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校學習、升學考試 - 公視

Quanna avatar
By Quanna
at 2006-08-15T04:12

Table of Contents

我是一位國中老師,去年讓全班同學一起欣賞電影「魯冰花」。

後來,我集結了同學的觀影心得,投稿校刊,讓孩子們的青春留下些足跡。

主編邀請我寫一些心得,下面就是我的電影簡介與心得,

這是一部好電影!沒有看過的,一定要找機會看一看!

也可直接點選下列的連結,進入網誌閱讀:
http://www.wretch.cc/blog/chaoset&article_id=7238462


*電影簡介

「魯冰花」一曲在片中不斷傳唱著,也增添了不少戲劇的感染力,
魯冰花的花語是「母愛」,主角古阿明的姊姊古茶妹的角色儼然是一位小媽媽,
台灣母親堅忍與刻苦的精神在茶妹身上表露無遺。

電影主角古阿明是大人眼中的調皮搗蛋的「壞小孩」,
他在繪畫上極具天份,卻不受師長認同,
只有郭雲天 老師欣賞他對事物敏銳的觀察與想像力。
郭雲天 老師將阿明畫作提報國際大賽,獲得世界兒童畫比賽的金牌,
阿明卻因染病而離開人世。在全校與記者面前,
古茶妹道出她的遺憾與心酸:「阿明還沒得獎前,
只有郭老師說他是天才,現在因為得獎了,
大家才說他是天才,又有什麼用?因為阿明永遠不能再畫畫了。」

*關於創意
學校教育中,孩子的「創意」常是無處發揮或被壓抑的,
所以畫畫應該要畫得像,不要奇形怪狀的,但「創意」是需要被鼓勵的。
電影中,阿明在繪畫創作上、在生活上都有無窮的想像力。

期望透過電影能使同學在「標準答案」的世界之外,
記得要保有自己的「想像力」與「創意 」。

*關於升學考試
去年接下導師的職務,在聯課活動中推動「生命教育」,
期望同學能看重自己生命的價值、關懷他人,進而愛護所有地球上的生命。
我發覺在升學主義的作祟下,
「分數」常成為同學評斷自己價值的唯一標準,
「考得好代表自己有價值,考不好就一無是處」。
電影中主角古阿明雖然學業成績不佳,但他是開心的、在美術上具有天分的。

我期望同學能透過古阿明這個角色,
知道「老天爺都給了每個人一份禮物,這份禮物就是你的天賦」
進而去發掘自己的優點、肯定自我。


* 魯冰花--曾經的青春
電影「魯冰花」讓當時我年少青春的壓抑能有一個出口釋放,
我也期望這電影是一扇窗,讓孩子能看到更寬闊的世界,
能活得開心、自在、有自信,
並早日找到自己人生方向、揮灑出生命亮麗的色彩。

--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chaoset&book=22
2006世界全國童軍大露營~
--
Tags: 公視

All Comments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06-08-17T08:09
裡面的一句話"有錢的小孩就是什麼都比較會" 很感慨....

很奇怪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06-08-15T01:34
我想說的是「教育」不僅僅只是「成績」,  教育這個詞涵蓋了非常多的東西,例如人格培育養成之類的,  假設某間學校把學生的「成績」當成老師的「業績」,  我想這間學校大概會培育出很多為求目的不擇手段但是成績好到不行的社會敗類,  因為當一個老師只追求學生的成績,就跟戲裡的詹朝威一樣,  他為了刺激小傑讓他更用功 ...

很奇怪

Zanna avatar
By Zanna
at 2006-08-14T20:38
導演會火 是因為他在與演員以及劇組一同創作 就像畫家音樂家對創作不滿意也會火大一樣 導演發飆是因為共同創作不易 就此,導演發飆有其合理與合法性 但是飆也是要飆的有限度 而老師也可以發飆 當老師看見學生成績與品行有問題的時候 在適當的範圍內有其發飆的合理性與合法性 導演掌握的是一部戲 ...

很奇怪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06-08-14T20:18
※ 引述《bigbowl (還是悲劇英雄比較吸引人)》之銘言: : 如果教育的某一部份 也包括讓學生可以學習/融入現有社會 : 以這點來看 導演跟老師因為下者未達標準而發脾氣 並不真的有很大差別 : 教育不可能 也不應該不包括如何融入現有社會 : 那是一種空想的傲慢 已經不是美好願景了 : 把學生成績當成業績 ...

很奇怪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06-08-14T20:12
如果你能每個月給學生一筆合理的薪水或獎金, 以期每學生達成他自己的「業績」。 那當他沒達成的時候,你吼得在大聲, 他也只能乖乖認錯回去努力吧! 這是你所期望的業績教育? 再說,學生達成業績又怎樣? 在求職履歷上把國中小老師的「保薦」寫上去? 你以為這是國防部在甄選少校或少將呀? 商業利益可以把教育辦好, ...

很奇怪

Faithe avatar
By Faithe
at 2006-08-14T18:49
如果教育的某一部份 也包括讓學生可以學習/融入現有社會 以這點來看 導演跟老師因為下者未達標準而發脾氣 並不真的有很大差別 教育不可能 也不應該不包括如何融入現有社會 那是一種空想的傲慢 已經不是美好願景了 把學生成績當成業績更是一個應該的做法 重點不是該不該 而是怎麼作 如果教育真的不考量業績 那教育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