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教父一 - 電影

By Wallis
at 2007-02-17T10:18
at 2007-02-17T10:1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erichito19 (╭ (′▽`)╭(′▽`)╯)》之銘言:
: 我是先看了原著小說覺得精采,
: 才去租電影來看的,
: 目前看完第一集。
: 初步的感想是...
: 我懷疑馬龍白蘭度根本不是在演戲...
如果有人問我,
好萊塢有史以來的明星們,最喜歡那個?
我可能很難回答。
但是如果有人問我,
好萊塢明星那個演技最好?
我的答案,毫無疑問是
馬龍白蘭度
如果你是看電影的新警察,
只看過無趣的鬼計神偷(The Score),
或是恐怖的攔截人魔島(The Island of Dr. Moreau),
你可能會覺得美國人莫名其妙,
這個癡肥沒表情的老頭,為何是美國影壇「教父」級的人物?
愛德華諾頓就說過,他接演鬼計神偷的理由,
就只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和白蘭度迪尼洛放在同一張海報上。
甚至是早逝的詹姆斯迪恩,
他從不掩飾自己對白蘭度的喜愛與模仿。
白蘭度是個矛盾的人,他很輕視演員這項行業,
他說他當演員只是為了賺錢方便。
他很懶惰,從不背台詞。
他很風流,獵豔史翻開來「罄竹難書」。
有人說他很粗暴,但也有人說他是百分之百的紳士。
他我行我素,豪放不羈,是五十年代叛逆風潮的領導人。
他的演藝生涯和他私生活一樣爭議不斷,
他拍過很多好片,也演過很多爛片,
但是他敢冒險,敢嘗試不同的演出。
他的前六部電影裡,就有四部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這四部戲裡,他可以是紐奧良危險狂放殘忍的小混混(慾望街車),
可以是墨西哥革命鬥士(薩巴達萬歲),
可以是莎士比亞筆下慷慨激昂的安東尼(凱薩大帝),
可以是紐澤西藍領碼頭工人(岸上風雲)。
當他以岸上風雲得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時,
他才不過三十歲而已。
馬龍白蘭度是將「方法演技」從百老匯帶到好萊塢的先驅之一,
沒有他為現在電影中的「演技」標準定調,
就沒有以後的尼克遜、迪尼洛、帕西諾,
甚至西恩潘、戴普、迪卡皮歐等人。
導演馬丁史柯西斯說過,
他記得第一次看到電影中的人,
演得跟他家隔壁的大叔一模一樣,
就是岸上風雲裡的馬龍白蘭度。
馬龍白蘭度的出現,將美國電影明星的表演,
從亨佛萊褒嘉、卡萊葛倫等人的浪漫與形式主義,
過渡到寫實風格。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完慾望街車時的震撼,
費雯麗和馬龍白蘭度,怎麼有人這麼會演戲?
這裡先不談費雯麗,白蘭度的史丹利,
英俊、危險、性感、粗暴、狂野,
打完老婆又懊悔地大喊 Stella 的一幕,
早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時刻之一。
http://youtube.com/watch?v=2nzfXC2xpfc
白蘭度是慾望街車百老匯舞台版的原卡司,
電影幾乎用了所有百老匯卡司,
除了倫敦版的女主角費雯麗取代了紐約版的潔西卡譚帝。
(潔西卡譚帝就是後來以溫馨接送情得到奧斯卡影后的老奶奶,
不過當時他還很年輕就是了。)
白蘭度在自傳裡說過費雯麗比潔西卡更適合這個角色,
這是另一個好萊塢出名的悲劇,在此就先表過不提。
關於白蘭度的演技,有著許許多多的傳說,
其中有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
據說他在拍戲時會演兩次,一次很認真,一次很隨便,
如果導演選擇了那個很隨便的cut,
他就會一直給他隨便演下去。
而他在拍鬼計神偷時,跟導演處得很差,
搞到不願意跟導演同時出現,
所以最後他的戲份都是由勞勃迪尼洛導的。XD
白蘭度代表作太多,
早期最重要的作品是慾望街車和岸上風雲。
這兩部都算是超級經典,大推。
岸上風雲
http://youtube.com/watch?v=prXXOxCPNek
這段是馬龍演的Terry在計程車上和他哥哥Charlie的對話。
這裡馬龍不滿意原來劇本,跟導演溝通之後,決定即興演出。
他先講到以前他在打拳擊時哥哥叫他放水的往事,
然後就是最出名的 I coulda had class...
I coulda been a contender, I coulda been somebody....
instead of a bum, which is what I am - let's face it.
結果這段即興演出成為影史經典的一幕。
這段話後來被1980年的電影蠻牛拿來在結尾,非常動人。
其他有興趣可以看看的還有:
秋月茶室
http://youtube.com/watch?v=lTpICKGgZXI
馬龍少數的喜劇,演一個琉球通譯,講著日本腔英文,
加上化妝,完全看不出來他是性感偶像。XD
凱薩大帝--很帥氣的馬克安東尼。
櫻花戀--愛上日本美女的美國軍官。
紅男綠女--唯一的浪漫愛情歌舞片。
馬龍的事業在拍完叛艦喋血記跌到谷底,
電影公司把該片的失敗歸咎於馬龍耍大牌。
他在六十年代運氣很差,拍一部垮一部,
好萊塢許多人都認為他亂選片自我毀滅,
他索性花更多時間在人權運動上。
一直到1972年的教父,馬龍才鹹魚翻身重登顛峰。
其實一開始派拉蒙不願意用馬龍,
(派拉蒙要的是英國莎劇王子勞倫斯奧利佛。)
是導演法蘭西斯科波拉很堅持,
並且要求馬龍試鏡(大牌很多是不願意試鏡的),
讓電影公司看了,才點頭同意。
馬龍演維多柯里昂,最有名就是故意塞兩塊棉花在嘴裡,
並且因為小說裡維多喉嚨中過槍,故意把嗓音壓得沙啞。
而維多過世的一幕,也是馬龍的即興演出。
(他把柳橙放在嘴裡逗弄孫子那幕。)
雖然馬龍以教父再度得到奧斯卡獎,
但純要看馬龍的演技的話,
我個人更推薦巴黎最後的探戈。
這部片是貝托魯奇驚世駭俗之作,
緊接教父之後拍攝,
馬龍演一個喪偶的美國中年人保羅,
在巴黎遇見一個年輕法國女孩,
在生與死、愛與性間糾纏。
馬龍將保羅的憤怒、絕望、悲痛、情慾,
詮釋得讓人覺得他根本不是在演戲。
請恕我無法在這裡分享clip,
因為網路上找到的女主角幾乎都沒穿衣服。XD
在巴黎最後的探戈之後,馬龍突然又消失了,
因為他在這部電影中太過投入。
馬龍後期的電影,最值得看的是現代啟示錄。
新鮮人也很有趣,等於是惡搞他在教父裡的形象。
這個男人有點色也不錯,有馬龍和強尼戴普,
就像是燒餅油條夾蔥蛋一樣滿足。
--
: 我是先看了原著小說覺得精采,
: 才去租電影來看的,
: 目前看完第一集。
: 初步的感想是...
: 我懷疑馬龍白蘭度根本不是在演戲...
如果有人問我,
好萊塢有史以來的明星們,最喜歡那個?
我可能很難回答。
但是如果有人問我,
好萊塢明星那個演技最好?
我的答案,毫無疑問是
馬龍白蘭度
如果你是看電影的新警察,
只看過無趣的鬼計神偷(The Score),
或是恐怖的攔截人魔島(The Island of Dr. Moreau),
你可能會覺得美國人莫名其妙,
這個癡肥沒表情的老頭,為何是美國影壇「教父」級的人物?
愛德華諾頓就說過,他接演鬼計神偷的理由,
就只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和白蘭度迪尼洛放在同一張海報上。
甚至是早逝的詹姆斯迪恩,
他從不掩飾自己對白蘭度的喜愛與模仿。
白蘭度是個矛盾的人,他很輕視演員這項行業,
他說他當演員只是為了賺錢方便。
他很懶惰,從不背台詞。
他很風流,獵豔史翻開來「罄竹難書」。
有人說他很粗暴,但也有人說他是百分之百的紳士。
他我行我素,豪放不羈,是五十年代叛逆風潮的領導人。
他的演藝生涯和他私生活一樣爭議不斷,
他拍過很多好片,也演過很多爛片,
但是他敢冒險,敢嘗試不同的演出。
他的前六部電影裡,就有四部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這四部戲裡,他可以是紐奧良危險狂放殘忍的小混混(慾望街車),
可以是墨西哥革命鬥士(薩巴達萬歲),
可以是莎士比亞筆下慷慨激昂的安東尼(凱薩大帝),
可以是紐澤西藍領碼頭工人(岸上風雲)。
當他以岸上風雲得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時,
他才不過三十歲而已。
馬龍白蘭度是將「方法演技」從百老匯帶到好萊塢的先驅之一,
沒有他為現在電影中的「演技」標準定調,
就沒有以後的尼克遜、迪尼洛、帕西諾,
甚至西恩潘、戴普、迪卡皮歐等人。
導演馬丁史柯西斯說過,
他記得第一次看到電影中的人,
演得跟他家隔壁的大叔一模一樣,
就是岸上風雲裡的馬龍白蘭度。
馬龍白蘭度的出現,將美國電影明星的表演,
從亨佛萊褒嘉、卡萊葛倫等人的浪漫與形式主義,
過渡到寫實風格。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完慾望街車時的震撼,
費雯麗和馬龍白蘭度,怎麼有人這麼會演戲?
這裡先不談費雯麗,白蘭度的史丹利,
英俊、危險、性感、粗暴、狂野,
打完老婆又懊悔地大喊 Stella 的一幕,
早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時刻之一。
http://youtube.com/watch?v=2nzfXC2xpfc
白蘭度是慾望街車百老匯舞台版的原卡司,
電影幾乎用了所有百老匯卡司,
除了倫敦版的女主角費雯麗取代了紐約版的潔西卡譚帝。
(潔西卡譚帝就是後來以溫馨接送情得到奧斯卡影后的老奶奶,
不過當時他還很年輕就是了。)
白蘭度在自傳裡說過費雯麗比潔西卡更適合這個角色,
這是另一個好萊塢出名的悲劇,在此就先表過不提。
關於白蘭度的演技,有著許許多多的傳說,
其中有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
據說他在拍戲時會演兩次,一次很認真,一次很隨便,
如果導演選擇了那個很隨便的cut,
他就會一直給他隨便演下去。
而他在拍鬼計神偷時,跟導演處得很差,
搞到不願意跟導演同時出現,
所以最後他的戲份都是由勞勃迪尼洛導的。XD
白蘭度代表作太多,
早期最重要的作品是慾望街車和岸上風雲。
這兩部都算是超級經典,大推。
岸上風雲
http://youtube.com/watch?v=prXXOxCPNek
這段是馬龍演的Terry在計程車上和他哥哥Charlie的對話。
這裡馬龍不滿意原來劇本,跟導演溝通之後,決定即興演出。
他先講到以前他在打拳擊時哥哥叫他放水的往事,
然後就是最出名的 I coulda had class...
I coulda been a contender, I coulda been somebody....
instead of a bum, which is what I am - let's face it.
結果這段即興演出成為影史經典的一幕。
這段話後來被1980年的電影蠻牛拿來在結尾,非常動人。
其他有興趣可以看看的還有:
秋月茶室
http://youtube.com/watch?v=lTpICKGgZXI
馬龍少數的喜劇,演一個琉球通譯,講著日本腔英文,
加上化妝,完全看不出來他是性感偶像。XD
凱薩大帝--很帥氣的馬克安東尼。
櫻花戀--愛上日本美女的美國軍官。
紅男綠女--唯一的浪漫愛情歌舞片。
馬龍的事業在拍完叛艦喋血記跌到谷底,
電影公司把該片的失敗歸咎於馬龍耍大牌。
他在六十年代運氣很差,拍一部垮一部,
好萊塢許多人都認為他亂選片自我毀滅,
他索性花更多時間在人權運動上。
一直到1972年的教父,馬龍才鹹魚翻身重登顛峰。
其實一開始派拉蒙不願意用馬龍,
(派拉蒙要的是英國莎劇王子勞倫斯奧利佛。)
是導演法蘭西斯科波拉很堅持,
並且要求馬龍試鏡(大牌很多是不願意試鏡的),
讓電影公司看了,才點頭同意。
馬龍演維多柯里昂,最有名就是故意塞兩塊棉花在嘴裡,
並且因為小說裡維多喉嚨中過槍,故意把嗓音壓得沙啞。
而維多過世的一幕,也是馬龍的即興演出。
(他把柳橙放在嘴裡逗弄孫子那幕。)
雖然馬龍以教父再度得到奧斯卡獎,
但純要看馬龍的演技的話,
我個人更推薦巴黎最後的探戈。
這部片是貝托魯奇驚世駭俗之作,
緊接教父之後拍攝,
馬龍演一個喪偶的美國中年人保羅,
在巴黎遇見一個年輕法國女孩,
在生與死、愛與性間糾纏。
馬龍將保羅的憤怒、絕望、悲痛、情慾,
詮釋得讓人覺得他根本不是在演戲。
請恕我無法在這裡分享clip,
因為網路上找到的女主角幾乎都沒穿衣服。XD
在巴黎最後的探戈之後,馬龍突然又消失了,
因為他在這部電影中太過投入。
馬龍後期的電影,最值得看的是現代啟示錄。
新鮮人也很有趣,等於是惡搞他在教父裡的形象。
這個男人有點色也不錯,有馬龍和強尼戴普,
就像是燒餅油條夾蔥蛋一樣滿足。
--
All Comments

By Genevieve
at 2007-02-18T00:57
at 2007-02-18T00:57

By Blanche
at 2007-02-22T04:04
at 2007-02-22T04:04

By Charlie
at 2007-02-24T05:38
at 2007-02-24T05:38

By Isabella
at 2007-02-27T07:59
at 2007-02-27T07:59

By Puput
at 2007-02-27T20:33
at 2007-02-27T20:33

By Kumar
at 2007-03-02T20:33
at 2007-03-02T20:33

By Donna
at 2007-03-05T08:39
at 2007-03-05T08:39

By Sarah
at 2007-03-07T03:43
at 2007-03-07T03:43

By Queena
at 2007-03-11T17:49
at 2007-03-11T17:49

By Jessica
at 2007-03-12T00:25
at 2007-03-12T00:25

By Damian
at 2007-03-16T13:52
at 2007-03-16T13:52

By Belly
at 2007-03-19T15:17
at 2007-03-19T15:17

By Dorothy
at 2007-03-20T13:47
at 2007-03-20T13:47

By Linda
at 2007-03-22T10:53
at 2007-03-22T10:53

By Hedy
at 2007-03-24T17:54
at 2007-03-24T17:54

By Hamiltion
at 2007-03-25T11:38
at 2007-03-25T11:38

By Callum
at 2007-03-28T13:12
at 2007-03-28T13:12

By Damian
at 2007-03-28T21:25
at 2007-03-28T21:25

By Dinah
at 2007-03-31T11:06
at 2007-03-31T11:06

By Barb Cronin
at 2007-04-01T21:02
at 2007-04-01T21:02

By Andrew
at 2007-04-03T03:53
at 2007-04-03T03:53

By Belly
at 2007-04-07T19:22
at 2007-04-07T19:22

By Leila
at 2007-04-11T12:49
at 2007-04-11T12:49

By Zora
at 2007-04-15T05:13
at 2007-04-15T05:13

By Carol
at 2007-04-18T00:34
at 2007-04-18T00:34

By Damian
at 2007-04-18T04:53
at 2007-04-18T04:53

By Ula
at 2007-04-18T06:10
at 2007-04-18T06:10

By Victoria
at 2007-04-20T00:44
at 2007-04-20T00:44

By Genevieve
at 2007-04-23T23:23
at 2007-04-23T23:23

By Rebecca
at 2007-04-28T06:21
at 2007-04-28T06:21

By Tom
at 2007-05-02T22:11
at 2007-05-02T22:11

By Hedda
at 2007-05-06T08:46
at 2007-05-06T08:46

By Tom
at 2007-05-06T14:35
at 2007-05-06T14:35

By Olive
at 2007-05-10T18:40
at 2007-05-10T18:40

By Dorothy
at 2007-05-11T23:27
at 2007-05-11T23:27

By Rebecca
at 2007-05-16T10:20
at 2007-05-16T10:20

By Oscar
at 2007-05-17T22:05
at 2007-05-17T22:05

By Joe
at 2007-05-22T05:32
at 2007-05-22T05:32

By Delia
at 2007-05-22T08:41
at 2007-05-22T08:41

By Quanna
at 2007-05-23T07:17
at 2007-05-23T07:17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7-05-24T17:02
at 2007-05-24T17:02

By Puput
at 2007-05-25T11:19
at 2007-05-25T11:19

By Hedy
at 2007-05-28T06:52
at 2007-05-28T06:52
Related Posts
美麗境界(中)

By Mason
at 2007-02-17T09:13
at 2007-02-17T09:13
美麗境界(上)

By Hazel
at 2007-02-17T09:10
at 2007-02-17T09:10
讓宮崎駿來拍地海好嗎?吉卜力的最大危機

By Andrew
at 2007-02-16T04:50
at 2007-02-16T04:50
浴血大魔王?慈善老爺爺? - 宮崎駿的兩面

By Olive
at 2007-02-16T00:56
at 2007-02-16T00:56
地海戰記

By Lucy
at 2007-02-15T22:39
at 2007-02-15T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