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導演黑熊來了磨11年 麥覺明影像美學 - 電影
By Vanessa
at 2020-01-06T22:55
at 2020-01-06T22:55
Table of Contents
新聞網址: https://reurl.cc/ObNMxy <--原文很多美麗的圖片
金鐘導演黑熊來了磨11年 麥覺明影像美學為保育發聲
台灣生態電影《黑熊來了》耗時11年拍攝,跋山涉水深入山林,詳實記錄長年致力於台灣
黑熊保育、有「黑熊媽媽」之稱的黃美秀研究團隊,透過捕捉繫放的研究過程,拼湊出台
灣黑熊的分布地圖。以行腳節目《MIT台灣誌》榮獲3座金鐘獎的製作人兼導演麥覺明,用
影像呈現台灣獨特美景,以及人熊之間的深情守候,進一步探究台灣保育現況。
身兼導演、製作人、節目主持人多職的麥覺明,以《台灣古道誌》《繽紛台灣再發現》《
MIT台灣誌》等節目斬獲5座金鐘獎,但大學就讀會計系、一畢業就任職會計事務所的他笑
說,一頭栽進電視圈全是「因緣際會」 。
麥覺明於大學時擔任登山社社長,熱愛登山和戶外活動,曾在1995年入選台灣聖母峰遠征
團隊。工作幾年後,麥覺明因衛視中文台《台灣探險隊》節目尋找具備豐富戶外專業的企
劃人員規劃路線、確保登山安全,他毅然決然辭去會計經理的職務,加入《台灣探險隊》
團隊,這個節目也開啟台灣行腳節目的風氣。
麥覺明說:「雖然當年對這行很陌生,但因為這份工作可與興趣結合,所以轉換跑道,之
後也開始學習攝影、剪接。」2002年他自立門戶成立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因中視委託製
作戶外節目,遂發想出記錄台灣人、事、物,以生態、風景為主題的社教節目《MIT台灣
誌》,一做就是18年。
電視節目做久了,麥覺明也將觸角延伸至紀錄片,並承接林務局、國家公園的委託案,如
林務局東勢林區委製的紀錄片《大雪山有熊森林》。聊起和台灣第一位進入深山繫放台灣
黑熊的女性學者、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黃美秀結緣的契機,麥覺明說兩人認識超過20
年,從黃美秀仍是博士班學生、開始研究黑熊時,就曾主動登門拜訪她。
「我跟黃美秀老師提議想拍攝『台灣黑熊』與研究團隊,黃老師當時主持的是國家公園的
專案,沒有機會拍攝,但也因此機緣認識黃老師,彼此有了默契。」2014年,黃美秀重啟
台灣黑熊捕捉繫放的計畫,欲調查台灣黑熊的分布地圖與狀況,麥覺明終於如願跟著黃美
秀的研究團隊共同深入山林,開啟漫長的「尋熊之旅」。
電影排除殘忍血腥的部分,挑選適合闔家欣賞且富特色、代表性的畫面。
為什麼選擇拍攝台灣黑熊?麥覺明表示:「很多喜歡拍片或做節目的人,都會對這個神祕
、夢幻的明星物種感到好奇,拍攝過程也是很大的挑戰。」
台灣黑熊神出鬼沒,畫面累積需長時間。麥覺明原預計在2016年推出電影《黑熊來了》,
為積累更豐富的素材及故事,擴大影片的視野與格局,決定拉長拍攝時間,包括2018年轟
動台灣的「南安小熊事件」與馬來熊的保育問題,都是後來加入的內容。
如何將眾多素材去蕪存菁為兩小時的電影?麥覺明排除較殘忍血腥的部分,挑選適合闔家
欣賞且富特色、代表性的畫面,以「艱辛的研究及拍攝過程」「黑熊捕捉繫放」「大雪山
尋熊」「赴印尼婆羅洲拍攝馬來熊」「南安小熊照養野放」等主題作為電影重心;並邀請
歌手陳昇編曲、演唱主題曲〈Tapushuuan帶小熊回家〉,旁白則由陳綺貞擔任。
麥覺明事必躬親,從拍攝到初步剪接多由他及工作室同仁完成。
長時間記錄黑熊導致電影拍攝成本不斷增加,製作費粗估超過3000萬元。麥覺明坦言:「
前往馬來西亞、婆羅洲拍攝都需要大筆資金,在當地申請拍攝許可也需費用。除了自己的
資金,剛開始是找親朋好友幫忙,還有一些合作企業贊助。」其中,長年贊助公益活動的
玉山銀行與玉山文教基金會為主要資金來源,電影亦獲全聯福利中心、TPK天來文化藝術
基金會資助。
麥覺明笑說:「決定把紀錄片做成電影的規格時,我也找電影行銷公司來聊。感覺做紀錄
片的人好像都很慘烈,不是賣房子、就是抵押房子。那時候大家就想,目標是至少不要讓
我賣房子。」為精省預算,麥覺明事必躬親,從拍攝到初步剪接多由他及工作室同仁完成
,比較專業的調光、配樂則委外製作。
之所以選擇以電影而非電視的形式與觀眾見面,麥覺明指出,兩者的能量不同,議題、規
格也不一樣,在行銷宣傳上,電影可能更有力量。麥覺明透露:「台灣的山椒魚也是目前
一直在記錄的對象,也許拍到一段時間,有很完整的故事,可以再做成生態電影。」雖然
生態議題目前在台灣不是這麼熱門,但麥覺明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報紙的頭條新聞,看到
有關生態或環境的議題,並期盼藉由《黑熊來了》的上映,獲得大眾對保育及生態議題更
多的關注。
熊熊遇見 麥覺明小檔案
1965年12月22日生於高雄
實踐大學會計學系畢業
獲獎經歷:
2018年 《點亮臺灣之光,螢火蟲飛吧》美國休士頓影展 最佳生態紀錄片金獎
2017年 《MIT台灣誌》金鐘獎 自然科學紀實節目主持人獎
2013年 《MIT台灣誌》金鐘獎 行腳節目獎
2008年 《MIT台灣誌》金鐘獎 非戲劇類節目導播(演)獎
2007年 《繽紛台灣再發現》金鐘獎 綜合節目獎
2006年 《台灣古道誌》金鐘獎 教育文化節目貢獻獎之所以選擇以電影而非電視的形式與觀眾見面,麥覺明指出,兩者的能量不同,議題、規
格也不一樣,在行銷宣傳上,電影可能更有力量。麥覺明透露:「台灣的山椒魚也是目前
一直在記錄的對象,也許拍到一段時間,有很完整的故事,可以再做成生態電影。」雖然
生態議題目前在台灣不是這麼熱門,但麥覺明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報紙的頭條新聞,看到
有關生態或環境的議題,並期盼藉由《黑熊來了》的上映,獲得大眾對保育及生態議題更
多的關注。
熊熊遇見 麥覺明小檔案
1965年12月22日生於高雄
實踐大學會計學系畢業
獲獎經歷:
2018年 《點亮臺灣之光,螢火蟲飛吧》美國休士頓影展 最佳生態紀錄片金獎
2017年 《MIT台灣誌》金鐘獎 自然科學紀實節目主持人獎
2013年 《MIT台灣誌》金鐘獎 行腳節目獎
2008年 《MIT台灣誌》金鐘獎 非戲劇類節目導播(演)獎
2007年 《繽紛台灣再發現》金鐘獎 綜合節目獎
2006年 《台灣古道誌》金鐘獎 教育文化節目貢獻獎
---------
黑熊來了直的還不錯看~~ 很適合闔家觀賞
原來11年來斷斷續續花了3000多萬製作
希望麥導至少不要賣房子呀!!
謝謝幫台灣黑熊和動物們搬上大螢幕的每一個影像人
--
--
◣◥ ◤◢ ◣▁◢ 請‧尊‧重‧生‧命
◤ ◢◤ ‧‧▏ ◥ ◤ 以 認 養 代 替 購 買
◤◢ ▄▄▄▄ ‧‧
◢◤ 請領養我 ▄ ▄ 以 絕 育 代 替 撲 殺
◤◢ 請領養我▄ ▄▄▄▄▄▄▄▄▄▄▄▄▄▄▄▄▄▄▄▄▄
--
金鐘導演黑熊來了磨11年 麥覺明影像美學為保育發聲
台灣生態電影《黑熊來了》耗時11年拍攝,跋山涉水深入山林,詳實記錄長年致力於台灣
黑熊保育、有「黑熊媽媽」之稱的黃美秀研究團隊,透過捕捉繫放的研究過程,拼湊出台
灣黑熊的分布地圖。以行腳節目《MIT台灣誌》榮獲3座金鐘獎的製作人兼導演麥覺明,用
影像呈現台灣獨特美景,以及人熊之間的深情守候,進一步探究台灣保育現況。
身兼導演、製作人、節目主持人多職的麥覺明,以《台灣古道誌》《繽紛台灣再發現》《
MIT台灣誌》等節目斬獲5座金鐘獎,但大學就讀會計系、一畢業就任職會計事務所的他笑
說,一頭栽進電視圈全是「因緣際會」 。
麥覺明於大學時擔任登山社社長,熱愛登山和戶外活動,曾在1995年入選台灣聖母峰遠征
團隊。工作幾年後,麥覺明因衛視中文台《台灣探險隊》節目尋找具備豐富戶外專業的企
劃人員規劃路線、確保登山安全,他毅然決然辭去會計經理的職務,加入《台灣探險隊》
團隊,這個節目也開啟台灣行腳節目的風氣。
麥覺明說:「雖然當年對這行很陌生,但因為這份工作可與興趣結合,所以轉換跑道,之
後也開始學習攝影、剪接。」2002年他自立門戶成立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因中視委託製
作戶外節目,遂發想出記錄台灣人、事、物,以生態、風景為主題的社教節目《MIT台灣
誌》,一做就是18年。
電視節目做久了,麥覺明也將觸角延伸至紀錄片,並承接林務局、國家公園的委託案,如
林務局東勢林區委製的紀錄片《大雪山有熊森林》。聊起和台灣第一位進入深山繫放台灣
黑熊的女性學者、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黃美秀結緣的契機,麥覺明說兩人認識超過20
年,從黃美秀仍是博士班學生、開始研究黑熊時,就曾主動登門拜訪她。
「我跟黃美秀老師提議想拍攝『台灣黑熊』與研究團隊,黃老師當時主持的是國家公園的
專案,沒有機會拍攝,但也因此機緣認識黃老師,彼此有了默契。」2014年,黃美秀重啟
台灣黑熊捕捉繫放的計畫,欲調查台灣黑熊的分布地圖與狀況,麥覺明終於如願跟著黃美
秀的研究團隊共同深入山林,開啟漫長的「尋熊之旅」。
電影排除殘忍血腥的部分,挑選適合闔家欣賞且富特色、代表性的畫面。
為什麼選擇拍攝台灣黑熊?麥覺明表示:「很多喜歡拍片或做節目的人,都會對這個神祕
、夢幻的明星物種感到好奇,拍攝過程也是很大的挑戰。」
台灣黑熊神出鬼沒,畫面累積需長時間。麥覺明原預計在2016年推出電影《黑熊來了》,
為積累更豐富的素材及故事,擴大影片的視野與格局,決定拉長拍攝時間,包括2018年轟
動台灣的「南安小熊事件」與馬來熊的保育問題,都是後來加入的內容。
如何將眾多素材去蕪存菁為兩小時的電影?麥覺明排除較殘忍血腥的部分,挑選適合闔家
欣賞且富特色、代表性的畫面,以「艱辛的研究及拍攝過程」「黑熊捕捉繫放」「大雪山
尋熊」「赴印尼婆羅洲拍攝馬來熊」「南安小熊照養野放」等主題作為電影重心;並邀請
歌手陳昇編曲、演唱主題曲〈Tapushuuan帶小熊回家〉,旁白則由陳綺貞擔任。
麥覺明事必躬親,從拍攝到初步剪接多由他及工作室同仁完成。
長時間記錄黑熊導致電影拍攝成本不斷增加,製作費粗估超過3000萬元。麥覺明坦言:「
前往馬來西亞、婆羅洲拍攝都需要大筆資金,在當地申請拍攝許可也需費用。除了自己的
資金,剛開始是找親朋好友幫忙,還有一些合作企業贊助。」其中,長年贊助公益活動的
玉山銀行與玉山文教基金會為主要資金來源,電影亦獲全聯福利中心、TPK天來文化藝術
基金會資助。
麥覺明笑說:「決定把紀錄片做成電影的規格時,我也找電影行銷公司來聊。感覺做紀錄
片的人好像都很慘烈,不是賣房子、就是抵押房子。那時候大家就想,目標是至少不要讓
我賣房子。」為精省預算,麥覺明事必躬親,從拍攝到初步剪接多由他及工作室同仁完成
,比較專業的調光、配樂則委外製作。
之所以選擇以電影而非電視的形式與觀眾見面,麥覺明指出,兩者的能量不同,議題、規
格也不一樣,在行銷宣傳上,電影可能更有力量。麥覺明透露:「台灣的山椒魚也是目前
一直在記錄的對象,也許拍到一段時間,有很完整的故事,可以再做成生態電影。」雖然
生態議題目前在台灣不是這麼熱門,但麥覺明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報紙的頭條新聞,看到
有關生態或環境的議題,並期盼藉由《黑熊來了》的上映,獲得大眾對保育及生態議題更
多的關注。
熊熊遇見 麥覺明小檔案
1965年12月22日生於高雄
實踐大學會計學系畢業
獲獎經歷:
2018年 《點亮臺灣之光,螢火蟲飛吧》美國休士頓影展 最佳生態紀錄片金獎
2017年 《MIT台灣誌》金鐘獎 自然科學紀實節目主持人獎
2013年 《MIT台灣誌》金鐘獎 行腳節目獎
2008年 《MIT台灣誌》金鐘獎 非戲劇類節目導播(演)獎
2007年 《繽紛台灣再發現》金鐘獎 綜合節目獎
2006年 《台灣古道誌》金鐘獎 教育文化節目貢獻獎之所以選擇以電影而非電視的形式與觀眾見面,麥覺明指出,兩者的能量不同,議題、規
格也不一樣,在行銷宣傳上,電影可能更有力量。麥覺明透露:「台灣的山椒魚也是目前
一直在記錄的對象,也許拍到一段時間,有很完整的故事,可以再做成生態電影。」雖然
生態議題目前在台灣不是這麼熱門,但麥覺明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報紙的頭條新聞,看到
有關生態或環境的議題,並期盼藉由《黑熊來了》的上映,獲得大眾對保育及生態議題更
多的關注。
熊熊遇見 麥覺明小檔案
1965年12月22日生於高雄
實踐大學會計學系畢業
獲獎經歷:
2018年 《點亮臺灣之光,螢火蟲飛吧》美國休士頓影展 最佳生態紀錄片金獎
2017年 《MIT台灣誌》金鐘獎 自然科學紀實節目主持人獎
2013年 《MIT台灣誌》金鐘獎 行腳節目獎
2008年 《MIT台灣誌》金鐘獎 非戲劇類節目導播(演)獎
2007年 《繽紛台灣再發現》金鐘獎 綜合節目獎
2006年 《台灣古道誌》金鐘獎 教育文化節目貢獻獎
---------
黑熊來了直的還不錯看~~ 很適合闔家觀賞
原來11年來斷斷續續花了3000多萬製作
希望麥導至少不要賣房子呀!!
謝謝幫台灣黑熊和動物們搬上大螢幕的每一個影像人
--
--
◣◥ ◤◢ ◣▁◢ 請‧尊‧重‧生‧命
◤ ◢◤ ‧‧▏ ◥ ◤ 以 認 養 代 替 購 買
◤◢ ▄▄▄▄ ‧‧
◢◤ 請領養我 ▄ ▄ 以 絕 育 代 替 撲 殺
◤◢ 請領養我▄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Daniel
at 2020-01-10T19:14
at 2020-01-10T19:14
By William
at 2020-01-14T11:11
at 2020-01-14T11:11
By Hedwig
at 2020-01-18T16:48
at 2020-01-18T16:48
By Kristin
at 2020-01-22T06:56
at 2020-01-22T06:56
By Zenobia
at 2020-01-25T19:23
at 2020-01-25T19:23
By Tristan Cohan
at 2020-01-30T03:11
at 2020-01-30T03:11
By Suhail Hany
at 2020-01-31T18:05
at 2020-01-31T18:05
By Iris
at 2020-02-02T13:18
at 2020-02-02T13:18
By Hedwig
at 2020-02-03T07:40
at 2020-02-03T07:40
By Lily
at 2020-02-05T01:18
at 2020-02-05T01:18
By Odelette
at 2020-02-07T09:55
at 2020-02-07T09:55
By Tom
at 2020-02-09T18:22
at 2020-02-09T18:22
By Ina
at 2020-02-10T02:18
at 2020-02-10T02:18
Related Posts
迷影精神賞票選華語電影20年20佳片
By Eartha
at 2020-01-06T22:09
at 2020-01-06T22:09
2019最好與最糟的中譯片名?
By Sarah
at 2020-01-06T21:55
at 2020-01-06T21:55
兔嘲男孩」口碑延燒 登全台新片票房冠軍
By Lily
at 2020-01-06T21:19
at 2020-01-06T21:19
葉問的招牌連續衝拳:為何不使出全力?
By Odelette
at 2020-01-06T20:40
at 2020-01-06T20:40
新科金球影帝瓦昆飆F字:我真的很討厭!
By Ingrid
at 2020-01-06T20:37
at 2020-01-06T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