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蝙蝠俠』到『黑暗騎士』(五)蝙蝠俠的開戰 - 電影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11-03-13T00:34

Table of Contents

就如前面所說的,因為1989年版的<蝙蝠俠>幾乎是略過蝙蝠俠的養成過程,
所以其實對這系列電影真正的主角「布魯斯韋恩」深入的著墨是少之又少;導
致不只蝙蝠俠神秘化了,連脫下面具後的布魯斯韋恩也神秘化了。觀眾對他的
印象大概除了「他很有錢」、「他很沈默寡言」之外大概沒什麼印象了吧?說
不定對於管家「艾爾福」(阿福)的印象還比較深刻一點....

蝙蝠俠在急凍人被玩死了,但舊版劇本的縫隙,給了它一線生機,劇情就像乳
溝一樣,硬擠還是擠得出來,只是不知道有沒有市場而已。因此蝙蝠俠便有如
魔獸世界的亞瑟一般,從冰封中被重新解放出來了。

既然是重新來過,加上舊版的眾演員們年紀幾乎都老大不小了,前四位女主角
都已經超過40歲了,第一集的金貝辛格跟第二集的「貓女」蜜雪兒菲佛更是超
過50歲了,至於管家愛爾福(實在是不習慣叫阿福,這樣感覺像小叮噹裡面那
個阿福....)<急凍人>的劇情就已透漏他不會再演下去的訊息,而這位演員
也在演完急凍人之後沒幾年就過世了,因此全部的角色當然也要換人演啦。

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男主角的人選,六部電影共換了四位演員來演這位韋恩大
宅的主人:

1.米高基頓(Micheal Kidom)
主演:<Batman>,<Batman returns>
獲選原因:導演覺得他的眼睛很亮,不會被一身黑色蝙蝠裝給掩蓋掉。

2.方基墨(Val Kilmer)
主演:<Batman forever>
獲選原因:米糕基頓看到換導演於是不演了,剛好開始要紅的方基墨很喜歡
這一系列電影,有機會就接演了。

3.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
主演:<Batman & Robin>
獲選原因:方基墨不演了,當時喬治克隆尼正紅,機會找上門來就接演了。

4.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
主演:<Batman begins>,<The Dark Knight>
獲選原因:導演諾蘭覺得:「克利斯汀貝爾能夠精準地把蝙蝠俠危險的能量
和情緒表達出來,他的眼神有一種攝人的魅力,讓你相信他的確
會做出非常極端的行為。」


然後再看看這壯盛的演員陣容:

管家 愛爾福(阿福) -- 米高肯恩 (兩屆奧斯卡男配角獎得主)
技術支援 盧希斯 -- 摩根費里曼 (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得主)
局長 高登 -- 蓋瑞歐得曼 (多項國際演員獎得主)
師父 忍者大師 -- 渡邊謙 (2007年日本影帝)
訓練師 忍者二師 -- 連恩尼遜 (奧斯卡獎男主角入圍)
反派 稻草人 -- 斯里安·墨菲 (2006歐洲電影節影帝)
女主角 瑞秋道森 -- 凱蒂荷斯 (阿湯哥的老婆)

光是這樣主要角色陣容一字排開就令人害怕了,全都是硬底子演員,充分展現
了製作團隊要搞好這部片的決心XD。而本片劇情的確有好好用到這些人(渡
邊謙除外)不是那種請了一堆大排來露個臉那種電影,甚至到了下一集所有的
角色人物都還有進一步的發展(渡邊謙除外)。然而這樣強大的陣容並沒有削
弱男主角的存在感,男主角的演技功不可沒,加上劇情成功聚焦到布魯斯韋恩
如何轉變為蝙蝠俠的心路歷程,而這樣優秀的配角群則是從各種不同的面相來
協助布魯斯韋恩這個角色的發展。甚至可以說這部片要是沒有這樣強大的演員
陣容,質感上甚至角色認同上可能就不會那麼有味道。

也是因為劇本上的縝密,所有的橋段和人物才有較完整的發揮,劇情前半段鋪
的梗,不管大小到後面不是變成爆點,就是被演繹加以扭曲成意想不到的結論
;同一個議題被反覆玩弄、辯證,卻不流於說教或是只是重複某幾個句子(當
然影片中還是有說教橋段,只是說的比較有趣,不會令人不耐)

顛覆劇情原本價值觀的原點,就在於布魯斯韋恩穿上蝙蝠裝那一刻。

美式超級英雄流行走內心黑暗風格,內心越是黑暗越是扭曲,受到的煎熬越多
,讀者就越喜歡,會覺得這樣更接近真人。跟以往版本不一樣的是,<開戰時
刻>將布魯斯韋恩掉到蝙蝠洞的事件和雙親被殺的事件對調;也就是先讓布魯
斯韋恩掉到樹洞中,再讓他的雙親在之後遇害,而掉到蝙蝠洞這件事成為間接
導致父母被殺害的出發點,這樣巧妙的安排讓整個故事得以順暢的展開,如果
這兩個事件對調,我相信整個呼應度和流暢度會差很多。

整齣戲的主要議題就這樣從「恐懼」出發,演變為「復仇」,再到「正義」,
最後又回到「恐懼」上面,三個觀點相互辯證、呼應。最後確立了蝙蝠俠行事
的最底線原則--「絕不殺人」。

剛好這幾年好萊塢流行走寫實風格,從戰爭片、科幻片、史詩片、陰謀片...
寫實要求越來越高。力學上要符合真實世界,器材使用上符合真實世界,特效
動畫要符合真實世界,打鬥噴血噴內臟更要符合真實世界;傳統上一些比較奇
幻魔幻美化卡通化的描寫通通會被改掉,如:變形金剛要弄的像真的車子變形
之後,還要維持自然的靈活度、搶救雷恩大兵裡面被槍打到內臟要噴出來、魔
戒系列把一些魔法元素去掉、特洛伊把所有希臘眾神的故事通通刪除、超人在
突破音速飛行的時候要產生空氣壓縮的音障....通通都是如此。所以新一代的
蝙蝠俠就不能免俗了。

尤其是蝙蝠俠不會超能力,現實世界又做不出像鋼鐵人那樣的小型核融合反應
爐,對新一代的蝙蝠俠而言,道具設計和訓練養成就非常重要了。為了寫實,
高譚市不再那麼童話風格,而是變成一個髒兮兮、腐敗、犯罪猖獗的城市,以
讓蝙蝠俠有存在的理由;為了寫實,蝙蝠俠的格鬥技術不再是不斷使用一些現
實中不太可能出現的道具,而是以忍者的格鬥技術為主高科技器材為輔助,甚
至造型都有設計的原因;還有主角會受傷、新手上路難免會吃鱉;蝙蝠車的實
用性設計,一再強調實用,最妙的是能夠根據情的推進結合,甚至能和續集<
黑暗騎士>呼應,甚至埋下伏筆!實在是將每一分鏡都發揮到極限。

對戰的反派角色也要削去了太過超現實的設定,像什麼一定要活在冰櫃裡啦;
或是像貓一樣可以死九次;還是有操控植物的超能力之類的設定都是不可以的
唷~取而代之的是使用迷幻毒藥的稻草人,和使用武功的影武者集團;到了黑
暗騎士則變成殘酷陰險的小丑,和臉被毀容的雙面人,超能力指數完完全全降
到零。

但個人覺得,<開戰時刻>整部戲其實算是被塑造成在傳說中力求寫實為風格
,其中很多地方其實還算是挺超現實的,像是忍者大師的基地和背景設定、還
有什麼微波蒸發水分子的機器、還有「奈何島」有點魔幻的風格,只能說他們
是設定在近未來,不算那麼的「寫實」,當然和前作比較起來已經是「很寫實
」了,然而整部戲的世界觀設定相當完整,沒有什麼bug和前後矛盾之處,對於
「寫實」這一點來說,其實不用那麼挑剔了。要真的說缺點的話,我想大概是
打鬥畫面晃的太嚴重。

其他動作場面還好,甚至我覺得拍的非常震撼,尤其是:從去解救瑞秋中毒那
段戲開始,到與警方對峙叫出召喚獸,到飛車追逐,蝙蝠車在馬路上橫行衝撞
,一會兒走屋頂,一會兒搞隱形,直到衝回蝙蝠洞基地為止,整個一氣呵成,
配上勢如破竹的配樂,氣勢強大,當時在電影院裡我看得血脈噴張,饒是我看
了那麼多動作片,早就對這類場面有所免疫了,竟然還有結合迷幻藥這樣的花
樣,這點令我極為推崇。還有後面奈何島的劇情也相當有創意,可惜美中不足
的是打鬥畫面太晃,或許是為了表現蝙蝠俠野蠻、直接、俐落、衝撞的打鬥風
格吧?畫面常常隨這蝙蝠俠的身體和拳頭晃來晃去,不過個人覺得這樣有點辛
苦,尤其是常常根本搞清楚發生什麼事情,戰鬥就結束了,然後才能回過來思
考發生什麼事情,令我用腦最多的地方竟然是最不需用腦的打鬥橋段...囧。而
這個缺點到<黑暗騎士>也一樣延續下來,看來似乎導演決定故意用這樣的風
格繼續拍下去了...

話雖這樣說,但<蝙蝠俠:開戰時刻>的確是部很有創意的片子,也是近年來
動作片少見的氣勢之作(現在動作片的氣勢都不足,這裡的氣勢就是會讓你在
電影院裡目瞪口呆,想要學裡面的動作和情節),我想大概也跟導演堅持盡量
用實景拍攝,不濫用電腦特效有關,配樂在適當的時刻常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加上整部片密度超高,容易讓人從頭專注看到尾,單就一集來看,全片已經很
完整了;有很多向前作致敬的梗,有更多創新的梗,單就這兩點來看就一經非
常厲害了。

當初看完之後從電影院走出來,感想是「呼~還好有來電影院裡看」,後來看
到有特價DVD也馬上就敗了。想說這新的系列延續下去應該不錯,就算不延續
下去,感覺應該可以和舊系列一二集作不錯的呼應。

只是那時候沒想到,後來劇情的發展竟然遠遠超乎想像...







--
示範一次標題地雷殺人法: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

All Comments

Rosalind avatar
By Rosalind
at 2011-03-14T01:42
Michael Keaton; Christian Bale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11-03-16T11:03
已訂正~感謝~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11-03-19T15:11
(渡邊謙除外)
Catherine avatar
By Catherine
at 2011-03-22T19:58
還有一幕很帥,batman利用裝置Call來大票蝙蝠,形成龍捲風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11-03-24T02:31
然後自己再從中間跳下去那幕,一整個帥到爆錶!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11-03-24T12:45
用真的藍寶堅尼去撞也非常寫實...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11-03-25T17:19
寫的很好 不推對不起自己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11-03-30T00:16
推阿福!不管歷代版本演得如何,阿福爺爺真的太強大了!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11-03-31T23:36
高譚市一直都是髒兮兮、腐敗、犯罪猖獗的城市
Emily avatar
By Emily
at 2011-04-02T08:39
推阿福爺爺~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1-04-07T04:30
(渡邊謙除外)

從『蝙蝠俠』到『黑暗騎士』(四)諾蘭的考驗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11-03-13T00:28
在急凍人事件之後,蝙蝠俠就被封印了。前兩集蝙蝠俠每隔一段時間都還會有 文章品頭論足歌功頌德一番;但在網路上或雜誌上幾乎找不到關於andlt;急凍人andgt;的 新資訊,能找到的大部分都是那種電影站台的劇情介紹,就算偶有一些討論 ,也是把這部片拖出來鞭屍而已。 『好威!!!』這是我看到andlt;開戰時刻a ...

從『蝙蝠俠』到『黑暗騎士』(三)全球影迷的戰犯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11-03-13T00:22
我認識喬舒馬克這位導演是在看了蝙蝠俠3,4兩集才認識的。很難想像拍出andlt;8釐 米andgt;、andlt;城市英雄andgt;、andlt;殺戮時刻andgt;這樣精采作品的導演可以拍出這樣的電影...囧rz 。不過說糟歸糟,其實第三集並不是這麼的一敗塗地,裡面有精采的配樂還不錯 的美術設定,正到爆烈 ...

從『蝙蝠俠』到『黑暗騎士』(二)消失的面罩

Callum avatar
By Callum
at 2011-03-13T00:15
當然,蝙蝠俠的沈重也並不是在新版中才第一次這樣搞。在舊版第二集andlt;蝙蝠 俠大顯神威andgt;中,布魯斯韋恩就被自己的雙面生活搞的喘不過氣來,最後毅然 放棄自己的蝙蝠俠身分,而導演甚至也不為他收尾重新帶起面具,就給他結束 電影了。 比較前作起來,andlt;蝙蝠俠大顯神威andgt;真的是黑暗許多。 ...

從『蝙蝠俠』到『黑暗騎士』(一)神祕的蝙蝠俠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11-03-13T00:12
蝙蝠俠系列電影有其很耐人尋味的歷史。從1989年提姆波頓(Tim Burton)拍的 andlt;蝙蝠俠andgt;開始到現在也已經將近20年了,平均是每四年拍一部。但大家都知道 在and#34;急凍人(Batman and Robin)and#34;毀了蝙蝠俠之後,使得這部系列電影集數僅次 於007、與星戰 ...

《殺人犯》精采的華語懸疑推理電影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11-03-12T16:48
《殺人犯》這部電影相當有話題性,除了主角郭富城具突破性的精湛演技之外, 劇情竟然跟同期上映的一部好萊塢電影類似(應該說是關鍵點雷同,那時還引發 了抄襲風波,《殺人犯》的導演甚至為此出面說明。我個人的評斷是沒有抄襲的 疑慮啦,只能說英雄所見略同吧),那兩片我都看過,但由於網路上講那部好萊 塢電影的讀後感較多,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