影原本就是不同形式的藝術,看過小說再來看電影固然可以對故事
背景更加了解,而成功的電影必須屏除小說的包袱,觀眾就算沒看過小說,也可以了解電
影要傳達的訊息。
在情感的部份我非常欣賞,那並不是一種灑狗血的方式,而是含蓄蘊藉使人回味無窮
,多出更多想像空間,觀眾以自身經驗產生不全然相同的共鳴;劇情部份編劇和導演選橋
段的功力不錯,足以在短短篇幅中撼動人心,倒敘法雖不特出但節奏相當自然,幾個主要
演員表現則中規中矩,小朋友的演技雖不中亦不遠矣。
音樂很特別,事發時蘇聯剛佔領阿富汗,走後阿富汗又受控於塔利班政權,電影中用
了許多中東音樂,也融合一些現代樂器和曲風。西元8世紀前後,伊斯蘭軍團佔領阿富汗
,在不得演奏音樂的禁令下,音樂家們選擇逃離,帶著心愛的樂器開始過起離鄉背井的生
活。隨著塔利班垮臺,經過幾世紀浩劫而殘缺的阿富汗民族音樂隨之復甦;未受戰火波及
前的阿富汗很美麗,樸實的街道上瀰漫著各種香味。年度的風箏比賽炒熱氣氛,小說的描
述躍然紙上,而電影則活靈活現拍攝出來,跟想像中的畫面雷同。讓我想到當初看哈利波
特魁地奇比賽,也有類似的感覺。戰爭後,不僅是風景建築毀壞,就連人性也扭曲了。
再來分享幾個前面沒提到而使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小孩不是著色本
阿米爾的父親是地方上頗具聲望的鄉紳,富有正義感和政治狂熱,對於阿米爾有非常
高的期待。但阿米爾的個性和他完全不同,因此常流露出失望的態度,好友拉辛汗對此非
常不以為然,反而鼓勵阿米爾勇於寫作(後來阿米爾成功當作家),私心認為拉辛汗是塊
教育家的料子。這種教育觀念常常不自覺深植於人心,父母的期望加諸小孩身上,迫使小
孩走上不適合他們的道路,扼殺許多天份與創意。阿米爾的父親最後選擇成全與支持,並
且以兒子為傲。我想大部分的父母經歷諸多考驗後都會如此,如果他們將愛擺第一。
二、為你,千千萬萬遍
哈山對阿米爾總是如此,阿米爾叫他做什麼他就心甘情願做什麼,從不懷疑阿米爾的
動機,完全建立在信任與忠誠的基礎上。哈山對阿米爾如此,哈山的父親阿里對阿米爾的
父親亦如此。在這個故事中主僕關係是友好的,但畢竟還是主僕,他們的社會地位不曾改
變。數一數週遭有多少人值得我們對他說:「為你,千千萬萬遍。」為他一遍兩遍甚至十
遍尚無問題,當多次猜忌得到負面答案,白費工夫以後,根據行為主義制約理論,我們會
放棄。哈山有一段時間似乎也放棄了,他把心關在自己的世界裡,直到成家立業後,才重
拾部分對阿米爾的初衷。
三、所謂的良心不安
阿米爾的父親對阿里良心不安,因為他偷了阿里的妻子,生下了哈山,還隱瞞阿里,
讓他不知不覺戴綠帽,替表弟養小孩。阿里給哈山無私的父愛,阿米爾父親卻懷著愧疚默
默地愛哈山,對於阿里也照顧有加;阿米爾對哈山良心不安,雖然他常告訴自己他把哈山
當好朋友,但是面對他人質疑哈山的種族時,卻不敢為他挺身而出,後來哈山被阿塞夫雞
姦,他也裝作沒看到落荒而逃。可見任何人面臨良心譴責時所採取的作法都不一樣,阿米
爾的父親為了彌補自己過錯,儘可能善待阿里父子,而阿米爾則想盡辦法將這對父子掃地
出門,事隔多年以後,他心裡的愧疚只會一天天膨脹卻不會無故消失,因此他選擇贖罪,
冒著生命危險救出哈山的兒子索拉博(也被神學士走狗,長大後的阿塞夫雞姦了,阿塞夫
有戀童癖),最後阿米爾對著索拉博說:「為你,千千萬萬遍。」反覆咀嚼這過程,我有
一種很遺憾的感覺,於是在電影院裡哭出來。
四、愛情的直覺
阿米爾在美國認識了同鄉的莎拉雅,為她的魅力所吸引,父親幫阿米爾去提親。莎拉
雅告訴阿米爾關於自己的過往(與人私奔、同居、被父親抓回家),並且問阿米爾說:「
我對你坦白一切,會不會造成你的困擾?這樣你還要和我結婚嗎?」阿米爾停頓幾秒鐘,
很誠實地回答:「的確會造成一點困擾,但是,我還是要和你結婚,今天晚上就結婚也沒
關係。」對於回教徒來說,莎拉雅的經驗是一種汙點,她的名節已經受損,且任何人得以
此為恥。阿米爾的回答是相當不容易的,他在美國受了多年教育,也許為社會風氣影響,
但做這樣的決定確是以愛情為出發點,掙開宗教的束縛,他相信這個汙點不會阻撓他們未
來幸福美好的生活。台灣目前的戀愛風氣是自由的,但這個議題還可以諸多牽扯,例如處
女情結、男女平等、宗教婚姻等,在此不多著墨。
以上是雜亂無章的心得分享,暫時只想到這些。當初小說出版時大家一窩蜂爭相推薦
,自己也有幸獲贈一本,所以跟上流行,總而言之,我很喜歡電影的表現方式,如果您對
劇情有所疑問,可以去翻翻小說來對照,歡迎私下討論囉!
--
網誌好讀版http://freexeme.blogspot.com/2008/03/kite-runner.html
--
本片由全球暢銷六百萬冊同名小說改編。劇情大意:12歲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山,
從小一塊長大,年齡相仿的兩人情同兄弟,總是一起玩耍,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在一場
風箏比賽後,哈山在追風箏的過程中遇到阿塞夫來恐嚇,因為不屈就而被雞姦,這件事永
久破壞了兩人之間的情誼,從此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後來蘇聯來侵略,阿米爾跟隨
父親逃往美國定居,完成學業和終身大事,以為可以因此逃避過去的自己,但關於哈山的
回憶一直縈繞不去。阿米爾感到非常愧疚,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山的背叛與懦弱的行為
。接到拉辛汗的信之後,才知道原來哈山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
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哈山盡最後一點心力,將他的兒子索拉博接回美國。
先說說原著。去年看原著時覺得是一部瑕不掩瑜的小說,劇情有些冗長零散,但整體
而言外在反映了社會的真實情況,裡面再聚焦到動盪政治環境下小人物發生的動人故事,
因此多數讀者還是佳評如潮。它包含了種種不堪的元素:政治惡鬥、階級地位、種族歧視
、宗教迫害、戰爭、偷情、雞姦、恐嚇、背叛等。但不是只有絕望,因為其中親子關係、
愛情、友誼、競賽、贖罪的橋段,儘管有遺憾,仍然使人看到希望的光芒。
電影算是相當忠於原著,礙於時間關係刪略了許多片段,有些網友認為電影不如小說
,因為情感鋪陳不足、劇情缺乏張力、環節不夠緊湊,整場看下來相當沒感覺。敝人倒是
持相反意見,小說和電影原本就是不同形式的藝術,看過小說再來看電影固然可以對故事
背景更加了解,而成功的電影必須屏除小說的包袱,觀眾就算沒看過小說,也可以了解電
影要傳達的訊息。
在情感的部份我非常欣賞,那並不是一種灑狗血的方式,而是含蓄蘊藉使人回味無窮
,多出更多想像空間,觀眾以自身經驗產生不全然相同的共鳴;劇情部份編劇和導演選橋
段的功力不錯,足以在短短篇幅中撼動人心,倒敘法雖不特出但節奏相當自然,幾個主要
演員表現則中規中矩,小朋友的演技雖不中亦不遠矣。
音樂很特別,事發時蘇聯剛佔領阿富汗,走後阿富汗又受控於塔利班政權,電影中用
了許多中東音樂,也融合一些現代樂器和曲風。西元8世紀前後,伊斯蘭軍團佔領阿富汗
,在不得演奏音樂的禁令下,音樂家們選擇逃離,帶著心愛的樂器開始過起離鄉背井的生
活。隨著塔利班垮臺,經過幾世紀浩劫而殘缺的阿富汗民族音樂隨之復甦;未受戰火波及
前的阿富汗很美麗,樸實的街道上瀰漫著各種香味。年度的風箏比賽炒熱氣氛,小說的描
述躍然紙上,而電影則活靈活現拍攝出來,跟想像中的畫面雷同。讓我想到當初看哈利波
特魁地奇比賽,也有類似的感覺。戰爭後,不僅是風景建築毀壞,就連人性也扭曲了。
再來分享幾個前面沒提到而使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小孩不是著色本
阿米爾的父親是地方上頗具聲望的鄉紳,富有正義感和政治狂熱,對於阿米爾有非常
高的期待。但阿米爾的個性和他完全不同,因此常流露出失望的態度,好友拉辛汗對此非
常不以為然,反而鼓勵阿米爾勇於寫作(後來阿米爾成功當作家),私心認為拉辛汗是塊
教育家的料子。這種教育觀念常常不自覺深植於人心,父母的期望加諸小孩身上,迫使小
孩走上不適合他們的道路,扼殺許多天份與創意。阿米爾的父親最後選擇成全與支持,並
且以兒子為傲。我想大部分的父母經歷諸多考驗後都會如此,如果他們將愛擺第一。
二、為你,千千萬萬遍
哈山對阿米爾總是如此,阿米爾叫他做什麼他就心甘情願做什麼,從不懷疑阿米爾的
動機,完全建立在信任與忠誠的基礎上。哈山對阿米爾如此,哈山的父親阿里對阿米爾的
父親亦如此。在這個故事中主僕關係是友好的,但畢竟還是主僕,他們的社會地位不曾改
變。數一數週遭有多少人值得我們對他說:「為你,千千萬萬遍。」為他一遍兩遍甚至十
遍尚無問題,當多次猜忌得到負面答案,白費工夫以後,根據行為主義制約理論,我們會
放棄。哈山有一段時間似乎也放棄了,他把心關在自己的世界裡,直到成家立業後,才重
拾部分對阿米爾的初衷。
三、所謂的良心不安
阿米爾的父親對阿里良心不安,因為他偷了阿里的妻子,生下了哈山,還隱瞞阿里,
讓他不知不覺戴綠帽,替表弟養小孩。阿里給哈山無私的父愛,阿米爾父親卻懷著愧疚默
默地愛哈山,對於阿里也照顧有加;阿米爾對哈山良心不安,雖然他常告訴自己他把哈山
當好朋友,但是面對他人質疑哈山的種族時,卻不敢為他挺身而出,後來哈山被阿塞夫雞
姦,他也裝作沒看到落荒而逃。可見任何人面臨良心譴責時所採取的作法都不一樣,阿米
爾的父親為了彌補自己過錯,儘可能善待阿里父子,而阿米爾則想盡辦法將這對父子掃地
出門,事隔多年以後,他心裡的愧疚只會一天天膨脹卻不會無故消失,因此他選擇贖罪,
冒著生命危險救出哈山的兒子索拉博(也被神學士走狗,長大後的阿塞夫雞姦了,阿塞夫
有戀童癖),最後阿米爾對著索拉博說:「為你,千千萬萬遍。」反覆咀嚼這過程,我有
一種很遺憾的感覺,於是在電影院裡哭出來。
四、愛情的直覺
阿米爾在美國認識了同鄉的莎拉雅,為她的魅力所吸引,父親幫阿米爾去提親。莎拉
雅告訴阿米爾關於自己的過往(與人私奔、同居、被父親抓回家),並且問阿米爾說:「
我對你坦白一切,會不會造成你的困擾?這樣你還要和我結婚嗎?」阿米爾停頓幾秒鐘,
很誠實地回答:「的確會造成一點困擾,但是,我還是要和你結婚,今天晚上就結婚也沒
關係。」對於回教徒來說,莎拉雅的經驗是一種汙點,她的名節已經受損,且任何人得以
此為恥。阿米爾的回答是相當不容易的,他在美國受了多年教育,也許為社會風氣影響,
但做這樣的決定確是以愛情為出發點,掙開宗教的束縛,他相信這個汙點不會阻撓他們未
來幸福美好的生活。台灣目前的戀愛風氣是自由的,但這個議題還可以諸多牽扯,例如處
女情結、男女平等、宗教婚姻等,在此不多著墨。
以上是雜亂無章的心得分享,暫時只想到這些。當初小說出版時大家一窩蜂爭相推薦
,自己也有幸獲贈一本,所以跟上流行,總而言之,我很喜歡電影的表現方式,如果您對
劇情有所疑問,可以去翻翻小說來對照,歡迎私下討論囉!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Dora
at 2008-03-17T18:58
at 2008-03-17T18:58
By Olga
at 2008-03-21T05:55
at 2008-03-21T05:55
By Candice
at 2008-03-25T10:32
at 2008-03-25T10:32
By Selena
at 2008-03-28T16:57
at 2008-03-28T16:57
By Franklin
at 2008-04-02T11:35
at 2008-04-02T11:35
By Callum
at 2008-04-07T04:12
at 2008-04-07T04:12
By David
at 2008-04-11T06:36
at 2008-04-11T06:36
By Valerie
at 2008-04-13T02:11
at 2008-04-13T02:11
Related Posts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此時此刻,你和我
By Heather
at 2008-03-16T11:59
at 2008-03-16T11:59
Dog.Day.Afternoon.熱天午後.1975
By Joe
at 2008-03-16T03:26
at 2008-03-16T03:26
靈異孤兒院:兒童的天真與殘酷。
By Frederica
at 2008-03-16T01:42
at 2008-03-16T01:42
假做真時真亦假──《偷慾》
By Jake
at 2008-03-16T00:12
at 2008-03-16T00:12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為心靈加滿油
By Joe
at 2008-03-15T22:14
at 2008-03-15T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