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甜蜜(下)(雷) - 藝術電影

Poppy avatar
By Poppy
at 2011-11-21T21:09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網誌版↓
http://bbshara.pixnet.net/blog/post/39153594



















(以下含雷)

















《生活的甜蜜》算是費里尼電影藝術水準
從「優秀」臻於「偉大」之列的重要銜接點,
縱覽他的作品年表,就是從這部片開始風格丕變,
不只是開始懂得運用影像
來探討故事所要傳遞出的複雜思維、
還懂得藉此操弄思維、
並且似乎頗樂在其中,
算是他個人導演功力在邁向更高水準過程中
「九轉丹成」的關鍵代表作。
可以說如果沒有《生活的甜蜜》,
就不會有後來的《八又二分之一》。

故事的主人翁馬切洛
宛如現代許多知識分子的寫照,
有點文墨、有點小聰明,
在都會生活中頗能發揮一己的才幹與機敏,
卻缺乏一肩扛起傳統價值的定力,
無法通過對堅定信念的種種考驗,
一次次對某傳統價值燃起
追隨的渴望、
又一次次遭受幻滅的打擊,
到最後索性自我放棄,
為了逃避再次幻滅帶來的虛無,
反而讓自己更墮入虛無的深淵。

最初是單純的男歡女愛。
馬切洛把正在盯的頭條採訪扔在一旁,
與富家的正妹千金瑪德蓮出遊,
瑪德蓮調笑他:

  「你的問題就在於,你錢太少。」

馬切洛則瀟灑回應:
  「妳的問題在於妳錢太多。」

從後續兩人借用私娼破爛無比的住處炒飯,
顯然俗世的財富地位
其實並無礙於兩人間感情的發展。
男人與女人相愛,
可以像原始人一般自然,
純為了兩人間的感情而結合、
棄文明所帶來的貧富與階級差距於一旁;
翌晨馬切洛帶著甜蜜的情懷返家,
卻見到瘋狂吞藥鬧自殺的艾瑪,
對男歡女愛的美好綺想瞬間幻滅。
就算他沒錢沒勢卻有追到富家千金的本領,
也不能確保未來就會是幸福的,
畢竟沒追到的永遠顯得最迷人,
一旦追到手、住到家裡,
過去迷人的一顰一笑
可能轉成日後的夢魘,
吞藥後的口吐白沫
渾身抽搐
只是冰山一角。
後續意想不到的種種問題
要多少就有多少。

接著馬切洛為渾身散發母性的性感豔星而著迷;
翌日她男友的拳頭
就讓馬切洛明白,這種沒什麼大腦、
生活態度率性而為的人生
他可玩不起。

與斯泰納在教堂裡的會面,
讓馬切洛對宗教的慰藉
心馳神往;
追宗教神蹟的新聞,
到最後不僅證明是騙局一場,還鬧出人命。
虔誠的儀式與禱詞
最終的功能
淪為善後送葬的陪飾。

斯泰納與友人們的家庭聚會
一度讓馬切洛燃起成家立室的希望,
斯泰納的詩人朋友愛麗絲鼓吹

  「人應該要思考未來,但要活在當下!」

又揶揄馬切洛
  「你就是那個老在新聞與文學之間
   搖擺不定的年輕人啊?」

更讓馬切洛深受鼓舞,
要勇於追尋一度認為至善至美的文學;
忙碌的工作、俗務纏身
卻讓馬切洛被打回原形
───修養還沒好到能在吵雜的紛擾下靜心寫作,
尚未娶進門的女友鬧脾氣都搞不定了,結婚生子後還得了?

難得能夠父子談心,
開始能體諒
父親年輕時代四處尋歡作樂的心態。
馬切洛平日工作繁忙四處奔波,
老父有生之年不曉得還能再見幾次面,
只希望能讓老父在離城前夕
好好享受一晚,
多少也算是他這做兒子的聊表一點孝心,
沒想到老父無福享受,
因為蒼老與病痛會在奪人性命前,
先奪走各種享樂的能力,
包括天倫之樂。
做兒子的面對這種困局,
一點辦法也沒有,
只能落寞地送老人家走。

一再失落的馬切洛,
再一次把追尋的標準降低,
或許和艾瑪註定就不是合得來的一對,
那換找時常一同玩樂的瑪德琳
總可以了吧?
古堡的一夜,天光大亮之後
馬切洛頓時明白,
一同玩樂的朋友終究只適合一同玩樂,
既是玩樂,沒人會當真,
在這趟遊戲裡
認真的鐵定只能做輸家、只會被捉弄,
狐狸精只適合在外頭玩,不能娶進家裡的。
如果就此換掉艾瑪改找瑪德琳,
改天被瑪德琳像古堡裡交換伴侶的成人遊戲一般
輕易換掉
也只是遲早的事。

與艾瑪在公路旁大吵一架,
好不容易放棄彼此的
脾氣與幼稚的尊嚴,
讓兩人的關係出現轉機,
翌日午時
卻傳來斯泰納家的噩耗,
雖然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可是如果連斯泰納這麼美滿的家庭生活
都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誰還敢確定自己的家庭
未來能夠一直幸福美滿下去?
同時記者同業們為追聳動的新聞,
那種見獵心喜、完全不顧當事苦主感受的嘴臉
也令馬切洛心寒。

到故事的最後,
愛情、母性的溫暖、宗教的情懷與信仰、
家庭、文藝的夢想、親情、人倫之情、
新聞使命,
一個個讓馬切洛幻滅的傳統價值,
驅使他不僅改行,還墮落為一個
追逐感官快樂的縱慾主義者。

電影的開場,
由一架直昇機
吊著一尊巨大的耶穌塑像
飛到羅馬城上空,
馬切洛與攝影記者好友帕拉佐
則搭乘另一架直昇機跟隨在後,
顯然是要採訪這則新聞,
不過機上的馬切洛
卻只顧朝正在大廈頂樓作日光浴的一群辣妹
打手勢要電話,
雖然馬切洛的登場方式
與耶穌一樣,
「人子天上來」,一開始都還算純潔,
不過耶穌在這個時代
變成一具只能靠直昇機吊鋼索才得以
「飛天」的死板偶像,已經夠慘了,
以傳遞真相為使命的記者
一同飛天,
不幫忙傳福音就罷了
還只顧把妹,
《生活的甜蜜》從開場就饒富諷世意味。

片中馬切洛的攝影記者友人帕拉佐
(Paparazzo)追新聞搶拍照片的狠勁與嘴臉,
讓這角色的名字「Paparazzo」
後來變成「狗仔記者(paparazzo)」
這個單字的由來,
它的複數形則是「paparazzi(狗仔隊)」。

片尾選擇結束於海邊,是個絕妙的設計,
如果少女象徵天使,則海潮聲
不僅阻絕馬切洛聲到天使的福音,
一波波的海浪
更象徵他從此決定
隨俗浮沉,放棄在靈性層面的力爭上游。
雖然說,天使的微笑
召示著馬切洛並非從此就沒救了,
好歹還有微笑的天使
願意在遠處守候著,
不過電影的結尾,
似乎還只能算是他墮落的開始呢!



(完)

--

All Comments

生活的甜蜜(上)(雷)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11-11-21T21:08
圖文網誌版↓ http://bbshara.pixnet.net/blog/post/39153296 (以下含雷) 義大利名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1960年的作品 《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 ...

黑色維納斯(雷)

Callum avatar
By Callum
at 2011-11-21T21:05
圖文網誌版: http://bbshara.pixnet.net/blog/post/38884444 (十八歲以下請勿點閱) (以下含重雷) 《黑色維納斯(Vénus noire)》改編自真人真事, 不過在觀影的過程中會很明顯感受到 它的敘事角 ...

發條橘子(下)(雷)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1-11-21T21:04
網誌圖文對照版↓ http://bbshara.pixnet.net/blog/post/38816726 (以下為重雷區) 故事的趣點之四, 來自於監獄教誨師與內政部長之間的爭論。 矯治過後的艾歷克斯被帶到舞台上向高官們 「展示」他的矯治成 ...

發條橘子(中)(雷)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11-11-21T21:03
網誌圖文對照版↓ http://bbshara.pixnet.net/blog/post/38816668 (內含會動的圖片,請勿見怪) (以下為重雷區) 故事的趣點之一, 在於很殘酷地用諧趣的方式指出 「制約」對人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力。 一開始的艾歷克 ...

發條橘子(上)(雷)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11-11-21T21:01
網誌圖文對照版↓ http://bbshara.pixnet.net/blog/post/38816606 (內含會動的圖片,請勿見怪) (以下為重雷區) 《發條橘子》從1971年問世至今剛好40年。 這部今天廣受好評的經典鉅作打從上映以來,在某些國家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