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 - 真是適合無業的憋扭鬼 - 電影

By Joe
at 2017-01-10T12:53
at 2017-01-10T12:53
Table of Contents
何者 - 真是適合無業的憋扭鬼
部落格好讀版: http://itsour.pixnet.net/blog/post/46960222
何者是一個透過大學生即將畢業要找工作的過程,而發展出來的故事
因為在劇裡涉及了形形色色的職場邏輯
讓人覺得每個人都能在這五個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故事以拓人的視角出發,
他是學校劇團的編劇,
跟另一個在劇中一直被提到名字的烏丸銀次合作,
畢業後, 他客觀分析繼續搞劇團是不被看好的,
不如投身職場,
而他的昔日搭檔銀次則選擇分道揚鑣,
自創劇團,
不時在 twitter上分享努力的成果,
即使飽受惡評還是維持每月一次的公演,
顯然是拓人若選擇另一條路的對照組。
冷靜分析的拓人,
樂觀開朗的樂團主唱光太郎,
可愛的瑞月,
學歷嚇人優秀的理香,
散發設計文青氣的理香同居男友隆良,
以及最可怕的那種明明沒出現卻一名字一直登場的銀次,
主角群因緣際會之下在同一個屋簷組成了求職小組,
互相提供求職的技巧,
靠團隊合作的方式一起找工作,
劇中將 twitter一次發文只能140以內與面試用一分鐘自我介紹巧妙連結,
並且多處使用 twitter發文串場形塑角色們網路和現實的不同面向。
表面上看起來充滿正能量,一切都好棒棒的小團體,
有時在有人離去後就開始惡言批評,
好像剛剛的粉紅色泡泡都是假象。
他們也的確是亦敵亦友的存在,
劇中不時在同一個公司面試時巧遇,
甚至有人還被分到同一個小組面試,短兵相接。
過了一陣子,有些人得到了內定的好消息,
大家也歡欣慶祝,
同時也充滿了各種羨慕嫉妒恨的自我懷疑,
為什麼她可以找到工作自己的履歷卻石沉大海?
隨著成員的不同選擇,
求職小組的關係也產生了微妙的瓦解。
電影丟出了很多有趣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有些人會退而求其次去做沒那麼想做的工作,
為什麼人那麼假,在面試的時候說得滿腔熱血,但卻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是工作決定了我們是甚麼樣的人嗎? (何者)
如果是的話,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為了生活妥協,
而不真的去成就他想成為的樣子?
又是為什麼有些人不願入世,
一定要準備到百分之一百的完美才肯放膽去做,
卻又嫌棄自己跟社會格格不入。
「還在腦中的想法都是傑作,但你太沉溺其中了。」
這句台詞是劇中的經典,也是給所有無業中的憋扭鬼的當頭棒喝。
劇中批判銀次不時散布還沒做完的成果並不好,
就像有些人心裡可能盤算著新年新計畫,
但總覺得要到完成了以後再分享才對,
像有些人喜歡分享自己買了甚麼書,
分享完以後也沒有真的看,
買書就真的只是喜歡買書炫耀而已,
好像散布近況這件事情凌駕了事情本身。
但劇中也提出反駁,
有些人就是靠著這樣一點一滴地分享,
嗜著血才感受到自己活著。
甚麼都只是擺在腦中想像的自溺,
到最後難道也不是一無所有嗎?
那些為生活太現實的選擇,
也不真的是一無可取的。
最後的轉折是這部電影最好看的地方,
也讓理香整個超越可愛的瑞月,
但排除這部分整部電影也帶來很多心靈上的自我反省,
我覺得有點像在使用這部電影跟心理的自己對話,
我相信人是會有網路和現實兩種不同的面向,
而自己也很少長時間的跟真的人類觸及到心底這麼黑暗的地方。
那我覺得這部電影就是個滿好的借鏡,
他不見得會馬上改變你的生活品味,
但他給你自己一個想要看看外面世界的機會。
害我很想找原著來看一看。
--
你以為我不知道你是誰
我以為你不知道我愛你
--
部落格好讀版: http://itsour.pixnet.net/blog/post/46960222
何者是一個透過大學生即將畢業要找工作的過程,而發展出來的故事
因為在劇裡涉及了形形色色的職場邏輯
讓人覺得每個人都能在這五個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故事以拓人的視角出發,
他是學校劇團的編劇,
跟另一個在劇中一直被提到名字的烏丸銀次合作,
畢業後, 他客觀分析繼續搞劇團是不被看好的,
不如投身職場,
而他的昔日搭檔銀次則選擇分道揚鑣,
自創劇團,
不時在 twitter上分享努力的成果,
即使飽受惡評還是維持每月一次的公演,
顯然是拓人若選擇另一條路的對照組。
冷靜分析的拓人,
樂觀開朗的樂團主唱光太郎,
可愛的瑞月,
學歷嚇人優秀的理香,
散發設計文青氣的理香同居男友隆良,
以及最可怕的那種明明沒出現卻一名字一直登場的銀次,
主角群因緣際會之下在同一個屋簷組成了求職小組,
互相提供求職的技巧,
靠團隊合作的方式一起找工作,
劇中將 twitter一次發文只能140以內與面試用一分鐘自我介紹巧妙連結,
並且多處使用 twitter發文串場形塑角色們網路和現實的不同面向。
表面上看起來充滿正能量,一切都好棒棒的小團體,
有時在有人離去後就開始惡言批評,
好像剛剛的粉紅色泡泡都是假象。
他們也的確是亦敵亦友的存在,
劇中不時在同一個公司面試時巧遇,
甚至有人還被分到同一個小組面試,短兵相接。
過了一陣子,有些人得到了內定的好消息,
大家也歡欣慶祝,
同時也充滿了各種羨慕嫉妒恨的自我懷疑,
為什麼她可以找到工作自己的履歷卻石沉大海?
隨著成員的不同選擇,
求職小組的關係也產生了微妙的瓦解。
電影丟出了很多有趣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有些人會退而求其次去做沒那麼想做的工作,
為什麼人那麼假,在面試的時候說得滿腔熱血,但卻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是工作決定了我們是甚麼樣的人嗎? (何者)
如果是的話,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為了生活妥協,
而不真的去成就他想成為的樣子?
又是為什麼有些人不願入世,
一定要準備到百分之一百的完美才肯放膽去做,
卻又嫌棄自己跟社會格格不入。
「還在腦中的想法都是傑作,但你太沉溺其中了。」
這句台詞是劇中的經典,也是給所有無業中的憋扭鬼的當頭棒喝。
劇中批判銀次不時散布還沒做完的成果並不好,
就像有些人心裡可能盤算著新年新計畫,
但總覺得要到完成了以後再分享才對,
像有些人喜歡分享自己買了甚麼書,
分享完以後也沒有真的看,
買書就真的只是喜歡買書炫耀而已,
好像散布近況這件事情凌駕了事情本身。
但劇中也提出反駁,
有些人就是靠著這樣一點一滴地分享,
嗜著血才感受到自己活著。
甚麼都只是擺在腦中想像的自溺,
到最後難道也不是一無所有嗎?
那些為生活太現實的選擇,
也不真的是一無可取的。
最後的轉折是這部電影最好看的地方,
也讓理香整個超越可愛的瑞月,
但排除這部分整部電影也帶來很多心靈上的自我反省,
我覺得有點像在使用這部電影跟心理的自己對話,
我相信人是會有網路和現實兩種不同的面向,
而自己也很少長時間的跟真的人類觸及到心底這麼黑暗的地方。
那我覺得這部電影就是個滿好的借鏡,
他不見得會馬上改變你的生活品味,
但他給你自己一個想要看看外面世界的機會。
害我很想找原著來看一看。
--
你以為我不知道你是誰
我以為你不知道我愛你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Isabella
at 2017-01-13T05:41
at 2017-01-13T05:41

By Annie
at 2017-01-17T15:44
at 2017-01-17T15:44

By Quintina
at 2017-01-17T23:51
at 2017-01-17T23:51

By Megan
at 2017-01-22T17:20
at 2017-01-22T17:20

By Ina
at 2017-01-24T21:59
at 2017-01-24T21:59

By Kumar
at 2017-01-25T05:56
at 2017-01-25T05:56

By Edith
at 2017-01-25T09:01
at 2017-01-25T09:01

By Frederica
at 2017-01-28T22:36
at 2017-01-28T22:36

By Leila
at 2017-02-01T13:57
at 2017-02-01T13:57

By Wallis
at 2017-02-03T08:31
at 2017-02-03T08:31

By Olga
at 2017-02-07T06:25
at 2017-02-07T06:25

By Thomas
at 2017-02-11T03:04
at 2017-02-11T03:04

By Caroline
at 2017-02-11T06:21
at 2017-02-11T06:21

By Odelette
at 2017-02-13T02:01
at 2017-02-13T02:01

By Zanna
at 2017-02-15T01:34
at 2017-02-15T01:34

By Caroline
at 2017-02-15T14:49
at 2017-02-15T14:49

By Susan
at 2017-02-20T05:32
at 2017-02-20T05:32

By Susan
at 2017-02-22T16:22
at 2017-02-22T16:22

By Enid
at 2017-02-24T18:00
at 2017-02-24T18:00

By Necoo
at 2017-02-27T15:33
at 2017-02-27T15:33
Related Posts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心得(有雷)

By Ingrid
at 2017-01-10T12:44
at 2017-01-10T12:44
招兵買馬執行某項任務

By Queena
at 2017-01-10T12:42
at 2017-01-10T12:42
52Hz, I love you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1-10T12:33
at 2017-01-10T12:33
樂來越愛你 從諮商心理的角度看劇中人物

By Kelly
at 2017-01-10T12:26
at 2017-01-10T12:26
《分裂》的中文片名

By Vanessa
at 2017-01-10T12:19
at 2017-01-10T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