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影片很有水平」——訪威尼斯電影節選片人杜阿梅 - 藝術電影

Poppy avatar
By Poppy
at 2010-09-14T02:30

Table of Contents

原來標題:第67屆威尼斯影節綜述:昆汀.塔倫蒂諾電影節

新聞來源:

http://www.m1905.com/news/20100912/389810.shtml

http://www.m1905.com/news/20100912/389810_2.shtml

http://www.m1905.com/news/20100912/389810_3.shtml

http://www.m1905.com/news/20100912/389810_4.shtml

文/雲貓貓

  當地時間9月11日 ,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舉行了自己的頒獎典禮,最終,索
菲亞.科波拉用自己「鞏固風格」的影片《在某處》贏得了評委會主席昆汀.塔倫蒂
諾的好感,拿下了聖馬可金獅獎。這是昆汀第二次做電影節主席,也是他第二次將大
獎頒發給美國電影。此前,他曾在坎城影展上把金棕櫚授予了邁克爾.摩爾的《華氏
911》。

  頒獎典禮開始前,放映了由美國女導演朱麗.泰莫執導,海倫.米倫主演的《暴
風雨》。華語電影方面,徐克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與王兵的「驚喜電影」《夾邊
溝》都一無所獲。

並不熱鬧的華語電影

  如果從整體上看這屆威尼斯電影節,華語電影似乎非常熱鬧。除了競賽單元的《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和《夾邊溝》外,還有地平線單元裡的《西方去此不遠》。以及
前來展映的《劍雨》、《精武風雲》、《用心跳》和《童眼》等等。此外,吳宇森還
拿到了終生成就獎。

  但是縱觀這些「表面熱鬧」,不難發現,這些華語電影人大多是在威尼斯走過場
的貨色。本來,提前宣佈的終生成就獎就夠讓人錯愕了,後來又爆出了《狄仁傑之通
天帝國》進入主競賽單元的冷門兼笑話。不知道這是說一口流利中文的馬可.穆勒真
心溺愛華語電影的結果還是他恨鐵不成鋼的「激將法」?來到威尼斯的華語電影中,
超過半數都是古裝武俠片。雖然熱鬧。但是這些電影無疑都是來「走過場」的。它們
來到威尼斯的目的很簡單,只為宣傳。實際上,這種所謂的「出席電影節」,只能為
影片的宣傳海報上加一行字,借助威尼斯這個外國城市為自己貼金。倘若這樣一種商
業行為成為了操作模式的話,它傷害的不僅僅是電影節,還有華語電影本身。水城向
來是中國電影人的福地。這幾年,那些中國電影旗幟一樣的導演的拍片速度有所減慢
,拍片質量有所下降。這正給年輕的導演發展的空間。可是不想,眾多華語導演不思
進取,反而只知道拍攝武俠片去威尼斯走過場。有國內媒體宣傳說,這屆威尼斯的處
境是「落寞」的,華語電影人在威尼斯是「自娛自樂」。的確,從某種意義上說,拍
攝武俠片的華語電影的確是在「自娛自樂」。同理可以推導出拍攝商業大片的好萊塢
也是在「自娛自樂」。

昆汀.塔倫蒂諾電影節

  拿到了金獅獎的《在某處》由索菲亞.科波拉自編自導。這是索菲亞.科波拉鞏
固自己《迷失東京》個人風格的一部影片。影片在威尼斯的評價並不算高,科波拉本
人也早早離開了水城。不過在頒獎前日,她重返水城的消息就流傳了出來,這也讓外
界猜測《在某處》會在威尼斯有所斬獲。當然,在頒獎現場,種種猜測都成為了現實
。《在某處》拿到了金獅獎。昆汀無視一切優質的參賽片,執意把金獅獎頒給了自己
的「緋聞女友」,這肯定會成為他的一大「歷史污點」。而且在之前的場刊評價中,
《在某處》得分並不高,它的獲獎,是意外,但不是冷門。在頒獎的現場,昆汀的這
個決定也收穫了各路記者的噓聲。

  此外,作為昆汀引路人的蒙特.赫爾曼獲得了並不常常頒發的「特別金獅獎」。
「特別金獅獎」會出現在特殊的年份裡。一般情況下會頒發給非常出眾的參賽片。因
為金獅獎只有一個,所以特別金獅獎一般被視作具有「平衡」作用。而在這屆電影節
上,特別金獅獎卻被昆汀當作了「禮物」送給了自己的領路人。蒙特.赫爾曼在邪典
電影界混跡了幾十年,而且還做過昆汀《落水狗》的製片人,他拿到這個獎,不得不
說昆汀的人為因素很重。況且,蒙特.赫爾曼的影片《無果之路》的口碑並不高,雖
然有《綜藝雜誌》的力挺,但是這麼具有風格、也具有邪氣的影片能在威尼斯拿到「
臨時金獅獎」,讓人有些「看不明白」。只能說,它的獲獎,是意外,但不是冷門。

打破傳統和冷門

  除了把最重要的獎項給了自己最親密的人之外,昆汀還把威尼斯電影節幾十年的
「不重複獲獎」的原則打破了。而且他打破得還如此徹底:讓兩部電影各獲得了兩個
獎項:這分別是拿到了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編劇獎的《傷心小號曲》以及評委會最佳大
獎和最佳男主角獎的《必要的殺戮》。重複獲獎往往是安慰那些沒有拿到金獅獎的影
片的做法,從這點來看,昆汀並沒有做錯。不過,這是亡羊補牢嗎?可能這只是「欲
蓋彌彰」而已。

  《傷心小號曲》延續了阿萊克斯.德拉.伊格萊希亞的個人特色,講述了一個發
生在亂世中的愛情故事。影片融合了荒誕、黑色、浪漫、驚悚、心理、超現實、悲劇
、喜劇等等風格,形成獨特的美學風格。這樣一種既荒誕又深刻,既可笑有可悲,既
令人震驚又令人回味的影片已經好多年沒有出現在國際影壇上了。應該說,上一部類
似的電影還是庫斯圖裡卡的《地下》。阿萊克斯.德拉.伊格萊希亞可以憑藉著這部
電影走進殿堂級導演的行列,而他同時獲得的最佳導演與最佳編劇獎也證明了這一點。

  波蘭大導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的影片《必要的殺戮》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文藝
片。他在影片中把主角一個人安排在了荒郊野外,人為地抽離出了人類的動物性,讓
他為生存展開殺戮--所以影片的名字叫做「必要的殺戮」。而如果從英文直接翻譯的
話,則是「合理的殺戮」。雖然有媒體認為文森特.加洛在影片中的表演是一個「瘋
子」。但是無法掩飾他在影片中的出色發揮。這部兩個小時的影片幾乎就是加洛一個
人的獨角戲,而且他還沒有台詞。這種極具難度和挑戰的表演讓加洛拿到了最佳男演
員獎。他的獲獎,可謂名至實歸。

  影后的獲獎者亞里安妮.拉貝德是一個巨大的冷門,這個第一次拍電影的女演員
貢獻了極為大膽的表演。她擊敗了此前獲獎呼聲頗高的娜塔莉.波特曼和《黑色維納
斯》裡的業餘演員亞伊瑪.托萊斯。但願這個冷門有它存在的價值,也希望亞里安妮
.拉貝德不會曇花一現。

不得不說的遺珠

  這屆威尼斯電影節參賽片的整體水平談不上高,這和導演的年齡有關。參賽導演
的整體平均年齡只有47歲,為歷年來最為罕見的「低齡」。在參賽片中,拿到一個最
佳攝影獎的《沉默的靈魂》和一無所獲的《後事》最為遺憾。這兩部電影,一部是回
歸文藝和詩意傳統的俄羅斯電影,一部是講述亂世愛情故事的智利影片。它們都在影
評人和各路媒體處得到了好評。而且《沉默的靈魂》在拿到最佳攝影獎之前,就已經
在平行單元獲得了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和帶有宗教性質的 eucuminique大獎。這次它
們在主競賽單元的一無所獲,還是昆汀的「功勞」。

  有四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的義大利電影顆粒無收。而並不出色的美國電影卻拿
回了金獅和影帝,這無疑會在義大利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其實美國媒體對這個結果頁
並不十分滿意。有媒體覺得昆汀「有失公允」。無論如何,電影節結束了。有沒有獲
獎只是影片在電影節上獲得的認可。電影的生命力並不存在於電影節中,影迷的喜愛
才是它們生存的土壤。

原來標題:昆汀「金獅」贈舊愛不避嫌 華語片再次打醬油

新聞來源:

http://www.m1905.com/news/20100913/389922.shtml

文/龍玲

  當地時間9月11日 ,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大獎紛紛出爐,好萊塢美女導演索菲亞
.科波拉憑借《在某處》奪得金獅獎,不過鑒於索菲亞.科波拉曾是本屆評委會主席
昆汀.塔倫蒂諾的舊愛,將金獅頒給舊愛似乎暗含了個人情結,引來台下一片唏噓聲
。對此,昆汀強調:此次評委們最終的裁決非常統一,幾乎沒有爭執。而影帝則被「
怪才」文森特.卡洛擒獲,影后「爆冷」由新人馬裡亞納.拉貝德獲得。遺憾的是,
華語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和《夾邊溝》均一無所獲。

爭議 昆汀以獎還人情?

  不按理出牌是昆汀.塔倫蒂諾的特點,他在2004年的坎城影展上就曾把金棕櫚頒
給爭議作品《華氏911》。在本屆威尼斯電影節 ,他依舊我行我素,在開幕之日就高
調宣稱「舉賢不避親」的他,將本屆的兩項大獎:最佳影片金獅獎和特別金獅獎分別
授予他的舊情人索菲亞.科波拉和恩師蒙特.赫爾曼。

  科波拉的《迷失東京》曾於2003年參展威尼斯電影節,獲得一致好評。但此次的
參賽作品《在某處》可看做是《迷失東京》的延續,兩部影片一個套路,絲毫看不出
任何突破。當金獅獎頒出時,新聞中心一片噓聲。昆汀執意送大獎給科波拉,不得不
讓人懷疑他是在向「舊愛」示好。而在頒獎禮後的評委見面會上,有記者大聲問昆汀
是否還愛著科波拉,但他充耳不聞,拒絕回答任何 「花邊」問題。

  「我們從電影的第一幕就被吸引了,這部電影在我們心中成長。我們提別的電影
時,總要回頭聊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從其他電影中脫穎而出,很美,品質也沒話
說,表演也很完美。它對我們來說只有一個問題:我們第一眼看到之後就被迷住,隨
著時間的進行,這種感覺逐漸加深。對別的電影的判斷造成了影響,有位評委就說,
『沒辦法,都是這電影太牛了』!」

  本屆威尼斯電影節特別金獅獎由78歲高齡的蒙特.赫爾曼執導的《無果之路》獲
得,作為昆汀的恩師和老搭檔,赫爾曼的獲獎再次被看做是昆汀「敬老加感恩」的緣
故。因為論品質,被譽為俄羅斯版《落葉歸根》的《沉默的靈魂》也非常有實力拿大
獎。不過相比索菲亞.科波拉的保守之作,赫爾曼還算實至名歸。整整20年沒有拍過
電影的他的確令人期待,而《無果之路》「戲中戲」的設置有懸疑有愛情,綜合水準
相當高。

  「雖然蒙特.赫爾曼是我《落水狗》的製片人,但在當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那
部電影什麼也沒得,而且評審團中還有我的一個朋友。。」「我當時就想如果有朝一
日我當評委,就完全不讓這種事干擾我的判斷。這次評選的確有很多不一致的決定,
但經過大家商量都達成了一致,我並沒有指指點點。 」

遺憾 華語電影顆粒無收

  華語電影中,徐克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進入主競賽單元,《夾邊溝》也作為
「驚喜電影」亮相。雖然評委會主席昆汀偏愛亞洲電影,也曾自曝對中國古裝武俠片
很感興趣,且美國《綜藝》雜誌還為這兩部影片打出了七分以上的評分,但最終,華
語片還是顆粒無收。一向提倡電影的藝術性和創新性的威尼斯電影節,還是更加青睞
藝術電影和年輕導演。

原來標題:張元稱拍3D別老提錢 父女齊上陣為新片配音

新聞來源:

http://www.m1905.com/news/20100913/389990.shtml

  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於當地時間11日晚19點(北京時間12日凌晨)宣告閉幕。中
國導演張元趕上「末班車」抵達威尼斯,為在上海世博展館播放的3D短片《太空俠》
帶來展映。9月12日 ,張元接受採訪時表示,3D將是電影發展的一大方向,自己有了
拍攝3D長片的計劃。

父女上陣配音

  日前,作為3D單元展映影片,張元11分鐘短片《太空俠》在威尼斯放映。片中,
張元嘗試動畫題材,狗、雞等動物造型討人喜愛。12日,張元在電影宮新聞中心一樓
接受華語媒體小範圍採訪。

  張元介紹,《太空俠》正在上海世博會場館循環播放,受時間限制,自己這次沒
有過足3D癮,正在籌拍3D長片,「這次《太空俠》的製作團隊全是中國人,是我們的
一個探索,一些法國、義大利朋友看了,都覺得做得很棒」。他透露,片中動畫造型
是以他自己為人物造型設計而來的,配音也親自上陣,甚至把女兒都拉上了,「給狗
做動畫造型的時候,我讓它的眼睛、鼻子、耳朵等特徵都像我,反正是按我最熟悉的
人。配音也是我來配的,女兒給裡面的雞女兒配音」。

3D技術不請外援

  隨著《阿凡達》的火熱,3D技術漸成當前電影製作的「顯學」,但也有吳宇森等
導演持謹慎態度。談及此,張元表示3D毫無疑問將是電影發展的一大方向,「美國奧
斯卡獎,全名是科學與藝術獎項。電影和科學技術是分不開的。3D從技術上給觀眾一
種幻覺,這和電影給人的感受是相同的,沒必要排斥」。

  不過,中國的3D等電影技術,一直被認為和好萊塢差距太大,馮小剛就曾表示目
前最可行的辦法還是請國外團隊來做。張元卻不以為然,「這次《太空俠》就全部用
的中國製作團隊,沒什麼非得找外國人。」他也否認特技需要用錢來砸,認為錢只不
過是一些電影人拿來「遮羞」的借口,「別老提錢,還真不是錢的事。就說完成這次
《太空俠》的效果,放在美國,至少要十倍的價錢」。

  此外,曾與李冰冰在《過年回家》裡有過合作的張元,稱這些年自己一直很看好
李冰冰的發展,最近他們又有了合作意向,「《八公狗的墓》目前劇本沒通過,要是
通過了,李冰冰就會出演。」

原來標題:「華語影片很有水平」——訪威尼斯電影節選片人杜阿梅

新聞來源: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0/c_12539728.ht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0/c_12539728.ht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0/c_12539728_2.htm

  新華網義大利威尼斯9月9日電(記者王昀加、王江、宋建)專訪:「華語影片
很有水平」——訪威尼斯電影節選片人杜阿梅

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選片小組成員、法國電影人杜阿梅9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
訪時肯定了參展華語影片的質量和水平,讚揚華語電影整體水平「確實有所提高」。

在本屆電影節上,由徐克執導,劉德華、劉嘉玲、李冰冰主演的影片《狄仁傑之
通天帝國》參與了競賽單元的角逐。此外,吳宇森監製、蘇照彬執導的《劍雨》,劉
偉強執導、甄子丹主演的最新功夫影片《精武風雲.陳真》,以及彭氏兄弟執導、亞
洲第一部3D恐怖電影《童眼》等多部華語影片參加了非競賽單元和地平線單元的展
映。

杜阿梅認為本屆電影節參展華語電影的藝術造詣和技術水平都很高,「這是非常
重要的,說明在經濟上和藝術上現在的華語電影很有水平,能和別的國家——比如說
美國進行比較。」

她特別提到參展的幾部功夫和武俠電影「不僅好看、好玩、能吸引觀眾,而且有
故事、有人物、有內容,不再像以前只有動作和技術。」

華人導演吳宇森在本屆電影節上喜獲「終生成就金獅獎」,成就了威尼斯電影節
又一經典時刻,杜阿梅認為這個獎項對於吳宇森而言「實至名歸」:「吳宇森的電影
很美,藝術和技術水平都很高,很多中國知名演員和好萊塢大牌都曾和他合作,這樣
的導演世界上都很少見。」

和往年的電影節相比,杜阿梅認為本屆電影節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參展影片種類增多
。她對於今年的改變十分滿意:「我們現在有紀錄片、故事片、動畫片、…等不同類
型的影片參展,這說明了電影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點和以前差別很大,讓我們非常
滿意。而且導演們也相當滿意,這樣的形式能夠給導演介紹不同思路,拉近導演之間
的關係。」

杜阿梅認為,電影節的存在是為電影院服務,電影節不能代替電影院。「電影節
是介紹電影的好機會,大量影片在電影節期間集中放映,人們甚至從外地趕來參加電
影節。但電影節畢竟覆蓋面有限,介紹電影的目的是為吸引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電
影的發展主要依靠電影院,電影節不能代替電影院,如果沒有電影院也就沒有電影節
存在的理由。」

杜阿梅認為,電影節提供了一個平台將商業片和藝術片放在一起,讓觀眾和電影
人從中預測電影發展的趨勢。她承認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目前藝術片的發展在全世界
都「存在問題」;特別是一些國家由於電影院數量不斷減少,導致電影發行量逐漸下
降,藝術片的空間也在不斷縮小,但她堅信觀眾不會不喜歡藝術片。

除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之外,目前全世界還存在法國坎城影展、德國坎城影展
、加拿大多倫多等大型國際電影節,杜阿梅認為電影節之間並不存在孰優孰劣,重要
的是讓好電影獲得展示的機會。

原來標題:「中國的3D技術能達到世界水平」——訪中國導演張元

新聞來源: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9/12/c_12543509.htm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9/12/c_12543509_2.htm

  新華網義大利威尼斯9月11日電(記者王昀加、宋建、黃小哲)中國3D動畫
電影《太空俠》「飛」到了義大利參加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單元的展映。新
華社記者11日對《太空俠》導演張元進行專訪,他認為3D電影將成為未來電影的
發展主流,《太空俠》顯示當前中國3D技術並不遜於外國,中國動畫電影擁有很大
的發展潛力。

《太空俠》是為上海世博會太空家園館製作的主題影片,這部時長11分鐘的3
D動畫短片講述了小烏雞「皮皮」排除航天器故障,讓地球家園恢復正常生活的故事
。據張元介紹,《太空俠》從今年初開始製作,歷時大約三個半月,製作團隊全部由
中國年輕人組成,整個春節大家都在工作。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來中國選片
時看到這部電影,評價只有兩個詞:「震驚、欣喜」,併力邀《太空俠》參加電影節
,《太空俠》就此與水城威尼斯結緣。

張元告訴記者,3D電影其實並非新鮮事物,早在上世紀60年代已經出現了3
D電影,但當時的技術還十分粗糙。近幾年來,3D技術發展十分迅猛,《飛屋環遊
記》《阿凡達》等一批優秀3D電影將觀眾再度拉進電影院,這說明目前的3D技術
已經發展到全新領域。

張元認為3D電影將成為未來電影的主流:「電影從默片到有聲片,從黑白到彩
色,這些都是電影發展史上的巨大飛躍,默片時代的大師卓別林也不得不適應時代發
展,拍攝了《凡爾杜先生》《大獨裁者》等有聲電影。奧斯卡獎的全名是『美國電影
藝術與科學學院獎』,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段與科技緊密聯繫,人類對於美感的需求
、對於科技進步的追求不會停步,觀眾需要更強烈的視覺效果,而3D電影能滿足這
種需要。」

張元還說,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3D電影也將更加成熟、方便觀看:「現在看
3D影片還比較累,必須戴眼鏡,有些觀眾對此很不習慣。隨著技術發展,未來的3
D電影肯定能拋棄眼鏡,觀眾可以特別自然地去感受這個更真實、更有衝擊力的視覺
效果。在《阿凡達》出現之前誰也不能想像有這樣的可能性,就像《太空俠》出來之
前有人對中國的3D技術表示懷疑,現在他們終於相信我們可以依靠自己的年輕人和
技術做出很好的影片。」

「《太空俠》展現出我們現有的技術水平並不會輸給國外。製作電影時我給工作
人員提出要求,我不想用特別中國化的元素,而是用一些很常見的造型、一些很寫實
的手段,提醒觀眾我們能達到世界的水平,」張元為《太空俠》能走到威尼斯電影節
這個國際舞台而倍感自豪。

談到自己拍攝3D動畫電影的原因時,張元表示自己不想一直重複過去拍過的東
西,而是希望工作中能夠充滿創新。「對我來說拍攝《太空俠》既是工作也是尋找快
樂的過程,只有自己高興、自己被感動,觀眾才會有感覺。《太空俠》是一次輕鬆愉
快的創作旅程,電影中兩名主角『道哥』『皮皮』分別由我和女兒配音,配音過程中
充滿了歡笑,我希望每次工作都是這樣的氣氛」。

張元認為中國動畫電影具有優良傳統,擁有很大發展潛力。他認為近幾年由於資
金、受眾等各方面原因,中國優秀的動畫創作人員未能「各盡其材」。「《太空俠》
是個證明,中國動畫製作人員的水準很高,他們需要資金扶持,需要寬鬆的創作空間
,還有中國觀眾要相信中國的動畫片可以做得很好!」

張元表示自己會堅持做3D電影,也會嘗試動畫長片。「太空是很有意思的題材
,具有很強的科幻感覺,我會堅持以動物做主角,我會延續《太空俠》的風格,會繼
續做下去」。

他說:「我不是小孩子,但我也喜歡看動畫電影。對於觀眾而言,最重要的是電
影有意思。動畫電影小孩可以看,大人也可以看。希望所有觀眾對中國的動畫電影有
更多的信心!」

原來標題:未來的威尼斯電影節又將何去何從?

新聞來源: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2/c_12544478.ht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2/c_12544478_2.ht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2/c_12544478_3.ht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2/c_12544478_4.ht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2/c_12544478_5.htm

  新華網義大利威尼斯9月11日電(記者王昀加、宋建、王江)第67屆威尼斯
電影節11日落下帷幕,各個獎項各有歸屬,威尼斯的利多島恢復了往昔的寧靜。正
式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昆汀.塔倫蒂諾無疑是本屆電影節的主角:戴著墨鏡和牛仔帽
出席頒獎儀式,在公共場合笑得前仰後合,對喝倒彩的記者做出不文雅的姿勢。拋開
這一噱頭,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給人留下了什麼印象,未來的威尼斯電影節又將何去
何從?

競賽頒獎 有人歡喜有人愁

今年參加競賽單元的電影一共24部,獎項總共就那麼幾個,僧多粥少,「幾家
歡樂幾家愁」自然是難以避免的結局。

畢竟是在藝術氣息濃郁的威尼斯電影節,講述父女情深的美國片《在某處》力壓
群雄,殺得「血流成河」的日本電影《十三刺客》成為看客。

最開心的當然是《在某處》導演索菲婭.科波拉,從頒獎儀式到新聞發佈會,她的臉
上一直掛著無比燦爛的笑容。「難以置信我能夠得到這個獎項,」科波拉頻頻說道,
而很多留守在新聞中心的記者同樣對此難以置信,獎項揭曉的那一刻,新聞中心響起
了稀稀拉拉的掌聲和一陣陣喝倒彩之聲。

不過,作為作品入圍競賽單元的僅有的三位女性導演之一,《在某處》成功擊敗
之前呼聲較高的俄羅斯影片《沉默的靈魂》以及智利、墨西哥和德國合拍片《後事》
等有力對手,科波拉還是值得慶賀一番。

儘管入秋的威尼斯已有絲絲涼意,但西班牙導演亞歷克斯.德拉伊格萊西亞依然
感受到了「春風拂面」。這名原來在國際上默默無聞的導演憑借《傷心小號曲》「一
戰成名」,將最佳導演銀獅獎收入囊中,該片還獲得最佳編劇獎。心情激動的他在新
聞發佈會上語無倫次,乾脆直接抱著評委會主席塔倫蒂諾的頭一陣狂吻。

波蘭導演耶日.斯科利莫夫斯基也是頒獎當晚的一大贏家,他執導的《必要的殺
戮》拿到了評委會特別獎和最佳男演員獎(美國演員文森特.加洛)。此前,最佳男
演員的桂冠普遍看好有義大利血統的美國資深演員保羅.吉亞馬蒂,他在《巴尼的人
生》中扮演男主角。

最佳女演員獎的歸屬最終也出乎人們的意料,希臘電影《阿登堡》的女主角阿麗
亞娜.拉貝擊敗了風頭甚勁的法國老影星、法國片《傀儡》的女主演凱瑟琳.德納夫。

亞洲影片在本次電影節上遭遇寒冬,顆粒無收;本土作戰的義大利軍團同樣全軍覆沒
,兩手空空;有3部影片參賽的法國最終也只沾了合拍片《傷心小號曲》的光。塔倫
蒂諾在頒獎新聞發佈會上先是對《十三刺客》表達惋惜,說電影不錯,可惜獎項不夠
了,之後又對所有沒得獎的影片一視同仁:「我不能談論這些電影,這對這些電影及
其導演不公平。我只能說所有參賽的電影都很好看,因為它們都是(電影節主席)馬
克.穆勒選來的。」

星光黯淡 威尼斯召喚新人

不知道從哪年開始,每年記者都會感慨「這不是一屆星光燦爛的威尼斯電影節」
。今年除了塔倫蒂諾人氣爆棚之外,數得出來的明星也就納塔莉.波特曼和本.阿弗
萊克等寥寥數人。

不過,「江山代有人才出」。今年在競賽單元中,儘管美國、法國和義大利依然
是傳統的片源大戶,但是加入「逐獅大戰」的影片來源明顯更加「多元」。

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大特色就是以「新、奇、快」的方式挖掘年輕導演,日本已故
著名導演黑澤明等一批優秀導演當年正是在威尼斯起飛的。今年競賽單元的導演平均
年齡只有47歲,創下近年來最低紀錄。一些不到40歲的年輕導演們帶著自己的第
二部、第三部作品來到威尼斯,期待著自己的才華能得到認可,藉著「電影大師的搖
籃」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

電影節選片小組成員、法國電影人杜阿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她很高興能看
到這麼多年輕導演來到威尼斯電影節,未來必然會是年輕人的天下。然而她也提醒,
新人輩出、欣欣向榮自然是好事,但不希望看到年輕導演曇花一現。

放眼未來 繼續尋找商業藝術之間的平衡點

多年來威尼斯電影節一直以重視電影藝術性、嚴肅性而著稱,然而隨著商業電影
之勢越來越盛,國際媒體普遍認為,包裝華麗的坎城影展無論在聲勢還是在商業操作
上已對威尼斯電影節形成挑戰。現在連非競賽類的多倫多電影節這個後起之秀也在奮
起直追,並憑借其地處北美電影大市場的優越位置吸引了越來越多片商、媒體和觀眾
的注意。

杜阿梅對此毫不擔心:「記者很喜歡說威尼斯電影節在商業性上不如其他電影節
,其實這個論斷是不存在的。一個電影節放不完所有的好片子,應該有一些好的地方
播放這些電影,不同的電影節的存在是必要的。」

不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電影導演指出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個弱勢:參加成本太
高。這位導演說,威尼斯物價偏高,組委會不提供任何資金支持,使得片商、發行商
備感壓力,都怕來威尼斯一趟花錢無數最後卻兩手空空,這導致威尼斯電影節的商業
氛圍與其他電影節確實存在差距。「現在很多電影都是先在威尼斯電影節打出聲勢,
隨後到多倫多電影節上尋找市場。」

威尼斯電影節有自己的傳統,但也要生存,為此保留了實驗電影的最終陣地——
地平線單元。如今電影節的非競賽單元早已是商業電影遍地開花,很多獎項全都帶著
冗長的贊助商的全名,而競賽單元也想方設法引入一些外表華麗、同時又具有藝術內
涵的影片,但這並不容易。

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每年跑遍全球尋找優秀電影,但他的工作只是挖掘,他不能指
導電影的創作。具有數十年電影節報導經歷的義大利資深媒體人羅西也不禁為穆勒感
慨:現在要找到一部好電影真不容易。

原來標題:哥普拉之女 爆冷奪「金獅」

新聞來源:

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9/13/EN1009130013.htm

(曼迪)第67屆威尼斯影展昨晨落下帷幕 ,結果由美國電影《Somewhere》擒獲最高
殊榮「金獅獎」,獲影評人高分的華語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卻空手而回。在缺少
明星壓陣的閉幕式和頒獎禮上,以一襲鮮紅晚裝亮相的海倫美雲,無疑成為最大的焦
點,一人撐起整個紅地毯的大局。

攜閉幕片 《The Tempest》出席的海倫美雲以高貴優雅的打扮與導演丈夫泰萊赫福齊
齊行紅毯,儘管不少知名的影星已離開水都,在星光暗淡的閉幕式上,海倫美雲的出
現仍能彌補這個不足。

  蘇菲亞噓聲中領獎

獎項方面,曾執導《教父》的著名導演哥普拉的女兒蘇菲亞爆冷得獎,其電影《
Somewhere》獲得本屆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捧得大獎的蘇菲亞喜笑顏開:「
真的難以置信能奪得金獅獎 ,《Somewhere》是一部低成本電影,是屬於比較個人的
電影,電影的獲獎將鼓勵低成本電影的發展。」

影展評委會主席昆頓塔倫天奴表示,所有的評委一致決定大獎誰屬。他說︰「這部電
影的故事情節細緻優美,兩位主要演員表演十分出色,技術表現也很優秀,所有評委
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時就愛上它了,隨著時間推移這份感情不斷增加,所以它當之無
愧贏得金獅獎!」不過據新華社報導,當該片摘得金獅的結果公佈時,聚集在電影節
媒體中心的記者發出一陣噓聲,一些義大利記者認為結果出乎意料,電影雖然不差,
但贏得金獅有些勉強。

  Monte Hellman獲特別金獅獎

《Somewhere》講述了父女之間相互交流的故事 。主人公約翰尼是一位星光耀眼的荷
里活明星,然而在耀眼的光環背後,約翰尼的生活可謂一塌糊塗︰婚姻失敗,女兒不
在身邊,他不是窩在酒店房間裡,就是躲在自己的法拉利跑車裡。然而有一天他的女
兒突然回到他的生活裡,從此一切都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據悉,集演員、編劇和導演
於一身的蘇菲亞曾於2003年憑自編自導的影片《迷失東京》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獎,
並得到當年最佳導演獎的提名。

美國電影《Road To Nowhere》導演Monte Hellman在當天的頒獎儀式中獲得特別金獅
獎,以表彰其一生為電影事業做出的貢獻。西班牙、法國合拍電影《Balada Triste
de Trompeta》的導演Alex de la Iglesia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 ,這是他收穫的首個
國際電影大獎。除此之外,該片也獲得最佳劇本獎,可謂雙喜臨門。

  新科影帝雲遜卡奴續失蹤

評委會特別獎被波蘭、挪威、匈牙利和愛爾蘭合拍片 《Essential Killing》收入囊
中 ,美國男星雲遜卡奴更憑此片成為影帝。波蘭導演Jerzy Skolimowski在記者會上
打趣說道:「我原來預計能得一個獎,沒想到竟然收穫了兩個獎項!」雖然男主角雲
遜卡奴仍然未有露面,代領獎的Jerzy 仍笑道︰「我知道你一定躲在會場的某個角落
,我相信現在你想要感謝這部電影的導演、編劇,還有付你薪水的製片人!」

憑希臘電影《Attenberg》坐上影后寶座的Ariane Labed ,在領到獎座時情緒激動,
眼眶濕潤,聲音哽咽,久久說不出話來。昆導不忘讚美她道:「我很高興看到Ariane
獲獎,現實中的她和熒幕上一樣漂亮。」

原來標題:徐克落敗未感失望

新聞來源:

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9/13/EN1009130014.htm

(梁靜儀)儘管《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捧蛋而回,導演徐克卻表示沒有失望。昨日接
受傳媒訪問滿臉倦容,他解釋因為未適應時差。問到他對於影片落敗可會感失望?他
淡然回答:「沒有呀,一直都覺得參賽有人得就有人唔得,最重要觀眾看完喜歡。」
對於賽果,徐克坦言一部戲也未看過,因為在威尼斯每天都好忙,忙得幾乎連食晚飯
的時間都沒有。至於戲中三位主角又可有失望?徐克表示大家都好開心,嘉玲之前看
過其他電影,都大讚演員演得好,今次如同高手過招。

他又指劉德華也有問他有何想法,他只覺得任務完成了,沒有任何想法。不過他承認
參賽當然想得獎,但有廿幾部電影參展,大家都搏命,每一部也是好的作品,最後亦
只能有一個人得獎,所以他覺得應該放開一點。影片獲得影評人甚高評價,賽前他又
是否信心十足呢?徐克表示不會想這些,因《狄》片是一部商業電影,有機會去影展
已很難得,他以前都未正式參賽過。問到他會否覺得得獎者因為與評審熟絡較有利?
徐克表示不知道,但相信賽果不是一個人去決定,有很多評審的,亦不會做到如此明
顯頒給自己的朋友。有指李冰冰在戲中表現搶鏡,徐克即重申劉嘉玲戲份比冰冰重。
另外,負責該片出品發行的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昨日在北京啟動《狄仁杰》MV首發式
,歌手陳楚生演唱了該片主題曲。

原來標題: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獲獎名單

新聞來源:

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9/13/EN1009130015.htm

最佳影片「金獅獎」:《Somewhere》(美國)
          導演:蘇菲亞哥普拉

最佳導演「銀獅獎」:《Balada Triste de Trompeta》(西班牙、法國)
          導演:Alex de la Iglesia

評委會特別獎:《Essential Killing》(波蘭、挪威、匈牙利、愛爾蘭)
       導演:Jerzy Skolimowski

最佳女演員:Ariane Labed《Attenberg》(希臘)

最佳男演員:雲遜卡奴《Essential Killing》(波蘭、挪威、匈牙利、愛爾蘭)

最佳新人:美拉古妮絲《黑天鵝》(美國)

最佳劇本:《Balada Triste de Trompeta》(西班牙、法國)
     編劇:Alex de la Iglesia

最佳攝像:《Silent Souls》(俄羅斯)

特別金獅獎:《Road To Nowhere》
      導演:Monte Hellman

原來標題:張元稱中國3D技術達世界水準

新聞來源:

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9/13/EN1009130016.htm

(若谷)作為非競賽單元展映的中國3D動畫電影《太空俠》,導演張元接受新華社訪
問時,認為3D電影將成為未來電影的發展主流,《太空俠》顯示當前中國3D技術並不
遜於外國,中國動畫電影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張元表示,為上海世博會太空家園館製作的主題影片《太空俠》從今年初開始製作,
歷時大約三個半月,製作團隊全部由中國年輕人組成,整個春節大家都在工作。威尼
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來中國選片時看到這部電影,評價只有兩個詞:「震驚、欣喜
」,並力邀參加電影節,《太空俠》就此與威尼斯結緣。

張元還說,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3D電影肯定能拋棄眼鏡,觀眾可以特別
自然地去感受這個更真實、更有衝擊力的視覺效果。他認為中國動畫電影具有優良傳
統,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他認為近幾年由於資金、受眾等各方面原因,中國優秀的
動畫創作人員未能「各盡其才」。同時,張元也希望所有觀眾對中國的動畫電影有更
多的信心。

--

All Comments

吳慷仁李亦捷螢幕情侶同台催票 限量票秒殺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0-09-13T18:58
新聞來源: http://tinyurl.com/29oyy45 2010-09-12 張士達/綜合報導 張作驥執導的高雄電影節開幕片《當愛來的時候》,11日派出女主角李亦捷與 片中男友吳慷仁擔任電影節套票大使,10分鐘內賣出200套限量票券,還有 觀眾要求追加,但無法如願。當日正逢李亦捷生日,貼心的 ...

金馬影展 重溫動畫教父今敏名作

Oliver avatar
By Oliver
at 2010-09-13T00:00
原來標題:向日本動畫教父今敏致敬 一網打盡經典作品 新聞來源: http://www.goldenhorse.org.tw/ ui/index.php?class=funcnavandamp;func=newsandamp;work=detailandamp;subwork=ghffandamp;news ...

法國新浪潮名導 克勞德夏布洛逝世

Heather avatar
By Heather
at 2010-09-13T00:00
新聞來源: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4/5845246.shtml (葛大維)法國影壇「新浪潮」代表導演之一克勞德夏布洛,昨天在巴黎逝世,享壽 80歲。 1930年6月24日生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夏布洛 ,從小熱愛電影,1950年代和導演侯麥、 楚浮、高達、 ...

《巴尼的人生》太催淚 放眼奧斯卡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10-09-13T00:00
原來標題:蘇菲亞舊愛護航 擒金獅噓 新聞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sep/13/today-show4.htm (鄒念祖)第67屆威尼斯影展揭曉,華語片與亞洲片全軍覆沒,徐克的「通天神探狄 仁傑」僅獲得會外賽小獎「未來影展數位獎」。當評審團主 ...

影聞其詳/遠離阿雅米 精彩暴力輓歌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0-09-12T12:00
文/聞天祥   「遠離阿雅米」(Ajami)是今年奧斯卡五部入圍最佳外語片當中 ,最晚一部在 台上映的電影。無論你是否贊同奧斯卡的結果與品味,但至少讓我們能多看到幾部原 本可能沒機會引進的優秀電影,這個橋樑式的引介功能還是有的。   阿雅米是個地名,位於以色列。本片和以往較為人知的以色列電影不同之處在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