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專輯_林正盛 - 電影
By Andy
at 2008-09-19T22:44
at 2008-09-19T22:44
Table of Contents
90年代專輯
林正盛 (20080919)
http://0rz.tw/374OC
九十年代,我圓了個個人小夢。同時經歷了一場集體亢奮的社會大夢。
個人小夢,是電影夢,算是圓夢了。準確的說,如今也許都還在夢中呢!
社會大夢,是民主自由之夢。夢得好辛苦,夢得魅影四起,眼花撩亂昏夢了好久好久。
如今算是夢醒了,說是夢醒,難保不是從一個惡夢醒來,卻又掉入另一個惡夢之中而不自
知。當初不就是這樣嗎?結束了國民黨威權惡夢,卻換來民進黨貪腐惡夢。所以接著呢!
我不能不這樣質問。
暫且,我們把場景拉回八十年代尾聲,回到那解嚴後生氣勃發的台灣社會……
我的窮開心日子
那時,解嚴不久的台灣社會正鬧轟轟前進著,像是打開了壓力鍋般的沸騰著民主改革聲
浪,一波波社運、學運,壯闊展開街頭抗爭。從小深受老左派祖父影響的我,有著強烈的
反國民黨傾向,再加上搖旗吶喊走過黨外抗爭的洗禮,令我不禁期待著一個自由開放社會
的到來。
那時,台灣新浪潮電影方興未艾,兒子的大玩偶、光陰的故事、小畢的故事、風櫃來的
人、殺夫、玉卿嫂、冬冬的假期、我這樣過一生、海灘上的一天、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青梅竹馬、童年往事、恐怖份子、戀戀風塵……一部部推出,或鄉土,或都會,或中下階
級,或中產階級,或正視當下,或回望歷史,一部部電影都帶著深情凝視,關懷我們生活
著的現實。在新電影氣氛下我進入編導班學起電影。而躬逢其盛了台灣新電影盛會,愛上
了電影,且編織起電影夢來了。
那時,我是個窮小子,卻窮得理所當然,是一種想當藝術家就得過窮日子那樣的理所當
然。住的是新店碧潭旁矮房子,吃的是炒地瓜葉,炒野菜,偶而煎魚炒肉,總是煎炒得又
鹹又乾,一來好下飯,二來可以多配個幾餐飯。就這樣過著窮日子,在電影編導班裡看著
大師們的經典影片,看第三世界電影……看著看著,也不知從哪裡來的自信,就一心一意
深信自己將來將會拍出屬於自己的電影。然而拍出一部電影動輒要花掉上千萬,豈是我這
個眼前生活都有問題的窮小子所能妄想的。這在周遭親友眼中看來,簡直就是痴人作夢!
沒錯,就是痴人作夢!「不瘋不魔不成佛!」這句話當時陪伴在我心底,陪我壯膽前行。
一個窮小子的電影夢,回想起來,簡直像一齣魔幻荒謬劇。
1989年6月4日,中國解放軍的坦克車開進天安門廣場,血洗天安門,以武力鎮壓壓制下
了年輕學生們的改革熱情。而同在這年,導演侯孝賢完成了面對二二八事件,面對白色恐
怖的電影「悲情城市」。竟然獲得了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獅獎,消息傳來振奮國人,更振奮
了電影人。然而在那個解嚴不久的政治氛圍中,二二八事件跟白色恐怖,多少都還帶著禁
忌色彩。於是上片審查就考驗著為政者的統治心態。也許因為解嚴後漸漸開放,也許有輿
論強烈支持,也許是夾著威尼斯金獅獎的威力,「悲情城市」終得一刀未剪上片,且在國
內締造了大約一億的票房。
「悲情城市」的成就,讓我這窮小子愈加瘋魔於電影夢。接著隔年在中正紀念堂發生了
四月野百合學運,推波助瀾得「萬年國會」的全面改選,已是勢在必行的事了!相隔一年
,海峽兩岸都發生了學運,大陸六四以流血鎮壓收場,台灣野百合和平收場。相較之下令
我對台灣的民主自由更有信心,深信只要我們挺身前進,迎面將會走進一個多音多意眾聲
喧嘩,宛若繁花盛開美麗花園般的榮景時代。
瘋魔於電影夢,憧憬著自由開放的社會,一副熱情澎湃的昂然踏入九十年代。然而除了
熱情勇氣外,除了寫了些現在自己看了都會臉紅的劇本以外,我沒跟過任何一部電影,拍
攝電影的真實本事沒懂多少。至於追求民主自由這件事,除了走在抗爭隊伍裡搖旗吶喊當
個小嘍囉,根本談不上有深刻的體會認識。所以正確的說,其實我是一招半式闖江湖,東
闖西蕩見招拆招,邊闖邊學招數,邊練武藝。
圓夢的起步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時,我在梨山做果農。當年大量開放蘋果、梨子進口,造成梨
山的梨子、蘋果價錢慘跌。尤其是蘋果,等於是賤價。當「悲情城市」威尼斯獲獎時,我
已結束果農生活,賠了六十萬下山。過不久我拿起攝影機(S-VHS民生用)又上梨山,這
次是拍起紀錄片,直到隔年野百合學運,仍持續拍攝著。我的電影夢終於脫離寫劇本,扛
著攝影機進入生活現場踏踏實實拍攝的階段了!
1990年八月左右,完成了拍攝梨山果農生活的的紀錄片,片名為「老周老汪阿海和他的
四個工人」。懷著既期待得獎又怕落空的心情參加「中時晚報電影獎」,竟就得了非商業
類首獎,獲得三十萬元獎金。這三十萬元獎金,是我放棄麵包師工作,一心一意瘋魔電影
以來的最高收入。有了錢就生活無後顧之憂,又得獎的肯定,就此我的電影夢踏出了一小
步。
中時晚報電影獎(分商業跟非商業),是當時電影界的年度盛事。尤其在金馬獎長期評
審不透明,一向獎項分配的情況下,中時晚報電影獎的評審過程公開,給獎理由得受公評
,引起當時許多電影人的重視珍惜。多年後,九十年代中旬,台北市政府接手中時晚報電
影獎,改名為台北電影獎,幾年後更是擴大為國際影展,成為直到如今的「台北電影節」
。值得一提的是,從中時晚報電影獎到如今的台北電影節,都延續著給新導演舞台,展現
出新導演新電影的創作活力。
得獎後,我繼續拍紀錄片,然而想拍劇情片的心愈來愈狂熱起來了。
自由民主的時代來了
電影圈流傳著這樣一則笑話:「難怪台灣人不愛看台灣電影,台灣的政治太戲劇化了,
太精采了!政治人物一個演的比一個好,誰還看台灣電啊!」
在我一路圓電影夢的同時,台灣社會以一種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的速度沸沸騰騰進
行著一場集體亢奮的自由民主大夢。以前經過多年遊行抗爭也得不到回應,立法院吵翻了
天也沒有結果,卻突然都得到解決了。國會全面改選,廢除叛亂罪,開放電視頻道,平反
二二八事件,平反白色恐怖……等等。到了1996年3月,台灣進行有史以來第一次總統民
選,在這場選舉台彎社會沸騰起來。
看起來台灣的自由民主夢就真的實現了,誰敢說沒實現呢!連總統都直選了。於是有人
說:「四百年來台灣人頭一次選自己的總統,台灣人出頭天了!」有人這樣說:「中華民
國是華人社會中最民主自由的國家,值得驕傲。」
然而實現民主自由的同時,卻也帶來了價值混亂,帶來了脫序不安。於是有人又說了:
「這是過渡時期,威權體制過渡到民主制度是需要時間的,要有耐心等待。」有人說:「
這就是多元開放的社會啊!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自由啊!」
是的,自由民主的時代來了!至少是來得架勢十足,容不得你懷疑。
台灣電影熱末班巴士
當「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最佳影片時,國際影展(尤其是歐洲)已隱然成型了台灣電
影熱。到了蔡明亮的「愛情萬歲」再度獲得威尼斯金獅獎時,國際影展掀起了台灣電影熱
,已是不用懷疑的不爭事實了。於是台灣成了國際各大影展選片人,必來看片選片的地方
。接著李安的「喜宴」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影片,再再的鼓舞著當時許多像我這樣的新導演
,愈加瘋魔著要去拍出屬於自己的電影。
「拍出屬於自己的電影」是我那時的口頭禪,意思是要拍出有自己個性的電影,能在繁
花盛開的花園裡綻放出自己獨具美麗的姿態。其實這也是當時許多新導演們,所懷抱著的
電影理想吧!
中時晚報電影獎得獎後,我又拍了二部紀錄片,一部16釐米劇情短片(1993,電影年補
助)。隔年1994,我將16釐米短片改寫為劇情長片劇本,獲得新聞局電影輔導金四百萬,
又獲得中影徐立功投資八百五十萬。於是我這窮小子的電影夢,終於走到了籌備起第一部
劇情長片的階段了。
1995年夏天,在台東池上縱谷區稻田中央的一家瓦屋農舍,經過年初以來的半年種菜,
種絲瓜南瓜,養雞,養火雞,養狗養貓的自然造景方式,已然經營出一個舊時代家庭的氛
圍。雞、火雞、貓狗都已能自然自在的進出活動在這家屋附近,南瓜爬滿地,絲瓜也已爬
滿瓜棚,都開始開花結果了。於是電影開拍,頂著夏日炎陽跟劇組伙伴們拍攝著我第一部
劇情長片「春花夢露」。
歷經二個多月的拍攝工作,在經過四個多月的剪接,跟聲音後製,終於完成我第一部電
影作品。舊時代的家庭光影,訴說著舊時代那走進家庭就死掉了的愛情。也訴說著舊時代
家庭的親情悲喜。影片完成,各個影展選片人陸續來看片,最後被選入坎城影展的「國際
影評人週」單元。第一部影片就入選坎城影展,是我意料不到的,不免就意氣風發了起來
。回想起來,我似乎是剛好搭上了國際影展台灣電影熱的末班巴士。當時並未察覺到我當
時這樣的幸運。
1996年五月,我這麵包師導演(法國媒體對我的稱呼),也是窮光蛋導演,意氣風發的
來到坎城。但當我走到坎城影展宮前,看到人群匆忙來去,突然意識到那裡面有多少像我
這樣的導演,正在為他的第一部電影汲汲營營,努力著要在坎城影展上露臉,讓全世界認
識他,認識他的電影。於是突然覺得自己渺小,而心底虛虛了起來。首映後的記者會,當
被問到這部電影的拍攝預算時,我說不到四十萬美金,那些外國記者們聽得一臉驚訝。我
接著說我完成的是窮人的電影夢,這是一部窮人美學的電影。隔天,法國三大報都有大篇
影評報導,讓我鬆了一口氣,終於站上了世界性舞台被認識了。然而接著卻在「國際影評
人週」的獎項落空,心情又跌落谷底。隔了一夜,卻突然獲得領獎通知,意外得了「國際
天主教聯盟評審團特別獎」。於是谷底心情又上升,心情大好,飄飄然興奮起來。得獎後
又鬆了一口氣,面對國內記者露出喜悅過後的疲憊,脫口而出一句:「總算有了交代了!
」是對誰交代呢?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個台灣電影在國際影展屢屢獲獎的年代,得獎
是應該,不得獎是意外,出國參展若沒能帶個獎回來,那就遜了!於是得獎了,就如釋重
負脫口了句:「總算有了交代了!」
回想起來,箇中滋味真是五味雜陳。
作者簡介 林正盛,一九五九年,出生於台東,野地裡生,野地裡長。一九七四年(十
六歲),偷了父親五百元離家到台北,做了十一年的麵包師工作。一九八五年(二十七歲
),意外在戲院牆上看到電影編導班招生簡章,興起念頭參加。一九九十年(三十歲)以
紀錄片展開影像創作,連著三年在「中時晚報電影」非商業類得獎。一九九六年年完成第
一部劇情長片「春花夢露」,在坎城、東京、瑞士佛利堡等影展得獎。從此展開劇情片創
作,九十年代共完成「美麗在唱歌」、「放浪」、「天馬茶房」等影片。且參與陳玉勳「
熱帶魚」,吳念真「太平天國」,王小棣「我的神經病」等電影演出。 如今完成七部劇
情長片,五部紀錄片,三部電視單元劇。同時出版三本散文書。
--
林正盛 (20080919)
http://0rz.tw/374OC
九十年代,我圓了個個人小夢。同時經歷了一場集體亢奮的社會大夢。
個人小夢,是電影夢,算是圓夢了。準確的說,如今也許都還在夢中呢!
社會大夢,是民主自由之夢。夢得好辛苦,夢得魅影四起,眼花撩亂昏夢了好久好久。
如今算是夢醒了,說是夢醒,難保不是從一個惡夢醒來,卻又掉入另一個惡夢之中而不自
知。當初不就是這樣嗎?結束了國民黨威權惡夢,卻換來民進黨貪腐惡夢。所以接著呢!
我不能不這樣質問。
暫且,我們把場景拉回八十年代尾聲,回到那解嚴後生氣勃發的台灣社會……
我的窮開心日子
那時,解嚴不久的台灣社會正鬧轟轟前進著,像是打開了壓力鍋般的沸騰著民主改革聲
浪,一波波社運、學運,壯闊展開街頭抗爭。從小深受老左派祖父影響的我,有著強烈的
反國民黨傾向,再加上搖旗吶喊走過黨外抗爭的洗禮,令我不禁期待著一個自由開放社會
的到來。
那時,台灣新浪潮電影方興未艾,兒子的大玩偶、光陰的故事、小畢的故事、風櫃來的
人、殺夫、玉卿嫂、冬冬的假期、我這樣過一生、海灘上的一天、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青梅竹馬、童年往事、恐怖份子、戀戀風塵……一部部推出,或鄉土,或都會,或中下階
級,或中產階級,或正視當下,或回望歷史,一部部電影都帶著深情凝視,關懷我們生活
著的現實。在新電影氣氛下我進入編導班學起電影。而躬逢其盛了台灣新電影盛會,愛上
了電影,且編織起電影夢來了。
那時,我是個窮小子,卻窮得理所當然,是一種想當藝術家就得過窮日子那樣的理所當
然。住的是新店碧潭旁矮房子,吃的是炒地瓜葉,炒野菜,偶而煎魚炒肉,總是煎炒得又
鹹又乾,一來好下飯,二來可以多配個幾餐飯。就這樣過著窮日子,在電影編導班裡看著
大師們的經典影片,看第三世界電影……看著看著,也不知從哪裡來的自信,就一心一意
深信自己將來將會拍出屬於自己的電影。然而拍出一部電影動輒要花掉上千萬,豈是我這
個眼前生活都有問題的窮小子所能妄想的。這在周遭親友眼中看來,簡直就是痴人作夢!
沒錯,就是痴人作夢!「不瘋不魔不成佛!」這句話當時陪伴在我心底,陪我壯膽前行。
一個窮小子的電影夢,回想起來,簡直像一齣魔幻荒謬劇。
1989年6月4日,中國解放軍的坦克車開進天安門廣場,血洗天安門,以武力鎮壓壓制下
了年輕學生們的改革熱情。而同在這年,導演侯孝賢完成了面對二二八事件,面對白色恐
怖的電影「悲情城市」。竟然獲得了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獅獎,消息傳來振奮國人,更振奮
了電影人。然而在那個解嚴不久的政治氛圍中,二二八事件跟白色恐怖,多少都還帶著禁
忌色彩。於是上片審查就考驗著為政者的統治心態。也許因為解嚴後漸漸開放,也許有輿
論強烈支持,也許是夾著威尼斯金獅獎的威力,「悲情城市」終得一刀未剪上片,且在國
內締造了大約一億的票房。
「悲情城市」的成就,讓我這窮小子愈加瘋魔於電影夢。接著隔年在中正紀念堂發生了
四月野百合學運,推波助瀾得「萬年國會」的全面改選,已是勢在必行的事了!相隔一年
,海峽兩岸都發生了學運,大陸六四以流血鎮壓收場,台灣野百合和平收場。相較之下令
我對台灣的民主自由更有信心,深信只要我們挺身前進,迎面將會走進一個多音多意眾聲
喧嘩,宛若繁花盛開美麗花園般的榮景時代。
瘋魔於電影夢,憧憬著自由開放的社會,一副熱情澎湃的昂然踏入九十年代。然而除了
熱情勇氣外,除了寫了些現在自己看了都會臉紅的劇本以外,我沒跟過任何一部電影,拍
攝電影的真實本事沒懂多少。至於追求民主自由這件事,除了走在抗爭隊伍裡搖旗吶喊當
個小嘍囉,根本談不上有深刻的體會認識。所以正確的說,其實我是一招半式闖江湖,東
闖西蕩見招拆招,邊闖邊學招數,邊練武藝。
圓夢的起步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時,我在梨山做果農。當年大量開放蘋果、梨子進口,造成梨
山的梨子、蘋果價錢慘跌。尤其是蘋果,等於是賤價。當「悲情城市」威尼斯獲獎時,我
已結束果農生活,賠了六十萬下山。過不久我拿起攝影機(S-VHS民生用)又上梨山,這
次是拍起紀錄片,直到隔年野百合學運,仍持續拍攝著。我的電影夢終於脫離寫劇本,扛
著攝影機進入生活現場踏踏實實拍攝的階段了!
1990年八月左右,完成了拍攝梨山果農生活的的紀錄片,片名為「老周老汪阿海和他的
四個工人」。懷著既期待得獎又怕落空的心情參加「中時晚報電影獎」,竟就得了非商業
類首獎,獲得三十萬元獎金。這三十萬元獎金,是我放棄麵包師工作,一心一意瘋魔電影
以來的最高收入。有了錢就生活無後顧之憂,又得獎的肯定,就此我的電影夢踏出了一小
步。
中時晚報電影獎(分商業跟非商業),是當時電影界的年度盛事。尤其在金馬獎長期評
審不透明,一向獎項分配的情況下,中時晚報電影獎的評審過程公開,給獎理由得受公評
,引起當時許多電影人的重視珍惜。多年後,九十年代中旬,台北市政府接手中時晚報電
影獎,改名為台北電影獎,幾年後更是擴大為國際影展,成為直到如今的「台北電影節」
。值得一提的是,從中時晚報電影獎到如今的台北電影節,都延續著給新導演舞台,展現
出新導演新電影的創作活力。
得獎後,我繼續拍紀錄片,然而想拍劇情片的心愈來愈狂熱起來了。
自由民主的時代來了
電影圈流傳著這樣一則笑話:「難怪台灣人不愛看台灣電影,台灣的政治太戲劇化了,
太精采了!政治人物一個演的比一個好,誰還看台灣電啊!」
在我一路圓電影夢的同時,台灣社會以一種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的速度沸沸騰騰進
行著一場集體亢奮的自由民主大夢。以前經過多年遊行抗爭也得不到回應,立法院吵翻了
天也沒有結果,卻突然都得到解決了。國會全面改選,廢除叛亂罪,開放電視頻道,平反
二二八事件,平反白色恐怖……等等。到了1996年3月,台灣進行有史以來第一次總統民
選,在這場選舉台彎社會沸騰起來。
看起來台灣的自由民主夢就真的實現了,誰敢說沒實現呢!連總統都直選了。於是有人
說:「四百年來台灣人頭一次選自己的總統,台灣人出頭天了!」有人這樣說:「中華民
國是華人社會中最民主自由的國家,值得驕傲。」
然而實現民主自由的同時,卻也帶來了價值混亂,帶來了脫序不安。於是有人又說了:
「這是過渡時期,威權體制過渡到民主制度是需要時間的,要有耐心等待。」有人說:「
這就是多元開放的社會啊!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自由啊!」
是的,自由民主的時代來了!至少是來得架勢十足,容不得你懷疑。
台灣電影熱末班巴士
當「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最佳影片時,國際影展(尤其是歐洲)已隱然成型了台灣電
影熱。到了蔡明亮的「愛情萬歲」再度獲得威尼斯金獅獎時,國際影展掀起了台灣電影熱
,已是不用懷疑的不爭事實了。於是台灣成了國際各大影展選片人,必來看片選片的地方
。接著李安的「喜宴」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影片,再再的鼓舞著當時許多像我這樣的新導演
,愈加瘋魔著要去拍出屬於自己的電影。
「拍出屬於自己的電影」是我那時的口頭禪,意思是要拍出有自己個性的電影,能在繁
花盛開的花園裡綻放出自己獨具美麗的姿態。其實這也是當時許多新導演們,所懷抱著的
電影理想吧!
中時晚報電影獎得獎後,我又拍了二部紀錄片,一部16釐米劇情短片(1993,電影年補
助)。隔年1994,我將16釐米短片改寫為劇情長片劇本,獲得新聞局電影輔導金四百萬,
又獲得中影徐立功投資八百五十萬。於是我這窮小子的電影夢,終於走到了籌備起第一部
劇情長片的階段了。
1995年夏天,在台東池上縱谷區稻田中央的一家瓦屋農舍,經過年初以來的半年種菜,
種絲瓜南瓜,養雞,養火雞,養狗養貓的自然造景方式,已然經營出一個舊時代家庭的氛
圍。雞、火雞、貓狗都已能自然自在的進出活動在這家屋附近,南瓜爬滿地,絲瓜也已爬
滿瓜棚,都開始開花結果了。於是電影開拍,頂著夏日炎陽跟劇組伙伴們拍攝著我第一部
劇情長片「春花夢露」。
歷經二個多月的拍攝工作,在經過四個多月的剪接,跟聲音後製,終於完成我第一部電
影作品。舊時代的家庭光影,訴說著舊時代那走進家庭就死掉了的愛情。也訴說著舊時代
家庭的親情悲喜。影片完成,各個影展選片人陸續來看片,最後被選入坎城影展的「國際
影評人週」單元。第一部影片就入選坎城影展,是我意料不到的,不免就意氣風發了起來
。回想起來,我似乎是剛好搭上了國際影展台灣電影熱的末班巴士。當時並未察覺到我當
時這樣的幸運。
1996年五月,我這麵包師導演(法國媒體對我的稱呼),也是窮光蛋導演,意氣風發的
來到坎城。但當我走到坎城影展宮前,看到人群匆忙來去,突然意識到那裡面有多少像我
這樣的導演,正在為他的第一部電影汲汲營營,努力著要在坎城影展上露臉,讓全世界認
識他,認識他的電影。於是突然覺得自己渺小,而心底虛虛了起來。首映後的記者會,當
被問到這部電影的拍攝預算時,我說不到四十萬美金,那些外國記者們聽得一臉驚訝。我
接著說我完成的是窮人的電影夢,這是一部窮人美學的電影。隔天,法國三大報都有大篇
影評報導,讓我鬆了一口氣,終於站上了世界性舞台被認識了。然而接著卻在「國際影評
人週」的獎項落空,心情又跌落谷底。隔了一夜,卻突然獲得領獎通知,意外得了「國際
天主教聯盟評審團特別獎」。於是谷底心情又上升,心情大好,飄飄然興奮起來。得獎後
又鬆了一口氣,面對國內記者露出喜悅過後的疲憊,脫口而出一句:「總算有了交代了!
」是對誰交代呢?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個台灣電影在國際影展屢屢獲獎的年代,得獎
是應該,不得獎是意外,出國參展若沒能帶個獎回來,那就遜了!於是得獎了,就如釋重
負脫口了句:「總算有了交代了!」
回想起來,箇中滋味真是五味雜陳。
作者簡介 林正盛,一九五九年,出生於台東,野地裡生,野地裡長。一九七四年(十
六歲),偷了父親五百元離家到台北,做了十一年的麵包師工作。一九八五年(二十七歲
),意外在戲院牆上看到電影編導班招生簡章,興起念頭參加。一九九十年(三十歲)以
紀錄片展開影像創作,連著三年在「中時晚報電影」非商業類得獎。一九九六年年完成第
一部劇情長片「春花夢露」,在坎城、東京、瑞士佛利堡等影展得獎。從此展開劇情片創
作,九十年代共完成「美麗在唱歌」、「放浪」、「天馬茶房」等影片。且參與陳玉勳「
熱帶魚」,吳念真「太平天國」,王小棣「我的神經病」等電影演出。 如今完成七部劇
情長片,五部紀錄片,三部電視單元劇。同時出版三本散文書。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Charlotte
at 2008-09-21T03:41
at 2008-09-21T03:41
By Harry
at 2008-09-25T16:49
at 2008-09-25T16:49
By Elvira
at 2008-09-30T04:12
at 2008-09-30T04:12
Related Posts
關於海角七號票房的拆帳方式詳解
By Catherine
at 2008-09-18T02:33
at 2008-09-18T02:33
非法正義
By Suhail Hany
at 2008-09-18T02:14
at 2008-09-18T02:14
《2007大劊人心》-舊片重拍的必要性?
By Joe
at 2008-09-18T01:16
at 2008-09-18T01:16
關於PS3的藍光播放器
By Isabella
at 2008-09-17T21:22
at 2008-09-17T21:22
《 終極警探4.0》: 挑戰真實謊言
By Zanna
at 2008-09-17T19:28
at 2008-09-17T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