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東病房 - 紀錄片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7-12-18T19:05
at 2007-12-18T19:05
Table of Contents
昨天在課堂上看了"八東病房"
拍攝三個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女性看護工的紀錄片
剛好出門前我才在網路上看到一篇報導
關於新移民女性(也就是一般社會大眾口中的"外籍新娘")
介紹一個因為自由戀愛而嫁到台灣來的越南女性武橋興的故事
她克服語言的障礙及家庭因素準備在台繼續攻讀研究所
也獲得丈夫最大的支持
記者最後作了一個小結
希望提供不同於一般新移民女性苦情的刻版印象的報導
(全文請見 http://140.119.187.60/index.asp?sec=6
【越籍配偶讀研所】武橋興苦讀不得閒)
有一個網友的回應
認為她不能跟一般的新移民女性相提並論:
"因為他不是被賣過來的"
我無意批評
也不能否認
大部分的新移民女性是靠仲介買賣來台灣的
她們並不像武橋興一樣擁有繼續開發自我的機會
也無法單以一篇報導忽視其他眾多新移民女性可能遭到的困境
但從"因為他不是被賣過來的"這句話
可以看出社會大眾提及"外籍新娘"時容易聯想到的"買賣"脈絡
而當我們把人理所當然的視為貨品般想像時
對於外籍配偶 新移民女性 移民勞工種種的歧視以及污名也就因此應運而生
"八東病房"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幕
是lisa看護三四年的"阿公"過世了
家屬齊聚於靈前
lisa獨自站在屋外
不斷的
默默的
擦眼淚
這三四年來
她幾乎24小時看護在阿公身邊
比任何人都知曉阿公的病情阿公的衰弱
看護工是一個必須會投入感情的工作
這也造成她自身的磨損心理壓力的來源
但直到最後一刻
才有人出來問她
要不要見阿公最後一面?
(我甚至懷疑
如果沒有攝影機緊盯著lisa
會有人注意到她的哭泣嗎)
從1989年因為國家工程建設而引進移民勞工後
台灣目前有三十六萬多個移民勞工
但十幾年來他們一直沒有被納入"勞基法"的範圍內
換句話說
他們沒有工作安全 最低薪資 以及工作時數的保障
影片中的三位外籍看護工幾乎是以病房為家
現在重症病患的家屬也是以病患需要24小時的看護為由
反對"家事服務法"的通過
但是
移民勞工
也是人
也要休假
社會學家韋伯說"暸悟"
要我們穿著別人的鞋去思考別人的腳步
想像
為了生計
為了家庭
必須離鄉背景
這樣一去大概三年
置身一個文化不同的國家
語言的隔閡
產生心理上的孤島
幾乎沒有朋友
可以聊天可以談心
陪你
慶祝生日
想像
每天你要幫病人梳洗 如廁 餵食
兩個小時翻一次身
跟他說話
放音樂給他聽
代替他的家人給他情感上的支持
(那誰來代替你的家人給你情感上的支持呢)
偶爾你還要協助護士進行一些醫療工作
(你連中文都還不太會講)
從早到晚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沒有真正的休假
想像
你跟病人間逐漸培養了感情
卻看著他一天一天衰老虛弱
你所要負擔的心理壓力
這些
你受得了嗎?
他們很了不起
高齡社會 少子化 雙薪家庭
造成近年來重症患者或無行為能力的長者無人照顧或有心卻無力看護的困境
於是1992年以來
政府開放大量引進外籍看護工
彌補了醫療照顧人力上的不足
在台灣長期醫療照顧工作上
這群外籍朋友的貢獻很大
但我們給他們的是什麼樣的待遇?
超時工作
低廉薪資
(他們的薪水一般只有台灣看護工的三分之一)
歧視
污名
我們的政府給他們的是什麼樣的待遇?
他們沒有自由的勞動力市場
(亦即不能隨便更換工作)
政府以"降低社會問題"為由
強制規定他們必須每六個月
進行一次健康檢查
而來自所謂"進步國家"的白種人並不受此規範
這裡面又隱含了什麼樣的意識形態?
在外籍配偶方面
政府甚至希望立法限制
唯擁有財產總額超過五百萬以上的新移民女性
才能取得在台身分證明
甚至不斷藉由媒體包裝炒作新移民女性降低台灣人口生產素質
(例如"新台灣之子"的標籤)
造成台灣社會大眾因為無知而造成的恐懼和對他們
及其子女的歧視
事實上
外籍配偶由於多數嫁給農工階級
她們提供了台灣勞動階層的人力
(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人可以參照夏曉鵑的"不要叫我外籍新娘"這本書)
除了漠視和限制
台灣政府還可以替他們做些什麼?
可以培養社工人員提供"喘息服務"
讓外籍看護工也能夠休假
紓解他們龐大的心理壓力
可以在社區大學辦各式各樣的課程
除了讓他們學習中文能夠溝通外
也鼓勵他們擁有並發揮自己本國的文化
其實
台灣本土
除了原住民外
閩南族群 客家族群 外省族群
都是一代一代移民過來的
那又為什麼我們不能接納這新一代的移民?
之前去參加GYSD的青年志工會議
席間有一位教授發言認為
當民眾不再企圖同化新移民
而能夠尊重欣賞彼此的文化時
台灣才算是真正的多元化社會
我覺得
這更需要政府從制度面的立法開始改善
更需要媒體的切實報導而不是過分渲染
甚至夾雜種族主義的意識型態
以前學校附近的滷味攤
看店的阿姨其中有一位來自越南
因為我很喜歡吃滷味
我可以天天吃滷味
所以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看到她
我都會跟她聊天
她有三年沒回家了
她有一個兒子
她是為了他而來到台灣工作
她說
她好想他
可是
沒辦法阿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
我在看八東病房的時候
她說"沒辦法阿"的表情常常會在我的腦海中跟lisa的臉重疊
同樣大大的眼睛帶著微笑卻又無奈
好希望那個真正多元的社會趕快來臨
我真的
好希望
延伸閱讀:
http://www.tiwa.org.tw/ TIWA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http://www.tiwa.org.tw/index.php?itemid=83&catid=9
工人版【家事服務法】立法總說明
夏曉鵑, 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 左岸文化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12月電影} The Five Obstructions

By Edith
at 2007-12-18T15:55
at 2007-12-18T15:55
東

By Charlie
at 2007-12-18T00:58
at 2007-12-18T00:58
南方影展第二天

By Faithe
at 2007-12-18T00:05
at 2007-12-18T00:05
請問有關流浪狗的紀錄片有哪些啊

By Dorothy
at 2007-12-17T00:24
at 2007-12-17T00:24
虞琳敏新作「主角」 明好萊塢上映

By Necoo
at 2007-12-16T23:25
at 2007-12-16T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