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巴黎 - 電影
By Zora
at 2011-08-03T00:36
at 2011-08-03T00:36
Table of Contents
影片:【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演員:歐文威爾森、芮秋麥亞當絲、凱西貝茲、亞卓安布洛迪
上映日期:7月29日
就從【曼哈頓】講起。開場是攝影大師戈登威利斯(Gordon Willis)的
寬銀幕攝影,街頭空景的蒙太奇,在20年代爵士大師蓋希文的音樂裡,紐約
走過觀眾眼前。導演伍迪艾倫說,「希望一百年後的觀眾看到這部電影,都
能知道這就是70年代的紐約」。這是長年拍片離不開紐約的大導演伍迪艾倫
,對紐約的心意。
新作【午夜巴黎】開場也是巴黎街景的蒙太奇,從凱旋門、聖心堂到凡登
廣場的路牌,無論晴光、天雨或暮色,巴黎總能讓人一眼愛上。與浪漫毗鄰
,與藝術同居。觀眾日間隨片中主角足跡踏過凡爾賽宮、羅浮宮到羅丹美術
館,但夜間才是奇異旅程的高潮。【午夜巴黎】絕對是伍迪艾倫歷年最浪漫
的作品之一,攝影構圖及服裝造型,無論日間或午夜,都較伍迪艾倫近作講
究且迷人。
如同【曼哈頓】(Manhattan)顯露伍迪艾倫對蓋希文音樂的迷戀,【午夜
巴黎】音樂的靈魂人物,也是「美國人在巴黎」,他是柯爾波特(Cole
Porter),美國爵士、劇場和百老匯音樂的大師。柯爾波特的詞曲以機智、
世故、優雅,情調高級。
曾創作歌舞劇《PARIS》的柯爾波特,是與蓋希文(George Gershwin)和艾
文柏林(Irving Berlin)齊名的大師。【午夜巴黎】男主角夜間塞納河畔的
巴黎漫步,就在花花公子柯爾波特〈Let’s Do It〉的風趣浪漫歌曲中展開
。從20年代起就前赴巴黎和威尼斯創作酒館及劇場音樂,伍迪艾倫藉著美國
人柯爾波特的腳步,一腳踩進了20年代的巴黎
不是借用音樂作為情調上的想像感染而已,【午夜巴黎】的故事宛如「一千
零一夜」,宛如童話故事,宛如平行宇宙般地,讓主角吉爾潘德走進了20年
代的巴黎。走入了一段藝術的黃金年代。出生於1935年的伍迪艾倫,藉由影
像聲音符號,前往一個來不及親身參與,「原始匱乏」般20年代的夢幻巴黎
。
巴黎的20年代。從萬國博覽會揭櫫「新藝術」(Art Nouveau)到「新裝飾藝
術」(Art Deco),當歐戰結束後大批移民美國的藝術家,無可否認地打造
了紐約,如洛克斐勒大樓,打造了伍迪艾倫最愛的城市地貌。【午夜巴黎】
前往的是那個風華絕代、人文薈萃的藝術源頭。在酒館餐廳還未淪為自助洗
衣店的巴黎。
【午夜巴黎】是大導演伍迪艾倫的最新電影,據說是第41部。擅長喜劇的
伍迪艾倫,作品向來不會無聊。此番走出紐約前往花都巴黎,電影描述一名
受歡迎的好萊塢大編劇吉爾潘德,決定轉寫小說,此番在陪伴未婚妻殷妮絲
的丈人丈母娘赴巴黎洽公簽約並旅遊的同時,有了長住巴黎寫作的念頭,卻
遭到嘲諷,潑盡冷水。不巧,殷妮絲的大學舊愛且學識淵博的保羅此時現身
,被撇在一旁的吉爾,午夜獨自漫步巴黎街頭,當鐘聲敲過十二響之後,吉
爾展開了意想不到的奇異旅程…
然後是個比【開羅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還要浪漫的異
想,遇見了人物,展開了故事。
【午夜巴黎】裡那些成串現身的名人,成為電影趣味不止的亮點。不僅是
編織故事的方式,天馬行空的浪漫想像,將巴黎刻劃成通往黃金年代的任意
門;另外是他對這些名人的再現處理,從外型包括費滋傑羅(F. Scott
Fitzgerald)、達利(Salvador Dalí)、布紐爾(Luis Buñuel)、海明
威(Ernest Hemingway)的以假亂真,到性格上如費滋傑羅與海明威始終的
瑜亮情結,以及費滋傑羅夫婦間的勃谿與愛鬥。唯有熱愛文學藝術的人,能
熟悉這些軼事掌故,能如此懷舊甚至是舉重若輕地編入故事。歐文威爾森飾
演的吉爾潘德毫不懷疑並夜夜期待與這些偶像相逢,背後的浪漫之心令我感
動不已。
可以說喜歡伍迪艾倫電影的人,一定會喜歡【午夜巴黎】,它有著【曼哈頓
】等80年代創作高峰時影片的足跡;【午夜巴黎】更容易搏得文學藝術愛好
者的脾胃,因為它以一種後現代的擬仿,是解構,是伍迪艾倫喜好的趣味,
在一個議題又一個議題的滔滔雄辯中,曲解原來議題的嚴肅性。
常是一個瞬間,當吉爾潘德在河邊,面對想投河鬧自殺的賽爾妲費滋傑羅(
Zelda Fitzgerald),這位大文豪所娶的南方富家閨秀,日後出入精神病院
無數次,折騰費滋傑羅一生的奇女子。吉爾束手無策之時,竟拿出了鎮靜劑
(Valium)給賽爾妲服用。這就是神經質但幽默的伍迪艾倫,這場戲我在戲
院拍起手來。
另一個可以不算爆雷,可以講的亮點,就是吉爾潘德遇到西班牙超現實大師
導演布紐爾時,隨口謅他一個故事構想:「一群上流社會人士進了一間餐廳
就再也出不來了」。這確實是布紐爾1962年電影【泯滅天使】(The
Exterminating Angel)的劇情。「為什麼出不來?」我看過這片,但我也到
現在無法明白。有趣的是看到畫面上那個樣子很像布紐爾的演員,還真的很
用力在想咧。好在是沒想出來,不然影史是要改寫了嗎?
史考特費滋傑羅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伍迪艾倫電影裡。1983年嘲諷式偽紀
錄片【變色龍】(Zelig)裡,伍迪艾倫飾演的「變色龍」主角,一度混進大
文豪費滋傑羅的宴會裡,而被寫進了日記。這個【變色龍】的橋段,好像法
國第一夫人卡拉布妮飾演的羅丹美術館導覽員,幫歐文威爾森飾演的主角吉
爾潘德,隨手在塞納河畔買的法文日記翻譯時,吉爾發現自己被寫進了亞瑞
安娜的日記。
不過【變色龍】裡出現的文人如蘇珊桑妲(Susan Sontag)、索爾貝婁(
Saul Bellow)都是本人,【午夜巴黎】出現的費滋傑羅、海明威及至達利、
布紐爾,都是「逼真的」演出。不光說【變色龍】,從【安妮霍爾】【曼哈
頓】【百老匯上空的子彈】,伍迪艾倫喜歡文學熱愛藝術關心劇場,主角常
與台前幕後人員有關。(也因此他作品人物都有相當神經質的趣味)。
觀眾從不懷疑伍迪艾倫喜劇的魅力,儘管他雄辯滔滔,博學、炫學、菁英
氣味。他擅於解構,尤其是自嘲,自嘲外型矮小、猶太出生,甚至他的蘿莉
塔情結,話說這些葛優來演也很上手。不過伍迪艾倫說故事的節奏輕鬆明快
,人物譏諷但不刻薄,而且他用劇本推倒了很多高大俊帥的男人,塑造了俐
落又不失柔美的都會女人。結果男人女人都愛看他的電影。
從編寫電影變成家喻戶曉的人物,伍迪艾倫依舊長住紐約。伍迪艾倫電影
幾乎都是以自己做主角。這回歐文威爾森在作伍迪艾倫電影主角時,少了誇
張或扮英雄的浮誇,從造型到演法都多了幾分敏感、脆弱。但他的天真和天
生喜感,讓這個角色對巴黎奇遇毫不抗拒,觀眾也樂於跟他一路作夢,全片
演員都一樣在伍迪艾倫的喜劇中明快穿梭,顯得扮名流的大明星凱西貝茲、
亞卓安布洛迪,像大騙術師般演得格外誇張,而大悶鍋式的費滋傑羅、海明
威、布紐爾超級認真。芮秋麥亞當絲及麥可辛等人,飾演日間當代的這家子
人幾乎全被壓過。讓人迫不及待期待巴黎午夜到來。
踩著這些風流人物的足跡,與鴻儒談笑,與絕豔宴飲,與真愛同行,伍迪艾
倫不去漫談文明歷史,不就特定區域編織故事去摹狀景物或傳說,但你將毫
無抗拒地臣服於城市的魅力與偉大。較以曾開幕坎城影展「一種注目」的《
巴黎我愛你》。【午夜巴黎】讓所有醉心於巴黎的人,都踩在雲端之上,不
在擁抱的體溫,不在腳下的磚瓦。在它抽象的靈魂空氣中。
其實,【午夜巴黎】裡出現的費滋傑羅、海明威、柯爾波特,及至與希區
考克合作【意亂情迷】的藝術家達利,當年被希區考克奉為當代最偉大導演
的布紐爾,都透過希區考克而為當代美國認識,成為滋養伍迪艾倫的美國文
明的一個片段。【午夜巴黎】是導演來不及參與的20年代的巴黎,心嚮往之
的巴黎。
也就是說【午夜巴黎】不是當代的巴黎,而是伍迪艾倫「想要去」的巴黎,
那個巴黎極其關鍵地影響美國文化,以及伍迪艾倫個人。如此【午夜巴黎】
或可視為【曼哈頓】的延伸或前身。
本片因此向巴黎也向這些藝術天才致敬。然後他將亞瑞安娜留給畫家高更(
Paul Gauguin)和竇加(Edgar Degas),加瑪莉詠柯蒂亞留在法國,留下葛
楚史坦(Gertrude Stein)的文藝沙龍,與海明威、畢卡索、尚考克多一起
留下。
選擇高更、竇加的亞瑞安娜,就像選擇加州陽光的安妮霍爾,在伍迪艾倫
的電影裡,女孩經常比男孩世故,男性滔滔不絕、辯才無礙、極力展露聰明
機智,但電影裡的女孩不論智力高下,行為衣裝前衛或保守,最後都以一種
壓倒性的、神祕的成熟,決定留下或者離開,沒有還價空間。
如果【玫瑰人生】奧斯卡影后瑪莉詠柯蒂雅飾演的亞瑞安娜可以選擇,可
以做到。吉爾潘德又怎會無法抉擇?他也將選擇一個不會想再去其他地方居
住的城市,選擇了有女孩願意與他雨中漫步的城市。
一個存在主義式的抉擇。【午夜巴黎】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讓觀眾相信
,一個依順心願的抉擇,就是正確的抉擇。它讓迷失困頓的男子走出失意、
走出幻想,選擇當下,而不往黃金年代逃避。生命的遇合在於交集,即便因
為一張柯爾波特的唱片。
你也可以說主角吉爾潘德衝動甚至瘋狂。是巴黎影響了伍迪艾倫?沒有紐
約的功利,沒有安妮霍爾選擇的加州陽光,(或者殷妮絲選擇的馬里布海灘
陽光)。「雨中」&「漫步」是伍迪艾倫找到的巴黎基因,或者是他偏執神
經的安定劑。又或者,當亞瑞安娜輾轉在畢卡索和海明威之後,仍選擇了她
出生前的巴黎,這種拉岡原始匱乏的永無滿足,讓徘徊在現在困境和20年代
巴黎的吉爾潘德,也做出了選擇。下一個黃金年代彷彿正要開始。
伍迪艾倫的電影總是輕鬆愉快,但【午夜巴黎】尤其浪漫,巴黎這城市感染
了一切,讓伍迪艾倫找回了創作活力,交出近年最好看的電影。【午夜巴黎
】絕非因為在巴黎而必須成為藝術成就偉大的電影,但能如此編織故事,並
以電影形式在敘事上做到雅俗共賞的藝術,伍迪艾倫與柯爾波特一樣,都是
高級大師。/完
轉貼自 : http://pm185.pixnet.net/blog/post/34604397
--
All Comments
By Candice
at 2011-08-03T07:30
at 2011-08-03T07:30
By Ivy
at 2011-08-07T10:15
at 2011-08-07T10:15
By Mary
at 2011-08-10T03:30
at 2011-08-10T03:30
By Bethany
at 2011-08-14T15:36
at 2011-08-14T15:36
By Enid
at 2011-08-18T15:46
at 2011-08-18T15:46
By Hardy
at 2011-08-20T16:28
at 2011-08-20T16:28
By Daph Bay
at 2011-08-21T05:33
at 2011-08-21T05:33
By Susan
at 2011-08-21T13:47
at 2011-08-21T13:47
By Regina
at 2011-08-25T11:34
at 2011-08-25T11:34
By Sierra Rose
at 2011-08-28T18:32
at 2011-08-28T18:32
By Dora
at 2011-09-01T09:10
at 2011-09-01T09:10
By Rosalind
at 2011-09-03T23:35
at 2011-09-03T23:35
By Jake
at 2011-09-07T13:43
at 2011-09-07T13:43
By Tom
at 2011-09-12T12:04
at 2011-09-12T12:04
By Michael
at 2011-09-14T02:53
at 2011-09-14T02:53
By Daniel
at 2011-09-16T13:38
at 2011-09-16T13:38
By Sierra Rose
at 2011-09-19T18:20
at 2011-09-19T18:20
By Sarah
at 2011-09-21T13:38
at 2011-09-21T13:38
By Caitlin
at 2011-09-23T16:59
at 2011-09-23T16:59
By Caitlin
at 2011-09-26T21:57
at 2011-09-26T21:57
By Thomas
at 2011-09-28T18:47
at 2011-09-28T18:47
By Ethan
at 2011-09-29T06:55
at 2011-09-29T06:55
By Necoo
at 2011-10-01T04:10
at 2011-10-01T04:10
By Agnes
at 2011-10-04T23:49
at 2011-10-04T23:49
By Connor
at 2011-10-08T06:44
at 2011-10-08T06:44
By Megan
at 2011-10-11T07:29
at 2011-10-11T07:29
By Ursula
at 2011-10-15T19:10
at 2011-10-15T19:10
Related Posts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創作幕後分享
By Mia
at 2011-08-02T00:59
at 2011-08-02T00:59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創作幕後分享
By Oscar
at 2011-08-02T00:45
at 2011-08-02T00:45
《美國隊長》by(時光之硯)
By Adele
at 2011-08-01T21:32
at 2011-08-01T21:32
由死見生,終則有始——電影《父後七日》
By Olivia
at 2011-08-01T18:42
at 2011-08-01T18:42
《于洛先生的假期》:為他者吟,一首現代性的歡娛悲歌
By Leila
at 2011-08-01T15:51
at 2011-08-01T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