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為「魔」─評《穿著Prada的惡魔》(微雷) - 電影

By Rebecca
at 2007-05-05T01:43
at 2007-05-05T01:43
Table of Contents
網誌版:http://rekegiga.blogspot.com/2007/05/prada.html
(哇塞,google的BSP真會幫文章取流水號)
以一般的語彙而言,「文不對題」當然不是什麼正面評價,但當我看完《穿著Prada
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並想要稱道一番時,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文不對題」
才是讓這部電影更具有寬廣意義的原因─我是很誠懇的這麼認為,並不是故意講反話來挖
苦。推敲一下標題,顯而易見的「Prada」到處都是, 片中也沒有香艷刺激的裸露戲碼,
所以「穿著」(wears) 也是切合主旨的,所以我所謂的文不對題其實只指涉一個問題,那
就是「誰是惡魔?」(who IS the devil)。
就一般社會慣常將「流行、時尚」與「拜金、薄情、媚俗、膚淺」等等負面詞彙做連
結的語境來說,將「惡魔」劃歸成這些詞語的同類也沒有什麼不對,電影海報上也意有所
指的將高跟鞋結合魔鬼用的三叉戟、或是替梅莉史翠普(Mary Streep) 加上尖角和尾巴。
看起來一切都相當明顯,梅莉所飾演的米蘭達(Miranda Priestly)既然能在時尚界呼風喚
雨,無疑就是大魔頭一個,而她所控制的《RUNWAY》雜誌就是地獄般的國度了;再如此延
伸下去,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飾演的社會新鮮人安德莉亞(Andy/Andrea Sachs),可
以說是經歷了一場墮入魔界而又得道昇天的過程。這一切解讀都是那麼理所當然,簡單易
懂,然而這部電影的角色真的如此刻板嗎?
其實在電影之中處處都有逸出這種觀念的地方:當梅莉史翠普淘淘不絕的背誦冗長的
台詞,將安海瑟薇身上樸素藍色套頭衫的譜系說得一清二楚時,時尚與簡樸之間在資本主
義社會裡已經具有微妙血脈傳承;當被平日被壓榨透徹的小惡魔看到大魔王面臨婚姻失敗
的處境時,突然理解「過度追求事業」與「惡魔形象」只有在女性身上才會被劃上等號連
結;當最後一幕機車上司不經意露出祝福的微笑時,誰能夠再信誓旦旦的拍胸保證,惡魔
外表不是只是為了保護天使內心的武裝?
我想,安德莉亞的離開並不是道德良心的覺醒,只是單純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米
蘭達也並不是惡魔黨,她的堅持、鐵血只是對完美藝術展現的要求,而她的手段、口氣、
面孔也只是為了自衛而對抗的武器。比起安德莉亞那群「生活樸實」的朋友─一群道貌岸
然的小市民─來說,這群穿著Prada 的「拜金女」們在銀幕上狼狽奔波、出盡洋象,讓觀
眾在消遣的快感裡合理化自己妒嫉的情緒,她們實在可愛得多了。相較之下,一個只在乎
自己女友在生日會上不出現,而毫不體諒她工作形態的男人,一個找了新工作就要女友配
合搬遷的男人,應該算是什麼呢?一個只憑一眼印象就教訓他人感情生活的朋友,一個明
明自己見名牌包眼開卻不滿別人追求時尚的女人,又應該算是什麼呢?
電影在接近尾聲的時候連續用了兩次很有象徵性的「背道而馳」的鏡頭:在巴黎的劇
情落幕時用了一次,在最後一幕又用了一次。很多人也許都在這個時候做出了選擇,選擇
跟隨米蘭達,或是追上安德莉亞。但無論如何,我只希望每個人順著自己的道路走著,別
再汲汲為反方向的人生互相掛上「惡魔」的名號了。
--
影像、聲音、文字間的操弄
癮‧部落格 http://rekegiga.blogspot.com
--
(哇塞,google的BSP真會幫文章取流水號)
以一般的語彙而言,「文不對題」當然不是什麼正面評價,但當我看完《穿著Prada
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並想要稱道一番時,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文不對題」
才是讓這部電影更具有寬廣意義的原因─我是很誠懇的這麼認為,並不是故意講反話來挖
苦。推敲一下標題,顯而易見的「Prada」到處都是, 片中也沒有香艷刺激的裸露戲碼,
所以「穿著」(wears) 也是切合主旨的,所以我所謂的文不對題其實只指涉一個問題,那
就是「誰是惡魔?」(who IS the devil)。
就一般社會慣常將「流行、時尚」與「拜金、薄情、媚俗、膚淺」等等負面詞彙做連
結的語境來說,將「惡魔」劃歸成這些詞語的同類也沒有什麼不對,電影海報上也意有所
指的將高跟鞋結合魔鬼用的三叉戟、或是替梅莉史翠普(Mary Streep) 加上尖角和尾巴。
看起來一切都相當明顯,梅莉所飾演的米蘭達(Miranda Priestly)既然能在時尚界呼風喚
雨,無疑就是大魔頭一個,而她所控制的《RUNWAY》雜誌就是地獄般的國度了;再如此延
伸下去,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飾演的社會新鮮人安德莉亞(Andy/Andrea Sachs),可
以說是經歷了一場墮入魔界而又得道昇天的過程。這一切解讀都是那麼理所當然,簡單易
懂,然而這部電影的角色真的如此刻板嗎?
其實在電影之中處處都有逸出這種觀念的地方:當梅莉史翠普淘淘不絕的背誦冗長的
台詞,將安海瑟薇身上樸素藍色套頭衫的譜系說得一清二楚時,時尚與簡樸之間在資本主
義社會裡已經具有微妙血脈傳承;當被平日被壓榨透徹的小惡魔看到大魔王面臨婚姻失敗
的處境時,突然理解「過度追求事業」與「惡魔形象」只有在女性身上才會被劃上等號連
結;當最後一幕機車上司不經意露出祝福的微笑時,誰能夠再信誓旦旦的拍胸保證,惡魔
外表不是只是為了保護天使內心的武裝?
我想,安德莉亞的離開並不是道德良心的覺醒,只是單純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米
蘭達也並不是惡魔黨,她的堅持、鐵血只是對完美藝術展現的要求,而她的手段、口氣、
面孔也只是為了自衛而對抗的武器。比起安德莉亞那群「生活樸實」的朋友─一群道貌岸
然的小市民─來說,這群穿著Prada 的「拜金女」們在銀幕上狼狽奔波、出盡洋象,讓觀
眾在消遣的快感裡合理化自己妒嫉的情緒,她們實在可愛得多了。相較之下,一個只在乎
自己女友在生日會上不出現,而毫不體諒她工作形態的男人,一個找了新工作就要女友配
合搬遷的男人,應該算是什麼呢?一個只憑一眼印象就教訓他人感情生活的朋友,一個明
明自己見名牌包眼開卻不滿別人追求時尚的女人,又應該算是什麼呢?
電影在接近尾聲的時候連續用了兩次很有象徵性的「背道而馳」的鏡頭:在巴黎的劇
情落幕時用了一次,在最後一幕又用了一次。很多人也許都在這個時候做出了選擇,選擇
跟隨米蘭達,或是追上安德莉亞。但無論如何,我只希望每個人順著自己的道路走著,別
再汲汲為反方向的人生互相掛上「惡魔」的名號了。
--
影像、聲音、文字間的操弄
癮‧部落格 http://rekegiga.blogspot.com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Megan
at 2007-05-05T04:50
at 2007-05-05T04:50

By Jacky
at 2007-05-07T02:09
at 2007-05-07T02:09

By Lauren
at 2007-05-11T13:02
at 2007-05-11T13:02

By Erin
at 2007-05-12T02:58
at 2007-05-12T02:58

By Agnes
at 2007-05-16T21:38
at 2007-05-16T21:38

By Tristan Cohan
at 2007-05-17T11:12
at 2007-05-17T11:12

By Poppy
at 2007-05-21T13:49
at 2007-05-21T13:49

By Margaret
at 2007-05-22T15:38
at 2007-05-22T15:38

By Emily
at 2007-05-27T01:43
at 2007-05-27T01:43
Related Posts
練習曲

By Liam
at 2007-05-04T03:09
at 2007-05-04T03:09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練習曲》

By Agatha
at 2007-05-04T02:42
at 2007-05-04T02:42
蜘蛛人太沉重?看看奇魔俠吧!XD

By Callum
at 2007-05-04T02:11
at 2007-05-04T02:11
天才雷普利 [雷]

By James
at 2007-05-04T01:43
at 2007-05-04T01:43
13駭人遊戲

By Valerie
at 2007-05-03T21:00
at 2007-05-03T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