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跡】小眾電影放映管道的重新思考2-小而美的專屬放映場地訴求 - 紀錄片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05-11-11T00:06

Table of Contents

2000.12.09星期六

《小眾電影放映管道的重新思考》Ⅱ --小而美的專屬放映場地訴求

蔡若津

紀錄片的確擁有不同於商業片的效果,觀影人口也逐漸提升。前國家電影資料
館館長黃建業就表示,自從連續兩屆紀錄片雙年展後,觀眾也逐漸認定紀錄片
其實並不比劇情片差。但紀錄片卻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放映管道。即使是文建會
所舉辦的「地方紀錄影帶展」,也只在各地文化中心放映,只能算是單打獨鬥
。除了影展之外,紀錄片在平時少有機會出現在一般戲院中,假使創作者需要
自行租戲院放映,其風險還是很大。

紀錄片不等於票房毐藥

胡台麗,是國內首先將紀錄片搬到商業電影院中播放的紀錄片導演。兩年前
的《穿過婆家村》以及十一月底的《愛戀排灣笛》,都有不錯的票房。

胡台麗表示,2年前《穿過婆家村》在真善美戲院放映一週的票房,約為 5
萬元。其實賣得不錯,但是場租、文宣等費用,加上還要扣稅,成本就高達
8萬。而《愛戀排灣笛》的同樣在真善美戲院放映一週,票房約為6萬,以一
家戲院的單廳放映一週的成績來算,其實票房還是不錯的,只是還需要依靠
外界的贊助才行。

由胡台麗的例子可以證明,紀錄片不是沒人看,但公開放映是一個最合適的
傳播管道,而且效果更大。但是由紀錄片工作者自行負責宣傳以及包戲院的
費用,也使胡台麗感到負擔沉重,突顯出單打獨鬥的風險。

長期投入紀錄片研究的淡江大學大傳系講師王慰慈就表示,假使能夠有一
個固定公開放映紀錄片的場地,就是針對少數族群,確保公開放映的機制,
也就能達到保護非主流影片的目的。

而且這樣的場地所放映的影片,其實不限於紀錄片,也可以包括其他類型的
小眾電影,例如藝術電影。但特別是在紀錄片的議題上,哪怕是只有一個人
看到,也會產生一個人的效果。

除了戲院外,電視台的播映是另一個管道。在今年七月的紀錄片雙年展活動
中,還找了多位本土紀錄片工作者,談論台灣紀錄片的未來。與會者當時就
曾提出:台灣為何沒有一個專播紀錄片的電視台的問題。不過比起電視播映
而言,在戲院的觀影經驗,仍然是無可取代的。

戲院仍是無可取代的觀影經驗

王慰慈表示,影片在戲院公開放映,與在電視上播放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在戲院可以結合紀錄片工作者與觀眾一起討論,一部小小的影片,可能引發
許多後續的迴響。但紀錄片在電視中播出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電視節目播完
了就結束了,不如放映產生的迴響大。

台灣藝術學院電影系主任陳儒修也認為,直接在戲院播放的感覺,較在電視
上真實、直接,當然有讓大家聚集在一起體會觀影經驗的必要,如此效力才
會強。電視的觀影經驗,容易遭受到居家環境的干擾;此外,他也覺得在商
業戲院中放紀錄片感覺就是不太對。

由於紀錄片目前還是小眾電影,獨立製作的紀錄片,要在商業戲院中放映,
必須與其他的商業片一起競爭,屬於非特定觀影人口的一般觀眾注意力,極
易被其他商業片所吸引,可能導致效果不彰,由小而美的專屬場地開始推
廣,反而是較理想的辦法。

--

All Comments

【遺跡】小眾電影放映管道的重新思考1-紀錄片公開播放的重要性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05-11-11T00:05
同樣是明日報的專題報導。 比起閱讀版記者的用功,這系列報導不算特別深入, 但與現在媒體相較起來,還是頗具參考價值。 -- 2000.12.09 《小眾電影放映管道的重新思考》Ⅰ --紀錄片被公開播放的必要性 蔡若津 「2000年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已結束二個月了,十二月公共電視則正在轉播本 屆雙年 ...

【遺跡】台灣紀錄片的未來(4):在紀錄片中看見台灣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05-11-11T00:01
【專題】台灣紀錄片的未來(4):在紀錄片中看見台灣 記者:鄒念祖 ︱攝影︰黃敏建|台北 報導∣07月30日 19:32 電視上呈現的台灣,與真實的台灣人民生活其實有很大的差距,紀錄片一方面可以捕捉 那些鮮少在電視上出現的台灣面貌,一方面也是目前台灣影像的生命力來源。 紀錄片雙年展的主辦人游惠貞曾就台灣紀 ...

【遺跡】台灣紀錄片的未來(3):創作自由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05-11-10T23:59
【專題】台灣紀錄片的未來(3):創作自由 鄒念祖 ︱攝影︰黃敏建|新聞分析∣07月29日 20:15 單打獨鬥的紀錄片工作者沒錢拍片,由電視台出資拍攝又要受到製作人的控管,以收視 率為由,要求他們做一些修改。從電視台的角度,紀錄片是他們播放的節目,當然有主 導企畫的權力與收視率的壓力。然而從紀錄片導演的角 ...

【遺跡】台灣紀錄片的未來(2):電視台能做些什麼?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05-11-10T23:58
【專題】台灣紀錄片的未來(2):電視台能做些什麼? 記者:鄒念祖 |台北 報導∣07月28日 13:51 紀錄片不是拍出來就算了,重要的是要讓觀眾看到。目前公視、超視及大愛電視台都有 播映紀錄片,但時段、宣傳以及主事者的心態都還大有改善空間,在「台灣紀錄片的未 來」座談會上,紀錄片導演們分別就個人經驗提出 ...

【遺跡】台灣紀錄片的未來(1):錢從哪裡來?

Gilbert avatar
By Gilbert
at 2005-11-10T23:58
2000年明日報所做的專題。貼出來和大家分享。 【專題】台灣紀錄片的未來(1):錢從哪裡來? 記者:鄒念祖 ︱攝影︰黃敏建|台北 報導∣07月27日 18:28 2000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將於9月21日至9月30日進行十天,放映來自世界各國150 多部的作品,其中也有多部台灣導演的優秀作品。在一般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