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黑暗騎士,三維對立中的二元論述 - 電影
By Belly
at 2008-07-21T22:30
at 2008-07-21T22:30
Table of Contents
網誌有圖板:
http://blog.roodo.com/amushi/archives/6538935.html
那麼,就先大致上描繪一次黑暗騎士中所描繪的「3」的概念吧,觀
眾從一開始的三個片段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本片就是從蝙蝠俠、小丑、哈
維丹特這三名主角的片段結合而成。或是更傳統的來說,我認為他們三個
可以用概念性的「情、理、法」這三個主要的概念來套入。情以小丑為代
表,理以蝙蝠俠為象徵,法以丹特為表率。這裡我所指稱的情,是一種隨
性而行的概念,隨著情緒的混亂而行。理,可以說是道理,也是理性,是
人類平常所寄託的「希望象徵」,不拘泥陳規。法,在片中先由第一個在
法庭的片段來表達法律的無力,在慢慢轉化成片中最後的「公平法則」。
不只是由主角所帶出的三的概念,我們在片子的結構中也能看出端倪
。開場、中場(劫囚拖車)、跟終場大樓這三幕戲幾乎是完全用IMAX的影
片所拍攝。在比較精細的情節調度上,前半段三位政府官員的謀殺,結尾
戈登、蝙蝠俠、雙面人的三人對陣也是例子。甚至片中比較溫情的片段(
由鋼琴加入伴奏)的次數也是三次。
二元論證上,觀眾看到的是三個角色彼此的互相對陣與激盪。除了小
丑外,哈維跟蝙蝠俠的人性掙扎與機率辯証。善與惡的互相對立,以及控
制整部電影的小丑所創造出的灰色混沌(讓二又成了三)。也許有人會說
小丑所代表的不是邪惡,只是混沌。但我們看到的這個隨機力量引發的都
是死亡,除了在兩艘船的這個場景裡,觀眾看到人類逃脫了「囚犯困局」
所以,在以下這篇文章中,我想先討論三位主角的塑造,電影結構的
描寫,音樂、畫面的使用,最後再來討論超級英雄電影這個類型的轉變。
「The Immovable Object.」
身為本片中的主角,蝙蝠俠的戲份可以說是三人中最不搶眼,情緒也
最平穩的一位,即使是爆炸後的早晨,他也只是默默的坐在窗邊,看著高
譚市。會有這種感覺的原因不外乎是蝙蝠俠本身的角色塑造依賴的是旁人
(包括了摩根費里曼的科技顧問,米高肯恩的叢林故事、機智對語)、造
景(工廠、科技研發部近似幾何構圖的天花板)跟面部表情跟聲音紋路完
全被遮掩的武打。所以當要探討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們得把布魯斯韋恩跟
他的裝扮分開。
作為理性的代表,他曾經說過不能夠容忍自己有弱點,永遠都應該做
出對於大眾利益極大值的抉擇。他是一種公民社會所期待的公權力,效用
主義(Utilitarianism)。同時,也因此而被憎恨,因為他也是唯一能夠
挑戰既定規範的人(由記者會一幕中可以看出)。
同時理性也作為混亂的對抗,在最後一場小丑跟蝙蝠俠的大樓這場戲
還有中場摩托車的摔車中,我們看出理性一直在堅定的守護自己的立場。
小丑沒死,蝙蝠俠只是潛行,他們終究成就了永恆的鬥爭。
但身為富豪韋恩,他感到某一種無助。尤其是可以從他對於道斯的愛
情中看出。我們從芭蕾舞團的失蹤跟直昇機華麗的降落中得知他頑皮的個
性,更從說出「討厭被憎恨」的他眼中得知,他才是最憎恨自己的人。
因此,白騎士的降臨如同他的解脫一般。
「The Bus-Chasing Dog.」
先撇開希斯萊傑在本片中的精湛演出,我想在這討論的是,除了演技
之外,為什麼小丑會帶給觀眾強大的壓迫感?我認為是在劇本的撰寫上,
導演幫小丑加上了無所不在的優勢。先在開始的銀行搶案中精準的利用人
性,卻又對於金錢跟生命有著滿不在乎的態度。然後在第一次幫派的開會
中突顯了他的殘忍(鉛筆事件),再在謀殺甘老大這場戲中的故事、人咬
人的橋段提高到極致。在對於他本身的描寫足夠了以後,編劇先用一段電
視中的影像帶入他對市民的威脅感,然後再用謀殺三名政府官員的橋段表
達他無所不致的危險,最後以現場的轉播將電視前收看節目的「觀眾」轉
變成「參與者」。
除了他本身的塑造以外,如同他在現場Call─In節目中所提到的「怎
麼都是我在玩呢?」也可以說是點出了小丑在整部片扮演的角色。身為守
望者的兩位騎士從頭到尾都是追著小丑的行跡在(尤其是在地下室那段許
多電視上有著許多小丑),小丑真正出現的鏡頭說不上是「很多」,但他
所帶來的恐懼卻在劇本的精密描寫下,淹滿了整個高譚市。而導演借用的
工具就是媒體暴力,所以也能隱隱看出他對於傳媒的批判。
另外,小丑在片中所持的準則就是「隨性」,因為他對萬事萬物沒有
執著,只是喜愛製造恐懼。當小丑在醫院病房裡跟丹特說出「我真的不是
故意的」,你真的會相信他。在訊問室故意說錯的地址也只是他無心的樂
趣罷了。
希斯萊傑在本片中對於小丑精準的演出跟《險路勿盡》中的哈維巴登
有幾分相似之處,因為他們都幾乎沒有人性的描寫,成了某一種概念的化
身。語調的控制與肢體動作可以說是創造了新的一個小丑,當觀眾聽到小
丑稍微有點結巴的語調,跟那個「Me」的時候,背脊上傳來的只有冷顫。
「The Twin Face.」
哈維丹特身為本片中最有人性的角色,導演給了他多一些的情感演出
,像是跟道斯在酒會上的感情戲、在狙擊後的一通電話、在醫院目睹焦黑
硬幣的崩潰都可以說是塑造了他人性的一部分。我覺得他在影片一開始代
表的是「執法者」,而在爆炸後,一個個處決那些跟謀殺案有關的兇手時
,他變成了像是小丑、奇哥一樣的存在。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有個目的,也
有原則。他對自己、也對機率負責。所以我們在戈登家樓下的那幕看到他
暫時饒了蕾米茲一命。
白騎士可以被腐化,所以在三個角色的爭鬥下,他一開始是作為蝙蝠
俠的對比,而後成為小丑的反面。一開始我們看到丹特跟蝙蝠俠的場景常
常常會剪接在一起,然後接著才是小丑。可是到了電影的後段時,小丑跟
蝙蝠俠的場景被導演剪在一起,而丹特的部分就變成了觀眾心中的隱憂,
取代了小丑在影片前半段的地位。
事實上,我在本片最喜愛的角色其實就是丹特,因為他才是最接近於
平凡人的存在。他雙面的個性才是我們時常會遇到的難題與困境,而他情
緒上那些期待、雀躍、憤怒、不解也都為我們所共同分享。
「Rachel Dawes.」
瑞秋道斯這個角色可以說是選角非常傑出的一位,因為我終於覺得不
是一個名模故作姿態的出來演檢察官。她在片子中跟兩位男主角的三角關
係深刻地描繪了人類的情感,也點出了黑、白騎士的不同。蝙蝠俠得知死
訊只能靜靜的在火場悼念,而白騎士選擇的是傳統英雄的復仇,這樣的差
異把蝙蝠俠描繪成了一個非典型的英雄,一位黑暗騎士。
另外,當白騎士屢屢說出「為什麼挑上的是我?」時,我們由於面罩
的關係不知蝙蝠俠作何感想,可是我們在窗邊的那場戲當中知道他也相信
著某些信念,並且虛弱地、自以為是地隱瞞,這場戲可能是貝爾在整部電
影中最傑出的表演。
信的真相在結尾的時候跟白騎士死亡的真相作出了一個大與小的對稱
,也讓觀眾的情緒感動而潰堤。
「3+2...」
從結構最大的三個主角、到音樂的使用(我的觀點)主要分為三種:
低沉的嗡嗡聲,悶重的警鈴,跟各種主旋律的變調、到剪接上大多數將故
事分為三種主要的場景、到場面調度上三個主角的對戲、到小丑沒有編完
的第三個故事,再將這些元素的三種面向混合,重置,鬥爭,便讓劇本的
紮實度提升到極致。
「IMAX Experience!」
導演從十五年前就夢想能用IMAX的膠捲來拍電影,在黑暗騎士中我們
看到了這種影片傑出的景深,和一開場一個鳥瞰的鏡頭,讓觀眾所體驗到
的景深達到了新的高峰。蝙蝠俠在戲中的飛翔大多數也都用這種方式讓人
感到震撼。所以片中幾乎只要拍到城市的景色、車輛的追逐與行駛、或是
主要的動作戲都是使用IMAX來拍攝。
要達到如此的效果,也要導演對自己的鏡頭使用有節制,不要出現過
多的鳥瞰鏡頭。這點我們在道斯落下的時候可以得到例子,明明可以使用
鳥瞰鏡頭以表達驚慌卻沒有使用。另外,片中的感情對戲也都有所節制,
不會過於搧情,大多數用快速解接、或是機智的對話帶過。唯一一幕在布
魯斯閣樓的感情戲雖鏡頭時間較長,但也在親吻後瞬間拉到一個中景,保
持了一貫的冷調。
「The Dark Knight.」
有人認為黑暗騎士其實還是運用了超級英雄的一些慣例,雖然使用的
很傑出,卻沒有更深的突破。我倒不這麼覺得,我認為一部傑出的電影,
不一定是要有驚人的創新,而是能否把現有的技術發揮到極致,如同柏格
曼的傑作《芬妮與亞歷山大》一樣。
黑暗騎士看似刻劃的是善惡對立的超級英雄電影,但是導演卻在片中
用種種的三面描寫來模糊這個定義,創造灰色地帶。Roger Ebert也在他的
影評中點出諾蘭將超級英雄這個久遠的類型加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所謂
的黑色電影(Film Noir)元素,這個可以在丹特最終的那個場景看出來,
他雙面人的特性被強烈的陰影所遮蓋,讓我們只看到他身為人的那一面。
寫了這麼多,不難看出我對於《黑暗騎士》的評價是極高的。畢竟,
從《魔戒首部曲》之後,我還沒有有像這次走出戲院的興奮與感動。
--
http://blog.roodo.com/amushi/archives/6538935.html
那麼,就先大致上描繪一次黑暗騎士中所描繪的「3」的概念吧,觀
眾從一開始的三個片段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本片就是從蝙蝠俠、小丑、哈
維丹特這三名主角的片段結合而成。或是更傳統的來說,我認為他們三個
可以用概念性的「情、理、法」這三個主要的概念來套入。情以小丑為代
表,理以蝙蝠俠為象徵,法以丹特為表率。這裡我所指稱的情,是一種隨
性而行的概念,隨著情緒的混亂而行。理,可以說是道理,也是理性,是
人類平常所寄託的「希望象徵」,不拘泥陳規。法,在片中先由第一個在
法庭的片段來表達法律的無力,在慢慢轉化成片中最後的「公平法則」。
不只是由主角所帶出的三的概念,我們在片子的結構中也能看出端倪
。開場、中場(劫囚拖車)、跟終場大樓這三幕戲幾乎是完全用IMAX的影
片所拍攝。在比較精細的情節調度上,前半段三位政府官員的謀殺,結尾
戈登、蝙蝠俠、雙面人的三人對陣也是例子。甚至片中比較溫情的片段(
由鋼琴加入伴奏)的次數也是三次。
二元論證上,觀眾看到的是三個角色彼此的互相對陣與激盪。除了小
丑外,哈維跟蝙蝠俠的人性掙扎與機率辯証。善與惡的互相對立,以及控
制整部電影的小丑所創造出的灰色混沌(讓二又成了三)。也許有人會說
小丑所代表的不是邪惡,只是混沌。但我們看到的這個隨機力量引發的都
是死亡,除了在兩艘船的這個場景裡,觀眾看到人類逃脫了「囚犯困局」
所以,在以下這篇文章中,我想先討論三位主角的塑造,電影結構的
描寫,音樂、畫面的使用,最後再來討論超級英雄電影這個類型的轉變。
「The Immovable Object.」
身為本片中的主角,蝙蝠俠的戲份可以說是三人中最不搶眼,情緒也
最平穩的一位,即使是爆炸後的早晨,他也只是默默的坐在窗邊,看著高
譚市。會有這種感覺的原因不外乎是蝙蝠俠本身的角色塑造依賴的是旁人
(包括了摩根費里曼的科技顧問,米高肯恩的叢林故事、機智對語)、造
景(工廠、科技研發部近似幾何構圖的天花板)跟面部表情跟聲音紋路完
全被遮掩的武打。所以當要探討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們得把布魯斯韋恩跟
他的裝扮分開。
作為理性的代表,他曾經說過不能夠容忍自己有弱點,永遠都應該做
出對於大眾利益極大值的抉擇。他是一種公民社會所期待的公權力,效用
主義(Utilitarianism)。同時,也因此而被憎恨,因為他也是唯一能夠
挑戰既定規範的人(由記者會一幕中可以看出)。
同時理性也作為混亂的對抗,在最後一場小丑跟蝙蝠俠的大樓這場戲
還有中場摩托車的摔車中,我們看出理性一直在堅定的守護自己的立場。
小丑沒死,蝙蝠俠只是潛行,他們終究成就了永恆的鬥爭。
但身為富豪韋恩,他感到某一種無助。尤其是可以從他對於道斯的愛
情中看出。我們從芭蕾舞團的失蹤跟直昇機華麗的降落中得知他頑皮的個
性,更從說出「討厭被憎恨」的他眼中得知,他才是最憎恨自己的人。
因此,白騎士的降臨如同他的解脫一般。
「The Bus-Chasing Dog.」
先撇開希斯萊傑在本片中的精湛演出,我想在這討論的是,除了演技
之外,為什麼小丑會帶給觀眾強大的壓迫感?我認為是在劇本的撰寫上,
導演幫小丑加上了無所不在的優勢。先在開始的銀行搶案中精準的利用人
性,卻又對於金錢跟生命有著滿不在乎的態度。然後在第一次幫派的開會
中突顯了他的殘忍(鉛筆事件),再在謀殺甘老大這場戲中的故事、人咬
人的橋段提高到極致。在對於他本身的描寫足夠了以後,編劇先用一段電
視中的影像帶入他對市民的威脅感,然後再用謀殺三名政府官員的橋段表
達他無所不致的危險,最後以現場的轉播將電視前收看節目的「觀眾」轉
變成「參與者」。
除了他本身的塑造以外,如同他在現場Call─In節目中所提到的「怎
麼都是我在玩呢?」也可以說是點出了小丑在整部片扮演的角色。身為守
望者的兩位騎士從頭到尾都是追著小丑的行跡在(尤其是在地下室那段許
多電視上有著許多小丑),小丑真正出現的鏡頭說不上是「很多」,但他
所帶來的恐懼卻在劇本的精密描寫下,淹滿了整個高譚市。而導演借用的
工具就是媒體暴力,所以也能隱隱看出他對於傳媒的批判。
另外,小丑在片中所持的準則就是「隨性」,因為他對萬事萬物沒有
執著,只是喜愛製造恐懼。當小丑在醫院病房裡跟丹特說出「我真的不是
故意的」,你真的會相信他。在訊問室故意說錯的地址也只是他無心的樂
趣罷了。
希斯萊傑在本片中對於小丑精準的演出跟《險路勿盡》中的哈維巴登
有幾分相似之處,因為他們都幾乎沒有人性的描寫,成了某一種概念的化
身。語調的控制與肢體動作可以說是創造了新的一個小丑,當觀眾聽到小
丑稍微有點結巴的語調,跟那個「Me」的時候,背脊上傳來的只有冷顫。
「The Twin Face.」
哈維丹特身為本片中最有人性的角色,導演給了他多一些的情感演出
,像是跟道斯在酒會上的感情戲、在狙擊後的一通電話、在醫院目睹焦黑
硬幣的崩潰都可以說是塑造了他人性的一部分。我覺得他在影片一開始代
表的是「執法者」,而在爆炸後,一個個處決那些跟謀殺案有關的兇手時
,他變成了像是小丑、奇哥一樣的存在。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有個目的,也
有原則。他對自己、也對機率負責。所以我們在戈登家樓下的那幕看到他
暫時饒了蕾米茲一命。
白騎士可以被腐化,所以在三個角色的爭鬥下,他一開始是作為蝙蝠
俠的對比,而後成為小丑的反面。一開始我們看到丹特跟蝙蝠俠的場景常
常常會剪接在一起,然後接著才是小丑。可是到了電影的後段時,小丑跟
蝙蝠俠的場景被導演剪在一起,而丹特的部分就變成了觀眾心中的隱憂,
取代了小丑在影片前半段的地位。
事實上,我在本片最喜愛的角色其實就是丹特,因為他才是最接近於
平凡人的存在。他雙面的個性才是我們時常會遇到的難題與困境,而他情
緒上那些期待、雀躍、憤怒、不解也都為我們所共同分享。
「Rachel Dawes.」
瑞秋道斯這個角色可以說是選角非常傑出的一位,因為我終於覺得不
是一個名模故作姿態的出來演檢察官。她在片子中跟兩位男主角的三角關
係深刻地描繪了人類的情感,也點出了黑、白騎士的不同。蝙蝠俠得知死
訊只能靜靜的在火場悼念,而白騎士選擇的是傳統英雄的復仇,這樣的差
異把蝙蝠俠描繪成了一個非典型的英雄,一位黑暗騎士。
另外,當白騎士屢屢說出「為什麼挑上的是我?」時,我們由於面罩
的關係不知蝙蝠俠作何感想,可是我們在窗邊的那場戲當中知道他也相信
著某些信念,並且虛弱地、自以為是地隱瞞,這場戲可能是貝爾在整部電
影中最傑出的表演。
信的真相在結尾的時候跟白騎士死亡的真相作出了一個大與小的對稱
,也讓觀眾的情緒感動而潰堤。
「3+2...」
從結構最大的三個主角、到音樂的使用(我的觀點)主要分為三種:
低沉的嗡嗡聲,悶重的警鈴,跟各種主旋律的變調、到剪接上大多數將故
事分為三種主要的場景、到場面調度上三個主角的對戲、到小丑沒有編完
的第三個故事,再將這些元素的三種面向混合,重置,鬥爭,便讓劇本的
紮實度提升到極致。
「IMAX Experience!」
導演從十五年前就夢想能用IMAX的膠捲來拍電影,在黑暗騎士中我們
看到了這種影片傑出的景深,和一開場一個鳥瞰的鏡頭,讓觀眾所體驗到
的景深達到了新的高峰。蝙蝠俠在戲中的飛翔大多數也都用這種方式讓人
感到震撼。所以片中幾乎只要拍到城市的景色、車輛的追逐與行駛、或是
主要的動作戲都是使用IMAX來拍攝。
要達到如此的效果,也要導演對自己的鏡頭使用有節制,不要出現過
多的鳥瞰鏡頭。這點我們在道斯落下的時候可以得到例子,明明可以使用
鳥瞰鏡頭以表達驚慌卻沒有使用。另外,片中的感情對戲也都有所節制,
不會過於搧情,大多數用快速解接、或是機智的對話帶過。唯一一幕在布
魯斯閣樓的感情戲雖鏡頭時間較長,但也在親吻後瞬間拉到一個中景,保
持了一貫的冷調。
「The Dark Knight.」
有人認為黑暗騎士其實還是運用了超級英雄的一些慣例,雖然使用的
很傑出,卻沒有更深的突破。我倒不這麼覺得,我認為一部傑出的電影,
不一定是要有驚人的創新,而是能否把現有的技術發揮到極致,如同柏格
曼的傑作《芬妮與亞歷山大》一樣。
黑暗騎士看似刻劃的是善惡對立的超級英雄電影,但是導演卻在片中
用種種的三面描寫來模糊這個定義,創造灰色地帶。Roger Ebert也在他的
影評中點出諾蘭將超級英雄這個久遠的類型加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所謂
的黑色電影(Film Noir)元素,這個可以在丹特最終的那個場景看出來,
他雙面人的特性被強烈的陰影所遮蓋,讓我們只看到他身為人的那一面。
寫了這麼多,不難看出我對於《黑暗騎士》的評價是極高的。畢竟,
從《魔戒首部曲》之後,我還沒有有像這次走出戲院的興奮與感動。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Tom
at 2008-07-25T23:03
at 2008-07-25T23:03
By Andy
at 2008-07-27T18:49
at 2008-07-27T18:49
By Noah
at 2008-07-30T22:53
at 2008-07-30T22:53
By Dorothy
at 2008-08-04T18:45
at 2008-08-04T18:45
By Oscar
at 2008-08-09T04:09
at 2008-08-09T04:09
By Rebecca
at 2008-08-11T17:26
at 2008-08-11T17:26
By Olivia
at 2008-08-16T03:11
at 2008-08-16T03:11
By Thomas
at 2008-08-17T10:53
at 2008-08-17T10:53
By Kyle
at 2008-08-19T20:21
at 2008-08-19T20:21
By Zenobia
at 2008-08-19T22:11
at 2008-08-19T22:11
By Adele
at 2008-08-21T10:43
at 2008-08-21T10:43
By Gilbert
at 2008-08-22T09:34
at 2008-08-22T09:34
By Ursula
at 2008-08-25T08:25
at 2008-08-25T08:25
By Gilbert
at 2008-08-28T02:29
at 2008-08-28T02:29
By Caitlin
at 2008-08-29T04:54
at 2008-08-29T04:54
By Todd Johnson
at 2008-09-02T10:06
at 2008-09-02T10:0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8-09-05T01:44
at 2008-09-05T01:44
By Elvira
at 2008-09-07T21:11
at 2008-09-07T21:11
By Delia
at 2008-09-08T18:49
at 2008-09-08T18:49
By Wallis
at 2008-09-12T07:36
at 2008-09-12T07:36
By Madame
at 2008-09-14T10:16
at 2008-09-14T10:16
By Kama
at 2008-09-17T01:01
at 2008-09-17T01:01
By Regina
at 2008-09-17T21:12
at 2008-09-17T21:12
By Yuri
at 2008-09-21T02:57
at 2008-09-21T02:57
By Frederica
at 2008-09-24T20:13
at 2008-09-24T20:13
By Anonymous
at 2008-09-26T10:28
at 2008-09-26T10:28
By Erin
at 2008-09-29T12:23
at 2008-09-29T12:23
By Freda
at 2008-09-30T07:06
at 2008-09-30T07:06
By Isla
at 2008-10-02T21:34
at 2008-10-02T21:34
By Kristin
at 2008-10-03T05:39
at 2008-10-03T05:39
By Franklin
at 2008-10-06T05:41
at 2008-10-06T05:41
By Necoo
at 2008-10-09T05:19
at 2008-10-09T05:19
Related Posts
集合好萊塢六大巨星 共譜【交錯效應】
By Elvira
at 2008-07-21T20:04
at 2008-07-21T20:04
黑暗騎士 - 第一道曙光之前 (三)
By Cara
at 2008-07-21T19:29
at 2008-07-21T19:29
黑暗騎士:雙面人的漫長萬聖節
By Xanthe
at 2008-07-20T14:16
at 2008-07-20T14:16
赤壁:靠肌肉不靠兵法的三國演義
By Edward Lewis
at 2008-07-19T14:28
at 2008-07-19T14:28
黑暗騎士:視覺感官和人性心理衝擊的極致呈現
By Quintina
at 2008-07-19T03:16
at 2008-07-19T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