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影展-< 七百擊 > - 電影
By Suhail Hany
at 2010-11-10T23:31
at 2010-11-10T23:31
Table of Contents
網誌版心得 http://fallstone.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html
───────────────────────────────────────
金馬影展 << 七百擊 >> - 事件底下的故事
會去看<七百擊>,原因是看了版友的大力推薦,
所以才趕上週三下午冷門時段最後一場的放映。
----------------好大的防雷頁---------------------------------
看完後,覺得這是一部娛樂性低,但卻讓人回味的深刻電影。
同樣有探討「母愛、親子」議題,對比最近熱映的<告白>,
<七百擊>對我而言,反而是真實、深沈的,並讓我跟著劇情流淚的故事。
劇中從兩個角度敘述「五個家庭」的故事,
分別從六個孩子與五個母親的視框去看見親子的互動。
第一大段落,我們看見六個身為孩子的青少年(其實有一個是中年人),
從家裡離開,或許蹺家、搶劫、偷東西、被迫拍色情影片(?)等的行為,
讓我們大呼荒唐與心疼,但電影卻故意用「片段」的手法呈現,
從一個人跳到下個人的畫面,讓觀眾一開始無法理解主角何以這樣做?
心中感覺從耐心等待、驚訝、譴責、好奇、疑惑、心疼、不耐的感覺逐漸轉換,
在第一大段的我,只覺得這群孩子太誇張離譜,卻似乎有很多隱藏的故事在底下。
抱著不耐煩,導演切到第二大段落-母親的視框,
我們才終於串起了所有的故事,
孩子與母親的互動-彼此的不諒解、生氣憤恨,卻又相愛;
另也巧妙地將劇中每一個人的情節串了起來,然後產生強烈的對比。
我們看到了每個母親對子女心中所含有的關懷愛意,
卻不得其法地給予,造成孩子們的生氣遠離、難過傷心,
也讓孩子離家,而受傷。
也看到每個母親在孩子轉身離開時,眼神中的傷心痛苦,
被孩子辱罵時的心碎,卻仍從錢包掏錢給孩子的堅定;
在街頭慌亂地尋找因不知如何照顧而促使離家的子女,
卻又和社工說著「我愛我的孩子,誰也不能帶走他們」;
前往警局緊張地等待與祈禱的母親,等著認「兒子的屍體」;
最後,認出屍體了,母親在停屍間的哀號長嘯,
觸動了在外頭的另一位母親,觸動了戲院中每一個人心中有的母愛。
可是這些母親都是失能的,我知道她們擁有豐沛的母愛,
但面對尷尬多變的青少年、面對自己丈夫帶來的紛擾,
面對社會壓力、面對自己的失敗與劣根性,
對需要處理太多現實而又沒有足夠資源可以協助度過的母親們而言,
要愛自己的孩子是顯得無力且無能的,
所以孩子在不知所措下、為了保護自己而離開家裡。
然後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我們在看待青少年社會事件時的感受,
我們斥責孩子不知好歹、道德淪喪,對這些事件感到生氣、羞愧或不耐,
然而,我們少了這影片的後半段-家庭中發生的故事,
我們看不見這些孩子背後失功能的家庭,所以只責怪孩子的壞;
(還會加上一句:唉!一代不如一代,這些死青少年!)
甚至,當我們看見這些失敗的父母時,
我們也只責怪他們沒教好孩子,不配生小孩(還生一大堆!)
卻沒看見他們面對生活的無力,更沒看見,即使多糟糕,她們仍愛著子女。
劇中其中一個老母親問正在搶劫她的15歲少年說,「你愛你的媽媽嗎?」
少年說:「我恨她這賤貨,但我愛她」;老母親說:「這是沒得選的」。
是的,無論對方多糟糕、多麼傷害我們,
我們就是沒得選地得愛著我們的母親或孩子,
我們很難說「我對她沒感覺」,因為血濃於水,懷胎十月的連結經驗,
讓我們渴望被母親愛著、期待著、照顧著、教導的,
所以搶劫的少年在犯錯後回到母親的身邊,
片中"有幸"能夠回家的孩子,在受傷後,都回家了。
所以,我看見了濃濃的愛,在無力又殘酷的現實底下。
這讓我很傷心,很久沒向媽媽說:「媽,我愛妳!」
但這些愛意,真的存在。
片中五個母親都有不同愛子女的方式,可以有許多豐富的討論,
很值得讓有耐心看完的父母們觀看(畢竟太寫實的電影看了很辛苦),
特別的是片中的男性通常都是「不在場」,
或對妻子、家庭無能,甚至是施加性暴力的角色,
這點很值得思考,父權社會下男性對愛的無能與施展暴力的劣根,
或許他們是更該被關懷的一群。
影片最後結束在失去子女的懷孕媽媽,傷心欲絕的她回到熟悉的舞廳,
狂舞著宣洩情緒。
我想,這是她一貫面對挫折壓力的模式,
所以她在這釣到無數的男人,上床、生小孩,以為被愛,
但,旁觀者知道這是她生活不幸福、甚至造成孩子命喪街頭的生活模式,
她無力改變,即使多心碎,我們只能如片尾的社工,
心疼地看著她,想幫助卻不知道從何開始。
這部電影給予我們的情感衝擊,都是現實生活中(尤其新聞)中給予的!
所以深刻,更令我悲傷。
期待我們下次看見荒唐的青少年舉動時,
能更看見他們背後那些傷心欲絕、無能為力的父母,
然後多給予一些支持。
多說一點,我覺得現代社會的家庭制度逐漸崩壞中,
從以往的大家庭、核心家庭,到現在的單親家庭,
家庭能得到的支持力量薄弱很多,使得孩子更無所適從,
社會該面對的是如何支持家庭與教育的運作,
一昧地指責心痛,只是無濟於事。
喜歡這部電影,分享給各位。
--
看清楚自己,也就看清楚這世界。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我何時看得透?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12.105.92.220
--
--
───────────────────────────────────────
金馬影展 << 七百擊 >> - 事件底下的故事
會去看<七百擊>,原因是看了版友的大力推薦,
所以才趕上週三下午冷門時段最後一場的放映。
----------------好大的防雷頁---------------------------------
看完後,覺得這是一部娛樂性低,但卻讓人回味的深刻電影。
同樣有探討「母愛、親子」議題,對比最近熱映的<告白>,
<七百擊>對我而言,反而是真實、深沈的,並讓我跟著劇情流淚的故事。
劇中從兩個角度敘述「五個家庭」的故事,
分別從六個孩子與五個母親的視框去看見親子的互動。
第一大段落,我們看見六個身為孩子的青少年(其實有一個是中年人),
從家裡離開,或許蹺家、搶劫、偷東西、被迫拍色情影片(?)等的行為,
讓我們大呼荒唐與心疼,但電影卻故意用「片段」的手法呈現,
從一個人跳到下個人的畫面,讓觀眾一開始無法理解主角何以這樣做?
心中感覺從耐心等待、驚訝、譴責、好奇、疑惑、心疼、不耐的感覺逐漸轉換,
在第一大段的我,只覺得這群孩子太誇張離譜,卻似乎有很多隱藏的故事在底下。
抱著不耐煩,導演切到第二大段落-母親的視框,
我們才終於串起了所有的故事,
孩子與母親的互動-彼此的不諒解、生氣憤恨,卻又相愛;
另也巧妙地將劇中每一個人的情節串了起來,然後產生強烈的對比。
我們看到了每個母親對子女心中所含有的關懷愛意,
卻不得其法地給予,造成孩子們的生氣遠離、難過傷心,
也讓孩子離家,而受傷。
也看到每個母親在孩子轉身離開時,眼神中的傷心痛苦,
被孩子辱罵時的心碎,卻仍從錢包掏錢給孩子的堅定;
在街頭慌亂地尋找因不知如何照顧而促使離家的子女,
卻又和社工說著「我愛我的孩子,誰也不能帶走他們」;
前往警局緊張地等待與祈禱的母親,等著認「兒子的屍體」;
最後,認出屍體了,母親在停屍間的哀號長嘯,
觸動了在外頭的另一位母親,觸動了戲院中每一個人心中有的母愛。
可是這些母親都是失能的,我知道她們擁有豐沛的母愛,
但面對尷尬多變的青少年、面對自己丈夫帶來的紛擾,
面對社會壓力、面對自己的失敗與劣根性,
對需要處理太多現實而又沒有足夠資源可以協助度過的母親們而言,
要愛自己的孩子是顯得無力且無能的,
所以孩子在不知所措下、為了保護自己而離開家裡。
然後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我們在看待青少年社會事件時的感受,
我們斥責孩子不知好歹、道德淪喪,對這些事件感到生氣、羞愧或不耐,
然而,我們少了這影片的後半段-家庭中發生的故事,
我們看不見這些孩子背後失功能的家庭,所以只責怪孩子的壞;
(還會加上一句:唉!一代不如一代,這些死青少年!)
甚至,當我們看見這些失敗的父母時,
我們也只責怪他們沒教好孩子,不配生小孩(還生一大堆!)
卻沒看見他們面對生活的無力,更沒看見,即使多糟糕,她們仍愛著子女。
劇中其中一個老母親問正在搶劫她的15歲少年說,「你愛你的媽媽嗎?」
少年說:「我恨她這賤貨,但我愛她」;老母親說:「這是沒得選的」。
是的,無論對方多糟糕、多麼傷害我們,
我們就是沒得選地得愛著我們的母親或孩子,
我們很難說「我對她沒感覺」,因為血濃於水,懷胎十月的連結經驗,
讓我們渴望被母親愛著、期待著、照顧著、教導的,
所以搶劫的少年在犯錯後回到母親的身邊,
片中"有幸"能夠回家的孩子,在受傷後,都回家了。
所以,我看見了濃濃的愛,在無力又殘酷的現實底下。
這讓我很傷心,很久沒向媽媽說:「媽,我愛妳!」
但這些愛意,真的存在。
片中五個母親都有不同愛子女的方式,可以有許多豐富的討論,
很值得讓有耐心看完的父母們觀看(畢竟太寫實的電影看了很辛苦),
特別的是片中的男性通常都是「不在場」,
或對妻子、家庭無能,甚至是施加性暴力的角色,
這點很值得思考,父權社會下男性對愛的無能與施展暴力的劣根,
或許他們是更該被關懷的一群。
影片最後結束在失去子女的懷孕媽媽,傷心欲絕的她回到熟悉的舞廳,
狂舞著宣洩情緒。
我想,這是她一貫面對挫折壓力的模式,
所以她在這釣到無數的男人,上床、生小孩,以為被愛,
但,旁觀者知道這是她生活不幸福、甚至造成孩子命喪街頭的生活模式,
她無力改變,即使多心碎,我們只能如片尾的社工,
心疼地看著她,想幫助卻不知道從何開始。
這部電影給予我們的情感衝擊,都是現實生活中(尤其新聞)中給予的!
所以深刻,更令我悲傷。
期待我們下次看見荒唐的青少年舉動時,
能更看見他們背後那些傷心欲絕、無能為力的父母,
然後多給予一些支持。
多說一點,我覺得現代社會的家庭制度逐漸崩壞中,
從以往的大家庭、核心家庭,到現在的單親家庭,
家庭能得到的支持力量薄弱很多,使得孩子更無所適從,
社會該面對的是如何支持家庭與教育的運作,
一昧地指責心痛,只是無濟於事。
喜歡這部電影,分享給各位。
--
看清楚自己,也就看清楚這世界。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我何時看得透?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12.105.92.220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Kyle
at 2010-11-13T04:51
at 2010-11-13T04:51
By Carol
at 2010-11-16T09:53
at 2010-11-16T09:53
By Emma
at 2010-11-18T21:33
at 2010-11-18T21:33
By Irma
at 2010-11-21T22:00
at 2010-11-21T22:00
By Joseph
at 2010-11-24T13:59
at 2010-11-24T13:59
By Hedda
at 2010-11-27T05:12
at 2010-11-27T05:12
By Elma
at 2010-11-27T11:48
at 2010-11-27T11:48
Related Posts
告白
By Ophelia
at 2010-11-09T17:35
at 2010-11-09T17:35
【社群網戰】觀後感--同理心的必要性
By Dorothy
at 2010-11-08T22:30
at 2010-11-08T22:30
七百擊-最親近的往往最疏離
By Hardy
at 2010-11-07T21:23
at 2010-11-07T21:23
告白 - 單純的邪惡
By Franklin
at 2010-11-04T15:26
at 2010-11-04T15:26
看見魔鬼
By Agatha
at 2010-11-03T17:55
at 2010-11-03T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