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框無界《斷背山》 - 李安
By Candice
at 2006-02-13T21:45
at 2006-02-13T21:45
Table of Contents
恭喜開版,也貼上自己寫的《斷背山》影評。
--
無框無界《斷背山》 文/林木材
將電影劃分類型,除了是早期好萊塢片場制度的驅使,也是觀眾解讀辨識電影
的一種方式。隨著電影產量的日漸增多,影片所能劃分的類型也愈五花八門,
宛如從拍攝預算上的A級、B級片,到從製作風格形塑的黑色、歌舞電影,甚
至到現今以議題或劇情主軸為歸納依據的公路、傳記、勵志與同志電影等等…
而如何將電影歸類分型,則完全取決於用什麼「角度」去看。正如同《斷背山》
被媒體稱為「同志電影」,無非也是以當中的同志故事作為取決標準。只是當電
影焦點被鎖定的過分單一,極可能使人在觀影心態上產生錯誤的預期,唯有想辦
法扳開狹隘的景框,才可能一窺美麗的宜人全景。
在李安的《斷背山》裡,縱然描寫的是美國西部牛仔的同志故事,但在刻意無關
批判、跨越性別、拋棄道德、不帶情緒的處理之下,削去了壓迫與反壓迫的惱人
課題,反而更像是藉由一個動人故事,單純的描繪出人與人之間最純然,也最真
摯複雜的情感。
《斷背山》簡單的劇情,卻蘊含著多種事物的指涉。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多面的,
情感的糾雜尤其如此。愛可以帶來幸福,卻也可以帶來深沉的痛苦,也因此愛總
是挑戰著人性的極限,愛才令人刻骨銘心。
就誠如卡謬所言:「任何情感都不能使我們有所改變,只是提示我們一個試圖改
變的意念。因此,愛並不能使我們免除自私,只能讓我們體認自私,並使我們心
底存有一個遙遠的國度,在那兒完全沒有自私。」
一旦劃去電影中男、女的性別括弧,捨棄同性戀、異性戀的名詞藩籬。的確,李
安說的極是,每個人的心裡真的都有一座斷背山。
然而除了電影中感人的情誼之外(或許應歸功於原著作者的筆觸),文學如何過
渡到電影,就是導演功力的展現。
《斷背山》不賣弄炫麗的技巧,不過卻「精準」的可怕。在演技、構圖、佈景、
配樂…等等精細的設計之下,僅僅只是利用大量遠景、中景、近景的交錯,搭配
偶爾的平行剪接,藉由兩位主角20年來的相聚離別,不著痕跡的堆疊情感,但卻
又不讓之宛如山洪一觸即爆發的催淚煽情,而是一點一滴,如小橋流水般的細細
綿延,將情感慢慢傾入觀眾的心裡,讓人偌有所失,也更感同身受。
李安用最基本樸實的電影技法,卻將人們最抽象、也最複雜的情感一一道盡,儼
然使得電影《斷背山》遠遠脫離文本(小說)的附屬品,昇華為一部卓然的電影
大作,形式與內容的完美揉合,更已彷彿大師般的天然沉穩。
而更屬難得的。
當跨國合資電影的潮流風吹來,昔日的亞洲大導張藝謀、陳凱歌,甚至是周星馳皆
恣意龍飛鳳舞欲用華麗特效編織電影夢境(迎合與打量著全球市場)的同時。李安
在《綠巨人浩克》之後的力求反璞歸真,不僅僅說明了他對電影誠懇純然的心境,
那回歸電影本質簡潔卻動人有力的書寫力道,也絕對是《斷背山》既溫吞含蓄、卻
又能帶給人心靈悸動的關鍵之處。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
無框無界《斷背山》 文/林木材
將電影劃分類型,除了是早期好萊塢片場制度的驅使,也是觀眾解讀辨識電影
的一種方式。隨著電影產量的日漸增多,影片所能劃分的類型也愈五花八門,
宛如從拍攝預算上的A級、B級片,到從製作風格形塑的黑色、歌舞電影,甚
至到現今以議題或劇情主軸為歸納依據的公路、傳記、勵志與同志電影等等…
而如何將電影歸類分型,則完全取決於用什麼「角度」去看。正如同《斷背山》
被媒體稱為「同志電影」,無非也是以當中的同志故事作為取決標準。只是當電
影焦點被鎖定的過分單一,極可能使人在觀影心態上產生錯誤的預期,唯有想辦
法扳開狹隘的景框,才可能一窺美麗的宜人全景。
在李安的《斷背山》裡,縱然描寫的是美國西部牛仔的同志故事,但在刻意無關
批判、跨越性別、拋棄道德、不帶情緒的處理之下,削去了壓迫與反壓迫的惱人
課題,反而更像是藉由一個動人故事,單純的描繪出人與人之間最純然,也最真
摯複雜的情感。
《斷背山》簡單的劇情,卻蘊含著多種事物的指涉。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多面的,
情感的糾雜尤其如此。愛可以帶來幸福,卻也可以帶來深沉的痛苦,也因此愛總
是挑戰著人性的極限,愛才令人刻骨銘心。
就誠如卡謬所言:「任何情感都不能使我們有所改變,只是提示我們一個試圖改
變的意念。因此,愛並不能使我們免除自私,只能讓我們體認自私,並使我們心
底存有一個遙遠的國度,在那兒完全沒有自私。」
一旦劃去電影中男、女的性別括弧,捨棄同性戀、異性戀的名詞藩籬。的確,李
安說的極是,每個人的心裡真的都有一座斷背山。
然而除了電影中感人的情誼之外(或許應歸功於原著作者的筆觸),文學如何過
渡到電影,就是導演功力的展現。
《斷背山》不賣弄炫麗的技巧,不過卻「精準」的可怕。在演技、構圖、佈景、
配樂…等等精細的設計之下,僅僅只是利用大量遠景、中景、近景的交錯,搭配
偶爾的平行剪接,藉由兩位主角20年來的相聚離別,不著痕跡的堆疊情感,但卻
又不讓之宛如山洪一觸即爆發的催淚煽情,而是一點一滴,如小橋流水般的細細
綿延,將情感慢慢傾入觀眾的心裡,讓人偌有所失,也更感同身受。
李安用最基本樸實的電影技法,卻將人們最抽象、也最複雜的情感一一道盡,儼
然使得電影《斷背山》遠遠脫離文本(小說)的附屬品,昇華為一部卓然的電影
大作,形式與內容的完美揉合,更已彷彿大師般的天然沉穩。
而更屬難得的。
當跨國合資電影的潮流風吹來,昔日的亞洲大導張藝謀、陳凱歌,甚至是周星馳皆
恣意龍飛鳳舞欲用華麗特效編織電影夢境(迎合與打量著全球市場)的同時。李安
在《綠巨人浩克》之後的力求反璞歸真,不僅僅說明了他對電影誠懇純然的心境,
那回歸電影本質簡潔卻動人有力的書寫力道,也絕對是《斷背山》既溫吞含蓄、卻
又能帶給人心靈悸動的關鍵之處。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Tags:
李安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Re: 我要如何戒掉斷背山?(小雷)
By Charlotte
at 2006-02-13T18:41
at 2006-02-13T18:41
關於斷背山及藝伎回憶錄的一點點心得.....
By Zora
at 2006-02-13T17:49
at 2006-02-13T17:49
斷背山,郵差,大路,新天堂樂園等片相似處
By Eartha
at 2006-02-13T16:56
at 2006-02-13T16:56
斷背山~ 獨特的電影語言
By Delia
at 2006-02-13T16:55
at 2006-02-13T16:55
原文中英對照精選片段
By Charlie
at 2006-02-13T16:51
at 2006-02-13T16:51