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跳舞時代 觀後感 - 紀錄片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04-05-09T00:12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chenCT (smooch) 看板: movie
標題: [心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跳舞時代 觀後感
時間: Sun May 9 00:02:35 2004


今天被朋友拉去看了這部照理說我應該不會看的『紀錄片』。被拉去時,我還半
開玩笑的對朋友說,我大概會打瞌睡吧。

紀錄片?通常就是感覺很厚重,很悶。要交代很多製作者的觀點和關切,往往對
我這已在社會上工作一段時間的人來講,太過沈重也太理想。但凹不過他苦口婆心,
不斷跟我叨念說:你說你要愛台灣,但是你連台灣過往累積了什麼?又對現在有何影
響?存有什麼值得驕傲?以及真正跟平民百姓有關的生活點滴之流傳,其實一派陌生
。那你要如何愛起?如果這樣,你不就跟那些愛講意識型態的人一樣了嗎?

我默然了。我有投票權以來,都是投綠軍的。但我也同樣是個台北小孩,有些東
西,以我的成長環境來講是相當模糊的。縱使在政客的說詞中,似乎支持綠軍的人,
都會對台灣的過往相當熟稔。但我想:我是個例外吧。面對這樣的質疑,我感到有點
羞愧,於是今天,先喝喝咖啡提神後,便前往總統戲院去看戲。

正如『紀錄片』這種片的類型,在台灣所會背負的悲劇般的命運—我們在總統戲
院的電梯廳看到不少人,本以為都是來看這部片。後來才曉得它們是來看隔壁廳的國
際動畫展。但經過一百分鐘後,我真的很慶幸我有來看這部片。也為它被迫歸類於紀
錄片而抱屈,因為這兩位導演很成功的讓我覺得這其實是部劇情片。隨故事推進,冷
冷清清的戲院裡,卻仍不時爆出笑聲。

我想:這是一部很不一樣的紀錄片,除了我剛剛提到他的表現方式外。其實它講
述的是一段被切割過的台灣歷史—一九一零年左右到四零年左右,而且是這段歷史裡
頭最不帶政治色彩的流行音樂演變。片子裡描述日據早期,台灣住民的休閒娛樂方式
之轉變,從南北管盛行;變成歌仔戲成為年輕人的最愛;然後七十八轉黑膠唱片的引
進;因為所能記錄的音樂時間有限;帶動長歌必須縮減為小曲;台灣開始有唱片公司
試圖將有關當代風情的男女情詩填進歌仔戲曲調;或嘗試當時的台語流行歌創作,栽
培偶像歌手;偶像歌手跟作詞家的若有似無之戀情;或是更妙的,當時也有群知識份
子跳出來譴責流行音樂傷風敗俗,會危害社會;以及台灣新民報報導一些光怪陸離的
男女戀情(並怪罪到流行音樂的濫觴)等等。這些事件,正如同我們在報端讀到的種
種對時下流行音樂文化的批評與探討。感覺真是異樣的熟悉,只不過這些故事是發生
在七十到九十年前,令我意外,沒想到當時台灣娛樂業跟報業的表現,還可稱上時髦
呢—跟現在不遑多讓。

片子放映中,我好幾次莫名的眼眶濕潤。我想,或許是因為我看到一些很實在的
,而非政治符號般的台灣。而那些實實在在生活著的台灣住民,對當時流行音樂的喜
愛,和照片資料中展現出來的熱愛。讓我覺得台灣真的有很多回憶是值得我們珍藏、
保留,以及疼惜,而非老是說:我們應該向前看。因為沒有站穩自己所處的原鄉,又
要如何邁出去呢?(當然這話由我來說,是很心虛的)。片中有一位李坤城先生,家
中收藏的當代黑膠唱片之多,還有那些以現在來說是相當特別的唱腔的台語流行歌,
都讓我這個六年級生,有親臨現場的感覺。且除了流行音樂外,訪談的郭芝苑老師指
出,當時台灣的白領階級,可是酷愛古典樂;老百姓才是聽流行音樂跟歌仔戲唱片。
而有錢買留聲機的店家,就在每個晚上放大家喜歡聽的段子,並用巨大的喇叭放送給
左鄰右舍聽。片中宜蘭林屋鐘錶行的老先生形容:當時店外頭人滿滿,還有從台北跑
到宜蘭來聽歌仔戲唱片的人。誰說台灣人不喜歡音樂,不喜歡表演活動?

其實我最敬佩的是,片子裡講到中日戰爭時。並沒有像現在某些論述一樣,一定
要貼上標籤,譬如,我們當時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跟中國是敵國,或是把日本統治
的一切美化,用來強烈對照國民政府統治初期的問題等等,當然立場反過來就是另一
套說詞。

兩位導演只是很誠實記錄當時的轉變:原來的台語男女情歌被日本政府改編成效
忠天皇的軍歌;不准台灣的唱片公司出版台語流行情歌,只能出版愛國歌曲跟軍歌,
藉以洗腦;徵收台灣的銅鐵器,使當時的台灣人只得刻苦用竹子當唱針來聽唱盤;還
有當時有些台語流行歌,其實是『盜版』自中國的流行樂曲,因為戰時一些台灣文人
跟中國的文人其實是交流頻繁的。我想:這種誠懇是讓我們在觀影時,得以擺脫那些
『標準化』口水,而直視文化傳承、移動的本質吧!

不知不覺寫了這樣多。搞不好會被說貼錯版了,或是被質疑:這是電影廣告嗎?
但會想寫一大篇來推薦一個在台灣算冷門的電影(即便拿到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實
在是因為聽到導演回覆觀眾的問題時,提到這部片從企畫到上映,以及得以買斷總統
戲院這兩個禮拜(五月七日到二十一日)的檔期,歷經三年她們已負債近百萬。台灣
不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傻子呢?我聽它們提到經費短絀,不禁這樣想著。她們也坦承
,縱使賣到紀錄片在台灣的潛在市場之上限—三千五百張,也頂多是打平這些年的投
資而已。但現在,她們也才總計售出一千多張,不禁令她們擔心起來。

不過導演和工作人員顯然最希望的不是打平她們的損失。因為回答問題時,不斷
提到希望大家帶六七十歲或更年長的長輩一起來看,讓他們重新體驗那個逝去的跳舞
時代——片子下檔後,導演會不會有能力壓 DVD,我看都是個很大的疑問吧?

雖然今天少少的三十來位觀眾裡,好幾位都在詢問有沒有販售 DVD。台灣的影業
工作者,真是艱辛。

================================分隔線====================================

手頭上有DM,補充一些資料給有興趣的網友。

網址: http://www.vivatonal.com.tw



--

All Comments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04-05-09T18:46
非常開心看到此篇文章!
Olive avatar
By Olive
at 2004-05-11T02:17
也要有很多像你這樣的觀眾阿

Re: 台北幾米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04-05-08T02:22
看樣子,這是很精采的一場座談。 我記得有一天,我問吳乙峰說:「為什麼月亮的小孩不參加金馬最佳紀錄片?」 他說:「金馬是用35厘米,Betacam不能參加,而且這與他全民DV的主張不合。」 而全景這樣一個機構,雖然主張全民DV,但嚴格來說,也只是推展紀錄片的風氣, 在訓練與培訓人才上,能夠被徵選上的寥寥可數 ...

台北幾米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04-05-07T23:42
今天去看台北幾米 片子本身很樸實,沒有花俏或太特殊的影像語言在裡頭 力求忠實呈現三個勞工的故事 但是映後QA我自己覺得更精彩 因為與會座談人鄭村祺和井迎瑞兩人對and#34;主流專業紀錄片工作者and#34;做了蠻嚴正的批評 其實他們批評的就是上一場放映會的與談人吳乙峰 他們說吳的全民拍DV運動仍不能脫離用主 ...

Super Size Me 幽默風趣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04-05-07T17:17
在本地片商膽敢得罪麥當勞之前, 我們先來看看本片的預告和做得很像特價Menu的影片官網來解解饞吧! 預告片 http://www.supersizeme.com/home.aspx?page=movietrailer 《超級漢堡王》Supersize Me官網 http://www.supersize ...

Super Size Me 幽默風趣

Wallis avatar
By Wallis
at 2004-05-07T11:41
不少美國人身材臃腫,愛吃高熱量的速食是最大的原因。紀錄片導演摩根史波洛最近 完成一部幽默逗趣的影片「Super Size Me」,以他自身連吃一個月麥當勞全餐後 身型變化為重點,深受觀眾與影評的歡迎,該片海報特別用「發福的麥當勞叔叔」 為主題,相當引人矚目。 「吃速食」與「發胖」之間到底有無直接關係?根據摩 ...

華氏911 燙傷迪士尼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04-05-07T11:38
2004.5.7.自由時報 記者李光爵╱綜合報導 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的電影一向罵人罵得很兇,新片「華氏911」再度罵布希總統, 卻意外燙傷電影發行公司。 at消息指出,原定發行「華氏911」的米拉麥斯公司已經取消了該片五月上映的發行計畫, 理由是該公司所屬的迪士尼下令他們不得發行該片,理由是該片批評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