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I十大:《駭客任務》談類型片的權力解構 - 電影
By Edward Lewis
at 2008-06-24T04:13
at 2008-06-24T04:13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AFI (American Film Institute)公佈了一項所謂「類型片」
經典十大的排行指標。舉凡幫派、史詩、西部、懸疑、奇幻、科幻、
浪漫、動畫等類,皆在此列。這樣的排行,有其積極意義,除了幫助
重度影癡溫故知新,也讓入門影迷有了按圖索驥的尋訪樂趣。
不過,閱讀這樣一份重量級的片單,總得保持這樣的基本認知:
「類型經典」這樣詞彙,本身便承載一種矛盾的玩味;類型總有經典
之作,經典卻常逸出類型的形塑框架。《魔戒現身》既可以是奇幻類
的代表,可不也是史詩片的精髓?
再者,所謂「類型片」如何定義?這樣的定義是否顧此失彼?綜
觀「史詩」(Epic)榜單,例如《辛德勒的名單》、《西線無戰事》、
《搶救雷恩大兵》等,卻發覺閱讀的究竟是「戰爭」類還是史詩?簡
言之,文本之經典而彌新,在於提供多種可能的觀看角度,而不囿於
一方。形式上來說,《教父》當然是「幫派」電影,描述的不也是一
種西西里家族的「史詩」篇章,同時更充滿所謂「西部片」的陽性書
寫(重義、抗外、寂寞英雄);處處「鴻門宴」的暗殺與鬥爭,生命
充滿了不安全的變數,似乎也能被視為一種「懸疑片」(mystery)了?
而導演柯波拉什麼都不會同意,《教父》就是《教父》。
所有榜單的存在意義就是:打破它!英文則說的更妙:「All rules
have exceptions」,凡規則必有例外。例外的不必然代表不好或最差,
有時反而是用來檢視「榜單」作為一種權力象徵的批判反思。
舉例來說,《駭客任務》的落榜便是一項極富意義的權力解構。去年
美國娛樂周刊票選「過去25年來最好的25部科幻影視作品」,冠軍並非《
銀翼殺手》,也非《星際大戰》(《2001太空漫遊》則因超過25年的基本
限制,而不在此列),竟然就是《駭客任務》,在AFI的榜單上,卻不見蹤
跡,名落孫山的第十名則是《回到未來》。
發生了什麼事?難道AFI的成員沒看過《駭客任務》,還是這份榜單有
所年代限制,只是一份懷舊(nostalgic)的指標?如果2001年的《魔戒現身
》能夠入列,自然更早的《駭客任務》也能,可見創作年代並非「經典與
否」的最終考量。時至今日,《駭客任務》早已成為cult film,一種後現
代的精神公領域,或如切格拉瓦的海軍貌相片,成為過度消費的一種藝術圖
像(icon)。總之,《駭客任務》的影響之大,無法量計;如果無法入列,
是否只有一種理由?無法「入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它根本不想入列,
不願成為榜單上的一個受困名字,縱使響亮無比,從此列於「科幻」類,
再也無法脫隊/困。
如果《駭客任務》曾經試圖傳達什麼樣的訊息,我認為是對所謂「母體
」,亦即「權力」的永恆質疑。因此,《駭客任務》的落選,正好呼應這樣
批判權力/AFI的生產機制。落選的意義是否比入選更值得思索?是誰的榜單
?誰的視角?誰的知識生產過程?
不入選,是否更象徵了一種逸出的獨立/邊緣位置?逸出這幾個類型片的
框架,獲得卻是一種反閱讀、反凝視的無窮可讀性。《駭客任務》是科幻,也
是奇幻,更是懸疑或特技運動(sports)片,後現代史詩,歌頌愛情……。逸出
權力的既定框架母體內,卻在自己的未定義國度,成為唯一的唯一。
The One。
原文: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17373296
AFI片單參考17502篇
--
『寫作的零度』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
--
經典十大的排行指標。舉凡幫派、史詩、西部、懸疑、奇幻、科幻、
浪漫、動畫等類,皆在此列。這樣的排行,有其積極意義,除了幫助
重度影癡溫故知新,也讓入門影迷有了按圖索驥的尋訪樂趣。
不過,閱讀這樣一份重量級的片單,總得保持這樣的基本認知:
「類型經典」這樣詞彙,本身便承載一種矛盾的玩味;類型總有經典
之作,經典卻常逸出類型的形塑框架。《魔戒現身》既可以是奇幻類
的代表,可不也是史詩片的精髓?
再者,所謂「類型片」如何定義?這樣的定義是否顧此失彼?綜
觀「史詩」(Epic)榜單,例如《辛德勒的名單》、《西線無戰事》、
《搶救雷恩大兵》等,卻發覺閱讀的究竟是「戰爭」類還是史詩?簡
言之,文本之經典而彌新,在於提供多種可能的觀看角度,而不囿於
一方。形式上來說,《教父》當然是「幫派」電影,描述的不也是一
種西西里家族的「史詩」篇章,同時更充滿所謂「西部片」的陽性書
寫(重義、抗外、寂寞英雄);處處「鴻門宴」的暗殺與鬥爭,生命
充滿了不安全的變數,似乎也能被視為一種「懸疑片」(mystery)了?
而導演柯波拉什麼都不會同意,《教父》就是《教父》。
所有榜單的存在意義就是:打破它!英文則說的更妙:「All rules
have exceptions」,凡規則必有例外。例外的不必然代表不好或最差,
有時反而是用來檢視「榜單」作為一種權力象徵的批判反思。
舉例來說,《駭客任務》的落榜便是一項極富意義的權力解構。去年
美國娛樂周刊票選「過去25年來最好的25部科幻影視作品」,冠軍並非《
銀翼殺手》,也非《星際大戰》(《2001太空漫遊》則因超過25年的基本
限制,而不在此列),竟然就是《駭客任務》,在AFI的榜單上,卻不見蹤
跡,名落孫山的第十名則是《回到未來》。
發生了什麼事?難道AFI的成員沒看過《駭客任務》,還是這份榜單有
所年代限制,只是一份懷舊(nostalgic)的指標?如果2001年的《魔戒現身
》能夠入列,自然更早的《駭客任務》也能,可見創作年代並非「經典與
否」的最終考量。時至今日,《駭客任務》早已成為cult film,一種後現
代的精神公領域,或如切格拉瓦的海軍貌相片,成為過度消費的一種藝術圖
像(icon)。總之,《駭客任務》的影響之大,無法量計;如果無法入列,
是否只有一種理由?無法「入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它根本不想入列,
不願成為榜單上的一個受困名字,縱使響亮無比,從此列於「科幻」類,
再也無法脫隊/困。
如果《駭客任務》曾經試圖傳達什麼樣的訊息,我認為是對所謂「母體
」,亦即「權力」的永恆質疑。因此,《駭客任務》的落選,正好呼應這樣
批判權力/AFI的生產機制。落選的意義是否比入選更值得思索?是誰的榜單
?誰的視角?誰的知識生產過程?
不入選,是否更象徵了一種逸出的獨立/邊緣位置?逸出這幾個類型片的
框架,獲得卻是一種反閱讀、反凝視的無窮可讀性。《駭客任務》是科幻,也
是奇幻,更是懸疑或特技運動(sports)片,後現代史詩,歌頌愛情……。逸出
權力的既定框架母體內,卻在自己的未定義國度,成為唯一的唯一。
The One。
原文: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17373296
AFI片單參考17502篇
--
『寫作的零度』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
--
All Comments
By Agnes
at 2008-06-24T17:21
at 2008-06-24T17:21
By Sandy
at 2008-06-28T10:57
at 2008-06-28T10:57
By Frederica
at 2008-07-02T14:42
at 2008-07-02T14:42
By Gilbert
at 2008-07-03T17:19
at 2008-07-03T17:19
By Lydia
at 2008-07-05T21:53
at 2008-07-05T21:53
By Mia
at 2008-07-07T14:08
at 2008-07-07T14:08
By Doris
at 2008-07-09T06:12
at 2008-07-09T06:12
By Megan
at 2008-07-12T01:26
at 2008-07-12T01:26
By Puput
at 2008-07-15T08:22
at 2008-07-15T08:22
By Genevieve
at 2008-07-18T14:33
at 2008-07-18T14:33
By Zenobia
at 2008-07-19T16:56
at 2008-07-19T16:56
By Oscar
at 2008-07-22T08:00
at 2008-07-22T08:00
By Irma
at 2008-07-22T23:41
at 2008-07-22T23:41
By Ina
at 2008-07-27T00:49
at 2008-07-27T00:49
By Kelly
at 2008-07-31T21:06
at 2008-07-31T21:06
By Victoria
at 2008-08-02T07:05
at 2008-08-02T07:05
Related Posts
【Film on Film】《二十世紀的小孩》
By Lydia
at 2008-06-24T02:42
at 2008-06-24T02:42
全然大丈夫
By Zanna
at 2008-06-24T01:20
at 2008-06-24T01:20
緬甸豎琴(1956)
By Kumar
at 2008-06-24T01:11
at 2008-06-24T01:11
By Jack
at 2008-06-23T02:42
at 2008-06-23T02:42
功夫熊貓
By Genevieve
at 2008-06-23T01:14
at 2008-06-23T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