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劊人心 - 電影
By Quanna
at 2008-10-11T23:58
at 2008-10-11T23:58
Table of Contents
三月份當我聽NPR節目Fresh Air的某一集podcast時,影評人David Edelstein
說他第一次看完1997原版《大快人心》(Funny Games)的DVD後,氣得把DVD拿出來折
成兩半丟掉垃圾桶,聽到這裡我不禁偷笑,如果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也聽
到這段一定會很得意,這正是他之所以要重拍自己十年前同名原作的原因。
在我心目中,麥可漢內克絕對是當代最了不起的「恐怖片」大師!在這裡我所
謂的「恐怖片」當然不是指類型電影的恐怖片,而是說麥可漢內克對於人性清晰的
解剖,對中產階級價值崩壞的殘酷對待,會讓人產生一種從心底頓失安全感的恐懼
。也因此麥可漢內克作品中的暴力,是導演刻意冷血地將主角丟到如此剝削的情境
之下,意圖操弄主角的反應,更冷靜地觀察不冷靜的觀眾在銀幕之下的情緒,來完
成哲學及心理學背景出身的他對於人性的辯證。
1997年的原版《大快人心》,麥可漢內克就已經用最極端的方式探討他最感興
趣的三大主題:中產階級價值、暴力、及影像操弄。十年後的重拍作,他把實驗的
焦點專門指向領導全世界電影價值及中產價值的美國。
對於絕大部分的商業電影來說,電影裡的「暴力」其實是一種「美學」;一種
結合了精巧的動作設計、華麗的攝影機運動、以及凌厲的剪接,運用各種電影語言
來呈現暴力動作場面。美國電影B級片中一向就有剝削電影(exploitation film)賣
弄暴力血腥的傳統,近幾年來電腦特效與化妝技術的日新月異,讓如《奪魂鋸》系
列的torture porn電影竟然又開始大復興。但無論這類電影的虐殺鏡頭有多麼逼真
,終究只是一種奇觀式的展現。三幕劇的固定劇情安排、風格化的燈光及場面調度
,都是導演和觀眾之間的默契,導演操弄著觀眾對暴力色情嗜血的慾望,卻保證最
後觀眾仍會安全安心地走出電影院。《大劊人心》(Funny Games U.S.)意圖破除的
就是這種迷思。幾乎違背了所有torture porn電影的商業公式,狗和小孩是最先死
的兩個角色,無辜的男女主角被虐殺慘死,兇手逍遙法外繼續尋找下一個獵物。觀
眾的情感沒辦法投射到任何一個角色(無論是善良的夫婦或是冷血的反派),對於劇
情的期待(好人勇敢抵抗而反敗為勝或是鉅細靡遺的暴力裸露畫面)也一再落空。同
樣都是控制觀眾的觀影情緒,麥可漢內克卻是藉由揭露現實暴力毫無美感的本質,
挑起觀眾的失望,來檢視反省剝削電影影迷執迷暴力鏡頭背後的冷酷心理。
而雖然原版故事的背景是德國,但是《大劊人心》描寫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卻
根本像是量身訂做一般,顯然中產階級的基本價值觀與生活模式沒有國界之分。支
撐中產階級穩固社經地位的,除了資產之外,就是一種堅持禮貌與矜持的教養。這
種道德觀代表了中產階級待人接物的態度,也彰顯了中產階級的一種形而外的氣質
,甚或是區隔中產階級與其他族群的一種尊貴與驕傲。《大快人心》最讓人不寒而
慄的,就是帶著教養與禮貌的兩位青少年,行徑卻如流氓般地摧毀這個中產階級家
庭的一切。麥可漢內克用如此真實又殘酷的情節設定,揭示了中產階級依賴著教養
與禮貌做為對外互動的基本默契,期待對方以相等的禮貌回應,這樣單純的運作模
式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不過不知道是因為我十年前《大快人心》強烈的觀影經驗印象深刻至今,所有
情節結局及關鍵劇情都還記得一清二楚;還是因為我也是《奪魂鋸》(SAW)系列,
以及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的忠實影迷,也是對口味越來越重的B級片
暴力場面麻痺的其中一份子。這次重拍版的《大劊人心》對我而言竟然已經沒有任
何的驚喜,不復當年如坐針氈的沉重壓迫感。我檢視自己十年前與十年後觀影感受
相差如此巨大的原因,發現除了上述兩者外,應該還是我這次對於麥可漢內克的錯
誤期望。
我原本以為,這些年來面對影像暴力越來越多樣的題材,越來越逼真的暴力鏡
頭,即使只是照著鏡頭重拍《大快人心》,麥可漢內克應該也有更新更犀利的批判
。原來其實該說的話,《大快人心》在十年前就已經講完了,除了更進一步諷刺美
國文化,《大劊人心》比較十年前並沒有什麼新觀點。當然即使今天來看,《大快
人心》仍然是一部極為進步的電影,他批判的深度與影像的創意都占有經典地位。
但是當它想要批判的對象正以更快的速度滲透到更多的媒介中時,《大劊人心》的
暮鼓晨鐘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尤其是當《大快人心》本身的創意甚至被狡猾的
好萊塢偷渡挪用時!
08年好萊塢最偉大的鉅作《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克里斯多夫諾蘭
(Christopher Nolan)和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的「小丑」最驚艷之處,就是這
個反派只是為了作惡而作惡,不需要苦衷更不需要理由。不為權不為錢,他只是為
了樂趣不斷始盡各種邪惡手法刺激正義一方,引誘正義墮落。我不敢講這個令人不
寒而慄的反派設定是否有抄襲嫌疑,但是的確與《大快人心》的反派有諸多相似之
處。甚至小丑對於自己的破相作了兩個似是而非的解釋,在《大快人心》中竟也有
類似的情節:反派之一Paul也對另一反派Peter的背景提供兩個莫名其妙的說法。
所以美國影評界對《大劊人心》一致的惡評,完全不令人意外。只是看到諸多
美國影評異口同聲地抱怨被麥可漢內克操弄的不爽,倒是完全落實了686老大在〈
俄羅斯還沒準備好〉這篇文章中留言帶到的批評(註),也顯示了偽善的美國人觀影
品味的幼稚(被B級片的商業元素操弄而不自覺,被麥可漢內克刻意提示下的自覺被
操弄倒是很氣憤)。因此《大劊人心》這樣票房和評論的失利,是否也算是麥可漢
內克的求仁得仁?倒是身兼執行製作的女主角納歐蜜華茲(Naomi Watts)再次證明
了自己仍然是美國獨立製片的天后!
(註)686 無角度:http://www.wretch.cc/blog/dennischan
有自省能力的觀眾很可能會有被羞辱感,缺乏自省能力的觀眾則不會承認自己是那
被影射的象徵物……於是所有因為觀看電影所引發的難堪與難受會使得他們把矛頭
指回向導演
--
部落格 http://haochao.blogspot.com
網路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hao/sets
--
說他第一次看完1997原版《大快人心》(Funny Games)的DVD後,氣得把DVD拿出來折
成兩半丟掉垃圾桶,聽到這裡我不禁偷笑,如果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也聽
到這段一定會很得意,這正是他之所以要重拍自己十年前同名原作的原因。
在我心目中,麥可漢內克絕對是當代最了不起的「恐怖片」大師!在這裡我所
謂的「恐怖片」當然不是指類型電影的恐怖片,而是說麥可漢內克對於人性清晰的
解剖,對中產階級價值崩壞的殘酷對待,會讓人產生一種從心底頓失安全感的恐懼
。也因此麥可漢內克作品中的暴力,是導演刻意冷血地將主角丟到如此剝削的情境
之下,意圖操弄主角的反應,更冷靜地觀察不冷靜的觀眾在銀幕之下的情緒,來完
成哲學及心理學背景出身的他對於人性的辯證。
1997年的原版《大快人心》,麥可漢內克就已經用最極端的方式探討他最感興
趣的三大主題:中產階級價值、暴力、及影像操弄。十年後的重拍作,他把實驗的
焦點專門指向領導全世界電影價值及中產價值的美國。
對於絕大部分的商業電影來說,電影裡的「暴力」其實是一種「美學」;一種
結合了精巧的動作設計、華麗的攝影機運動、以及凌厲的剪接,運用各種電影語言
來呈現暴力動作場面。美國電影B級片中一向就有剝削電影(exploitation film)賣
弄暴力血腥的傳統,近幾年來電腦特效與化妝技術的日新月異,讓如《奪魂鋸》系
列的torture porn電影竟然又開始大復興。但無論這類電影的虐殺鏡頭有多麼逼真
,終究只是一種奇觀式的展現。三幕劇的固定劇情安排、風格化的燈光及場面調度
,都是導演和觀眾之間的默契,導演操弄著觀眾對暴力色情嗜血的慾望,卻保證最
後觀眾仍會安全安心地走出電影院。《大劊人心》(Funny Games U.S.)意圖破除的
就是這種迷思。幾乎違背了所有torture porn電影的商業公式,狗和小孩是最先死
的兩個角色,無辜的男女主角被虐殺慘死,兇手逍遙法外繼續尋找下一個獵物。觀
眾的情感沒辦法投射到任何一個角色(無論是善良的夫婦或是冷血的反派),對於劇
情的期待(好人勇敢抵抗而反敗為勝或是鉅細靡遺的暴力裸露畫面)也一再落空。同
樣都是控制觀眾的觀影情緒,麥可漢內克卻是藉由揭露現實暴力毫無美感的本質,
挑起觀眾的失望,來檢視反省剝削電影影迷執迷暴力鏡頭背後的冷酷心理。
而雖然原版故事的背景是德國,但是《大劊人心》描寫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卻
根本像是量身訂做一般,顯然中產階級的基本價值觀與生活模式沒有國界之分。支
撐中產階級穩固社經地位的,除了資產之外,就是一種堅持禮貌與矜持的教養。這
種道德觀代表了中產階級待人接物的態度,也彰顯了中產階級的一種形而外的氣質
,甚或是區隔中產階級與其他族群的一種尊貴與驕傲。《大快人心》最讓人不寒而
慄的,就是帶著教養與禮貌的兩位青少年,行徑卻如流氓般地摧毀這個中產階級家
庭的一切。麥可漢內克用如此真實又殘酷的情節設定,揭示了中產階級依賴著教養
與禮貌做為對外互動的基本默契,期待對方以相等的禮貌回應,這樣單純的運作模
式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不過不知道是因為我十年前《大快人心》強烈的觀影經驗印象深刻至今,所有
情節結局及關鍵劇情都還記得一清二楚;還是因為我也是《奪魂鋸》(SAW)系列,
以及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的忠實影迷,也是對口味越來越重的B級片
暴力場面麻痺的其中一份子。這次重拍版的《大劊人心》對我而言竟然已經沒有任
何的驚喜,不復當年如坐針氈的沉重壓迫感。我檢視自己十年前與十年後觀影感受
相差如此巨大的原因,發現除了上述兩者外,應該還是我這次對於麥可漢內克的錯
誤期望。
我原本以為,這些年來面對影像暴力越來越多樣的題材,越來越逼真的暴力鏡
頭,即使只是照著鏡頭重拍《大快人心》,麥可漢內克應該也有更新更犀利的批判
。原來其實該說的話,《大快人心》在十年前就已經講完了,除了更進一步諷刺美
國文化,《大劊人心》比較十年前並沒有什麼新觀點。當然即使今天來看,《大快
人心》仍然是一部極為進步的電影,他批判的深度與影像的創意都占有經典地位。
但是當它想要批判的對象正以更快的速度滲透到更多的媒介中時,《大劊人心》的
暮鼓晨鐘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尤其是當《大快人心》本身的創意甚至被狡猾的
好萊塢偷渡挪用時!
08年好萊塢最偉大的鉅作《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克里斯多夫諾蘭
(Christopher Nolan)和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的「小丑」最驚艷之處,就是這
個反派只是為了作惡而作惡,不需要苦衷更不需要理由。不為權不為錢,他只是為
了樂趣不斷始盡各種邪惡手法刺激正義一方,引誘正義墮落。我不敢講這個令人不
寒而慄的反派設定是否有抄襲嫌疑,但是的確與《大快人心》的反派有諸多相似之
處。甚至小丑對於自己的破相作了兩個似是而非的解釋,在《大快人心》中竟也有
類似的情節:反派之一Paul也對另一反派Peter的背景提供兩個莫名其妙的說法。
所以美國影評界對《大劊人心》一致的惡評,完全不令人意外。只是看到諸多
美國影評異口同聲地抱怨被麥可漢內克操弄的不爽,倒是完全落實了686老大在〈
俄羅斯還沒準備好〉這篇文章中留言帶到的批評(註),也顯示了偽善的美國人觀影
品味的幼稚(被B級片的商業元素操弄而不自覺,被麥可漢內克刻意提示下的自覺被
操弄倒是很氣憤)。因此《大劊人心》這樣票房和評論的失利,是否也算是麥可漢
內克的求仁得仁?倒是身兼執行製作的女主角納歐蜜華茲(Naomi Watts)再次證明
了自己仍然是美國獨立製片的天后!
(註)686 無角度:http://www.wretch.cc/blog/dennischan
有自省能力的觀眾很可能會有被羞辱感,缺乏自省能力的觀眾則不會承認自己是那
被影射的象徵物……於是所有因為觀看電影所引發的難堪與難受會使得他們把矛頭
指回向導演
--
部落格 http://haochao.blogspot.com
網路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hao/sets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Elma
at 2008-10-14T11:01
at 2008-10-14T11:01
By Zanna
at 2008-10-14T13:40
at 2008-10-14T13:40
By David
at 2008-10-17T01:03
at 2008-10-17T01:03
By Blanche
at 2008-10-19T16:33
at 2008-10-19T16:33
By Hedy
at 2008-10-22T09:29
at 2008-10-22T09:29
Related Posts
愛在暹邏 Love of Siam
By Ethan
at 2008-10-11T17:58
at 2008-10-11T17:58
金馬影展不負責推理電影片單
By Oscar
at 2008-10-11T02:26
at 2008-10-11T02:26
黑女孩(非洲電影之父首部長片)
By Rae
at 2008-10-10T22:37
at 2008-10-10T22:37
《街舞開戰》:懂或不懂嘻哈街舞運動,都值得一看
By Robert
at 2008-10-10T18:04
at 2008-10-10T18:04
「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
By Joseph
at 2008-10-10T12:06
at 2008-10-10T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