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紀錄(下):從個人新聞台到個人電視台 - 壹電視
By Thomas
at 2012-10-09T23:16
at 2012-10-09T23:16
Table of Contents
夢之紀錄(下):從個人新聞台到個人電視台/陳裕鑫
http://goo.gl/Qxhk1
「壹電視」及「明日報」的易主與停刊,是夢想的破碎。但到底是哪些夢想破了?哪些夢
想碎了?
兩場媒體夢的實驗,新聞獨立是共同的特色。2000年時,「新新聞周刊」在社長王健壯等
資深媒體人的經營下,為新聞獨立作最好的實踐,這股精神也因與 PChome集團共同創辦
「明日報」,而成為「明日報」新聞事業的靈魂。同樣的,黎智英雖然在設定媒體政策上
,因為扒糞風格備受爭議,但向來尊重編採獨立,「壹電視新聞台」創台三年,黎智英對
新聞沒講過一句話,也沒有人敢來關說。
但新聞獨立不是實驗,它本來就是媒體作為第四權的本質。「壹電視」的全HD、數位化,
也還不是夢,它只是媒體產業的歴程,是工作。
「壹電視」的夢,是從黎智英邀請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譚家明,專程到台灣為新聞部上課
開始。
譚家明是香港第二十六屆金像奬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他導演的電影「父子」獲該屆最佳
電影,也曾以「阿飛正傳」、「東邪西毒」分別獲得台灣金馬奬的最佳剪輯。他專研電影
,與新聞沒有任何淵源,同樣的,會中途想逃離電影院的黎智英,也與電影沒有任何淵源
,直到有一天他約了譚家明見面。
黎智英向譚家明提出一個問題:新聞可不可以像電影?
溫文儒雅的譚導演第一時間,很客氣地說不可能,因為這是不同的影像概念。但黎不死心
,雙方幾度聯繫,譚導演終於答應每星期六,專程搭機來台灣,為壹電視新聞部上「譚導
演的十二堂課」,限制名額,而且不准錄影。事後,我簽核譚導演的車馬費,只能說「好
貴」,但貴得有價值。
從2010年3月27日開始,我與其他主管、攝影記者,一起享用昂貴而紮實的「譚導演的十
二堂課」。他分析了各種電影的劇本、鏡頭運用、剪輯、音樂等要素,也拿我們實際拍攝
的新聞影片,當作範例檢討,一步一步推演黎智英口中的「電影版」新聞影片。
新聞與電影本質雖然不同,但有些新聞素材如人物或調查報導,用紀錄片的手法,更能有
動人的力量;新聞現場,一個鏡頭只是一個角度,透過如電影劇本般的詳細規劃,多機運
用,更能呈現事件的多面貌。
譚導演的最後一堂課,開列必看電影的清單。三年來,我就依譚導演與黎智英所搭起的這
座橋,看到每幅新聞的夢:在不公不義的新聞裡,看到卡爾.德萊葉「聖女貞德受難記」
的控訴圖像;在社會新聞裡,浮現奇士勞斯基「十誡」的人性掙扎;在哀傷的事件,想起
安哲羅普洛斯「霧中風景」,小兄妹的孤寂旅途。而在歡欣的愛情或得獎新聞,又是傳來
《萬花嬉春》裡,雨中「Singing in the rain」的歌聲。
詹宏志與黎智英大開大闔,前者創辦了全球第一個網路原生媒體,每天一千則新聞;後者
,創辦了亞洲最數位化的電視台,連中國、日本都瞠乎其後。詹、黎二人都把夢想的門檻
拉得很高,做非常碩大的夢。
但在2000年2月的某一天,詹宏志在敦化南路的辦公室,和總經理李宏麟、我,三個人思
考個人在網路媒體的角色時,意外冒出了個人媒體的構想,「個人新聞台」這名詞於焉誕
生,隨後創造了華人世界第一個部落格社群。
「個人新聞台」滿足個人可以辦報的動機,是個人副刊,也是個人媒體,是每個人的小夢
想。2000年4月10日開台後,四個月內衝破一萬台,人氣與文章的華采,讓「個人新聞台
」光芒不下於「明日報」,米果等人在「明日報」創立的「五年級訓導處」社群,一時之
間,讓民國50到60年出生的族群,彼此以「五年級同學會」相稱,蔚為流行,即是一例。
兩萬個「個人新聞台」的小夢想,集合成個人社群的大夢想。當「明日報」在2001年2月
要停刊時,台長們串聯向詹宏志請命,終於在PChome保留「個人新聞台」。即使它現在已
不再獨領風騷,但「個人新聞台」在個人媒體發展的里程碑,仍是重要的起點。
如果「個人新聞台」可以打破圖文的辦報門檻,在視訊媒體的發展上,是不是也可以打破
高昂的辦電視台門檻,而不必都要像黎智英花費上億元,才能創建電視台?
壹電視在今年年初即不斷研發,要打破電視台門檻的「個人電視台」。簡單的口號:你不
必像黎智英花費數億,也可以擁有自已的電視台。
不同於youtube的頻道功能,只是上傳影片的簡單陳列排序。「個人電視台」應具有像專
業電視的播報鏡面,可編輯的節目清單,可編輯的新聞畫面,也應具有數量豐富的數位新
聞資料庫可供分享。它的目標是:打破電視台的技術與資本門檻,讓每個人都可以辦電視
台,電視台也不再是被壟斷的媒體,就如同因為網路媒體的興起,平面媒體不再獨占發言
權。
最困難的技術在於播報鏡面。一個人在家裡最簡陋的環境,如何呈現專業電視台的播報畫
面?國外廠商做不到,我提出構想後,工程部門與合作廠商後來做到了,而且在家裡不必
準備綠幕或藍幕,一樣可以除去背景,再結合我們提供的播報模組或虛擬攝影棚模組,成
為最吸引人的電視畫面。壹電視後來也根據這項構想,申請了專利。
我們可以這樣想像,一個人或一個小公司,可以用「個人電視台」,開設富有特色的電視
台:
──各校園可以用「個人電視台」,架設各校園的「校園電視台」;
──自己可以當主播,把壹電視當天的新聞,重新排序,從不一樣的角度,播報重點全然
不同的晚間新聞;
──愛美的達人,可以開闢「美妝電視台」;
──自己當劉寶傑,開闢自己的「關鍵時刻」;
──各購物網站可以開闢「購物電視站」
──公民記者可以組成「公民電視台」,全時段播報調查報導。
還可以想像:以壹電視作為母體,不斷提供新聞影片素材,以及不斷把成熟的技術模組化
,提供給「個人電視台」的用戶。一個人只要一條網路線、一台電腦、一台家用攝影機,
就可以開設專業化的「個人電視台」,而且是直接架設在每天百萬人次瀏覽的壹電視網域
,以及已有五十萬人下載的壹電視新聞台APP之內。
這是何等豐收的時刻:上百家、上千家,甚至上萬家的電視台,呈現各家爭鳴的觀點。原
本因為資本與技術,而被財團壟斷的電視台,一夜之間成為公民社會的表達利器,而不是
政黨或財團獨占的媒體工具。
或許,有些先進可能會認為這沒啥價值,因為現在網路上到處是上傳的影帶。也或許,在
類比的有線系統台上架,是可以計算收益,但「個人電視台」這種夢想,是無法在金錢的
天平上秤重。
台灣不缺夢想,感謝壹電視裡敢作夢的夥伴們,一起作這些無法秤重的夢。
聽到太多人想買動產、不動產,又有誰要買夢想?願意和壹電視一起作夢?
(圖:http://goo.gl/16w3d)
譚家明導演在壹電視新聞部上課。
(圖:http://goo.gl/hT09p)
哀傷的新聞,如「霧中風景」。
(圖:http://goo.gl/NbfYC)
喜悅的影像,有「萬花嬉春」的歌聲。
--
http://goo.gl/Qxhk1
「壹電視」及「明日報」的易主與停刊,是夢想的破碎。但到底是哪些夢想破了?哪些夢
想碎了?
兩場媒體夢的實驗,新聞獨立是共同的特色。2000年時,「新新聞周刊」在社長王健壯等
資深媒體人的經營下,為新聞獨立作最好的實踐,這股精神也因與 PChome集團共同創辦
「明日報」,而成為「明日報」新聞事業的靈魂。同樣的,黎智英雖然在設定媒體政策上
,因為扒糞風格備受爭議,但向來尊重編採獨立,「壹電視新聞台」創台三年,黎智英對
新聞沒講過一句話,也沒有人敢來關說。
但新聞獨立不是實驗,它本來就是媒體作為第四權的本質。「壹電視」的全HD、數位化,
也還不是夢,它只是媒體產業的歴程,是工作。
「壹電視」的夢,是從黎智英邀請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譚家明,專程到台灣為新聞部上課
開始。
譚家明是香港第二十六屆金像奬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他導演的電影「父子」獲該屆最佳
電影,也曾以「阿飛正傳」、「東邪西毒」分別獲得台灣金馬奬的最佳剪輯。他專研電影
,與新聞沒有任何淵源,同樣的,會中途想逃離電影院的黎智英,也與電影沒有任何淵源
,直到有一天他約了譚家明見面。
黎智英向譚家明提出一個問題:新聞可不可以像電影?
溫文儒雅的譚導演第一時間,很客氣地說不可能,因為這是不同的影像概念。但黎不死心
,雙方幾度聯繫,譚導演終於答應每星期六,專程搭機來台灣,為壹電視新聞部上「譚導
演的十二堂課」,限制名額,而且不准錄影。事後,我簽核譚導演的車馬費,只能說「好
貴」,但貴得有價值。
從2010年3月27日開始,我與其他主管、攝影記者,一起享用昂貴而紮實的「譚導演的十
二堂課」。他分析了各種電影的劇本、鏡頭運用、剪輯、音樂等要素,也拿我們實際拍攝
的新聞影片,當作範例檢討,一步一步推演黎智英口中的「電影版」新聞影片。
新聞與電影本質雖然不同,但有些新聞素材如人物或調查報導,用紀錄片的手法,更能有
動人的力量;新聞現場,一個鏡頭只是一個角度,透過如電影劇本般的詳細規劃,多機運
用,更能呈現事件的多面貌。
譚導演的最後一堂課,開列必看電影的清單。三年來,我就依譚導演與黎智英所搭起的這
座橋,看到每幅新聞的夢:在不公不義的新聞裡,看到卡爾.德萊葉「聖女貞德受難記」
的控訴圖像;在社會新聞裡,浮現奇士勞斯基「十誡」的人性掙扎;在哀傷的事件,想起
安哲羅普洛斯「霧中風景」,小兄妹的孤寂旅途。而在歡欣的愛情或得獎新聞,又是傳來
《萬花嬉春》裡,雨中「Singing in the rain」的歌聲。
詹宏志與黎智英大開大闔,前者創辦了全球第一個網路原生媒體,每天一千則新聞;後者
,創辦了亞洲最數位化的電視台,連中國、日本都瞠乎其後。詹、黎二人都把夢想的門檻
拉得很高,做非常碩大的夢。
但在2000年2月的某一天,詹宏志在敦化南路的辦公室,和總經理李宏麟、我,三個人思
考個人在網路媒體的角色時,意外冒出了個人媒體的構想,「個人新聞台」這名詞於焉誕
生,隨後創造了華人世界第一個部落格社群。
「個人新聞台」滿足個人可以辦報的動機,是個人副刊,也是個人媒體,是每個人的小夢
想。2000年4月10日開台後,四個月內衝破一萬台,人氣與文章的華采,讓「個人新聞台
」光芒不下於「明日報」,米果等人在「明日報」創立的「五年級訓導處」社群,一時之
間,讓民國50到60年出生的族群,彼此以「五年級同學會」相稱,蔚為流行,即是一例。
兩萬個「個人新聞台」的小夢想,集合成個人社群的大夢想。當「明日報」在2001年2月
要停刊時,台長們串聯向詹宏志請命,終於在PChome保留「個人新聞台」。即使它現在已
不再獨領風騷,但「個人新聞台」在個人媒體發展的里程碑,仍是重要的起點。
如果「個人新聞台」可以打破圖文的辦報門檻,在視訊媒體的發展上,是不是也可以打破
高昂的辦電視台門檻,而不必都要像黎智英花費上億元,才能創建電視台?
壹電視在今年年初即不斷研發,要打破電視台門檻的「個人電視台」。簡單的口號:你不
必像黎智英花費數億,也可以擁有自已的電視台。
不同於youtube的頻道功能,只是上傳影片的簡單陳列排序。「個人電視台」應具有像專
業電視的播報鏡面,可編輯的節目清單,可編輯的新聞畫面,也應具有數量豐富的數位新
聞資料庫可供分享。它的目標是:打破電視台的技術與資本門檻,讓每個人都可以辦電視
台,電視台也不再是被壟斷的媒體,就如同因為網路媒體的興起,平面媒體不再獨占發言
權。
最困難的技術在於播報鏡面。一個人在家裡最簡陋的環境,如何呈現專業電視台的播報畫
面?國外廠商做不到,我提出構想後,工程部門與合作廠商後來做到了,而且在家裡不必
準備綠幕或藍幕,一樣可以除去背景,再結合我們提供的播報模組或虛擬攝影棚模組,成
為最吸引人的電視畫面。壹電視後來也根據這項構想,申請了專利。
我們可以這樣想像,一個人或一個小公司,可以用「個人電視台」,開設富有特色的電視
台:
──各校園可以用「個人電視台」,架設各校園的「校園電視台」;
──自己可以當主播,把壹電視當天的新聞,重新排序,從不一樣的角度,播報重點全然
不同的晚間新聞;
──愛美的達人,可以開闢「美妝電視台」;
──自己當劉寶傑,開闢自己的「關鍵時刻」;
──各購物網站可以開闢「購物電視站」
──公民記者可以組成「公民電視台」,全時段播報調查報導。
還可以想像:以壹電視作為母體,不斷提供新聞影片素材,以及不斷把成熟的技術模組化
,提供給「個人電視台」的用戶。一個人只要一條網路線、一台電腦、一台家用攝影機,
就可以開設專業化的「個人電視台」,而且是直接架設在每天百萬人次瀏覽的壹電視網域
,以及已有五十萬人下載的壹電視新聞台APP之內。
這是何等豐收的時刻:上百家、上千家,甚至上萬家的電視台,呈現各家爭鳴的觀點。原
本因為資本與技術,而被財團壟斷的電視台,一夜之間成為公民社會的表達利器,而不是
政黨或財團獨占的媒體工具。
或許,有些先進可能會認為這沒啥價值,因為現在網路上到處是上傳的影帶。也或許,在
類比的有線系統台上架,是可以計算收益,但「個人電視台」這種夢想,是無法在金錢的
天平上秤重。
台灣不缺夢想,感謝壹電視裡敢作夢的夥伴們,一起作這些無法秤重的夢。
聽到太多人想買動產、不動產,又有誰要買夢想?願意和壹電視一起作夢?
(圖:http://goo.gl/16w3d)
譚家明導演在壹電視新聞部上課。
(圖:http://goo.gl/hT09p)
哀傷的新聞,如「霧中風景」。
(圖:http://goo.gl/NbfYC)
喜悅的影像,有「萬花嬉春」的歌聲。
--
Tags:
壹電視
All Comments
By Rachel
at 2012-10-11T21:56
at 2012-10-11T21:56
By Doris
at 2012-10-16T08:53
at 2012-10-16T08:53
Related Posts
壹傳媒裁員案 北市15日說明
By Tristan Cohan
at 2012-10-08T19:57
at 2012-10-08T19:57
夢之紀錄(上):一則簡訊與一封信╱陳裕鑫
By Susan
at 2012-10-07T22:07
at 2012-10-07T22:07
壹電視主播王又冉耍Q 小童錯呼小蜜桃
By Gilbert
at 2012-10-07T04:51
at 2012-10-07T04:51
壹電視失敗元凶? NCC:審查程序依法辦
By Annie
at 2012-10-06T20:08
at 2012-10-06T20:08
大獨裁者落難記上架
By Zora
at 2012-10-06T18:03
at 2012-10-06T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