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維納斯(雷) - 藝術電影
![Callum avatar](/img/boy1.jpg)
By Callum
at 2011-11-21T21:05
at 2011-11-21T21:05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網誌版:
http://bbshara.pixnet.net/blog/post/38884444
(十八歲以下請勿點閱)
(以下含重雷)
《黑色維納斯(Vénus noire)》改編自真人真事,
不過在觀影的過程中會很明顯感受到
它的敘事角度和方式
並不自我侷限於「重現」那段真人真事,
而是藉由重現一段歷史故事,
在交織了人文謬誤與悲劇、充滿
文明自我省思的演繹過程當中
探討一些更深入的課題。
劇情簡介:
1815年巴黎皇家學會上,
一場以解剖學為基礎的發表會上,
比較解剖學家庫維耶(Georges Cuvier)
信心滿滿地展示
繪有黑人女性陰戶放大圖的掛報
以及泡在藥瓶裡的陰戶標本,
從「霍屯督圍裙(Hottentot apron,
其實就是『小陰唇展長』或俗稱『陰門簾』
的一種女性生殖器型態,
在非洲某些黑人族群的女性身上較常見)」
講到非洲布希曼女性的種種生理特徵,
最後得出
「我們白種人生來就註定比非洲土人高等」的結論,
並展示一尊非洲女人等身全裸塑像。
塑像兩眼閉合、口唇微張,
仿彿想反駁白人學者剛才一長串
充滿歧視的偏見之詞
卻又有口難言。
時空場景隨即拉回1810年的倫敦夜市,
剛才那具裸女塑像的「本尊」活生生地被安插在
夜市的畸形動物秀、野生動物馴獸表演等項目中,
以「霍屯督的維納斯」為名,穿著緊身衣
配上少量非洲土人款的帽飾,臉上塗抹油彩,
被一大群男女老少、來自社會各階層的觀眾們
瞪大眼睛飽覽一翻,
穿梭在表演中濤濤不絕串場的是
手拿皮鞭、自稱
去非洲冒險犯難抓到這「女性原始人」的主持人
希薩。
在以「馴獸師」身份自居的希薩
吆喝與命令下,「霍屯督的維納斯」得當眾模仿
歐洲仕女走路的神態、展現「音樂才能」、
配合鼓聲跳非洲土著舞蹈,
還要挺起臀部讓大膽嚐鮮的觀眾們摸,
「體驗一下蠻荒的野性」。
每當結束了一晚的秀展,
這位在表演台上只能像野獸般
咿咿呀呀吼叫的「女性原始人」回到後台卸妝、更衣,
回到希薩的住所,
慣常以法語和人交談,互道晚安後就寢。
她有個名字叫莎姬巴特曼(Saartjie Baartman),
原本是希薩在南非宅阺僱用的女僕,在自己的小孩夭折後,
聽了希薩的建議來歐洲表演女野人,
以便存筆錢後能衣錦還鄉,
夢想能在老家買間農場自己經營,從此脫離貧窮。
她就像許多懷抱著淘金夢的歐洲人
湧向新大陸一樣,
不同的是在白人主宰的歐洲世界,
她並沒有太多公平的機會可以放手一搏。
「霍屯督維納斯」展演一炮而紅
卻引來非洲學會對希薩的控訴,
告他非法奴役、非法監禁、以及公然猥褻女性。
雖然希薩最終贏得了官司,
但「霍屯督維納斯」在倫敦的展示也必須結束,
因為莎姬必須在法庭上當眾承認
「每天晚上在舞台上的都只是『表演』而已」
還得承認是自願做這套表演。
既然都承認了只是表演,
「女性原始人」的身份被拆穿,
贏了官司的同時卻也毀了她們的生計。
在法裔淫媒荷歐的慫恿下,
希薩帶莎姬轉戰巴黎,
莎姬聽信荷歐
「帶妳進入上流社會」的承諾,
結果只是在貴族富豪雲集的晚宴上
表演「女性原始人」。
心灰意冷的莎姬此時的夢想
妥協到只求能回老家,希薩卻不讓她退出。
皇家學會的庫維耶來找希薩,奉上大筆酬金
要請莎姬來協助他們的人類學研究,
研究進行中卻因為
莎姬拒絕裸露「霍屯督圍裙」供他們研究而破局,
拿不到酬金的希薩一怒之下把莎姬賣給荷歐。
荷歐安排莎姬在貴族的夜間沙龍裡亮相,
原打算趁她被灌醉後
掀出她的「霍屯督圍裙」讓仕紳仕女們大開眼界,
沒想到莎姬為捍衛人身尊嚴的最後一道防線,
突然酒醒反抗,讓荷歐當場丟臉。
最後莎姬被賣到妓院接客,死於性病,
屍身又被荷歐賣給皇家學會,
為他們上次沒能完成的研究做一個完美的收尾。
原來那尊「黑色維納斯」塑像
是用莎姬的屍體直接鑄模打造而成,
莎姬的陰戶標本、屍骨與塑像
在巴黎自然博物館從1815年一直被展示到1971年;
1994年南非政府向法國要求
歸還莎姬巴曼的遺骨與器官;
2002年,莎姬巴曼終於被運回南非的故鄉下葬,
離鄉背井的莎姬
終於在去世187年後完成她生前最後的夢想。
感想與評論:
雖然有句話說
「所有的事業都不外乎是某種形式的演藝事業
(All business is show business.)」
而且
「人生如戲」,
不過像莎姬這樣的際遇,
這種事業這種人生,
應該會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悲劇」。
雖然劇中的莎姬最終達成了自己
死前最後的目標───「返鄉」,
而且還是以國賓級的禮遇在故鄉被安葬,
在戲劇理論的粗淺分類上應該算
「喜劇」或至少「悲喜劇」收場了,
卻難以扭轉這個故事濃濃的悲劇色彩,
算是相當出色的一齣「悲喜劇」。
就劇情結構而言,電影的一開始先是
視覺上的衝擊,然後是一大段挑戰現代文明
「人皆生而平等」常識的「種族偏見」歪理,
接著就丟出一個大懸念,
鏡頭從1815年跳回1810年,
1815年器官被做成標本的莎姬,
原來1810年的時候還活得好好的,
引導觀眾因為不解
「短短五年中她究竟遇到些什麼事?怎麼死的?」
而繼續看下去。
就劇本結構而言,它的開場是成功的。
很顯然莎姬並不樂意被人這樣擺布她的人生,
很早就向希薩抱怨過了:
「你說我來這邊可
以表演唱歌、跳舞,所以我才來的…
可是結果根本和你當初講的不一樣…」
希薩則用盡各種花言巧語來安撫莎姬
繼續做他的「搖錢樹」。
以現代眼光來看,希薩是以一種摻雜了
詐欺與暴力、恩威併施的變相方式
在奴役莎姬。
不同於更早之前的白人純粹用
鞭打與酷刑
來支配殖民地的奴隸們,
「改良版」的奴役技術,是以
承諾美好的願景、眼前的略施小惠、
輔以適度的精神或實質暴力
來維繫這樣的主僕關係。
很眼熟嗎?
今天同樣的戲碼
無時無刻在各企業、以及跨國企業中上演。
血尿工廠、爆肝員工等現象,
儘管表面上看來沒像莎姬那麼慘,然而在
有朝一日終於掙得財務自由之前,
雖不中亦不遠矣。
「我們盡了多大的努力、做了多大的犧牲
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這一步,
如果妳現在就放棄了,
就這樣回老家,妳回去能做什麼?
妳還能靠什麼生活?」
「我們就快要成功了!
我們就快要賺大錢了!
賺到大錢,妳就可以衣錦還鄉,
要躲到沒有人認得妳的地方也可以!
妳可以買間自己的農場,
掛上妳自己的名字!
只要妳好好配合,照我說的話做…」
希薩還顧了兩名黑人僕役來
專門服侍莎姬,
偶爾也買點歐洲仕女的衣飾,
讓她穿得人模人樣
乘馬車出遊散心。
一開始莎姬被希薩哄得乖乖的,
甚至上了法庭都還為希薩辯解,
自稱是出於自由意志「簽約」來為希薩做表演工作,
讓旁聽席上一眾為了保障莎姬人權而來的
英國士紳男女目瞪口呆。
十足的「被人賣了還幫忙數鈔票」。
不過就算「表演」場地由倫敦搬到巴黎,
換穿更考究更華麗的戲服,
莎姬做的仍是同樣的表演,
當眾扮演粗魯無文的非洲土著。
當她實在受不了,開口說起法語,
觀眾給他非洲提琴
要她與法國樂師合奏,
她展露對於「大三度」與「小三度」音程的
精準音感,回到後台卻是招來希薩的斥罵和羞辱,
因為他們要她來「演」的是個「原始人」、
甚至「母猿」
而非與觀眾在先天上平起平坐的
人類。
巴黎的記者來專訪莎姬,
得知她的出身原本只是一名
在白人宅阺幫傭的南非女性,
一心創造頭條、熱切到有點鬼迷心竅的老記者
覺得這樣不夠聳動,向她提議
「我乾脆寫說妳是非洲部落的公主,
家族被白人屠殺,然後被抓來這裡,
這樣比較好看。」
直到問到
「Des enfants?(妳的小孩呢?)」,
被灌酒灌到微醺的莎姬悲從中來,
「mort…mort…(死了,都死了)」
老記者才改變態度,改由比較人性的觀點來看待她。
不過這樣後續也就寫不出比較聳動、
滿足歐洲人想像力的誇張報導了。
當莎姬明白表示已經厭倦了這樣的表演,
想收山返鄉,
希薩也不負所望地
露出惡人該有的猙獰嘴臉。
巴黎皇家學會的人來找希薩
要洽談研究計劃,
研究內容的細節希薩聽都懶得聽,開口就問
「Combien?(多少錢?)」
直到對方表示
「我們在『取得稀有物種』方面,一向都預算雄厚…」
他才眼睛一亮,接受對方提的條件,
結果到了研究當天,
他卻載著莎姬與全套表演用的裝備前來,
一進學者們的研究室就迫不及待要拿出裝備,
「On travaille…(我們來工作吧!)」,
要粉墨登場來為他們做「表演」,
而人家其實只是想研究莎姬的裸屄而已,
可見希薩
根本沒搞懂也沒興趣搞懂對方的意圖,
只把莎姬當成一件能換錢的貨品而已。
一大群白人男性學者
圍繞著全身上下只用一條非洲款式「腰布」
遮掩下體私處部位的莎姬,
男人們表面道貌岸然,
私底下卻為「怎樣才能讓她把腰布也脫掉」而傷透腦筋,
因為他們主要就是要研究傳說中的
「霍屯督圍裙」,
面對不肯妥協的莎姬,
他們只得「專心」為她做身體其他部位的測量,
把科學研究搞得像是性騷擾一樣,
連兩乳頭間距等莫名其妙的數據都量好了,
還是沒能說服她全裸,
又自以為是地認為
「做更多測量」可以讓她願意配合卸下最後一道「防線」,
到後來乾脆挑明了講
「這一切都是為了科學…」
仍然不被採信,
到後來竟然突發奇想,
「用錢試試」,
湊了幾個硬幣拿來她面前晃,
簡直像是把她當白痴在耍,當然被莎姬悍然拒絕。
整場戲狠狠把白人沙文主義、男性沙文主義、
以及文化沙文主義者的醜惡嘴臉
全收攏在一起諷刺,令人拍案叫絕。
對於奴役莎姬在夜市做不入流表演的行為,
希薩自我合理化的一套理由
是他提供英國這些沒錢、
一輩子可能連出國一次的機會都沒有的
中下階層民眾一個廉價的娛樂,
只花少少的門票錢
就能體驗非洲大陸化外世界的風情,
滿足無法出國的窮人
對異國的幻想與好奇心。
反指出非洲學會、檢查官、以及法官的
公事公辦
戳破了這些人的夢想。
希薩儘管是個滿嘴扯謊話唬爛的渾球,
但編劇依然透過這個角色的台詞
傳達出一些殘酷的真理,
「在這個世界,有錢才能有自由。」
的確在文明的社會裡,
「財務上的自由」是實質自由的根基。
窮人想做什麼都是綁手綁腳,
就算明知大難將至也沒錢移民、
連遷居到安全一點地方的旅費和安家費
都籌不出來,
現代版的「貧賤不能移」就是這個意思!
更確切地講,
錢不是萬惡的根源,
「缺錢」才是萬惡的根源。
除了純粹以作惡為樂的特殊心態者,
其它許多作奸犯科、醜惡的奴役方式、人性泯滅的惡行,
與其說它們大多與「錢」脫不了關係,
不如說與「缺錢」比較有關聯。
在文明化的世界裡,
金錢有助於爭取到某種程度的自由,
起碼不必為五斗米折腰、
不必為衣食住行或養家活口的開銷
而去卑躬屈膝、甚至被綁死在工作岡位上
鞠躬盡瘁、爆肝傷身。
與其說人是為了賺錢而努力,
不如說是為了換取「未來的自由人生」而努力。
於是被剝削壓榨的人多半容易傾向
誤信甚至盲信剝削者畫出的那些
即使做牛做馬做到死也吃不到的「大餅」,
畢竟都已經一腳踏進這個圈子,這時若跳船,
一切又得重新開始,
所以在確認這是艘賊船之前,
寧可出於一種無奈的「自願」而繼續忍受剝削與壓榨。
在全球化、經濟發展導向的今天,
片中莎姬的遭遇早已變相地成為多數人
共同的職涯遭遇,
或許不見得都得像莎姬那樣慘遭作賤身體與尊嚴,
但被壓榨、剝削、利用完就被拋棄的本質
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電影所指出的不只是
種族主義偏見的種種謬誤與可笑,
也點明了文明發展所帶來無可避免的人文共業。
(完)
--
Tags:
藝術電影
All Comments
![James avatar](/img/boy2.jpg)
By James
at 2011-11-25T20:37
at 2011-11-25T20:37
![Olga avatar](/img/cat1.jpg)
By Olga
at 2011-11-30T12:31
at 2011-11-30T12:31
Related Posts
發條橘子(下)(雷)
![Ula avatar](/img/cat2.jpg)
By Ula
at 2011-11-21T21:04
at 2011-11-21T21:04
發條橘子(中)(雷)
![Steve avatar](/img/bee.jpg)
By Steve
at 2011-11-21T21:03
at 2011-11-21T21:03
發條橘子(上)(雷)
![Belly avatar](/img/cat1.jpg)
By Belly
at 2011-11-21T21:01
at 2011-11-21T21:01
Gainsbourg and His Girls
![Hedda avatar](/img/woman-ring.jpg)
By Hedda
at 2011-11-20T02:45
at 2011-11-20T02:45
2011金馬影展觀影短評
![Donna avatar](/img/woman-biz.jpg)
By Donna
at 2011-11-19T21:58
at 2011-11-19T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