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遺跡】小眾電影放映管道的重新思考3.-從紅樓 … - 紀錄片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05-11-11T00:26

Table of Contents

一晃四、五年過去了,紅樓沒能提供什麼展望,
台北市多出個台北光點,但對於紀錄片放映的助力有限
(傳學鬥最近有專文分析光點如何欠缺「公共性」。
目前除了光點經營單位自辦的影展,戲院只開放早上時段租借給其他影片)
電影資料館囿於先天條件,實在不是個理想的放映地點

前面有版友整理出這幾年上院線的紀錄片
這些片子的拍攝、放映規格並不一致,所需要的設備也不相同
ex.翻滾男孩:DV轉35mm拷貝,戲院放映
美麗少年:DV,投影機、戲院放映
紅葉傳奇:16mm,租16mm放映機、戲院放映(純十六聯映)

設備涉及成本。

我在想,這幾年累積下來的紀錄片觀眾,不知是否足以支持一個紀錄片放映場地,
觀眾∕創作者對這個場地又有什麼樣的想像?

ex.階梯式座位(不被前面人頭擋住、不會漏光)、不太差的音響。
交通便捷熟為人知,租金不太昂貴、檔期別太難敲...

大家願不願意來說說自己觀影經驗中 印象特好&特差的場所?

--

All Comments

【遺跡】小眾電影放映管道的重新思考3.-從紅樓展望電資館

Mia avatar
By Mia
at 2005-11-11T00:08
《小眾電影放映管道的重新思考》Ⅲ --從紅樓展望電資館 蔡若津 對於小眾電影的放映場所,原本存在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台北市政府原本打算 要將西門町紅樓戲院規劃為小眾電影放映場地的規畫案。然而在今年七月西門町 市場大火後,此規畫案也變卦了,當初作為電影專屬放映場的想法,也可能變更 為複合性使用的藝文場地。 ...

【遺跡】小眾電影放映管道的重新思考1-紀錄片公開播放的重要性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05-11-11T00:05
同樣是明日報的專題報導。 比起閱讀版記者的用功,這系列報導不算特別深入, 但與現在媒體相較起來,還是頗具參考價值。 -- 2000.12.09 《小眾電影放映管道的重新思考》Ⅰ --紀錄片被公開播放的必要性 蔡若津 「2000年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已結束二個月了,十二月公共電視則正在轉播本 屆雙年 ...

【遺跡】台灣紀錄片的未來(4):在紀錄片中看見台灣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05-11-11T00:01
【專題】台灣紀錄片的未來(4):在紀錄片中看見台灣 記者:鄒念祖 ︱攝影︰黃敏建|台北 報導∣07月30日 19:32 電視上呈現的台灣,與真實的台灣人民生活其實有很大的差距,紀錄片一方面可以捕捉 那些鮮少在電視上出現的台灣面貌,一方面也是目前台灣影像的生命力來源。 紀錄片雙年展的主辦人游惠貞曾就台灣紀 ...

【遺跡】台灣紀錄片的未來(3):創作自由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05-11-10T23:59
【專題】台灣紀錄片的未來(3):創作自由 鄒念祖 ︱攝影︰黃敏建|新聞分析∣07月29日 20:15 單打獨鬥的紀錄片工作者沒錢拍片,由電視台出資拍攝又要受到製作人的控管,以收視 率為由,要求他們做一些修改。從電視台的角度,紀錄片是他們播放的節目,當然有主 導企畫的權力與收視率的壓力。然而從紀錄片導演的角 ...

【遺跡】台灣紀錄片的未來(2):電視台能做些什麼?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05-11-10T23:58
【專題】台灣紀錄片的未來(2):電視台能做些什麼? 記者:鄒念祖 |台北 報導∣07月28日 13:51 紀錄片不是拍出來就算了,重要的是要讓觀眾看到。目前公視、超視及大愛電視台都有 播映紀錄片,但時段、宣傳以及主事者的心態都還大有改善空間,在「台灣紀錄片的未 來」座談會上,紀錄片導演們分別就個人經驗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