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聞其詳/胡士托風波 除了音樂革命以外 - 李安
By Iris
at 2009-10-12T14:09
at 2009-10-12T14:09
Table of Contents
【聯合晚報╱聞天祥】 2009.10.11
李安的「胡士托風波」雖然選擇了一個美國流行音樂文化史上的著名事件為題材,但影片
的重心並非演唱會。
以「胡士托」為名,卻不拍演唱會內容,尤其是在四十周年這個特別的年份,恐怕搖滾迷
會無所適從。但好玩的地方也在這裡。我記得坎城首映後,有些人說他的「預期心理」沒
被滿足;而我卻正好相反,因為我期待看到的正是:李安個人印記要如何蓋在這部往事如
煙又全然美式文化的電影之上?
而事實也證明了,這部描述「胡士托音樂節」如何在無心插柳、從零到有的電影,其目的
仍是在凸顯促成這個里程碑活動的主人翁的內在轉折。而他自我認同的主要困難,正是對
原生家庭的愛恨交織卻又不忍離棄;而他說不出口的同志身分,也在在加強了李安風格對
本片內涵的影響。
因此,我們無須意外「胡士托風波」除了透過美國電影體制的專業分工,很有說服力地重
建了整個事件的背景與氛圍(而不必像「色戒」如此辛苦而痛苦),最精彩的部分還是男
主角狄米崔馬丁(Demetri Martin)與飾演父母的亨利古德曼(Henry Goodman)、伊美
黛史道頓(Imelda Staunton)的對手戲;細膩複雜、哭笑不得,讓人不禁聯想起李安舊
作「喜宴」的趙文瑄、郎雄與歸亞蕾的親子圖像。
尤其是和李安合作過「理性與感性」、後來憑「天使薇拉卓克」在威尼斯影展封后、又在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把粉紅惡魔恩不理居教授演得令人牙癢癢的伊美黛史道頓,
在片中老是把過去悲苦經歷拿來解釋自己小氣行為的咄咄逼人,表現得有夠搶眼。這家子
才是本片真正著力最深的部分。
而【聖戰家園】、【X戰警:金鋼狼】的第二男主角李佛薛伯(Live Schreiber)的「扮
裝」演出,也頗具「笑」果卻又不亢不卑。【阿拉斯加之死】與【自由大道】的艾米爾赫
許(Emile Hirsh)則飾演男主角的兒時玩伴,帶著越戰創傷返鄉,也在胡士托的解放中
找到療癒。他們像是本片為了避免單調的和弦效果,除了帶出胡士托與戰爭的反調以外,
也引出更開明、多元的意識型態。
但李安的主人翁還是一步步卸下心防與枷鎖的。他在片中對性愛、藥物的嘗試,幸好都沒
被簡單的負面化,顯見李安溫和卻不迂腐。當所有人都把「胡士托」的意義放大成和平、
自由、革命的宣示時,李安則把焦距拉回到一個原本不敢在父母面前出櫃的男人,既藉此
挽救了雙親岌岌可危的事業(如果那家破旅館稱得上的話)與尊嚴(再度彰顯他對倫理的
重視),也在這個基礎上,踏出忠於自己的那一步。外在的大事件,引爆了個人的內、外
在革命;即使重點不是音樂,誰說「胡士托」效應對這個角色和他的故事而言,不重要、
不動聽呢?
--
李安的「胡士托風波」雖然選擇了一個美國流行音樂文化史上的著名事件為題材,但影片
的重心並非演唱會。
以「胡士托」為名,卻不拍演唱會內容,尤其是在四十周年這個特別的年份,恐怕搖滾迷
會無所適從。但好玩的地方也在這裡。我記得坎城首映後,有些人說他的「預期心理」沒
被滿足;而我卻正好相反,因為我期待看到的正是:李安個人印記要如何蓋在這部往事如
煙又全然美式文化的電影之上?
而事實也證明了,這部描述「胡士托音樂節」如何在無心插柳、從零到有的電影,其目的
仍是在凸顯促成這個里程碑活動的主人翁的內在轉折。而他自我認同的主要困難,正是對
原生家庭的愛恨交織卻又不忍離棄;而他說不出口的同志身分,也在在加強了李安風格對
本片內涵的影響。
因此,我們無須意外「胡士托風波」除了透過美國電影體制的專業分工,很有說服力地重
建了整個事件的背景與氛圍(而不必像「色戒」如此辛苦而痛苦),最精彩的部分還是男
主角狄米崔馬丁(Demetri Martin)與飾演父母的亨利古德曼(Henry Goodman)、伊美
黛史道頓(Imelda Staunton)的對手戲;細膩複雜、哭笑不得,讓人不禁聯想起李安舊
作「喜宴」的趙文瑄、郎雄與歸亞蕾的親子圖像。
尤其是和李安合作過「理性與感性」、後來憑「天使薇拉卓克」在威尼斯影展封后、又在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把粉紅惡魔恩不理居教授演得令人牙癢癢的伊美黛史道頓,
在片中老是把過去悲苦經歷拿來解釋自己小氣行為的咄咄逼人,表現得有夠搶眼。這家子
才是本片真正著力最深的部分。
而【聖戰家園】、【X戰警:金鋼狼】的第二男主角李佛薛伯(Live Schreiber)的「扮
裝」演出,也頗具「笑」果卻又不亢不卑。【阿拉斯加之死】與【自由大道】的艾米爾赫
許(Emile Hirsh)則飾演男主角的兒時玩伴,帶著越戰創傷返鄉,也在胡士托的解放中
找到療癒。他們像是本片為了避免單調的和弦效果,除了帶出胡士托與戰爭的反調以外,
也引出更開明、多元的意識型態。
但李安的主人翁還是一步步卸下心防與枷鎖的。他在片中對性愛、藥物的嘗試,幸好都沒
被簡單的負面化,顯見李安溫和卻不迂腐。當所有人都把「胡士托」的意義放大成和平、
自由、革命的宣示時,李安則把焦距拉回到一個原本不敢在父母面前出櫃的男人,既藉此
挽救了雙親岌岌可危的事業(如果那家破旅館稱得上的話)與尊嚴(再度彰顯他對倫理的
重視),也在這個基礎上,踏出忠於自己的那一步。外在的大事件,引爆了個人的內、外
在革命;即使重點不是音樂,誰說「胡士托」效應對這個角色和他的故事而言,不重要、
不動聽呢?
--
Tags:
李安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Taking Woodstock 胡士托風波
By Olivia
at 2009-10-11T15:31
at 2009-10-11T15:31
(胡士托音樂難搞)史柯西斯寫信 協助李安
By Yedda
at 2009-10-11T12:28
at 2009-10-11T12:28
李安挺魏德聖 加持賽德克
By Quanna
at 2009-10-11T12:26
at 2009-10-11T12:26
李安:父親就像來台的國民黨
By Delia
at 2009-10-09T20:35
at 2009-10-09T20:35
李安「理性過日子 感性拍電影」
By George
at 2009-10-09T10:15
at 2009-10-09T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