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 The Escape - 電影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18-10-19T13:06

Table of Contents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逃亡 The Escape

2.觀影時間 : 2018/10/18

3.觀影地點 : 住家網路

4.觀影方式 : 網路,iTunes 美國版商店
https://itunes.apple.com/us/movie/the-escape/id1370309621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這是今年八月在英國上映的獨立女性電影,現在許多英語的線上串流資源也上架了,由《他們的美好時光》Gemma Arterton擔綱主角演個年輕媽媽、《魔鬼替身》Domonic Cooper擔綱配角演出老公,談一個英國南部中產郊區全職家庭主婦的處境 — 當然是談悲慘的處境,而且拍得超憂鬱。此片有點像院線現正上映的《漢娜的失序人生》,不太像一個動態冒險探索的故事,卻更像是一幅女人處境的靜態肖像畫。它並沒訴求成長改變,只是描述一種原地踏步的循環。要看此片心臟要大顆點,本來就憂鬱的說不定看了會更憂鬱...
https://imgur.com/jYubwlr


全職家庭主婦,人生的牢籠

導演是英國小螢幕影人Dominic Savage,此前作品有英劇《真愛》True Love 與《秘密》Secrets ,拍英國南方社區家庭劇早已有一套細膩憂鬱靜謐徐緩的風格。這部《逃離》從他自己的母親為靈感出發自編自導而成,也很對到 Gemma Arterton 的女性關注而邀到她當女主角兼執行製作。據他所說「在長年家務與親職勞動中,我母親漸漸發現她完全不屬於此、卻將在死水中終老於此。她本有機會逃離也差點逃離了,但最後留下負了責任也抑鬱一生。」

也許這就是一幅致敬他自己母親的肖像畫吧?他的編劇於是很絕望地,描述一個極辛苦、極壓抑、極空虛的母職處境,並靠 Gemma Arterton 用最絕望無神宛如行屍走肉的身段貫串全片、也用緩慢沉寂如涓涓細流的配樂側寫一種外表死寂心底吶喊的壓抑... 整片讓人(至少我)看了心情會很差、卻又深有同感不得不連連點頭。最絕望的是:此片並不認為這絕望處境有解法、只是接受現狀繼續一天天過下去,和《漢娜的失序人生》異曲同工。

故事主人翁 Tara ,我們知道她是全職在家的主婦,她曾經在倫敦讀過大學,但顯然在職涯開始之前就結婚生子投入了母職、照顧一對小姊弟。當然許多旁人淨可說「可以請保姆或托嬰」或是各類安親班等等,但或因教育理念、或因社區壓力、或因丈夫期待、或因財務考量... somehow 她就落到了這全職媽媽的田地,一開始可能以為兩三年,慢慢就知可能是一輩子。無論觀眾怎麼對她指指點點,這種明明有大好前途卻放棄了自己人生的全職主婦到處都是,英國南部中產郊區很多,我們台灣《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也呈現過一種。
https://imgur.com/WFC0hjp


媽媽日常,孤獨而疏離

日常,是全片佔最多的 Tara 獨戲。早上如《唐頓莊園》樓下女僕一般天黑就起床、在大家起床前打點好早餐與衣著、滿臉堆笑超熱早餐的歡愉朝氣、把小孩連哄帶拖弄去學校,就已是一天的大陣仗;然後整天還有各種家事把一團亂的房子重整回秩序、還要採買張羅打點家裡為丈夫準備週末邀人來社交的烤肉派對、丈夫還覺得妳待在家裡又沒有幹嘛。

與丈夫,是全片大概佔 15%的家庭關係對戲。這丈夫也並非大男人或渣男,愛她也自認尊重她但其實毫無概念無法了解。丈夫的事業與社交生活輕盈不懂主婦之重,每天只知被孩子開心送出門、孩子回家後都跟孩子開心玩,殊不知爸爸與兒女能夠開心無憂的好心情,都是媽媽靠極大努力極仔細打造維繫出來的,媽媽負責做完髒事扮完黑臉、爸爸如國王降臨接收成果享受天倫之樂。沒概念的丈夫即使深愛 Tara ,面臨她的倦怠只是不知所措病急亂投甚至崩潰嘶吼,對她的體察與支持卻無能做到一丁點。

與友人?戲份佔0%,其實根本沒有友人!學校的家長老師說實話沒交際也沒空交際,打點這個家都來不及,每每趕進度做家事還做不完就要接回孩子了,然後就是每一分鐘與尚未建立理性又無法平等負責的小瘋子交手,需要極大耐心包容與隱忍,全部肚裡吞。然後每每在老公面前沒有滿臉堆笑現了點愁容,毫無概念的老公第一直覺就是 "Are you seeing someone?"拜託哪有時間 see anyone?

與母親,只有一場戲不到兩分鐘,母親近在鄰鎮和 Tara 卻簡直是不相往來。這裡和流行隔代教養的台灣截然不同,英國主婦養大孩子獨立後,恐怕已受夠 18 年要來享受遲來的自由人生了。在這短短一場戲,看得出母親年輕時對照顧 Tara 恐怕也已庸碌埋怨到無神無情了、甚至說不定還對 Tara 絆住她人生累積了長期怨恨。聽女兒訴說當媽媽多苦,自己對自己女兒其實沒啥同理心只聳聳肩嘲諷一下、彷彿「現在輪到妳受罪了吧」甚至壓抑不住一種幸災樂禍感,完全不是女兒的溫暖出口。Tara向上與母親有這樣的親情仇債、那向下與孩子們呢?
https://imgur.com/T29HEF4


媽媽與孩子,世代的仇債

與孩子,也許許多觀眾與社會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母愛是天性」,但此片直接冷冷挑戰這先見,讓 Tara 如行屍走肉般冷酷道來「我不在乎他們乖不乖、有沒準時到校、有沒聽話吃飯... 我只是強迫我在乎,我猜他們也看得出來而且他們恨我。」

還真的,此片幾乎從來不曾描寫親情,只描寫義務,一幕幕母親開心陽光哄孩子,不是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話移動到下一個地方,就是在外人面前表露合家歡好媽媽樣;而只要沒人在的地方,Tara馬上進入死魚眼神機器人模式,按表操課地解決一切孩子與家務所需,但對孩子只剩下履行義務已毫無情感,只努力抓著一兩分鐘的空檔放空去。這種母親的死魚眼神,平常我在斑馬線上與咖啡廳裡,也天天看見。至於孩子?在快樂長大的新時代教育正典中,他們當然愛身段輕鬆玩得活潑歡樂的爸爸、才不懂珍惜身段沈重管理家務管教孩子的媽媽。

電影拍 Tara 這全職主婦的生活多面向,細火慢熬拍了一個多小時後,劇情終於開始有一點進展:這天 Tara 身心俱殘終於崩潰、丈夫不知體諒還很天兵地落井下石,二話不說打包出走搭上 Eurostar 「逃亡」到法國!先看過編導 Savage 描述他母親的訪談、再來看到這段千呼萬喚的 "The Escape" 真令人鼻酸:他是在幫曾經想望卻無力踏出而抑鬱以終的母親、在電影中圓一個現實不敢圓的小夢想?
https://imgur.com/W7Bm0rP


The Escape,一場心智的逃離

這場逃離,仗著地利之便搭個 Eurostar 就能逃到花都巴黎過一天,許多人恐怕難以苟同,譬如 IMDb 上就有觀眾評論指她「不負責任」「愛玩」「幻想」「迷戀花花世界」,討厭女生愛玩愛吃愛旅遊的聲浪應該也會拿這「巴黎」大作文章,尤其電影還安排 Tara 去看了一間博物館還邂逅了一位巴黎男?身為人母人妻真是大逆不道罪該萬死呀 XD 我本來還很好奇怎麼 Savage 會選這麼一個必遭人人喊打的情節來拍,不過仔細看下去倒是處處有深意,就當他用電影幫逃不掉的媽媽們夢想一次(英國最愛的)罷工吧,讓老公來當煮夫一回看能撐幾天。

此前身陷家庭牢籠的 Tara ,唯一的出口是偶一次偷閒上書店找到法蘭德斯織錦畫《仕女與獨角獸》The Lady and the Unicorn、突然心有所感心眼頓開、彷彿在仕女的感官中慢慢觸到心裡的什麼。這幅織錦畫在巴黎克魯尼中世紀博物館,Tara當然要來朝聖一下聽聽心底共鳴。這織錦畫產自中世紀時脫離傳統枷鎖走向航海城市文化最前衛的比利時法蘭德斯,其女性表情與感覺之生動已遠遠走在當時中世紀繪畫對凡人男女都僵固無神的描繪。

此畫有六幅,五幅與動物共享視聽觸味嗅五感,第六幅則是神秘的"A Mon Seul Désir"「敬我獨有的慾望」,許多學者還引申詮釋為「靈魂」「意志」或「熱情」,這才真讓人脫離了動物的五感領域。此畫放在電影中,沒看過的觀眾可能無感,但只要稍對畫作做點賞析不難發現它靜靜回視家庭主婦的郊區生活處境:要遮風避雨有了、豐衣足食有了、安穩的勞動與社會關係有了,但一個家庭眾多成員在日日庸碌維繫物質條件滿足物質需求之外,這個男主外女主內的英國南方典型中產社區裡,每個人看見自我的「靈魂」又在哪?
https://imgur.com/eHolfNs


The Escape,逃不掉的是身體

這個 "désir" 放在中世紀織錦畫的脈絡下可以是神聖的「靈魂、意志、熱情」,但這字從現世男女口中吐出時,也可能只是很肉體的調情與出軌。這趟巴黎行,剛開始是很光明的,走在街上聽著車聲看著人們,Tara突然間從英國南部郊區的一人一屋牢籠當中走入熱鬧的大都市,在這裡有生活有事件還有形形色色的人,它是不是浪漫的巴黎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才真是與外界相連的人間。然而,這個僅停留在「五感」的旅程、就算再浪漫邂逅個巴黎文藝男子,仍然屬於一場身體的麻醉。

Tara 遇上調情的巴黎男子 Phillipe,兩人彼此像是一面鏡子,兩人對自己的婚姻狀態都撒了謊、Tara報了假名對方搞不好也一樣、兩人都彷彿過去一切包袱不存在只想著刷個一夜逃離的存在感、恐怕正是一個男版一個女版兩個家庭的「逃離」。也就在這彼此意識到真相的時刻,Tara那自我的 "désir" 終於清楚起來:我的心仍在我愛的丈夫孩子身上,但愛著他們就意味著物質的禁錮賠上我一生。至少她所處的現行物質處境中與身體限制下,愛與自我本是兩個扞格的理想,這是條誤打誤撞上了之後再也下不來的船。

絕望的片尾,其實和片頭是一模一樣的情境,彷彿告訴所有全職母親「你逃離一次、終究會回來、一次又一次」;片尾刻意不當明說的處理,也是可以做出「為了追求自我與老公離婚吧、孩子交給他」的另類解讀視為改變。但說穿了兩個解讀都是一樣絕望的:愛孩子卻為孩子所困的 Tara ,陰影深重看到孩子眼皮都會跳,不論是繼續困在孩子牢籠中還是自此與孩子分離,都將持續陷入困境永難爬出。
https://imgur.com/gw09CTE


絕望的處境、憂傷的故事、渙散的眼神、空無的演技、隔著透明牆摸不到的人間景觀、無限循環的流水配樂... 這故事往黑暗裡一路挖下去是大膽基進、語氣卻是若無其事,彷彿每個路人女子都可能共享這驚駭命運、其實早就稀鬆平常一點不稀奇。同樣靜態呈現一幅女性處境肖像畫、同樣靠一個英法雙棲天才女星挑大樑,《逃亡》也許在演技敘事與鏡頭設計上都不如《漢娜的失序人生》那樣有藝術性,但也增添了凡人更容易認同的親切感。

謹此推薦有當年輕爸媽經驗的觀眾,有空可以找來看看,親職處境很多樣它可能未必切合每個人,但此片也是一個體察他人的途徑,看片回想那些街頭也常見到的牽著小孩、面上無光、眼神渙散只想喘口氣的疲憊心靈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x05E-99DPA

--

All Comments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8-10-20T16:36
推詳細長文 最後一幕個人是覺得她離婚了 換了一個
住處 牆上是她的畫作 住在一個很像巴黎的公園附近
都象徵她離開了 也符合導演為媽媽們提供另一條路
的本意

《狂徒》終於為台灣電影給出了選擇題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18-10-19T12:47
https://tinyurl.com/yd8x3g5e 文/魏玓 我其實很少在電影上映前寫影評,不過《狂徒》讓我印象深刻。片子好不好看,傑不傑出 ,我覺得觀眾自己去看了再決定就好。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在台灣電影發展的道路上,《 狂徒》將會非常、非常重要。 《狂徒》有很多特別的地方。首先,它是一部台灣 ...

一個巨星的誕生 除了Gaga外還有誰適合?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18-10-19T12:24
看了這部片友人哭了3次,自己也是在最後哭了出來 音樂真的很厲害,跟著劇情唱進我的心裡,狂起雞皮疙瘩... 一回家後馬上就找原聲帶來聽 對裡面的演唱會場景和Cooper怎麼這麼會唱爬了一下 他真的下了很多功夫,劇中的樂團也是大有來頭, 而且頹廢的風格真的是帥死! 然後看到在選女主角時,其實投資者不滿意卡卡 ...

明知是爛男人還愛上?!女星因渴望冒險掉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8-10-19T12:00
新聞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1018004763-260404 明知是爛男人還愛上?!女星因渴望冒險掉愛情陷阱 史黛西馬汀在《性愛成癮的女人》將渴望被性愛開發的懵懂無知少女詮釋淋漓盡致。(鏡 象電影提供) 2018年10月18日 ...

護送被附身的女孩去修道院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18-10-19T11:38
是前幾年在電視上看到的電影 裡面演到一群人要護送一個被惡魔附身的女孩去修道院 但其實是惡魔要潛入修道院的計劃 裡面抄寫聖經的教士全部都被惡魔殺死 後來是主角好不容易才打敗惡魔 最後畫面是男主角騎著馬載著女孩走在山嶺上 印象只有這麼多 感謝各位~~ -- 千觴伴飲江湖行 ...

馮迪索:"Sony將主導未來的超級英雄電影"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10-19T11:36
OK,我知道標題這樣下很農場, 但我想不到其他下法來讓這部電影引起大家關注XD 分享一下最近比較有趣的《血衛》(Bloodshot)電影新聞。    已逝影星保羅沃克(Paul Walker)所創辦的慈善救援組織「Reach Out WorldWide」在先 前舉辦了一場「Game4Paul」義賣活動,馮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