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青春之名為號召 - 台灣

By Eden
at 2011-09-14T21:33
at 2011-09-14T21:33
Table of Contents
網誌好讀版:http://rurzu.pixnet.net/blog/post/1499769
九把刀在電影創作書說:「我要拍的不是小品,不是實驗性作品,不是意識流,而是
一部真正好看的大眾電影。」
好不好看取決於個人觀感,但那些年的確很大眾。
這部戲從預告、音樂、到文宣都主打著青春、勇氣、熱血等等字眼,觀眾觀賞較無落
差感也較無負擔,導演在攝影、分鏡設計上也盡可能以簡單為主,小說的故事簡單容易理
解,再改成電影上也較無負擔,刪刪剪剪的可能性大,即使用旁白,在理解上也不會造成
困難,對於演員的負擔也不這麼大。這是那些年的優勢,當我看完電影,其實就可明白為
什麼這部票房會節節高升,因為他的確能夠喚起大部份人再也回不去的記憶、想望及青春
,畢竟說校園生活,應該大家都會有類似的經驗吧。
記憶越久遠的事物越美好,越近卻反而原形畢露,因此青春才會這麼令人懷念,即使
大家在戀愛當時曾經互相嫌棄大吵大鬧,在校園生活整天被考試壓著,但是所遺留下來的
記憶卻是一片美好,得不到的回不去的永遠是最美好。
也許對某些人而言,看完電影後也許真想找回自己的沈佳宜,或是自己曾經失去過的
一些物件,不過別忘了,「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
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
硃砂痣。」
因此,能夠追回的請拿去勇氣,不能夠追回的請珍惜現在的美好。
「說不定你喜歡的,是你自己想像的我。」,沈佳宜對柯景騰這麼說。
當初迸出的一句話,現在來看,也許對柯景騰而言,對觀眾而言,現在深愛的也許本
就是記憶中美化過後,想像出的沈佳宜,若是沈佳宜在你身旁固然可喜可賀,若那些年已
回不去,抱持著這樣的想法,也許會讓走出戲院的自己不那麼感嘆萬千捶胸頓足。
雖然我不時認為,電影演起來根本是柯景騰剛開始的想法就是一堆人在喜歡沈佳宜也
不知道為什麼,柯景騰隨便來個英雄救美,沈佳宜你也太不爭氣就偷偷喜歡他吧!哈哈。
雖然其中的手槍片段充斥,旁白片段過多,但因為劇情好理解,笑點很多,觀眾不適應這
個還有下一個,再加上觀眾心態輕鬆,青菜豆腐各有所好,這是導演的堅持,若觀眾大部
分能接受,以另類的角度看,我想就算過關吧(但可以再更進步!)。
另外,即使一部片前面劇情平淡,但如果結局收得不錯,通常在觀眾印象裡即不會太
差(例如之前的仁醫完結篇),最後十分鐘情緒密度很高,收得很有力量,看得出來是有精
心琢磨過的。
利用身邊有限的資源及可能性,跳脫小說的框架,說一個簡單的故事,觀眾可從不同
元素喚起屬於自身的記憶,整體而言,那些年會成為一部備受好評的大眾電影不令人意外
,這是我對於這部片的感想。
--
http://rurzu.pixnet.net/blog 請不要把我關起來。
註明作者+原始連結,文章歡迎轉載
--
Tags:
台灣
All Comments

By Edwina
at 2011-09-18T15:06
at 2011-09-18T15:06

By Daniel
at 2011-09-22T10:52
at 2011-09-22T10:5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1-09-26T04:48
at 2011-09-26T04:48
Related Posts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By Tristan Cohan
at 2011-09-14T21:16
at 2011-09-14T21:16
票房看好 五月天3D登上大銀幕

By Yuri
at 2011-09-14T08:15
at 2011-09-14T08:15
《賽德克》、《那些年》 列輔導級惹爭議

By Iris
at 2011-09-14T08:14
at 2011-09-14T08:14
吳興國陸兒來探親《麵引子》繫父子情

By Jake
at 2011-09-14T08:13
at 2011-09-14T08:13
賽德克‧巴萊

By Iris
at 2011-09-13T23:03
at 2011-09-13T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