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歌仔戲班《郭懷一 》觀賞心得(上) - 戲曲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12-12-02T23:28

Table of Contents



台灣歌仔戲班《郭懷一 》觀賞心得(上)
圖文版:http://yw1962.blogspot.tw/2012/12/blog-post.html


劉南芳團長的企圖心很大,要在大稻埕戲苑這個400多人的中型劇院,呈現400年來台灣土
地上最沈重也最敏感的議題:殖民與剝削、族群矛盾與仇恨。其帶領的台灣歌仔戲班,是
否也具備能撐起這個題材的能量?

我對這個戲班是不熟悉的,希望就戲評戲,分享我這3個多小時的觀戲心得。


河洛歌仔戲班曾上演明鄭故事《東寧王國》、彰、泉械鬥為背景的《彼岸花》、清朝台灣
詩人《竹塹林占梅》;唐美雲歌仔戲團也曾演出台灣民主國的故事《黃虎印》,但以荷治
時期為題材可是第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


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歷史,在政治高度敏感的台灣,從來都不會被客觀的談論,而當歷史
故事與戲劇結合時,創作者的現實關懷與政治立場往往昭然若揭(還是我們誤會了?)。
上述的河洛作品與《黃虎印》在公演後,招致了許多批評,戲迷們希望藝術能夠更純淨,
不愛政治傳教;但戲劇的功能除了藝術娛樂,移風易俗、教化信念不也是重要任務嗎?老
實說,我也是懷著拿爆米花與可樂的心情要看《郭懷一》怎麼處理這些台灣最敏感的問題
。而她的確偷渡了,只是這次偷渡的不是政治意識,是希望以信仰與大愛的層次來超越族
群與仇恨。


要呈現漢人、原住民與荷蘭人三個族群衝突的歷史,劉團長選擇以郭懷一的故事為主線,
本劇一直到第九場之前,漢人、原住民與荷蘭人三者的戲份都算均衡。雖以郭懷一為劇名
,但上半場落幕之前,郭懷一這條線並沒有特別吃重。第九場之後,郭懷一起事才算正式
展開。


統治者剝削漢人與原住民,麻豆社原住民不滿欺壓,存反抗之心,但新港社的原住卻民向
荷蘭人妥協,同樣都是原住民,面對殖民者卻有不同的反應,關於這一點,電影《賽德克
巴萊》去年已為我們做了國民教育,就不多說。


漢人郭懷一,作為地區結首與大商人,為求平安,起初與荷蘭人妥協,但在屠殺事件發生
後,決定與原住民兄弟一同起事反抗,但因妻舅告密,失敗告終。


統治者的荷蘭人,相對於東印度公司派來暴虐形象的官長,牧師與女兒進入原住民村落辦
教育、奉獻服務,是比較軟性的形象。牧師希望自己能運用教會力量影響東印度公司,並
且對荷蘭官長以真理開導,企圖和解族群間的殺戮仇恨。


寫到這裡,我已感覺吃力,這是一個多麼大又沈重的題材,無怪劉南芳團長說:
「這次的寫作過程對我而言十分痛苦,而我終於透過了劇本、把我的痛苦傳達給了別人…
這齣戲真實的內容太多了,台上搬演的逃亡、屠殺、抗爭…大部分都是歷史上的真實,這
使我寫作時心情沈重不堪。」


我認為劉團長把這個題材做這麼大,又在大稻埕這等規模的劇院看戲,正是本劇與觀眾不
可承受之重。


這部劇本的涵蓋面與人物非常豐富,拿來當電視劇本拍都不為過,但在內台上演實在太大
,大到足夠拆成兩部戲來發展,我認為可以考慮拆成:
1.郭懷一其人與抗荷事件。
2.1650年代的台灣:荷人、漢人、原住民共存的歷史面貌。


前者比較容易按傳統歌仔戲的方式操作,不妨多發揮郭懷一的商人身分,帶出17世紀福爾
摩莎的經貿地位與漢人的生活方式,再保留本劇郭懷一、都清秋與元配的三角關係生旦戲
。如此,歷史的風貌可以被呈現,也可以將敏感的政治族群議題轉為荷治台灣的經濟風貌
,凸顯台灣海島特色;而郭懷一感情/婚姻的劇情也可以做成恩義兩難全的段子。相信以
王蘭花的小生魅力,應該可以把郭懷一演的玉樹臨風,滿足傳統觀眾的胃口。


後者的作法,只要將郭懷一家庭的支線裁去即可,因為這部戲的前九場,劇本已非常完整
。我甚至認為,若不是劇名叫做《郭懷一》,第9場在莎韻與秀冬那斷人心腸的哀歌之後
,就可以謝幕收工了。


第9場哀歌,是全劇最動人心魄的一段,莎韻與秀冬兩人重唱,老媽媽對著祖靈悲唱泣訴
苦痛,荷蘭人秀冬不知該如何化解這場殺戮的仇恨,只能祈求上帝的恩典與愛臨到,以化
解這流無辜人血的罪。廖秋女士的唱功了得,哭得我肝腸寸斷、眼眶帶淚,真不愧是資深
苦旦,戲友們說唱得會牽絲應該就是這樣吧。


正是因為這第9場的哀歌已將戲劇層次提高到族群仇恨這麼嚴肅的議題,以致第11場安排
郭懷一老婆以逗趣的方式大吃飛醋,讓人覺得此時輕鬆好像是一種罪惡XD。丑角的詼諧與
趣味本是歌仔戲的招牌戲,可以帶動全場氣氛;但第9場已經哭得天昏地暗、第10場槍戰
死一堆人,此時郭懷一老婆來個大吃醋,我的情緒只好來個大錯亂啊。


之所以建議可將此劇拆成兩部,是想親愛的團長說,120-150分鐘的戲就夠了,180鐘以上
我的膀胱跟腦袋都吃不消啊。


--
Tags: 戲曲

All Comments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2-12-07T11:12
推一個~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12-12-09T09:01
看完之後引起我的興趣了 下次有演出會想看

<郭懷一> 音樂設計理念 (下)

Tom avatar
By Tom
at 2012-11-30T13:12
音樂設計 陳歆翰 南芳老師的戲詞帶有濃厚的情感和文學底蘊,所以在漢人的曲調編寫上,讓我省力許 多。我使用傳統曲調做為變化的素材,融合南管音樂來編寫郭懷一和都清秀的重點唱段, 並為身為藝旦的都清秀設定音樂動機,希望呈現漢人文化較為細膩的情感以及發揚生旦戲 的特色。平埔族在劇情中占有相當大的篇幅,唱段也相當 ...

<郭懷一>音樂設計(上)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12-11-29T20:37
音樂設計-陳歆翰 還記得第一次劇本會議時,我聽著南芳老師眉飛色舞地講解劇情內容,讓我對這個故 事充滿感動與期待,腦海中出現滿滿的旋律和創作靈感,心想,我一定可以很快速的寫出 來。然而,「代誌絕對不是像憨人所想的這麼簡單!」在經過幾周的資料收集和創作思索 後,我竟然卡住了!事前工作竟然動彈不得地卡住了 ...

新元素與新色彩《郭懷一》導演創作構(下)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12-11-29T10:28
各劇種的表演方式本來就存在差異,京劇從動作美化而成為程式化,歌仔戲又從程式裡 變化為生活氣息的表演。《郭懷一》這齣戲中,漢人較傳統,而原住民的表演較生活化; 漢人的感情是含蓄的,而原住民是直接而強烈。像是廖秋老師的聲音是非常有特色的,但 是平常觀眾都聽他的「七字調」等傳統曲調,這一次透過原住民「莎韻」這個角色 ...

新元素與新色彩《郭懷一》導演創作構想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2-11-28T21:40
新元素與新色彩 —《郭懷一》導演創作構想 黃駿雄 過去看過許多「揭竿起義」的劇目,表現被壓迫者的抗爭,劇中塑造英雄大都是比較單一 性的「義無反顧」。「起義」總是有侵略、反抗、犧牲的,但是《郭懷一》這齣戲在劇本 上提供了新鮮的思考,包括漢人與原住民之間對荷蘭人的反應有區隔,同時在侵略者中又 加入牧師的線索,讓 ...

回不去的楊麗花

Victoria avatar
By Victoria
at 2012-11-26T21:38
雖然版上有很多人的分享,但是我還是想寫一下,記錄一下這次朝聖之後的心情 小時候家裡都看楊麗花,台視沒演就看中視,二台都沒有才偶爾會轉到華視去. 我記得我對葉青沒有特殊喜好,只是覺得他的牙齒很醜.. 但是長大之後再看葉青,牙齒好像就變美了(?) 記得小時候看孫臏鬥龐涓,我好討厭龐涓阿..覺得這個大壞蛋.. 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