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小鋪電子報//紀錄片雙年展之怪現象 - 紀錄片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04-12-27T16:06

Table of Contents

《影文影舞》 紀錄片雙年展之怪現象

文/張世倫

一年又將結束,剛閉幕的「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壓底,為一整年的台灣各類影展寫
下句點。這個由文建會主辦,電影資料館承辦的活動,今年是第四屆。陳其南主委發下
豪語,宣示將推動讓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成為亞洲重要藝術活動。但以近兩屆雙年
展執行上諸多七零八落,極度草率的狀況來看,實在讓人很難對陳主委的豪語有什麼信
心。

雙年展的問題,其實不在作品好壞於否,本次影展,依舊有不少亮眼優異之作。但做為
影展,每次都以招標形式遴選承包單位,承包者是否具有成熟且負責的執行能力,是否
能全盤且完整的對時程細節規劃,能否站在所有參與者的角度設身著想,也就影響到影
展的執行品質。本次承包單位電影資料館,理論上應有其專業,然而整個活動的規劃設
計,卻充斥各種荒謬的瑕疵缺失。

先就影展時間來談,影片數量龐大,影展時間卻只有七天,導致每日放映量龐大,不但
令人無法吸收,更導致不少作品只有一場,大大失去交流意義。時程擠壓,導致映後座
談聊具一格,大多十分鐘就開始趕導演出場。只有七天時程,還野心浩大的規劃十場立
意良善的座談,但觀眾也是人,無法疲於奔命,導致不少座談現場只有十人左右,成效
大打折扣。事實上以雙年展的規模,本次竟然只有七天活動時間,為歷屆最短,實在令
人不解。

再就場地來看,除了欣欣戲院外,還動用了台北光點,台泥世敏廳,華山特區,以及敦
南誠品。地點之間距離遙遠,除光點與欣欣略近外,其他都要二十分鐘以上腳程,如此
安排毫無邏輯。欣欣暫且不談,台北光點的座位數不到90位,螢幕比例不標準,根本只
算「試片室」等級,拿來辦國際影展,不但貽笑大方,更使得大量觀眾無法入場,顯然
失當。台泥世敏廳距離遙遠,進出吵雜,亦非合格場地。華山的戶外放映用意良好,但
有人會在冬天寒風細雨中,辦戶外蚊子電影院的嗎?至於敦南誠品,未免也離這些地方
太遠了吧,難道觀眾會飛嗎?

再就影片資料來說,觀眾只能拿到一本製作粗糙,字體渺小,解說草率,影片大綱旁不
附時間場次資訊的手冊。這本手冊編排與文字之差,不但讓眾多中年觀眾難以閱讀(包
括Agnes Varda),影片解說更少到不行,觀眾卻只能依此選片,放映現場又沒有其他文
字資料供參考。觀眾能否理解影片的製作背景與社會脈絡,完全要自己碰運氣。

主辦單位提供資料不足,卻又只選擇一家英文報為合作媒體,導致活動除零星記者專訪
及開閉幕外,彷彿與社會大眾無關,變成小圈子裡的密會(以前雙年展還會與公共電視
合作,選擇數部影片在電視播放,現在也省了)。不少台灣創作者亦公開或私下抱怨,
主辦單位只重視外賓,卻極度輕忽本地創作者。凡此種種,都和最早兩屆雙年展之熱烈
狀況,有極大的落差。

凡影展,必會出版特刊。特刊不但是選片參考,更能做為自身重要的影片資料。但第三
屆雙年展時,直到閉幕特刊都沒有印好,本次雙年展則在最後一天才在會場出現。但觀
眾至櫃臺詢問,工作人員卻態度強硬地說特刊只「提供」給「貴賓」,若需購買則請移
駕青島東路雙年展辦公室。這種奇怪的差別待遇與莫名其妙的購買方式,真是令人大開
眼界。是否只要把來賓跟長官打點好,預算類目也消化了,事情也就ok了?主辦單位究
竟把觀眾當成什麼?

為了消化預算而急就章完成的特刊自然粗糙無比。裡面的導演與作品照,竟然多從網路
上直接下載,暫且不提此舉嚴重的著作權瑕疵,特刊裡不管圖片品質一律放大,使得影
像糊成一堆馬賽克,解析度慘不忍睹。國外影片的介紹,胡亂翻譯的部分無以計數。
"This film is regarded as being the non-fiction cult film of the nineties"可
以被翻成「本片被認為是90年代的非小說宗教電影」!”Armenia”(亞美尼亞)可以寫
成「美國」!這種態度不是對創作者的羞辱,又是什麼?也無怪某場「以巴專題」的映
後座談,現場翻譯竟可把約旦河西岸掰成是「西邊的銀行」!

有時比較國外影展的專業與細心,不禁感嘆台灣是否只有這種命,永遠有一堆名目宏大
的展覽、表演、或藝文活動,卻大多被草率粗糙地執行,經不起仔細檢視。兩年一次的
雙年展,理論上有更長的準備時間,卻還能急就章辦成這幅德行,花的卻是納稅人的錢
。這種華人特色的敷衍、「差不多」文化不改,台灣的藝文活動永遠都上不了國際台面。

註:關於本次雙年展執行上的批評,亦可參考「紀錄片映像報」第五期
網址http://0rz.net/9d05S

媒體小鋪電子報NO.151
http://enews.url.com.tw/benla.shtml

--

All Comments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04-12-29T09:44
推觀眾會飛
Poppy avatar
By Poppy
at 2004-12-30T10:28
West Bank←約旦河西岸,是專有名詞耶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04-12-30T16:59
翻譯在搞什麼,太不專業了吧
Frederica avatar
By Frederica
at 2005-01-04T12:18
「世」敏廳 should be 「士」敏廳

來吧,討論一下2004紀錄片雙年展吧!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04-12-24T03:18
※ 引述《fansss (新天堂樂園)》之銘言: : ※ 引述《popu2 (。親愛的偏執狂。)》之銘言: : : 但是光點位子如同版友shihlun所說的,88個真的太少,而且光點的銀幕 : : 比例不對,太小,造成有些影片放映時會被下面那條長條狀銀幕切割(大 : : 家知道我在說什麼嗎a ...

九十三年度電影短片及紀錄片輔導金獲選名單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04-12-23T11:09
台灣電影網.2004-12-22 『九十三年度電影短片及紀錄片輔導金』獲選名單已經出爐,今年共有十三部優秀企劃案 脫穎而出,內容多元而豐富,令人期待! 本年度共有七十七部企劃案參加甄選,由鄭文堂、馮賢賢、王耿瑜、劉進興、李啟源等 五位電影導演及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團,經一個月的審件、三次的討論會議及與初選者進 ...

台藝電影系-畢業製作-徵求演員兩名!!!!!!!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04-12-22T22:38
我們是台灣藝術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即將籌拍一部畢業製作   劇情是敘述一對姊妹花原本在西門町擺設攤販賺取微薄薪資,不料從中被詐騙集團 坑了錢財,無奈的情況下遂而走向援交一途~~   一連串的事件也讓他們倆的價值觀有所改變~~ *Now徵求兩名角色~~~  小琪:女主角,二十歲,臉蛋中庸,身材瘦小,個性溫 ...

Re: 找一篇文...

Iris avatar
By Iris
at 2004-12-21T20:39
我概略講一下我的認知,歡迎一起討論。 台灣紀錄片真正發展的起源,我想必須追溯到1966年陳耀圻所拍攝的《劉必稼》, 這應該是以真實電影的理念所拍攝的台灣個人式紀錄片。在這之前,除了新聞片, 大多也都是國家慶典的紀錄式影片與宣傳片。 而70年代則多是由電視台出資製作的節目(姑且稱為非劇情片)。 80年代就開 ...

Re: 找一篇文...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04-12-21T18:19
※ 引述《fansss (新天堂樂園)》之銘言: : 不碰政治的台灣紀錄片文化 【郭力昕】 對於這篇文章 我想提出一點疑問 希望版上大家能一起討論 看能否初步解決我的疑惑 據我所知 台灣紀錄片史最初其實就是政治紀錄片 是在社會運動最為蓬勃的80s 許多紀錄片工作者秉持的信念 是要再現人民的歷史 呈現另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