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後七日:散文添骨血 /藍祖蔚 - 編劇

Ina avatar
By Ina
at 2010-08-01T20:58

Table of Contents

藍色電影夢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0/06/post-1964.html


把小說改編電影,究竟是長篇合宜?還是短篇有力?難有定論。

基本上,長篇小說素材多,取兩三瓢飲,即已足夠,卻又難免掛一漏萬,不能盡如人意;
短篇小說內容精練,得在字裡行間,另闢蹊徑,再添人物和材薪,火勢才能燒得雄旺。

把散文拍成電影,挑戰更勝改編短篇小說,因為素材更單,情節更薄,但是動人的散文主
題,就有如提供了精緻鋼架的結構,等待著建築師填裝壁瓦牆窗,以成新宅,改編自「林
榮三文學獎」2006年散文首獎的《父後七日》,成功找出了兩個畫龍點睛的關鍵點:道士
阿義和表弟小莊。


《父後七日》有一半的趣味在於突顯台灣喪葬的誇張與繁複,主持法事的道士無疑就是關
鍵人物,他發號施令,從原本的陌生人角色可以直喚死者名姓,替代親屬唸出「今嘛你的
身軀攏總好了 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拚」的祈福祝頌話語,然後指揮
著茫亂無頭緒的子女逐步行完人生大禮。

沒有一位老師教過學生要如何面對死亡(或許因為老師們亦不知死亡的意義),多數人都
是轟然一聲就直接面對了殯葬大事,一生都專精於送往安頓的禮儀師或者法師,因而成為
人們不得不信靠,卻又巴不得早點離脫的對象,這種既黏(因為凡事問,怕出錯)又想離
(喪親至痛如何與外人分享)的矛盾情緒,正就提供了《父後七日》悲中帶笑的基本情調



電影從吳朋奉飾演的道士阿義正在哈利‧貝拉方提(Harry Belafonte)演唱的希伯萊民
謠「Hava Nageela(Let's rejoice)」樂聲中作法起舞展開,上一回聽見這首旋律是在
將近四十年前的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中了,原曲的始意是
用於歡唱行吟的婚慶場合,錯置在喪葬法事上,當然就有了既荒謬又怪誕的時空錯亂感覺
,然而「Hava Nageela」的旋律雄渾有力,節拍鮮明,卻也能帶領主角和觀眾進入「頭七
」人生的倉皇無著世界之中。

原著中,道士無名無姓,只是禮儀法號的誦念者,冷眼旁觀又無情無血色,讓道士阿義添
加名姓血肉,扮演著主要角色其實是原著劉梓潔和導演王育麟的重要決定,先讓阿義也和
死者(太保飾演)有遠親關係,就讓他的全程陪伴有了宗法血緣的合理性,也才得以巨細
靡遺地帶出繁複的喪葬儀式。

但是劉梓潔和王育麟更大的企圖卻是從阿義身上帶出台灣殯葬業的真相浮雕,於是擅長哭
墓和殯葬儀隊的「道士女友阿琴(張詩盈飾演)」就得著現身機緣,她那種說哭就哭,聲
音高亢悲淒,淚水卻不會糊了妝容的「專業」技藝,更讓「皮哭肉不哭」的表面儀式有了
更荒誕的基調,至於阿琴遊走於婚喪喜慶場合,四處張羅花圈花籃罐頭塔的四海個性,也
悄悄帶出了台灣基層政客的人際關係經營網絡。當然,更重要的是從阿義癡戀舊情人美鳳
的青春往事(重現了1970代台灣三廳電影的純情風貌),帶出了失意男兒窩居鄉下的心理
創傷,卻也相當程度地解釋了台灣鄉間的經濟活動實況。

道士阿義是主軸之外的橫向平行線,與陳家祥飾演的「大志」與王莉雯飾演的「阿梅」這
對兄妹產生的共振與對話關係,至於原著中無影無蹤的表弟「小莊」(陳泰樺飾演)則是
另一下往下挖掘的深向垂直線。

小莊表弟是突然就在靈前下跪的家族成員。他的功能之一是讓台灣人複雜的家族親屬關係
得著既混亂又諧趣的稱呼(龐大的家族,搞不清長相,釐不清關係,叫不出名字;功能之
二,則是讓新科技與舊儀俗起了混血效應(包括拍攝紀錄片,做為學校的畢業製作;包括
運用電腦修圖,讓死者遺照有了新風貌);功能之三,則是透過無厘頭的直接問話,點出
了當代商場和傳統喪祭的萬端經緯。



看完電影《父後七日》,再去讀散文原著的《父後七日》,剛巧是一堂有趣的散文改編課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123.192.207.199 (08/01 20:58)
ringfan:推 08/02 13:56

Tags: 編劇

All Comments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0-08-04T18:13

劉梓潔寫作與拍片 一切隨順自然

Iris avatar
By Iris
at 2010-07-30T07:53
【文/周倩漪】 「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拚。」 《父後七日》,如此一個至親往生的生命經歷,成了散文主題,成了電影題材。《自由時 報》林榮三文學獎二○○六年散文組的首獎作品,作者劉梓潔將原作改編成劇本,由她與 王育麟合導電影,片中描繪父親過世期間的民俗人文和種種趣事,從做 ...

對跳場景該如何編寫?

Olive avatar
By Olive
at 2010-07-28T20:11
※ 引述《vitte (天堂 咫尺可及)》之銘言: : 請問各位創作同好: : 我們通常被教導and#34;單一場次情節須於單一場景內發生and#34; : 凡是場景一更換 就要進入下一場次 : 但是 : 若面對「打電話情節」或者「A/B時空同時進行情節」 : 究竟該如何處理? 沒什麼特別的寫法,就用簡單的 ...

對跳場景該如何編寫?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10-07-28T18:44
請問各位創作同好: 我們通常被教導and#34;單一場次情節須於單一場景內發生and#34; 凡是場景一更換 就要進入下一場次 但是 若面對「打電話情節」或者「A/B時空同時進行情節」 究竟該如何處理? 例如: 電影【不可能的任務】 常常會出現 夥伴在箱型車上看監視器、下指令 阿湯哥在大樓裡戴耳機聽指令  ...

小弟寫了我打了一個人在環境裡怡然自得的故事大綱 卡關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10-07-28T15:03
我打了一個電影故事背景怡然自得的故事大綱 希望能給點建議 因為是想要拍成短片 然後想要比較寫實 內容也淡淡的 編寫方法彩非三幕劇的方式 應該是ㄧ幕劇吧 結局暫定是這樣 希望各位高手能給點建議 像是哪邊應該要如何 這時作什麼動作更好 誰應該出現不出現 等都可以 或是架構方法上 等等等 一個從 ...

這樣需要分兩場嗎?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10-07-28T11:11
※ 引述《w854105 (水瓶男)》之銘言: : 影片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橋段: : 先是建築物的外觀和街景 : 接著才拍角色們在建築物裡做些什麼 : 這樣的話 : 拍建築物外觀那一段需要獨立分出一場嗎? : 或者寫在同一場就好呢? : 謝謝 我想應該是分成兩場比較好。 因為有些電影拍了外景但實際上裡面的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