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文長慎入]觀賞完與惡之後的個人感想 - 臺劇

Anonymous avatar
By Anonymous
at 2019-04-23T16:38

Table of Contents

#前言
前天追完了最後的兩集,簡單發表一下個人的感想。
(以下可能爆雷,還沒看過的建議不要看,去用自己的心好好體會劇中的道理)
文長慎入!!!!

#觀賞中的心理衝擊
在你心裡,一部好的戲劇或電影該帶給你什麼感受呢??是爽度滿點的特效動作場面,還
是浪漫迷人的愛情故事,亦或是讓你沉澱思考的寫實劇情呢?沒有一定的答案,也沒有貴
賤之分,人的感受是主觀的,只要能感動到你,那對你來說就是一部好劇。
劇情主要描述了一件社會案件衍生出的社會議題以及另外四個家庭的故事,劇中內容參考
了許多的社會案件,以及許多專業領域人物,對於整部劇的張力及細節部分是大大加分的
,不過,有好的劇情如果沒有好的演員來演的話那也是白搭,劇中演員的實力大家都是有
目共睹的,精湛不做作的演技襯托出了整部劇的真實感,也讓看的人覺得舒服平靜,這點
不得不佩服這部劇的幕後團隊,沒有他們的努力,還有劇前的選角,就不會造就出一部這
麼優質的戲劇,整部劇共10集,總預算四千三百萬台幣,大金主是文化部,這回要稱讚文
化部一下了!!沒有文化部的重視我們可能也看不到這部劇的誕生了!如果你想要在週末
的時候好好坐下來放鬆一下,放空腦袋讓自己度過愉快的週末假期,那
我不會推薦你這部劇,因為他真的不是一部「娛樂性質」的電視劇,他是一部發人省思的
「教育片」,這是我對這部劇的定義,我自己也認為可以把這部劇當作學校教育影片使用
,從演員的演技,到劇情的邏輯及走向,都是我認為近年來最有深度的連續劇之一。

曾經看到有網友質疑這部劇是否是廢死支持者的言論就覺得非常可惜,他誤會了整部戲要
帶給我們的啟示不是廢不廢死那麼膚淺的議題,我認為這部劇想告訴我們的是「任何事情
,都有他的一體兩面」,劇中的殺童案嫌犯陳菖表面上是個冷血無情的殺童嫌,實際上卻
是小時候被霸凌,患有精神障礙的受害者,得了病卻沒有受到醫療照顧,進而做錯了事,
這是一件社會悲劇,可怕的是這種事不只在劇裡會發生,現實社會上這種例子層出不窮,
但社會大眾往往忽略了悲劇背後的「原因」只想知道悲劇之後對犯人的「懲罰」是什麼..
...但你能怪社會大眾嗎?我們一般老百姓能知道的資訊遠比你想的還少,往往依賴新聞
媒體跟網路上的資訊,但是認真想想現在主流媒體有哪幾家有提供完整且公正的資訊,真
的很少.....



#論閱聽人素養及媒體亂象

我們常常罵新聞台報的假新聞、立場不客觀、內容腥羶色等等,但為什麼不見主流新聞媒
體的改變?舉個例子,還記得前一陣子的小模命案嗎?當初各家新聞台無不爭相指責是被
害人閨蜜出
賣被害人導致憾事發生,還放出了監視器畫面來佐證是被害人閨蜜,盡管一切調查都還沒
明朗,但社會大眾卻一窩蜂的撻伐這位閨蜜,憤怒的群眾湧入了這位閨蜜的臉書咒罵他、
恐嚇她,好像確定她就是出賣被害人的共犯一樣,但結果呢?案情大逆轉,偵查結果顯示
這位閨蜜根本沒有出賣被害人,監視器影像的人也跟這位閨蜜不符,但當初報導的新聞媒
體有哪家有公開致歉或是表現歉意的?各大主流媒體只草草帶過這件事,當初留言咒罵的
群眾紛紛上臉書將那些咒罵的言論刪除。再舉一例,前一陣子位父親跟他的女兒開車到加
油站加油,但女童在後座離奇的遭噴槍衝擊嘴巴內部導致死亡,盡管監視器影響無法得知
是否真為父親所為,警方也沒給出確定解答,但群眾還是紛紛咒罵了這位父親.....這兩
件事看到了群眾對於媒體的亂象頗有微詞,但對於自己的獨立思考及判斷能力似乎有待加
強.....對於媒體片面的報導,我們閱聽人似乎照單全收?在此推薦公視新聞台給大家(
當然還有許多媒體是值得關注的,再有勞網友補充),報導立場客觀公正,容國際化且實
用許多新聞台看不到的資訊在公視都可以看到,推薦大家棄看主流的那幾台新聞台(你們
知道哪幾台的),用行動改善臺灣的媒體亂象跟培養自己的閱聽人素養,不要嘴巴上罵媒
體亂象,但實際收視的還是你罵的那些媒體....這樣是沒意義的!

# 雙方的立場不同,導致了互相的不諒解

「我不是上帝,我沒那麼偉大!」這是劉昭國對王赦所講的話,你能說劉昭國不理性嗎?
他可是失去了他最親愛的兒子呀....憑什麼要他理性面對喪子之痛?你能說王赦在保護加
害人嗎?請注意王赦的職責是讓李曉明受到公平公正的審判,而讓大眾的仇恨干擾了法官
的判決,他無從決定法官的判決,你能說王赦在拖延時間嗎?他可是為李曉明的家人,還
有整個社會的人在找答案啊....

#瞭解「精神疾病」所面臨的困境

「精神疾病」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種疾病,他所涉及的層面非常廣,不單單只是各
位熟知的憂鬱症.躁鬱症等等才是精神疾病,因精神疾病而犯罪的人或許讓人無法理解,
簡單來說你可以想像成你現在受傷了,你知道該止血,該包紮跟擦藥,你知道要用各種方
法去緩解你的疼痛,但精神疾病不一樣,他擾亂了你的思維邏輯,讓你不知道受傷該擦藥
,該包紮,他無法冷靜思考這麼做是不是犯法,是不是對的,是不是錯的....就像劇中王
赦對妻子說的話:「我會說陳菖是個罪人,但我不會說他是個壞人」,這並不是幫這些犯
罪者找理由,而是了解事情的起因是什麼,才會導致之後發生的結果,進而達到預防的作
用,但現在社會大眾似乎疲於了解背後的原因.....就像王赦說的:「難道我們這些正常
的人,沒辦法多花一點點的心思來幫忙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嗎?」

#這部劇想告訴我們的事

劇中李大芝被學長背叛導致身分曝光,也導致好不容易恢復一點平靜的生活再度被打亂,
他失去理智想直接殺了那個學長,這也告訴了我們「邪惡」往往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趁虛而
入,而你卻完全不自知。這些震驚社會的社會案件發生的原因絕對不會只有單一原因,就
好像一個平常看似乖巧的孩子殺了一個人,後來被起底他有玩暴力電玩,但他絕對不可能
只因為有玩暴力電玩所以殺人,或許他跟被害者有過衝突?沒人知道...劇中News哥跟大
芝說了一句話:「我們都是好人,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會變成這樣?上帝到底要我們學什
麼?」這些受社會唾棄的罪犯小時候也是跟一般孩子一樣活潑有朝氣,一樣在公園快樂的
互相追逐,臉上一樣都掛著燦爛的笑容,那為什麼長大了之後會變成這樣?這都是值得我
們去探究的原因。劇中的喬安因為愛所以客服了喪子之痛,也挽救了危在旦夕的婚姻與女
兒的關係,大芝因為思悅與其他人的愛所以走出了身為加害者家屬的陰影,終於勇於面對
未來,思聰因為思悅永不放棄的愛以及喬平的傾聽與愛,最終努力克服精神疾病也成為了
受人矚目的畫家,繼續他的藝術人生,王赦因為妻子對他的愛,讓他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初
衷與理想,繼續為
社會尋找答案,劇中的角色都是因為愛,戰勝了他們所遭遇的惡,期許未來的我們可以帶
著愛來去關心周遭的人事物,去面對接踵而來的惡與挑戰。這部劇的全名「我們與惡的距
離」,我想標題想告訴我們的應該是:「我們總以為我們與惡的距離很遙遠,殊不知惡其
實近在咫尺,與其躲避邪惡,不如正視邪惡,因為唯有愛,才能戰勝邪惡」。

娛樂性質:★☆☆☆☆(看了完全開心不起來啊~)
演員表現:★★★★★
劇情: ★★★★★
教育性質:★★★★★
總評分:★★★★★(這部最好給我拿到最佳戲劇喔!!)
https://i.imgur.com/CAseUdv.jpg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19-04-28T10:34
小標請採用臺劇版預設的分類 或改成與惡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9-05-02T09:55
分個段吧
Genevieve avatar
By Genevieve
at 2019-05-05T20:47
廢死的理論基礎本來就很不簡單,只是不了解全貌的大
眾容易把它簡化為要不要有死刑存在
Valerie avatar
By Valerie
at 2019-05-09T11:38
廢死本身並不膚淺,只是大眾對他的理解太過膚淺
Yuri avatar
By Yuri
at 2019-05-11T18:55
推樓上,只是一堆人聽到廢死兩個字就高潮了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19-05-12T09:35
感謝版大提醒,初次發文有違版規很抱歉,已更改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9-05-12T11:22
感謝版友提醒分段,手機排版真的很.....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19-05-17T07:09
我覺得這齣前幾集娛樂性質很高。節奏明快,人物突
出一,多線進行但佈線清楚,教育性高跟娛樂性高不
見得要相斥,更應相輔相成,影響力才大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19-05-17T12:59
可能每個人對娛樂性質的定義不同,我的定義是看完
心情是輕鬆的就是有娛樂性XD
Ina avatar
By Ina
at 2019-05-20T04:59
覺得與惡娛樂性很高+1 人物鮮明討喜 節奏明快 主題
真實又貼近社會 有深度的台劇其實很多,但有深度之
餘又能吸引人和讓人看懂,就真的很難!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9-05-24T23:07
想提醒兩個小別字 陳昌 克服

《與惡》團隊新劇《做工的人》(李銘順)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19-04-23T12:18
《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團隊新戲《做工的人》殺青暨卡司發佈會 時間:2019年4月23日11時30分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展演廳) 製作公司:大慕影藝國際事業有限公司 製作人:林昱伶 導演:鄭芬芬 原著作家:林立青 演員: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 消 ...

與惡: 已經是相對客觀的戲劇了...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19-04-23T11:02
除了本身的戲劇張力之外,我認為這片最吸引我的地方, 是在編劇真的已經做到相對客觀的最大化了。 - 媒體生態(亂象): 透過宋喬安與李大芝的衝突,突顯出做媒體要有理想也要顧現實。你不搶收視率, 怎麼會有廣告? 沒有廣告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怎麼買外電?這是雞生蛋蛋生雞概念。 李大芝想做年輕人在意的低薪新聞,但 ...

《與惡》創作全見 電子書今日免費看

Una avatar
By Una
at 2019-04-23T10:58
今天Hami書城App有世界閱讀日免費登入活動 裏面可以看《與惡》創作全見的電子書 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 https://bookstore.emome.net/Homes/action/1/761 https://i.imgur.com/4nyMgiA.jpg 補充一下 今天的活動有限制時間60分的樣子 時 ...

與惡:不正義的「修復式司法」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4-23T10:20
回歸修復式正義的本質,就是要讓整個案件的當事人都能後回歸內心的和平。 解決過去單純「應報式」的司法。 只在乎如何懲罰加害人,而忽視其是否真正悔悟。 而即使加害者伏法後,被害者仍然活在傷痛之中。 修復式正義最原始的想像,僅是存在於加害者與被害者間。 而當然被害者並不直接侷限於直接被害者,甚至於擴張於被害人的家 ...

與惡關於李曉明動機腦補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9-04-23T05:17
與惡雖然沒有實際探討李曉明殺人的動機 說不定在第二季會有結果 我常常會問那些贊成死刑 「死刑執行了,然後呢」 你說一個人毫無動機就在戲院殺了九個他不認識的人 無論怎麼想心中都是滿滿的疑惑 最近有一部日劇 冤罪律師 防雷 主線劇情中那位主角律師在法庭上當著每個人的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