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鴻掌鏡 為了明天的歌唱記錄小劇場人生 - 紀錄片

By Doris
at 2011-03-28T11:09
at 2011-03-28T11:09
Table of Contents
2011-3-28-自由時報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繼2003年劇場紀錄片《台北波西米亞》之後,導演鴻鴻再推劇場紀錄片《為了明天的歌唱
》,鴻鴻表示,這部片不再重彈貧窮藝術家生命選擇的主題,而將焦點放在當代劇場如何
與社會緊密互動,持續堅持著小劇場運動之路。
1980年代是台灣小劇場的狂飆年代,前衛的劇場實驗與熱情的社會改革同步前進,創造了
台灣獨特的表演榮景。但隨政治結構改變,21世紀的劇場發展穩定,卻也少了與社會問題
直接對話的氣度與能量。
鴻鴻這次選擇拍攝的劇場成員,有更多社會經歷與人生磨練,這些都讓他們的演出更具問
題意識,也更貼近現實。從帳篷劇、舞踏到劇場,這群工作者從不同角度揭發社會的不公
與不足,也彰顯多元族群與底層階級的生存價值。
在這部紀錄片當中,共有3位主角,其中「腳踏車廚娘」雅紅為了參與帳篷劇,掙扎要不
要放棄她的咖哩店;另一位主角阿明在快遞業務和劇場之間疲於奔命,還要參加聲援八八
水災的行動劇;藍貝芝則以女性觀點在公寓內演出外傭心聲,進而帶領外傭以劇場發聲。
鴻鴻表示,片中的主角們在社會上已經是屬於較為弱勢的一群,所從事的劇場工作也被視
為弱勢,而他們卻更關心弱勢議題,這部紀錄片就是要凸顯「弱勢加上弱勢,會呈現多大
的力量。」 該紀錄片將於明晚(3月29日)10點在公視《紀錄觀點》播出。
--
繼2003年劇場紀錄片《台北波西米亞》之後,導演鴻鴻再推劇場紀錄片《為了明天的歌唱
》,鴻鴻表示,這部片不再重彈貧窮藝術家生命選擇的主題,而將焦點放在當代劇場如何
與社會緊密互動,持續堅持著小劇場運動之路。
1980年代是台灣小劇場的狂飆年代,前衛的劇場實驗與熱情的社會改革同步前進,創造了
台灣獨特的表演榮景。但隨政治結構改變,21世紀的劇場發展穩定,卻也少了與社會問題
直接對話的氣度與能量。
鴻鴻這次選擇拍攝的劇場成員,有更多社會經歷與人生磨練,這些都讓他們的演出更具問
題意識,也更貼近現實。從帳篷劇、舞踏到劇場,這群工作者從不同角度揭發社會的不公
與不足,也彰顯多元族群與底層階級的生存價值。
在這部紀錄片當中,共有3位主角,其中「腳踏車廚娘」雅紅為了參與帳篷劇,掙扎要不
要放棄她的咖哩店;另一位主角阿明在快遞業務和劇場之間疲於奔命,還要參加聲援八八
水災的行動劇;藍貝芝則以女性觀點在公寓內演出外傭心聲,進而帶領外傭以劇場發聲。
鴻鴻表示,片中的主角們在社會上已經是屬於較為弱勢的一群,所從事的劇場工作也被視
為弱勢,而他們卻更關心弱勢議題,這部紀錄片就是要凸顯「弱勢加上弱勢,會呈現多大
的力量。」 該紀錄片將於明晚(3月29日)10點在公視《紀錄觀點》播出。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By Bethany
at 2011-04-01T03:20
at 2011-04-01T03:20
Related Posts
環生方舟紀錄片 見證台灣之光

By Caitlin
at 2011-03-27T11:29
at 2011-03-27T11:29
Sony 青少年ㄟ環保心聲本週推薦影片-電音三太子,搖擺的台灣

By Ula
at 2011-03-25T19:47
at 2011-03-25T19:47
金馬導演楊力州最心動人力作《青春啦啦隊》

By Enid
at 2011-03-25T16:48
at 2011-03-25T16:48
無米樂

By Lucy
at 2011-03-24T18:29
at 2011-03-24T18:29
記2009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IDFA)

By Elizabeth
at 2011-03-22T19:45
at 2011-03-22T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