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影展之《十六擊:你所不知道的韓流》 - 紀錄片

By Damian
at 2007-09-14T12:11
at 2007-09-14T12:11
Table of Contents
鐵馬影展之《十六擊:你所不知道的韓流》
http://www.wretch.cc/blog/meanders&article_id=19640301
《十六擊:你所不知道的韓流》談的不是韓劇所席捲而來的那股韓流,
而是韓國民族性中十分堅決而強悍的一面,,眾人起身抵禦新自由主義
浪潮對社會底層造成的衝擊。雖說簡介上載明該片是由形式多元的十六
段短片剪輯而成,導演或為影像工作者,或為初次執掌攝影機,然而全
片仍舊不乏類似的基調,譬如大量使用配樂、訪談、新聞畫面、抗爭現
場實況等。激昂的配樂雖容易撩撥起激昂的情緒,然而過度使用卻也掩
蓋了自然音,反而喧賓奪主,且對觀者造成疲勞轟炸。片中涉及議題廣
泛,包括反對摧毀全球最大潮灘、禁錮生態體系,因而斷絕漁民生計的
沙萬津工程、人力派遣、反對WTO、APEC、FTA(Free Trade Agreement
,自由貿易協定)、反對美軍基地擴建特別法,等等。
或許是《十六擊:你所不知道的韓流》觸及的議題多為反對運動之故,
是以片中大篇幅出現抗議現場的「激情」畫面,這樣的呈現方式太像一
般主流媒體再現衝突事件的手法了,只不過在紀錄片中,攝影機明顯是
站在抗爭者這一方。這種手法容易讓觀者不明就裡,知其立場與訴求,
卻不知其主要依據,乃至於事件背後可能牽涉到的龐大體系。以漁民反
對沙萬津工程為例,該段落不由得令我想起《河口人》,相較之下,前
者主要是由抗爭現場和漁民訪談片段串連而成,不若《河口人》細緻地
去經營漁民的生活/勞動現場,藉此拋出河川工程所潛藏的問題。《十
六擊:你所不知道的韓流》當中許多片段都呈現出上述的缺陷,使得這
部片作為呈現韓國社運的一組影像切片有餘,但卻不足以深刻地打動人
心(當然這也可能是受限於片長之故)。身為一個觀者,我認為一部好
的紀錄片必須能夠「說故事」,把故事講得流暢,而且動聽。過度凸顯
熱血和激烈的抗爭場合,只會徒然消費運動的能量,使之變得淺薄。
撇開以上的問題不談,《十六擊:你所不知道的韓流》道出的困境確實
和台灣當今所面臨的社會議題大同小異,這種高度同質化的局面或許也
是全球化效應的一環。片中讓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一位女農民的發言,
誘發我進一步思考運動的本質與影響。該位農民及其婆婆相偕於2005年
年底赴香港參與反WTO運動(當年共有94位韓國農民集體前往香港抗議)
,她表示,香港行之後,她重新確認自己的身分,真正將自己視為一個
「女農民」,同時她和婆婆的關係也產生微妙的變化,她們之間不再是
純粹的婆媳關係,她也將婆婆看做「女農民」,因此她倆便多了一份勞
動場域上的伙伴情誼。
很多時候,社運所能撼動的極其有限,牢固的社會結構並不會因此而顛
覆、而崩毀,但是卻在運動工作者的內心颳起了風暴。風雨過後,他們
將更能夠透徹地看見自己,為自己在這個世界找到一個位置。
● 延伸閱讀
16擊:你所不知道的韓流/邱毓斌(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
http://ironhorse2007.blogspot.com/2007/09/16.html
韓片《十六擊》首映 擠爆電資館/黃詩凱(苦勞網特約記者)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295
然後我非常神通廣大地在網路上找到這部片,有英文字幕,可全片收看。
又,這篇觀後感純屬我個人主觀意見,有空的人不妨逕自觀看後再下評斷。
http://gomediaction.net/wiki/index.php/16_takes_on_Korean_society
http://www.archive.org/details/16takes
ps.《十六擊》週末在樂生療養院有加映場喔!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播映時間好像是午夜十二點。:~~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南洋風 台灣味 外籍新移民女姓紀錄片專題影展

By Tracy
at 2007-09-13T14:54
at 2007-09-13T14:54
【為什麼要民主】10/8起PM10:00公視首播

By Freda
at 2007-09-13T00:30
at 2007-09-13T00:30
公共電視觀點360 ~ 人力時間銀行

By Lydia
at 2007-09-11T07:30
at 2007-09-11T07:30
2007教育影展 和平的第一課

By Mason
at 2007-09-11T00:11
at 2007-09-11T00:11
公共電視觀點360 ~ 人力時間銀行

By Tristan Cohan
at 2007-09-11T00:07
at 2007-09-11T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